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精确分析中国棉花纤维品质的区域特征、分布规律及综合性评价,以2005-2014年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531个参试品种纤维品质数据为材料,运用作物育种同异性分析理论对杂交棉和常规棉品种的纤维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常规棉品种纤维品质符合审定标准Ⅰ型、Ⅱ型和Ⅲ型的品种数分别占参试常规棉品种数的1.58%、28.42%和14.74%,杂交棉纤维品质符合审定标准Ⅰ型、Ⅱ型和Ⅲ型的品种分别占参试杂交棉品种数的0.59%、19.94%和10.56%。黄河流域常规棉品种、杂交棉品种纤维品质综合同一度分别为0.869 3和0.888 8,长江流域杂交棉纤维品质综合同一度为0.864 3,西北内陆棉区常规棉纤维品质综合同一度为0.890 5。2)不同棉区常规棉与杂交棉纤维品质性状比较表明,西北内陆棉区常规棉品种纤维品质性状优于黄河流域杂交棉;而黄河流域杂交棉又优于黄河流域常规棉和长江流域杂交棉,黄河流域常规棉与长江流域杂交棉纤维品质性状差异不显著。可见,黄河流域棉区适宜种植推广中长绒、高比强和高马克隆值的常规棉品种;长江流域棉区适宜种植中长绒、高比强度和高马克隆值的杂交棉品种;西北内陆棉区适合种植长强细的优质常规棉品种,可作为棉纺工业纺中高支纱的优质棉生产基地。本研究对优化我国优质棉区域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夏套棉良种辽棉9号、中棉16号分别代表特早熟品种和早熟品种,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技术,进行2因子、5水平的系统田间试验,建立了不同夏套棉品种的最佳种植模式,并计算出夏套棉高产优质的气象条件,确定了山东各夏棉区的适宜套播期和密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田间不同开花期挂牌单铃品质鉴定资料,分析棉纤维伸长和细胞壁增厚时期所要求的温度和积温指标,结合南北疆棉区花铃期热量条件对比,笔者认为南疆棉区种植中熟棉品种,铃期热量条件不足,加之秋后夜间低温频繁,是造成南疆棉单强低,含糖量高的气候原因。因此南疆棉区应种植早熟品种并采取促进早熟措施,是提高棉纤维品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品种的高产稳产和广适性一直是产量育种的主要目标,而农作物品种多环境试验中普遍存在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增加了广适性品种选育的难度,科学评价品种的高产稳产和适应性有助于提高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效率。本研究采用GGEbiplot~?软件分析了2012—2013年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鄂杂棉30’等参试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并采用"成对比较"功能图比较了‘鄂杂棉30’与对照品种‘鄂杂棉10号’在目标区域的适应性表现。结果表明:1)‘鄂杂棉30’在两年多环境品种试验中的丰产性突出,稳产性表现优良。2)‘鄂杂棉30’在两年区域试验中的高产稳产性综合表现(即理想指数)显著优于对照品种‘鄂杂棉10号’及其余各参试品种。3)‘鄂杂棉30’为所有参试品种中适应性最广的品种,其最适宜种植区域涵盖了长江流域大部分棉区。4)‘鄂杂棉30’在长江流域的绝大部分棉区都比对照品种更有产量优势,同时也优于其余参试品种,在长江流域棉区种植优势明显。本研究展示了GGE双标图在品种的丰产性与稳产性分析和适宜种植区域划分等方面的应用效果,明确了‘鄂杂棉30’是兼备丰产性、稳定性和广适性的理想品种,可为‘鄂杂棉30’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他作物品种的综合评价提供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形成完整的机采棉栽培技术体系,实现棉花全程机械化,通过2 a的试验示范,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棉田规划、膜下滴灌系统配置、生产目标、对品种的要求、生育进程与群体指标、土地准备、播种、水肥一体化管理、化控、打顶、病虫害防治、化学、脱叶、机械采收和采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河西走廊棉区机采棉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6.
冀棉958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6005 品种来源:(冀棉10号×538)F1×冀棉22 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棉,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种植,植株高大,塔型、稍紧凑。茎秆粗壮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深,苞叶较大,铃卵圆形,籽大,不早衰。纤维品质较好。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综合性状较好。生育期139天,株高102.5cm。单株结铃15.3个,铃重5.3g,衣分40.3%,籽指11.0g,霜前花率91.2%。  相似文献   

7.
