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稻作烟区不同品种上部烟叶烘烤特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南方稻作烟区不同品种上部烟叶烘烤特性,采用暗箱和电烤箱方法研究了K326、G80、云烟87的变黄变褐特性、失水特性、叶绿素降解特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化学成分。结果表明,K326上部烟叶易变黄、较易变褐;G80易变黄、易变褐;云烟87易变黄、不易变褐。K326的上部烟叶失水均衡性为0.495,G80为0.445,云烟87为0.496,3个品种上部烟叶失水均衡性均较好。K326、G80、云烟87的上部烟叶叶绿素降解量均在92%以上,叶绿素降解速率均在1.28%·h~(-1)以上,叶绿素降解特性均较好。K326、G80、云烟87的上部烟叶PPO活性平均值分别为0.458、0.612、0.263 U,品种之间差异显著。烟叶在烘烤过程中,还原糖含量增加,烟碱、总氮和钾含量无显著变化;K326品种的上部烟叶还原糖含量相对较高,G80的烟碱含量相对较高,云烟87的总氮含量相对较高,3个品种的钾含量无显著差异。结合暗箱试验和烘烤试验对3个品种进行对比,云烟87上部烟叶易烤性和耐烤性好,烘烤特性较好;K326上部烟叶易烤性和耐烤性中等,烘烤特性中等;G80上部烟叶易烤性中等,耐烤性差,烘烤特性较差。不同品种在不同烟区的上部烟叶烘烤特性存在差异,所以要依据烟叶烘烤特性制定相应的烘烤工艺,以期显露和发挥烟叶潜在质量特性,提高烤烟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2.
施钾对烤烟钾素吸收利用效率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K量对烤烟K素吸收利用效率及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K在烤烟各器官的累积量和含K量均表现为叶>茎>根,随着施K量的增加,烟叶和烟株累积量和含K量显著增加,而K肥利用率,K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K素利用效率显著下降.烟叶产量和外在品质在施K量0~315kg/hm2范围内均随施K量的增加而提高,超过315kg/hm2则下降明显.增施K肥显著提高烟叶含K量、还原糖含量,降低总N、Ca、Mg、烟碱含量.相关分析表明,K素吸收利用效率与烟叶产量品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云南省保山市腾冲烟区烤烟中上部烟叶的成熟采烤标准,对烤烟品种K326中上部烟叶不同采收时间的鲜烟叶从外观成熟特征、烤后烟叶的经济效益、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和感官评吸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时间的延迟,中上部烟叶品质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延迟5 d采收次过熟中上部烟叶品质最佳,工业可用性最好,但烤后经济效益有所下降。次过熟烟叶田间植物学特性为:中部叶色黄绿,叶面微皱,茎叶夹角70°,成熟斑45%,主脉变白50%,茸毛脱落50%;上部叶色黄绿,叶面皱缩,茎叶夹角70°,成熟斑80%,主脉变白60%,茸毛脱落60%。  相似文献   

4.
