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峡水库库周生态屏障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75m蓄水后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为应对防护林带管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有关库周生态屏障建设的宏观部署提供支持,2010年6月,中国工程院启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战略咨询项目",组织数十位院士和专家,深入重庆三峡库区、北京怀柔密云水库、浙江千岛湖、云南滇池、洱海等我国重要水库及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先后在重庆、北京、杭州、昆明等地召开"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研究"座谈会,邀请相关管理和技术专家介绍当地在保护水库生态环境和发展当地经济的成功经验,对目前三峡库周生态屏障的现状、取得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开展了研讨,形成的对策建议分别送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环保部和重庆市政府相关部门征求意见,项目组综合各相关单位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巩固和继续加强三峡库区重点生态专项工程建设;减少库区的人口压力,实现库区人口的合理有序转移;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一定要与农民的增收致富相结合;加大投入,建设库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清洁小流域建设要纳入规划,开展治理试点工作;建立监管目标考核和库区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等6点建议,为各级政府在三峡水库库周生态屏障建设决策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平原农区生态屏障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生态屏障,是平原农区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以河南省平原农区为例,以事实为依据阐述了生态屏障对于平原农区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生态屏障的保障能力,论述了平原农区生态屏障建设应把握的4个原则。  相似文献   

3.
位于赣江左支章水源头的江西省上犹县,作为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其县境内母亲河一上犹江水质直接关系到上犹县城4万多人口、乃至下游近30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为保持上犹江一江清水,该县长期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多举措构建赣江源头生态屏障,特别是从今年起,该县全面启动并推进“四湖两岸”生态经济区建设,确保上犹江水质稳定在I类标准。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生态屏障建设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解释内蒙古生态屏障内涵的基础上,确定了内蒙古生态屏障区,并对各生态屏障内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地分析。根据内蒙古生态屏障内的生态环境组成特点,提出了各生态屏障类型的建设与保护意见。  相似文献   

5.
生态屏障是近些年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曾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在探讨生态屏障概念的基础上,对生态屏障功能及其特点做了进一步探讨。认为生态屏障功能是指构成生态屏障的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所形成的对生态系统内、外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保护效应。主要体现在构成生态屏障的生态系统对不利环境因素的阻滞、净化和有利因素的保育和涵养。生态屏障功能包括净化、调节与阻滞、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育等5大功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及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等问题,建设符合区域发展模式的库岸带生态屏障是库区及下游地区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结合实地调研,以云阳县盘龙镇示范区为例,探讨了库岸带生态屏障建设的功能分区、建设目标与建设原则,初步提出了包括9类20余种建设模式的技术体系,并就建设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旨在提出可供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建设参考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布设国土生态屏障是国土资源部提出的最新的土地利用规划理念。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选取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等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借助GIS分析工具,将其划分为5个限制级,并对该区建设生态屏障的基础条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限制性高值区集中在五条低山,低山之间的限制程度降低。整体看来,西北地区限制性高,向东南逐渐降低。构建了永川区生态屏障网络体系:主体由东北-西南走向的数列山地与山间、丘间的密集水网构成。南端则以长江干流为依托,构成水体生态屏障。最后以参评因子的空间态势为依据,将永川划分为2级6个功能区,并对各功能区生态屏障建设提出具体布设方案,为中小尺度地区土地利用规划中生态屏障的建设提供了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8.
生态屏障区建设对于促进饮用水水源地的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能够发挥净化、调节和阻滞、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育等功能。以左权县石匣水库为例,分析了库区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现状,初步界定了库区生态屏障的范围与功能分区,提出了以水土保持措施为主的生态屏障区建设思路,可为饮用水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效应(英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以生态服务价值系数为基础,构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修正系数。以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重庆市云阳县为例,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及景观格局视角定量估算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效应。结果表明:至2020年云阳县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初步构建一个以"林地为骨架,耕地、园地、草地为补充"的生态系统服务格局;以土地生态功能建设为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快速提升生态屏障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强屏障区调节气候、保持土壤、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能力,云阳县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从2010年的15.53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19.98亿元,年均变化率达到2.87%;云阳县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价值表现出显著地空间分异特征,其中磨刀溪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升幅度最大,澎溪河流域次之,长江沿岸生态服务系统价值保持稳定增长,而长滩河流域变化不大;磨刀溪流域和澎溪河流域是规划期内云阳县生态屏障区土地生态功能建设的重点区域。同时,通过评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结构调整及其产生的生态效应,进一步明确了云阳县生态屏障区各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方向,提升了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保护实践工作科学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东陵区地处沈阳市东南部,是沈阳市的一个半城半乡,城乡结合型地区。东陵区总面积为913.4 km2,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55.53 km2,占总面积的17.0%,水土流失形式以水力侵蚀为主,重点是坡耕地和沟壑。根据各乡镇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科技水平,定量地划分类型,将相同的乡镇作为一个生态经济区。按生态区方式可将东陵区水土保持区域划分为:丘陵生态屏障区、平原高效产业区、城市工业园区。针对丘陵生态屏障区的7个重点防治区做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应用工程原理着重"截、蓄、排"建设,变山区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重点发展果树生产,大力发展养殖业,调整种植业结构。充分发挥林、草资源优势,建立以林为主,林、粮、草和多种经营相结合的生态农业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正向、负向作用区域相结合的生态屏障区,以充分实现生态屏障的保护、防御目标,为科学规划、实施生态屏障区分目标和差异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渤海湾生态系统为研究区域,通过水鸟多样性热点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近岸海域生态系统质量评价得出正向、负向作用区域,结合各省份海洋保护规划目标,构建渤海湾海陆统筹生态安全屏障。