基于GGE分析的西北内陆棉区纤维品质生态区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选用2005—2014年我国棉花区域试验西北内陆早熟棉区7个和早中熟棉区10个试验点作为试验环境进行纤维品质区域分布分析。运用GGE模型划出双标图,研究西北内陆棉区的试验环境与参试品种纤维品质性状互作模式,对参试品种性状选择适宜的生态区进行探讨与划分,并基于GGE双标图对纤维物理性能指标相关性进行研究,为西北内陆棉区棉花品种区域化种植和理想试验环境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棉花各纤维品质性状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纺纱均匀性指数与长度、比强度和整齐度指数表现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2)西北内陆棉区早熟组纤维品质性状可划分为3个生态区:优质棉纤维生态区(精河)、普通优质纤维生态区(兵团第六师昌吉、乌苏)、普通纤维生态区(兵团第七师125团、兵团第八师121团、石河子以及敦煌)。(3)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组品质性状由优质到普通亦可划分为3个生态区:优质纤维生态区(莎车、轮台、巴州、库车、疏附、兵团第一师阿拉尔13团以及新疆塔河10团)、普通优质纤维生态区(麦盖提和兵团第三师喀什)、普通纤维生态区(阿克苏)。因此西北内陆早熟棉区应在注重品种早熟性选育的基础上,注重优质纤维综合品质性状的培育,提高纤维的长度和比强度。南疆的早中熟棉区,注重推选适合机采棉的长度和比强度的棉花品种外,应精准掌握合理的棉花采摘期,提高纤维成熟度,但要注重降低马克隆值,划分优化种植区域为棉纺企业合理用棉提供多层次的原棉材料。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在相同的肥水条件下参试大豆品种的适应性、高产稳产性、抗逆性及其他重要品种特性,筛选出适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种植的高产优质、成熟期适当的大豆品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石大豆2号(CK)、NK1202、NK1204、NK1207、NK1208共5个品种,观察记录5个品种的生育期、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结果表明,NK1207、NK1208与对照品种石大豆2号生育期无差异,其中NK1208品种较其他品种大豆株高较小、结荚高度较高、皱粒率最低,且颗粒饱满,单株产量和每667 m2产均为最高,分别为13.1 g/株和320.5 kg。综上所述,NK1208大豆品种整体品质最优,适合在伊宁县种植。  相似文献   

9.
不同铃壳物理参数对机采棉采摘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铃壳物理参数对机采棉采摘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该研究以新疆石河子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个机采棉品种(新陆早45号、新陆早66号、新陆早83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棉花拉伸分离试验对比分析了3种机采棉在相同生长条件下,铃壳质量分数、心皮角以及锁角对棉花铃壳分离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3种机采棉的棉花铃壳分离力范围分别为:0.155~0.980 N、0.275~0.967 N、0.258~0.667 N。在室内棉花拉伸分离试验中,3种机采棉棉花拉伸载荷-位移曲线相似,均表现为3个阶段:类弹性阶段、类屈服阶段、分离阶段,在类屈服阶段,棉花拉伸载荷-位移曲线出现锯齿状波动,当外部载荷达到一定程度时棉花内部的棉纤维组织发生局部错位。进一步研究表明,3种机采棉的铃壳质量分数、锁角、心皮角均对棉花铃壳分离力具有显著影响(P<0.01),呈负相关关系,且心皮角、铃壳质量分数与棉花铃壳分离力满足幂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机采棉作物育种时,应尽可能选育铃壳质量分数相对较小、锁角均匀的品种,在选择采收时机时,棉花成熟后应及早采收,避免收获前损失增大。该项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机采棉育种以及新型棉花收获机械的设计和优化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疆棉花品种气候区划的订正及风险棉区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新疆棉区农业气候资源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棉花区划不应只考虑热量条件,还应考虑品种属性,应把北疆乌苏、精河、莫索湾和博乐塔拉河下游一带由原来的次宜棉区划为优质早熟棉宜棉区,与南疆大片棉区同级,这样北疆棉区就能提升一个等级;同时系统地划出了南北疆风险棉区范围,风险棉区或是热量条件不够,或是7、8月热量强度不足,不宜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11.
湘菲优8118     
《农业信息探索》2011,(8):35-35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25 品种名称:湘菲优8118 选育单位: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湘菲Ax湘恢8118 省级审定情况:2009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4.3天,比对照金优207长3.3天。株型适中,叶片挺直,熟期转色好,每667m^2有效穗数20.7万穗,株高98.3cm,穗长22.6cm。  相似文献   

12.