以‘云烟87’和‘K326’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夜间温度升高对云南省高海拔不同烤烟品种烤后烟叶物理特性及常规化学成分、Cu、Zn、Fe、Mn含量和经济性状、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旨在探讨温度对烤烟理化特性及内在品质的影响,为云南省烟区烤烟风格特色的形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2个温度处理:1夜间保温,每日18:00—次日6:00大棚封闭升温,试验期间大棚内夜间平均温度为16.7℃;2自然夜温(对照),试验期间夜间平均温度为15.5℃。研究结果表明:1)夜温升高使‘K326’和‘云烟87’上部叶长宽、下部叶叶长,‘K326’上部叶单叶重和平衡含水率、中部叶单叶重均显著增加;‘K326’中上部叶、‘云烟87’中下部叶叶片厚度以及‘K326’各部位、‘云烟87’上部位叶片含梗率均显著降低。2)‘K326’中上部叶总糖、还原糖、总氮,‘云烟87’各部位叶总氮、钾均较对照显著增加;同时使‘K326’中上部叶烟碱和钾、下部叶总氮,‘云烟87’上部叶总糖、还原糖和烟碱及中部叶烟碱和下部叶总糖、还原糖均显著降低。3)‘K326’上部和下部烟叶Zn、Cu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Fe、Mn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云烟87’上部叶Zn、Cu、Fe、Mn含量较对照均显著提高。4)‘K326’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分别较对照增加252.5 kg·hm-2、7 290元·hm-2、1.7元·kg-1、6.54%;‘云烟87’分别增加100.5 kg·hm-2、5 315元·hm-2、2.1元·kg-1、4.65%。综上所述,夜温升高可以显著改善云南省高海拔地区烤后烟叶的物理特性,内在化学成分趋于协调,产值产量显著增加,烟叶工业可用性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氮、钾营养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祖艳群  林克惠 《土壤通报》2002,33(6):417-42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素和钾素对烤烟的品质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总糖含量与烟叶成熟期土壤有效钾(K)含量呈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性,成熟期土壤速效钾含量分界点为113.33mg/kg。(2)总烟碱含量与施氮量、烟叶含氮量(中期或成熟期)呈显著的相关性。(3)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烟叶含氮量(中期或成熟期)、烟叶含钾量(中期或成熟期)有一定的相关性。(4)施木克值与成熟期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性,成熟期土壤速效钾分界点为133.33mg/kg。(5)糖/碱比与烤烟生育前期施氮量和土壤碱解氮,与中后期土壤供钾和烟叶含钾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指导江西红壤旱地烤烟合理施用磷钾肥,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在红壤旱地上试验研究磷钾肥配施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旱地上缺施磷钾肥的烤烟长势较差,烤烟经济效益偏低,磷钾肥配施的烤烟,烟叶长势好,高量磷钾配施能提升烤烟品质与经济效益。在氮肥用量142.5 kg/hm2的情况下,随着磷钾肥配施比例的增加,烤烟烟碱与总氮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但烤烟糖碱比、总糖与还原糖呈现增加的趋势。烤烟含硼量与总糖、还原糖呈显著负相关,与烟碱、总氮呈显著至极显著正相关,烤烟中含铁量与烟碱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江西红壤旱地烟区,施用氮142.5 kg/hm2的基础上,高量磷钾肥配施(NP2O5K2O=11.23.0)将更有利于烤烟烟碱含量的平衡与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增密减氮对烤烟产质量及肥料利用率的调控效应。以烤烟品种"云烟105"为材料,研究种植密度(13 890,15 150,16 665株/hm~2)和施氮水平(0,84,94.5,105 kg/hm~2)及其互作对烤烟产质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增密减氮能显著提高烤烟肥料利用率、产量和产值,使烟叶总糖、还原糖、钾含量显著升高,总氮、烟碱含量降低,对水溶性氯无显著影响,烟叶化学品质更加协调。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及烤烟氮磷钾利用率显著受年份、密度、施氮及年份×施氮、密度×施氮、年份×密度×施氮互作影响,其中施氮、密度及互作对烟叶化学成分含量效应分别为42.5%,27.3%,18.9%,而其对养分利用率的效应分别为38.2%,25.4%,23.8%。与当前烤烟种植模式相比,增密和减氮10%~20%组合对烤烟增产、提质和增效作用显著,最佳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15 150株/hm~2和84.0~94.5 kg/hm~2。  相似文献   

8.
