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氏沼虾作为一种优质水产养殖品种,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养殖面积逐年上升,养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在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为了充分利用池塘资源和水体空间,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进行了罗氏沼虾、中华鳖和鲢鳙鱼的混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现将虾鳖鱼混养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以期为水产养殖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型海藻江蓠对养殖池塘水质污染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菊花江蓠(Gracilaria lichenoides)与南美白对虾(Penacus vannamei)、青石斑鱼(Epinephelusawoara)混养池塘水质的跟踪监测,研究了不同养殖模式下江蓠对池塘水质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江蓠对水中无机氮(IN)、无机磷(IP)有较好的净化作用,能使养殖池中水体保持很低的IN、IP浓度和较高的溶解氧(DO)浓度,维持良好的水质状况;江蓠与虾或鱼混养,对水质均有改善作用。大型海藻江蓠易调控、无二次污染、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同时其对水质调节作用优于微藻等。利用江蓠进行生态养殖,可减少药物投放量,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水产养殖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大,针对当前水产养殖风险大、成本不断走高的情况,多种品种混养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所采用。水产养殖主要是通过管理和培养良好的水质生态系统,来提高鱼类和虾类所适宜的生存状态,维持产量,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基于此,通过对鱼鳖混养、鱼虾混养、鱼蟹混养和混养鱼四种混养模式进行分析以及技术要点讨论,为我国水产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流域面积在全国排名第46位。近年来,汾河流域生态渔业产业发展迅速,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目前渔业产业分散、渔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等问题突出,这也是我国大多数地区渔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因此,从技术层面结合现代渔业产业要求,重点探讨了"以鱼养水、以水养鱼"养殖模式、稻田养殖蟹虾模式、湿地模式、莲鱼混养模式、生物浮床鱼菜共养模式、垂钓模式及休闲渔业模式等多种适合在汾河流域开展的生态渔业发展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5.
(接上期)播途径。③鱼与贝混养技术。一般有淡水鱼类与三角帆蚌、海水鱼类与贝类(缢蛏、泥蚶)混养模式。在三角帆蚌育珠中,配以少量的上层鱼类鲢、鳙和底栖鱼类罗非鱼,可以清洁水域环境,减少杂物附着,提高珠层质量。在缢蛏、泥蚶等贝类养殖池塘中放入少量的鲈、大黄鱼进行混养,由于鲈、大黄鱼的残饵与排泄物可以起到肥水作用,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同时摄食体质较弱的贝肉。肥水增加的浮游生物又被滤食性的贝类所利用,从而达到生态平衡。④鱼与蟹混养技术。通常指梭子蟹与鲈、鲷或对虾和青蟹与遮目鱼混养。梭子蟹为底栖生物,以动物饵料为食性,…  相似文献   

6.
居华  王锋  哈益明  刘书亮 《核农学报》2009,23(1):102-105
研究了菲律宾蛤仔经60Coγ射线辐照后,其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肝菌和副溶血性的D10值及辐照后在贮藏期的变化。结果表明,经60Coγ射线辐照后菲律宾蛤仔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肝菌、副溶血性的D10值分别为:0.70、0.56和0.20kGy;真空包装的菲律宾蛤仔在0°C~4°C贮藏条件下,3kGy剂量辐照贮藏28d后菌落总数为4.46log(CFU/g),符合水产品卫生要求;而0.4kGy剂量辐照贮藏7d后大厂肝菌、副溶血性弧菌后检测未检出。由此可见,3kGy以上剂量辐照处理菲律宾蛤仔,能有效杀灭其中的微生物,且其贮藏期可达28d,用辐照方法保鲜菲律宾蛤仔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杨树林经营企业提质增效的途径,在安徽省潜山市王河镇和油坝乡杨树成林内进行不同鸡-羊混养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混养密度对羊或鸡平均单头(只)体重增加量没有明显影响,但对饲料投喂料影响差异明显,就本试验而言,杨树林下混养鸡-羊,以羊投养密度3头/hm~2、鸡投养密度150只/hm~2为宜。  相似文献   

8.