新疆典型膜下滴灌棉花种植模式的用水效率与效益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膜下滴灌技术因具有显著的节水、保温、抑盐、增产效果,在新疆自治区棉田中已获得大面积推广应用。在目前的大田棉花生产条件下,结合当地的光热、土壤、机械等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膜下滴灌种植模式,对合理调控棉田土壤水盐分布、促进棉花生长与增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棉农收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在新疆自治区主要存在3种典型的膜下滴灌棉花种植模式,分别为传统模式、机采模式和超宽膜模式。该文通过开展实地调查取样,基于种植密度、灌溉定额、根区土壤水盐分布、覆膜宽度以及其它影响棉花生产收益的因素,对3种典型膜下滴灌棉花种植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各种种植模式下不同的种植密度、灌溉定额、根区土壤水盐分布、覆膜宽度等对棉花的耗水与产量产生了较大影响,导致棉花的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超宽膜模式棉花的水分利用效率为1.04 kg/m3,明显高于传统模式的0.98 kg/m3与机采模式的0.89 kg/m3。另外,经济效益受种植模式(影响前期投入与棉花产量)与采棉方式(影响采棉支出与籽棉收购单价)的影响较大:超宽膜模式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益,其单位面积纯收入达18582元/hm2,稍高于机采模式下的18298元/hm2,传统模式下纯收入最低,仅11725元/hm2。因此,为高效利用农业水资源并增加种棉收益,建议在新疆自治区大力推广超宽膜模式,并对现有采棉机进行适当改进以在超宽膜模式下实现采棉机械化;或适当调整现有机采模式下的滴灌带布置形式(如将其布置在窄行的中央),但相关的效应仍有待更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16年,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海拔1400 m的地块进行了10个青贮玉米品种(系)的比较试验,其中雅玉青贮8号为对照品种。结果初步表明:筑青2号在所有参试品种(系)中表现最为突出,田间测产整株鲜重、果穗鲜重和籽粒平均667 m2产量均居首位,缺点是整齐度略差,果穗大小不够均匀。毕玉7号田间测产整株鲜重、果穗鲜重和籽粒平均667 m2产量均居第二位,植株高矮和果穗大小均匀一致。除高玉811生育期较短外,其他参试品种(系)生育期相差不大。可适当扩大筑青2号和毕玉7号的种植面积。建议下年继续试验。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对长江流域滨海盐土棉花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长江流域下游棉区棉花种植逐渐向沿海地区集中,但该地区棉花生产中氮肥运筹不合理问题突出,本研究旨在揭示长江流域滨海盐土棉花氮素吸收利用对施氮量的响应特征,以期为该区棉花的合理氮肥运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年和2012年在江苏省大丰市稻麦原种场(33.2°N,120.5°E)滨海盐土棉田,以湘杂棉8号棉花品种为材料,设置施氮(N)量0、150、300、375、450、600 kg/hm2试验,研究了长江流域下游滨海盐土条件下,施氮量对棉花产量、不同空间部位生物量和氮素累积分配特征以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随施氮量的增加,棉花皮棉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301 374 kg/hm2施氮量范围内,皮棉产量和氮素表观利用率达到最高,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生产效率则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施氮量通过调控棉花不同果枝部位氮含量和氮累积量的动态特征影响氮素和生物量的累积转运,进而影响棉花产量。适宜施氮量(301 374 kg/hm2)下,棉株各部位氮素含量和氮素累积动态特征参数比较协调,有利于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的转运,进而提高产量;过量施氮增加了棉株各部位氮素含量,棉株下部氮素累积速率加快,氮素快速累积期持续时间延长,棉株中部氮素快速累积期持续时间延长,棉株中下部的光合产物以及氮素向生殖器官的分配减少,吐絮期氮素的吸收比例和累积量增大,产量降低;施氮不足则降低了棉株各部位氮含量,加快了各部位氮素含量的降低,减少了氮素累积量,降低了棉株生物量和皮棉产量。【结论】在长江流域滨海盐土地区,棉花生产的推荐施氮量为301 374 kg/hm2,该施氮量下棉花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相对较高。超过该适宜施氮量,棉花产量降低归因于棉株中下部光合产物和氮素向生殖器官的转运受到抑制,并且增加了生育后期氮素的吸收比例和累积量,棉花贪青晚熟。