烟叶中含氮化合物氮素来源与肥料氮素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氮素是影响烟株生长和发育以及烟叶质量的最重要的元素[1].烟叶内的烟碱、醚提物和蛋白质含量及它们之间的比例是影响烟叶内在质量的关键因素.这些化合物的含量与施氮量及施用肥料种类密切相关[2-4].在烟草生产中往往通过减少施氮量或后期终止供氮来控制烟叶含氮量,但效果不佳[5].上部叶烟碱含量高,工业可用性差,造成库存积压严重的问题依然存在.为了探讨烟株后期供氮与氮素来源之间的关系,利用15N-KNO3同位素标记对烟草吸收的氮素和含氮化合物中氮素的来源进行了研究,为合理施用肥料,降低上部叶烟碱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来源氮素在烤烟体内的累积分配及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在云南省玉溪市赵桅村6组烟田(A)和赵桅实验基地(B)进行的大田15N示踪试验,研究了在不施氮和施氮90 kg/hm2条件下,水稻土烤烟干物质累积特征、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和分配及肥料氮和土壤氮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显著提高烟株干物重,增加烟株吸氮量,但在生育后期施氮与不施氮处理,烟株均存在干物质和氮素累积过多问题。施氮90 kg/hm2情况下,烟株整个生育期中吸收的氮素主要来自于土壤氮,而且烟株吸收的土壤氮及其占总吸氮量的比例随生育期延长和烟叶着生部位的升高显著增加;到采收结束时,两试验田烟株吸收的土壤氮占总吸氮量的比例分别达69%和74%。不同施氮水平烟叶品质差异较大,不施氮处理各部位烟叶总氮和烟碱含量均偏低,糖碱比不协调;施氮处理各部位烟叶总氮含量均在适宜范围内,但由于烟株生育后期土壤供氮较多,上部烟叶存在烟碱含量偏高的问题。选择有机质含量适宜的土壤,控制烟株生育后期土壤供氮量,对降低上部烟叶总氮和烟碱含量,提高我国烟叶整体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烤烟叶片上部叶烘烤特性,以K326、毕纳1号、遵烟6号、贵烟1号、贵烟4号、红花大金元(红大)不同成熟度上部叶为材料,研究比较了烘烤或暗箱试验中烟叶失水速率、变黄变褐特性、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颜色值、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烘烤和暗箱试验中毕纳1号失水速率较小,红大和贵烟1号失水速率较大,毕纳1号和K326变黄时间最短,红大变黄时间最长;烘烤过程中毕纳1号PPO活性均值低于0.4 U,贵烟1号高于0.5 U;暗箱试验中红大SPAD值较大,其次是遵烟6号和贵烟1号,毕纳1号、贵烟4号、K326较小,红大和遵烟6号颜色值相对较差,毕纳1号变褐较轻,贵烟1号变褐最严重;烤后烟叶毕纳1号、贵烟4号和遵烟6号化学成分含量相对适宜。随着烤烟叶片成熟度的提高,烘烤试验中烟叶变黄时间缩短,PPO活性增加,烤后烟叶总植物碱、总氮含量降低,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加;暗箱试验中烟叶变黄、变褐时间缩短,SPAD值减小,颜色较好,但变褐后颜色较差。品种与成熟度不仅影响烟叶的外观表型,而且显著影响其内在生理。不同烤烟品种烘烤特性与化学成分和基因型均密切相关。对于暗箱试验,SPAD值可作为烟叶易烤性的表型判断指标,颜色参数可作为易烤性和耐烤性的表型判断指标。综合来看,K326、毕纳1号、贵烟1号、贵烟4号上部叶易烤性较好,遵烟6号较差,红大最差;毕纳1号上部叶耐烤性较好,其次是K326、贵烟4号、红大和遵烟6号,贵烟1号最差。根据不同烤烟品种烘烤特性差异,本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上部叶烘烤工艺措施,为烤烟品种烘烤和上部叶品质提升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昆明烟区烤烟主栽品种海拔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条件对烟叶品质影响重大,而海拔是一个综合性的生态指标,研究海拔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对指导烤烟品种立体优化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探讨昆明烟区烤烟主栽品种‘K326’、‘红花大金元’和‘云烟87’的海拔适应性,在栽培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分别在石林县和宜良县的4个植烟乡镇,以每200 m为海拔梯度,从海拔1 400 m至2 200 m共布置12个试验点,研究了海拔对3个烤烟品种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含量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K326’、‘红花大金元’和‘云烟87’对种植海拔的敏感性表现为:‘红花大金元’‘K326’‘云烟87’,烟叶化学成分含量比物理性状和评吸质量对海拔高度更敏感;2在1 400~2 200 m的研究范围内,烟叶开片度、总氮、烟碱、钾、氯、多酚和柔和性与海拔高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含水率、总糖、还原糖和刺激性与海拔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3综合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多酚和香气物质含量认为,昆明烟区主栽品种‘K326’、‘红花大金元’和‘云烟87’均更适宜种植在1 400~1 800 m的海拔区间,且烟叶品质表现为‘红花大金元’‘K326’‘云烟87’。  相似文献   

12.