热泵干燥北极虾的物理和感观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分别在(-2~0)℃和20℃两种温度下热泵干燥北极虾(整虾、去头北极虾、去壳北极虾)的物理和感官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当热泵干燥温度由(-2~0)℃增加到20℃时,干燥虾的收缩率和所需的剪切力增大.干燥温度对干燥虾的色泽影响不显著.所有热泵干燥虾均具有高的复水能力和水分保持能力(WHC).研究结果还显示,虾的处理状态(有壳或无壳、有头或无头、解冻处理)对其物理和感官特性有着显著影响.解冻处理不利于虾色泽的保持并使之收缩增加.在所有的干燥虾样品中,在20℃下干燥的冷冻去头虾(B-2)具有最好的综合表现.与热风干燥相比,利用热泵干燥虾可获得高质量干燥产品.  相似文献   

9.
对分别在(-2~0)℃和20℃两种温度下热泵干燥北极虾(整虾、去头北极虾、去壳北极虾)的物理和感官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当热泵干燥温度由(-2~0)℃增加到20℃时,干燥虾的收缩率和所需的剪切力增大。干燥温度对干燥虾的色泽影响不显著。所有热泵干燥虾均具有高的复水能力和水分保持能力(WHC)。研究结果还显示,虾的处理状态(有壳或无壳、有头或无头、解冻处理)对其物理和感官特性有着显著影响。解冻处理不利于虾色泽的保持并使之收缩增加。在所有的干燥虾样品中,在20℃下干燥的冷冻去头虾(B-2)具有最好的综合表现。与热风干燥相比,利用热泵干燥虾可获得高质量干燥产品。  相似文献   

10.
以葡萄糖为外加碳源,对不同氮磷营养水平下低光照条件中铜绿微囊藻的混养生长能力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讨论了不同营养水平下葡萄糖对微囊藻生长的贡献差异。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在低光照([500±50)lx]下可吸收利用外界葡萄糖维持自身生长;外界适当浓度葡萄糖会促进微囊藻增殖,但过高则会抑制其生长,且微囊藻对葡萄糖的耐受性与氮磷营养环境存在着交互关系;混养生长组中的细胞叶绿素a含量均低于光照自养组。研究还发现,相同浓度的葡萄糖在氮磷营养较低的环境中对微囊藻增殖的贡献程度远远大于氮磷含量较高的环境。本文从氮磷营养水平的角度考察铜绿微囊藻的混养生长能力,并揭示混养生长在不同营养水平下对细胞增殖的贡献,可为解释低氮磷水体中暴发水华的原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多糖产量高且所产多糖对多种癌细胞增殖抑制效果好的菌种,以纳豆菌作为发酵菌种,根据纳豆菌产淀粉酶和纳豆激酶的特性,从7种纳豆产品中分离出7种不同的纳豆芽孢杆菌,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发酵底物分别进行液态发酵,采用水提法将粗多糖(RPP)从菲律宾蛤仔发酵产物中提取出来,并应用硫酸苯酚法测定RPP含量,筛选一株RPP含量最高且对肿瘤细胞抑制率较高的菌株。结果表明,采用筛选出的菌种BN-G发酵蛤仔,经优化后,在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48 h,料液比1∶3(w/v),接种量5%条件下菲律宾蛤仔粗多糖得率为24.06%,且提取的RPP对HepG2细胞、A-549细胞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为纳豆菌发酵海洋贝类制备抗肿瘤功能食品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稻虾种养是一种全新的种养模式,是指在水稻田中养殖小龙虾,从而实现稻虾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目的,稻、虾共生符合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基于此,以稻虾种养全程机械化发展现状作为切入点,分析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以期提高稻虾种养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水平,促进稻虾种养全程机械化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3.