[结果](1)水鸟多样性热点区域位于沿海滩涂、湿地和水体生态系统,冷点区域位于建设用地和耕地等频繁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北向南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水源涵养功能服务价值量最高。(2)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整体向好,但仍存在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等海洋灾害频发地点;由北向南,海洋环境承载能力逐渐下降、海洋渔业开发强度逐渐上升。(3)生态安全屏障共包括16个区域,其中正向作用区域11个,负向作用区域5个,主要位于近海一侧陆海交汇处,整体大致呈现间隔分布的特征。[结论]以生态屏障为指导开展规划管理、生态治理工作,正向作用区域、负向作用区域分别以实现保护目标、防御目标为宗旨,促进海陆一体化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明确生态清洁小流域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对生态屏障型、农业生产型和清洁宜居型等三种类型的5条典型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模式、治理成效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通过保障生态安全、建立生态屏障、助推"治理有效",生态经济并行、培育"产业兴旺"、助推"生活富裕",以及生态融入生活、培育"乡风文明"、助推"生态宜居"等途径,可有效助推乡村振兴。在今后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过程中,应强化以下几方面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政府重视,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建立坚强有力的群众基层组织;加大资金投入和生态补偿力度;进一步加强养护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三峡生态屏障区耕地承载力与人口生态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工程生态屏障区的建设是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的关键内容,对于保护三峡水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库区内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尖锐的人地矛盾,给生态屏障区的建设任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减少屏障区内人类活动频繁、过度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干扰,人口生态转移势在必行。为此,本文在分析三峡工程生态屏障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耕地数量和产量的角度出发,分别以人均耕地需求和人均粮食需求为度量计算了生态屏障区内15个区县的耕地现有承载力,并预测了造林规划实施完成后区内耕地承载力。研究表明:①三峡生态屏障区域内耕地承载力严重不足。现状耕地数量承载力(CLCCa)盈亏高达117.01万人,耕地产量承载力(CLCCp)盈亏值也达94.93万人。而通过预测区域2020年CLCCa盈亏更是达到127.39万人。②区域需要进行人口生态转移,其转移对象主要为农村人口,转出重点区域主要是东北翼的区县,而位于"一圈"与东南翼的区县耕地数量承载力略有盈余,可作为迁入区。③除了实施人口生态迁移,还要从保护耕地数量动态平衡和促进其质量提升2个方面提高区域耕地承载力,以实现区域内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安全的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坝区生态屏障区近25年土地利用变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三峡水库坝区生态屏障区近25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揭示其时空变化规律及驱动机制,为坝区生态屏障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运用RS和GIS技术对1993年、2006年和2018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得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综合运用土地利用变化量、变化幅度和转移矩阵等定量指标,对三峡水库坝区生态屏障区1993—2018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3年以来,三峡水库坝区生态屏障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表现为林地、园地和水域的增加,耕地的大幅减少,其中水域面积增加幅度高达183.0%,而耕地面积减少幅度达68.9%;土地利用转移特征结果显示,水域、园地的增加都主要由耕地、林地转化而来,林地、建筑用地的增加主要由耕地转化而来,而未利用地向各方面用地类型转化;三峡水库坝区生态屏障区1993—2006年水域变化程度远大于2006—2018年,其他类型变化幅度相近。总体而言,三峡工程的建设、城镇化发展、农林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保护是三峡水库坝区生态屏障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是全国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在全国生态空间格局构造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具有独特而极其重要的战略位势。水土流失是影响三峡库区生态安全和制约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关键因子,加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仍然面临缺乏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足,综合治理任务重、投入不足,统筹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诸多困难和挑战,与新时期保护好三峡库区,加快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要求仍有差距。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高位推动;加快治理进度,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水土流失防治保障机制;严格生态空间管控,实行重要生态功能区人口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与国家生态安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水土保持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保护两道生态屏障、防治洪涝灾害的作用。提出了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大水土保持法的执法力度、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管理模式等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城市建设对周边水系河流生态特别是生态基流影响研究薄弱的问题,以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及城边水系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兴城市城区建设与周边水系生态基流内在联系,为流域生态用水规划和河流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最枯月平均流量法计算河流生态基流量,以河流最枯月月均流量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间的关系确定保护河流生态功能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警戒值,并从输沙消污角度研究了城区建设对保障生态基流的影响。[结果]①杨凌城边的渭河、漆水河和小韦河需要保障的生态基流量分别约为6.0,0.2和0.1 m~3/s,宜作为杨凌示范区用水规划和3条河流水资源调配的依据;②小韦河最枯月月均流量与杨凌示范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符合指数函数规律,保障小韦河生态基流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警戒值约为60 km~2;③小韦河水体总氮和总磷月均浓度总体超过Ⅴ类水质标准,小韦河冬、春两季高污的现状使其生态基流的保障问题更加严峻和迫切。[结论]杨凌示范区城市建设与保障城边河流生态基流特别是小韦河生态基流的关系密切,海绵型城市建设是今后新兴城市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根据平凉中心城区地形地貌特点和雨洪资源条件,在指出城区生态湿地建设存在汇流蓄储设施少、雨洪资源重"排"轻"蓄"、生态湿地缺乏全面规划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将南部山区径流截蓄与城区雨洪资源化集蓄利用结合起来,建设泾河滩地型、流域层级接续式、城区多点式生态湿地,全面提升城市生态湿地建设空间,构筑城市生态屏障,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9.
甘肃黄土高原地处黄土高原西部,其生态治理在构建西北及全国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为了系统、科学地开展生态环境治理,针对区域地貌及生态特征、区域差异性、经济发展及生态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分区治理方略和技术措施,以期更好地指导区域生态治理、完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20.
额济纳绿洲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根据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要求和额济纳绿洲的生态环境状况,采用遥感监测和地面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完整的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以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全面掌握其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以及各类生态治理工程的生态响应,为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