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增施硅肥会造成水稻有效穗减少的问题,2016年,在重庆市开州区的平坝和山区开展了增施硅肥条件下水稻密植试验。结果表明,山区水稻在每667 m~2增施1 kg硅肥的条件下,每667 m~2栽植1.3万窝产量最高,达669.9 kg;平坝地区每667 m~2施硅肥2 kg条件下,每667 m~2栽植1.2万窝效果最佳,产量达544.9 kg。  相似文献   

2.
硅肥对浙南山区晚稻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硅肥对浙南山区晚稻生产应用效果及最佳施用量和施用方式。结果表明,在浙南山区晚稻施用硅肥150~450 kg/hm2能增产15%~18.5%,增产的原因是增施硅肥能增强水稻抗逆能力、提高水稻抗病性、有利增加有效穗和千粒重等,并以150 kg/hm2的施用量和以50%基施、50%在水稻孕穗期喷施的施用方法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磷硅肥配施对盐渍土壤水稻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滨海盐渍化稻田土壤根系易受盐碱胁迫、磷素养分含量及有效性低的问题,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磷肥与硅肥配施对滨海盐渍化稻田土壤水稻根系生长、土壤磷素含量、水稻磷营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作用。试验采用双因素设计,磷肥设2个水平:P1,P_2O_5 64 kg/hm~2;P2,P_2O_5 128 kg/hm~2;硅肥分土施和喷施,土施设3个水平:Si1,SiO_2 0 kg/hm~2;Si2,SiO_2 60 kg/hm~2;Si3,SiO_2 120 kg/hm~2;Si4为叶面喷施SiO_215 kg/hm~2。结果表明,喷施硅肥与低量磷肥配施的P1Si4处理在各生育时期的水稻总根长、总表面积和总根体积均为最高,与P2Si4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同时,磷肥配施硅肥可有效提高滨海盐渍化水稻土壤磷素有效性,其中P2Si4处理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P1Si3、P2Si1,分别高出35.16%,27.47%;高磷处理的土壤全磷含量高于低磷处理。且施用硅肥的P1Si3、P1Si4处理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不施硅肥和少量施硅的P1Si1、P1Si2处理,其中P2Si3水稻产量达9 547.5 kg/hm~2;各处理的有效穗数无显著性差异,每穗实粒数P2Si3处理最高,达162.47个/穗。P2Si3处理水稻籽粒中磷积累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P1Si3、P2Si1处理分别高出8.46%,9.68%。在低磷或高磷施用条件下,叶面喷施硅肥(P1Si4、P2Si4)处理收入分别达到14 953.6,14 323.2元/hm~2。综上所述,与不施硅肥的处理相比,磷肥配施硅肥可显著促进滨海盐渍化土壤水稻根系生长,提高磷素有效性、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其中以P1Si4处理(叶面喷硅,P_2O_5 64 kg/hm~2)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4.
在盈江县开展冬马铃薯田间肥效试验,探讨在同等栽培条件下,推荐化肥施用量减少10%~20%,同时增施微生物肥或选用缓释氮肥等不同肥料配比对冬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化肥配方与推荐化肥配方+微生物肥处理的产量达到显著差异,其他处理的产量有差异,但达不到显著水平;产量最高的是推荐化肥配方+微生物肥处理,达2 992.50 kg/667 m~2,最低的是推荐化肥配方,为2 499.92 kg/667 m~2;比较收益最高的是推荐化肥配方+微生物肥处理,达6 411.90元/667 m~2;综合来看,化肥投入量减少10%~20%,同时增施微生物肥料具有提高商品薯率、增加马铃薯产量、促进增产增效的作用,可以作为本地马铃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加强推广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江津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于2013年开展了水稻有效锌、有效铜、交换性镁、有效硅中微量元素肥料施用试验,以摸清水稻中微量元素临界值和适宜用量。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在江津区水稻生产中,在合理施用氮磷钾基础上,增施适量锌肥、硅肥、硼肥,可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适宜水稻生长的纯Cu施用量为0.125 kg/667 m2。增施镁肥,会减少水稻的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从而降低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在一定的N、P、K肥供应水平上,增施钙、锌、硼等单一中微量元素对甜椒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施肥每667 m~2施用N 21 kg、P_2O_5 8 kg、K_2O 24 kg的基础上增施钙、锌、硼肥,都有明显的增产增收作用,其中以增施锌肥处理的效果最好,667 m~2的产量为4 525.05 kg,667 m~2的产值为19 819.72元,较空白对照增产886.79 kg,产值增加3 884.14元,较习惯施肥区增产344.49 kg,产值增加1 508.86元,较优化施肥区增产302.26 kg,产值增加1 323.9元。  相似文献   

7.