稻虾共作模式的“双刃性”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近年来,稻虾[水稻-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共作模式由于其较高的综合效益而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大力发展。其中以湖北省稻虾共作发展最为迅速,面积大,技术也较为成熟,并形成了"潜江模式"。本文介绍了稻虾共作模式的特点及其发展情况,以湖北省稻虾共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产业调查,结合试验示范和定位试验,研究了稻虾共作模式的生产和生态效应,重点分析了稻虾共作模式的"双刃性"。稻虾共作模式的"双刃性"主要体现在(1)稳粮增效,但同时存在重虾轻稻的现象:稻虾共作模式较传统水稻单作模式可增产4.63%~14.01%,改善稻米品质,但部分稻虾共作模式中忽略水稻的管理,导致水稻产量偏低;(2)提高土壤肥力,但同时加剧了土壤次生潜育化:稻虾共作模式土壤中易氧化态有机碳(ROC)、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要高于传统水稻单作模式,但稻虾共作模式土壤颜色偏暗,土壤结构更为紧密,潜育化明显;(3)涵养水源,但同时可能增加水资源消耗:稻虾共作模式中地下水位高的稻田水分利用率提高,储水功能增强,但地下水位低的稻田可能增加50%~80%的耗水量;(4)减肥减药、提高水体养分含量,但同时增加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稻虾共作模式肥料和农药成本分别降低了79.5%和50.0%,稻虾共作模式田面水的全氮、全磷含量及硝态氮、氨态氮含量均高于水稻单作;(5)虫害减轻,但某些病害加重,同时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稻虾共作模式螟虫发生减轻,但基腐病加重,生物多样性随共作年限先降低后又增高。根据以上现状与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稻虾共作的模式优化及建议,如因地制宜,避免盲目发展;研究标准,规范化发展;优化模式,科学水肥调控;因势利导,防治病虫草害,为稻虾共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大面积发展了虾稻共作适水农业,该种养模式改变了田块结构及用水模式,其灌溉定额计算有别于普通农作物且具有一定复杂性,目前还未见相关研究报道。该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虾稻共作田块结构与用水特点,将1个周年划分为水稻非生育期阶段、水稻生育期虾稻分养阶段、水稻生育期虾稻共养阶段3个阶段,基于水量平衡原理,提出虾稻共作灌溉定额确定方法。以湖北省潜江市为例,通过资料搜集和计算参数确定,采用该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对虾稻共作灌溉定额进行了计算,虾稻共作灌溉定额多年平均12 945 m3/hm2。该研究成果为虾稻共作灌溉定额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指导虾稻共作灌溉用水及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热泵干燥北极虾和鱼块的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热泵干燥机,分别在-2~0℃和20℃两种温度下对北极虾整虾、去头北极虾、去壳北极虾和尺寸分别为50 mm(直径)×(7~9)mm(厚度)和50 mm×(14~18) mm的鱼块进行了干燥研究。结果显示,虾的状态(有壳或无壳、有头或无头)和鱼块的厚度对其干燥特性有着显著影响。无论干燥温度为-2~0℃还是20℃,去壳虾所需干燥时间均最少,去头虾的干燥速度均大于整虾;薄鱼块的干燥速度在20℃显著大于厚鱼块的干燥速度。扩散模型MR=Aexp(-kt)可以很好地描述热泵干燥北极虾和鱼块的干燥特性,根据试验结果建立的一系列统计回归模型显示,当热泵干燥温度由-2~0℃增加到20℃时,干燥速度和K值显著增加,干燥时间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6.