在两种施肥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水分亏缺对盆栽烤烟生长、氮钾含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水平下,与对照(正常灌水)相比,各水分亏缺处理对烟叶生长、氮钾含量和水分利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施氮量为0.1gkg-1土,N∶P2O5∶K2O为1∶1∶3时,伸根期轻度水分亏缺处理对烟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综合效益较好,分别比对照增加28.9%和31.2%;而旺长期和成熟期进行水分亏缺处理提高效果则不明显。因此,本实验条件下,在较低施肥条件下进行伸根期轻度水分亏缺处理(占田间持水量的50%~60%)可明显提高烟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烤烟氮素营养诊断及精准施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解决烤烟生产中存在过高施氮或不合理的施肥技术措施致使烟叶产质量下降和氮素利用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该研究于2008-2010年在广东韶关烟草产区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叶位及叶片不同位置上的叶绿素仪测定值(SPAD值)、叶绿素含量、总氮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产质量的相互关系,分析实时氮肥管理(RTNM)模式下不同SPAD施肥阈值对烟草产质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顶三叶的叶中位置SPAD值与叶片叶绿素含量、总氮含量的相关性最好,且变异系数小,是较为理想的指示叶或参照叶;获得较好产质量烤烟时的SPAD值在伸根期和旺长期的阈值范围为38.3~47.2。在设置不同SPAD阈值的RTNM模式下,SPAD阈值40.5~43范围内(氮肥用量为75~110kg/hm2)能获得较高的烟叶产量、产值,最高产量和产值分别为2844.09kg/hm2和26989.24元/hm2,烟叶化学成分较为协调。此外,通过与农民习惯施肥模式(167.8kg/hm2)相比较,在SPAD设定阈值为43的RTNM模式下,相应的氮肥用量为110kg/hm2,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53.0%、46.5%,产值提高了7.4%,调制后烟叶的淀粉、总氮、烟碱含量显著下降,烟叶化学成分更为协调,内在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适宜昭通市彝良县当地生态条件的上部烟叶采烤方式,采用示范对比试验,以K326上部叶常规分次采烤为对照,对两种采烤工艺进行了比较试验,对比不同采烤工艺条件下上部烟叶的质量及经济效益。试验表明:上部叶一次性采烤和上部叶一次性带茎采烤在烤后烟叶质量和经济效益方面均表现出了较好的优越性。其中,上部叶一次性采烤的经济效益增加2.46元/kg,效果最明显;上部叶一次性带茎采烤的烘烤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增加不如上部叶一次性采烤。  相似文献   

15.
钾、硼和萘乙酸对烟株生长及钾吸收分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钾(K)、硼(B)和萘乙酸(NAA)对烟株生长和K吸收分配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高K营养下,B、NAA及B NAA显著增加了烟株地上部干重和株高,但低K时影响不显著:B、NAA及B NAA明显提高了烟叶的光合强度、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及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这为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奠定了基础。B.NAA及B NAA各处理明显增加了中、上部烟叶的含K量。低K营养时,各处理烟叶的含K量上部>中部>下部;但在高K营养下,各处理烟叶上、中、下部含K量相近,以高K营养下B NAA处理的烟叶含K量最高。初步表明增施K肥时,喷施B和NAA可以提高烟叶的K含量。  相似文献   

16.