施硅对夜间增温条件下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硅对夜间增温条件下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植株分蘖数、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夜间增温设常温对照(CK)和夜间增温(NW)两个水平;施硅量设不施硅(Si0)和施钢渣硅肥(Si1,200kgSiO2·hm-2)两个水平。结果表明:(1)水稻冠层和5cm土层全生育期夜间增温处理平均温度分别提高1.21℃和0.41℃,夜间最低温度分别提高1.21℃和0.62℃,夜间最高温度分别提高1.20℃和0.28℃。(2)夜间增温使水稻成熟期植株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和产量较对照分别减少10.81%、5.65%、8.20%、3.29%和4.45%;施钢渣硅肥可使各项指标较对照分别增加16.22%、11.18%、14.16%、6.51%和22.10%;夜间增温下施硅比不施硅各项指标分别增加16.67%、11.71%、12.56%、6.74%和20.90%。(3)与对照相比,夜间增温使水稻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分别减少2.66%、12.72%、1.53%和2.06%;施用钢渣硅肥可分别较对照增加6.91%、15.49%、2.00%和4.48%;夜间增温下施硅比不施硅各项指标分别增加4.37%、22.50%、2.15%和3.31%。研究认为,施硅对夜间增温条件下水稻生长有显著影响,对产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实现。  相似文献   

8.
应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原理进行高海拔山区杂交玉米氮磷钾肥料效应研究,计算机分析结果F值=6.040.05,差异显著。N肥利用率提高3.83%,P肥利用率提高3.75%,K肥利用率提高4.60%。根据肥料效应方程得出高海拔山区杂交玉米667 m~2的最佳施肥指标如下:N为30.02 kg,P_2O_5为10.13 kg,K_2O为3.41 kg,最佳产量为602.50 kg,利润为672.69元,投产比为3.94。  相似文献   

9.
白浆土型水稻土施硅肥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在白浆土型水稻土上不同硅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浆土型水稻土上最佳的硅肥施用量为600kg/hm2,增产8.43%.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穗数、穗粒数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以施用量450一750 kg/hm2效果较明显.施用硅肥后,稻米的糙米率提高的幅度不大,以600 kg/hm2处理为最大,比对照高出0.34%,而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比对照高0.36%和3.37%;垩白度、垩白率均以150 kg/hm2处理为最小,分别比对照低8.89% 1.91%;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均以450 kg/hm2处理为最高,分别比对照高3.49%和16%.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硅肥在两系杂交水稻上的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多点田间试验,研究了在江淮、沿江地区增施新型硅肥对两系杂交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新型硅肥能够显著提高两系杂交水稻产量、优化产量结构并提高水稻抗性。当硅肥施用量从3 000 g/hm~2增加到12 000 g/hm~2时,产量增幅从2.76%提高到7.84%;水稻移栽后35 d,硅肥施用量为7 500 g/hm~2时,产量较对照显著提高6.2%,茎蘖成穗率达到67.3%,显著高于对照,结实率较对照提高3.2%,达到显著水平;增施新型硅肥后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和二化螟等主要病虫害发病率显著下降,第1~4节间长度缩短0.15~0.85 cm,第2、3节茎秆壁增厚,提高了两系杂交稻的抗倒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分别选取酸性和中性水田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施用硅肥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硅素吸收状况及产量的影响,以期揭示施用硅肥提高不同类型土壤供硅能力、改善植株硅素营养及增加产量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从拔节期到抽穗期水稻植株体内硅的含量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而后又逐渐升高。施用硅肥可明显提高水稻植株体内硅的含量,尤以高炉渣与葡萄糖配合施用和单施高炉渣两个处理效果最好,极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在酸性水田土壤上施用硅肥的增产效果较为明显,高炉渣与葡萄糖配施处理的增产率高达16.99%,且成熟期水稻植株含硅量与稻谷产量间存在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在中性水田土壤上施硅则无显著增产效果。总之,高炉渣与葡萄糖配合施用能更有效地改善土壤的供硅能力,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其在酸性水田土壤上的施用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以‘节3’为供试品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探讨了磷肥不同施量对水稻株高、各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磷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通过T1、T2和T3处理与对照相比,每667 m2产量分别增加114.16%,152.47%和153.22%。进一步对磷肥施用量和产量进行回归分析表明,当施磷施用量为10.345 kg/667 m2时,水稻产量达到最高,为658.32 kg/667 m2,之后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说明磷肥对水稻有增产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667 m2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来促进产量的形成,但过量使用磷肥,不能起到显著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验证大量符合微量元素型叶面水溶肥在新疆焉耆盆地棉花上的增产增收效果,设计了3水平叶喷试验,研究喷施叶面肥对棉花生长发育、抗逆性、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棉花上施用的大量符合微量元素型叶面水溶肥,可以使棉花有效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增多,单铃重增大;叶面喷施供试大量元素水溶肥料较叶面喷施清水和不进行叶面喷施的处理籽棉每667 m~2产量分别增加20.5 kg和27.1 kg,增产率分别为5.7%和7.7%;每667 m~2增收分别增加102.0元和151.9元,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玉香油占为对照种,在大田条件下对常规稻中熟11个水稻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分析其产量性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种评述等指标。