低于该施氮量则由于氮素供应不足,氮累积量和生物量减少,导致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对油后直播棉花产量、品质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施氮量对油后直播棉花生物量累积特征及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于2016-2017年在湖南常德设置了施氮量分别为0、90、180、270、360 kg·hm-2氮肥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0~360 kg·hm-2范围内,施氮量越大棉株营养器官生物量累积越多,而棉株生殖器官生物量则在施氮量为270 kg·hm-2时累积最多;皮棉产量、成铃数和单铃重均在施氮量为270 kg·hm-2时达到最大;0~270 kg·hm-2范围内,衣分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施氮量为270 kg·hm-2条件下,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最高;适宜施氮量有利于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的提高和马克隆值的优化,对伸长率和整齐度基本无影响。综上所述,适宜施氮量可提高棉花的产量、品质,洞庭湖棉区适宜的施氮量为180~250 kg·hm-2。本研究结果为环洞庭湖棉区的氮肥合理运筹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鉴定评价马铃薯新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选用鄂马铃薯3号、泉云3号、泉云4号、费乌瑞它和兴佳2号5个新品种,以紫花851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研究新品种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泉云4号、泉云3号和费乌瑞它田间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田间表现较好,建议推广种植;鄂马铃薯3号产量低于对照,结薯数量最少,不建议推广种植;兴佳2号株高过高,在生长后期容易发生倒伏,建议参考其他品种再次进行比较研究。因此,泉云4号、泉云3号和费乌瑞它可在石狮市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7个甘肃彩色棉品种在不同盐分浓度胁迫下发芽势及发芽率的测定,研究不同彩色棉品种萌发期耐盐特性。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各供试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随盐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4 g/kg盐分浓度为彩色棉耐盐性鉴定的标准浓度。萌发期耐盐性品种有陇绿棉4号、陇棕棉2号及陇棕棉3号,耐盐性较弱的品种为陇绿棉1号、陇绿棉2号、陇绿棉3号及陇棕棉1号。  相似文献   

18.
新疆机采棉生产中农机农艺的不融合是导致棉花纤维品质下降和采净率低的主要原因,优化机采棉株行距配置是实现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于2018-2019年进行了"矮密早"(1膜6行,66+10 cm宽窄行)、"宽早优"(1膜3行,76 cm等行距)2种种植模式和13.5、18.0和22.5万株/hm2三个种植密度的定位试验,监测棉花全生育期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合棉花产量分析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综合评价不同机采棉种植模式的生产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和密度影响土壤温度,但不存在互作效应。不同处理下耕层土壤温度变化规律一致,随着气温升高土壤温度逐渐增加,棉花封垄郁闭后,土壤温度迅速下降并波动。在生育前期(5月-6月),不同种植模式和密度下耕层土壤温度无显著性差异,而"宽早优"模式提高了花期和铃期的土壤温度,比"矮密早"模式平均高1.7 ℃。"宽早优"模式的全生育期耕层土壤积温较"矮密早"模式显著提高8.3%~9.9%(P<0.05),主要提升了花铃期的土壤积温(35.1~88.8 ℃);从全生育期耗水量来看,"宽早优"模式的耗水量低于"矮密早"模式,降低0.8~6.7mm;提高种植密度会降低耕层土壤积温,增加棉田耗水量。"宽早优"模式提高了棉花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2019年较"矮密早"模式分别显著提高17.5%和18.8%(P<0.05)。"宽早优"模式可以改善棉花生长的土壤水热条件,实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大幅提高,是更为优化的机采棉种植模式,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严格用气象部门的观测方法,观测麦套春棉共生期间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麦棉共生期由于小麦遮荫,使套种棉行的土壤温度低于纯作春棉,造成麦套春棉苗弱晚发。适当增大麦棉间距,选用株高较矮的小麦品种,可减少小麦对棉苗的遮荫,提高麦套春棉行间的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20.
青贮玉米为草食家畜最主要的饲草料来源之一,因其品种、株型及种植生态区域不同,适宜栽培密度也不同。为筛选出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在武威地区的合理种植密度,对引进的青贮玉米品种雅玉26号、五谷8818进行了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雅玉26号、五谷8818均在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时植株田间长势整齐、抗倒伏,折合鲜生物、干生物产量均最高,分别为82 600.5、75 883.5 kg/hm2和30 060.0、28 369.5 kg/hm2。说明青贮玉米雅玉26号、五谷8818在武威地区最适宜的种植密度是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