在大亚湾核电站附近的潮间带采集腹足类的滨螺(Littorinopsis sp.)、桑椹螺(Clypemorus humilis)、沟纹笋光螺(Terebralia sulcata)和瓣鳃类的畸心蛤(Anomalocardio flexuosa),于室内进行~(65)Zn和~(134)Cs的吸收积累、分布和排泄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海洋软体动物对低放射性水溶液的~(65)Zn有较大的吸收能力,且腹足类大于瓣鳃类。积累试验第9天,滨螺、桑椹螺、沟纹笋光螺对~(65)Zn的吸收率分别为32.33%、37.30%和15.14%,畸心蛤为11.95%;腹足类的3种螺对~(134)Cs的吸收率分别为1.30%,1.08%和1.53%,畸心蛤为1.39%。~(65)Zn在畸心蛤各器官组织的分布顺序为:外套腔液>鳃>内脏团>外套膜>闭壳肌>贝壳>足。排泄试验结果表明,上述动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积累按方程式y=A.e~(-λτ)的规律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虾只机械剥壳环节裸肉虾与带壳虾自动分选,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4模型的虾只肉壳辨识方法。将YOLOv4模型中CSP-Darknet53网络替换为GhostNet网络,增强模型自适应特征提取能力及简化模型参数计算量。在YOLOv4主干特征提取网络Resblock模块中引入轻量级注意力机制,增强主干特征提取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将YOLOv4模型中GIoU损失函数替换为CIoU损失函数,提高模型预测框的回归效果。为检测改进效果进行了不同模型对比验证,轻量化结果表明改进YOLOv4模型参数量最少、计算量最小;消融试验表明改进YOLOv4模型的平均精度均值为92.8%,比YOLOv4模型提升了6.1个百分点。不同场景下应用改进YOLOv4模型进行虾只肉壳辨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同品种不同环境的虾只肉壳辨识总体平均准确率为95.9 %,同品种不同剥壳方式的虾只肉壳辨识准确率平均值为90.4 %,不同品种虾只肉壳辨识准确率平均值为87.2 %。研究结果可为裸肉虾与带壳虾自动分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稻虾共作是水稻种植与克氏螯虾共作形成的互利共生的稻田种养复合生态模式。目前对稻虾共作模式稻田反硝化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江汉平原常规中稻模式(MR)为对照,设置连续3年(2014—2016年)稻虾共作模式(CR)为处理,通过特异引物提取中稻抽穗期稻田土壤nirK基因,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土壤nirK反硝化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显著提升水稻抽穗期稻田土壤中硝态氮、全氮及全碳的含量,对土壤碳氮比、碱解氮和铵态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稻虾共作模式显著增加稻田土壤nirK基因微生物的丰富度指数,但对nirK基因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影响不显著。稻虾共作模式改变了nirK基因微生物在目、科、属、种水平的群落组成,较常规中稻模式,稻虾共作模式在各分类水平组成类群均减少;稻虾共作模式较常规中稻模式改变了目的种类,对共有目相对丰度没有显著性改变。RDA分析表明稻虾共作模式对土壤nirK基因菌群的群落结构有一定的改变,但稻虾共作模式与常规中稻模式在群落结构上仍保留着一定的相似性。硝态氮含量是影响nirK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主效因子。可见,稻虾共作模式对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了微生物丰富度指数,改变了稻田土壤nirK反硝化微生物在目、科、属、种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虾籽酱传统加工周期长、高盐和品质不均一的不足,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虾籽酱的发酵工艺条件,制备出一种发酵时间短、盐分低的虾籽酱,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虾籽酱的二次发酵工艺条件为:温度20℃,加盐量11%,先发酵7 d,之后添加5%黄酒和7%糖,再发酵21d;此条件下制得的虾籽酱感官得分为83.5分,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56 g·100 m L~(-1)。虾籽酱中检出2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烃类、醇类、醛类、酮类、脂类;与原料虾籽相比,丁香醛和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明显增加,(E,E)-3,5-辛二烯-2-酮和1-戊烯-3-醇相对含量明显减少,它们相互作用,可共同构成虾籽酱的特征风味。本研究为低盐虾籽酱的工业生产和风味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虾青素萃取物得率和虾青素纯度,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南美白对虾虾头废弃物中的虾青素,皂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虾青素含量进行测定。单因素试验确定萃取参数对虾青素萃取物得率和虾青素纯度的影响,然后进一步运用响应面法对萃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参数对虾青素萃取物得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虾青素纯度影响显著(P<0.05);物料粒径40目,质量含水率9%时,响应面理论优化最佳萃取参数为萃取压力403.95 Pa,萃取温度39.95℃,CO2流量1.16 L/min,虾青素纯度为796.3 mg/g。结合实际应用,验证试验在萃取压力400 Pa,萃取温度40℃,流量1.2 L/min时,虾青素纯度为789.61 mg/g。研究结果可为虾青素的提取和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