结果表明:品种全生育期在119~123 d,每667 m~2品种产量在426.3~512.7 kg,其中R4产量最高,为512.7 kg,比对照种每667 m~2增产76.7 kg,增幅达17.58%;产量高的品种在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等产量构成综合要素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施肥对水稻病虫害和产量的影响,以淦鑫699水稻迟熟品种为例,分析不同施肥处理方法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程度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增加。没有配施氮肥、磷肥、钾肥的稻田产量最低5742.10 kg/667m2,而配施氮肥、磷肥、钾肥的稻田最高产量为8298.60 kg/667m2,增产44.52%。同时,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90 kg kg/667m2、55 kg/667m2、135 kg/667m2,最佳配比是1:0.3:0.7。今后在水稻种植与施肥过程中,可从中得到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施肥对水稻病虫害和产量的影响,以淦鑫699水稻迟熟品种为例,分析不同施肥处理方法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程度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增加。没有配施氮肥、磷肥、钾肥的稻田产量最低5742.10 kg/667m2,而配施氮肥、磷肥、钾肥的稻田最高产量为8298.60 kg/667m2,增产44.52%。同时,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90 kg kg/667m2、55 kg/667m2、135 kg/667m2,最佳配比是1:0.3:0.7。今后在水稻种植与施肥过程中,可从中得到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667 m~2施基肥量(12 kg、16 kg、20 kg、24 kg)、副处理移栽密度(30 cm×12 cm、30 cm×14 cm、30 cm×16 cm)互作形成12个处理,每穴4株苗,研究不同基肥量与移栽密度对绥粳18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量对绥粳18产量影响极显著,3个密度对绥粳18产量影响不显著。14个处理中,每667 m~2基肥量24 kg、栽培密度30 cm×14 cm的667 m~2产量最高为718.9 kg,每667 m~2基肥量20 kg、栽培密度30 cm×14 cm的667 m~2产量最高为686.7 kg,667 m~2基肥量16 kg、栽培密度30 cm×12 cm的667 m~2产量最高为653.3 kg,每667 m~2基肥量12 kg、栽培密度30 cm×12 cm的667 m~2产量最高为681.1 kg。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不同区域水稻氮肥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5—2009年,在四川省不同区域布置水稻氮肥田间试验,通过研究施氮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拟明确氮素吸收特征和氮肥利用效率,为不同区域水稻推荐施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成都平原区、川中丘陵区、盆周山区和川西南山地区的增产率分别为22.4%、33.7%、38.9%和33.1%。不同区域间由于地形、气候、土壤肥力等差异较大,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施用氮肥可使百千克籽粒吸氮量提高0.19 kg,当吸氮量为281.8 kg hm-2时,川西南山地区水稻产量可达10.0 t hm-2。氮肥吸收利用率以成都平原区最低(32.2%),盆周山区最高(36.7%),不同区域农学效率平均变幅为11.5~14.4 kg kg-1。地形差异是影响四川省不同区域水稻氮肥施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根据区域的地形差异合理调整氮肥用量是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两个生态区水稻施钾效果及农田钾素平衡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亚艺  鲁剑巍  肖荣英  李小坤 《土壤》2010,42(3):473-478
在湖北省江汉平原和鄂东南丘陵两个典型的生态区布置田间试验,研究K肥施用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及K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江汉平原生态区水稻产量有随施K量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与不施K肥处理相比,施K(K2O)187.5 kg/hm2 时增产量最高为3 007 kg/hm2,纯增经济效益4 136 元/hm2;鄂东南丘陵生态区施K效果显著,但各施K水平的差异不大,施K 150 kg/hm2 时水稻的增产量及纯增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1 495 kg/hm2和1 852 元/hm2。江汉平原生态区各施K处理的K肥平均表观利用率为74.6%,低于鄂东南丘陵生态区的98.7%。研究结果还显示,两个生态区的农田K素在种植水稻后均呈负平衡,K肥施用可以缓解土壤K素的亏缺。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磷肥施用不合理的问题,确定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生产适宜施磷量,以"节3号"水稻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施P_2O_5量(0,75,150,225 kg/hm~2)对水稻产量、土壤矿质氮累积量以及水稻氮、磷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磷肥相比,施磷肥显著(p0.05)提高了水稻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进而提高了水稻籽粒产量;以施磷150 kg/hm~2处理下水稻籽粒产量最高,最高值为7 593.11 kg/hm~2(增产率为36.12%)。施磷肥显著降低了水稻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累积,施磷150 kg/hm~2显著提高了各生育期水稻氮素和磷素的吸收量。随着施磷量增加,水稻磷素生产效率和磷素吸收效率显著降低,氮素吸收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磷素收获指数的最大值出现在施磷150 kg/hm~2处理,而水稻氮素生产效率受施磷量影响不显著。施磷肥显著提高了宁夏引黄灌区水稻产量及氮、磷吸收量和利用效率,施磷量150 kg/hm~2为本地区适宜施肥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