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乡村绿化建设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美化农村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内容。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促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展,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与支持政策,为促进乡村绿化建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此,对乡村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义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基于此,结合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村屯绿化的现状,分析了现阶段村屯绿化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难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浅析水土保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水土保持改善了生态环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发展空间;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帮助和积累了资金;③水土保持综合科普教育培育了新型的农民;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⑤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规范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行为,强化水土保持服务,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丰富,是一项全面包容的系统工程,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文化建设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进一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同经济、政治文明的协调有序发展。旨在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内涵的界定,了解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根据当前我国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现状与不足,找到未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水土保持工作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社会环境和难得的发展机遇,而新农村建设又可有力地推动水土保持工作,促进生态和人居环境的根本改善。结合贵州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基本状况,分析了水土保持在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作用,并用实例说明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推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才能使水土保持在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取得更大成果。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成败,值得全社会研究、关注。对目前江西农村的生活、生产、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引发的后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治理和改善农村环境的一系列对策,以促进江西省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促进村民全面发展,做好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是基础.实践证明,水土保持是山区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是一项惠民工程,为建立良好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德州市开展了一系列推动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活动。在此背景下,阐述了山东省德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德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建设经验,从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民俗文化以及乡村治理等角度提出恰当的建议以促进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共同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业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出现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概述了新农村旅游业发展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乡村清洁工程建设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清洁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2007年辽宁省在抚顺市新宾县下房子村、海城市王家堡村、本溪市碱厂堡村等5个示范村参加农业部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项目建设,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北方自身条件的开展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的路子。  相似文献   

11.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 促进辽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水土保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水土保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是改善和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近年来,辽宁省朝阳县大力发展以“四位一体”为重点的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在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村环境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搞好土地整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此我们要重视土地整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间的关系,土地整理事业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对遂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鸡头寺村水利水保工程发挥作用的调研结果表明:水利水保工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彰显了巨大的作用,它为抗旱减灾夺丰收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夯实了农村发展基础,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促进了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助农增收搭建起了平台,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群众的生活条件,促进了村风文明。分析了水利水保发展不足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的严重影响,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构成内容之一,绿化建设作为美化乡村的重要措施之一逐渐受到重视。乡村绿化不仅可以美化乡村,对改善农村环境也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对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的措施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出发点,同时兼顾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以吉林省东部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与做法为例,阐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重要条件和重要保障,是引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相符相依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上一篇调查报告《上海市郊区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对策的问卷调查——以市容卫生部门的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从环卫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我们初步了解其对上海农村环境现状、生态环境建设、环卫管理体制的意见和对策建议。为了更加深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上海郊区农村环境建设,本文从农村居民的角度出发.实地考察农村居民对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看法和对策建议,并针对不同类型农村找出不同环境问题、提供不同建设对策。为上海市郊区新农村环境建设的具体实施提供理论依据。为全国其他大城市郊区农村环境建设的具体操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出了农民素质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指出了加强农村的文化教育、环境意识教育和法制教育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23(3):34-34
中国新农村建设信息网(www.xinnongcun.gov.cn)已于2006年6月8日正式开通,这是农业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中国新农村建设信息网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专题网站。该网以“宣传政策,服务‘三农’,促进发展”为宗旨,设计有政策法规、领导讲话、新闻动态、理论研讨、典型模式、国外经验、农业现代化、持续农业、农村改革、乡村新貌、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项目、行业信息、百姓生活、农村教育、示范行动、数据库等十八个栏目,涉及到农民生活、农业发展、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中国新农村建设信息网以新农村建设为…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改善了生态环境,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物质帮助和资金积累,通过科普教育培育了新型的农民,水土保持工作已处于主导和基础地位。介绍了新农村建设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和涉及水土保持的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