于黑钙土上进行3个施氮量(0、52.5、67.5 kg·hm~(-2))试验,观察了土壤氮素矿化动态、烟碱积累与分配,以及烟叶的评吸质量.全生育期内,土壤氮素矿化量分别为93.53、65.54、51.66 kg·hm~(-2);烟碱积累总量分别为87.56、128.31、138.91 kg·hm~(-2);成熟采收时下部、中部和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分别为1.56%~2.27%、2.01%~2.75%和2.45%~3.13%,烟叶烟碱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黑钙土在不施氮肥的条件下,中下部烟叶烟碱含量较适中,烟叶品质相对较好,说明黑钙土本身有较强的供氮能力;生产中烤烟氮肥用量控制在52.5~67.5 kg·hm~(-2)为宜,可获得品质较好的烟叶.  相似文献   

17.
探究在我国南方多雨气候条件下,施用同步营养肥在烟草栽培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烟草同步营养肥替代常规化肥提供理论依据。在湖南郴州2个自然村开展了2种主栽烤烟品种(云烟87和K326)的同步营养肥与常规肥大田肥效对比示范试验,共设2个处理,分别为同步营养肥减量25%(SNF25)和传统施肥(即常规肥不减量施用,CF)。通过观察烟草长势以及测定烟草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和烟叶氮钾养分含量,以评估烟草同步营养肥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CF比较,SNF25不影响烟草长势和中下部叶片叶色,但SPAD值明显增加,其中云烟87上部、中部和下部叶SPAD值分别增加了6.14%、10.14%和18.86%,而K326 3个部位的SPAD值则分别增加了6.88%、11.63%和15.93%。此外,SNF25不影响云烟87和K326的农艺性状,其中株高、叶片数、茎径和叶面积与CF均无显著差异。相对于CF,SNF25云烟87和K326单位面积烟叶鲜叶产量及干叶产量均无显著差异。SNF25和CF在单株叶鲜重和干重呈现相同的规律,其中中部叶鲜重和干重均为最大值,上部叶和下部叶次之,且2个处理上部、中部和下部叶鲜重和干重无统计学上的差异。SNF25云烟87和K326上部、中部和下部叶氮含量与钾含量均与CF无显著差异,即SNF25可维持上部、中部和下部烤烟氮和钾的含量水平。同步营养肥减量25%不影响烤烟生长及其农艺性状,且能维持产量和烤烟的营养水平,保证烤烟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为改良植烟土壤,减少烤烟田间化肥的过度施用,改善烟叶品质,基于高温高压蒸汽热解炭化技术,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烟秆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烤烟干物质积累、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_1(22.5 kg/hm2)、N_2(37.5 kg/hm2)和N_3(52.5 kg/hm2)水平下,增施烟秆炭显著提高了烤烟生育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9.4%。在低氮和中氮条件下,配施2.4 t/hm2烟秆炭有利于促进烤烟生长,改善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9.
太原城郊老菜区番茄氮肥利用率及氮去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加强太原城郊老菜区蔬菜生产中氮素管理和降低蔬菜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在田间采用微区15N示踪法研究了番茄生产过程中农民习惯施氮(FAR)和推荐施氮(RAR)的氮肥利用效率和氮去向。结果表明:与习惯施氮比较,推荐施氮对番茄各部位干物质量、氮浓度和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且明显降低了番茄地上部吸收化学肥料氮的百分率,但对各部位氮肥利用效率和总氮肥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氮肥利用效率仅为8%~9%,这可能与土壤原来氮库或所施有机肥矿化提供了大量氮素有关。两种施肥处理均导致65%左右的氮素损失,其中习惯施氮和推荐施氮分别导致30%和26%的氮素淋洗到40cm以下土层,为此有必要种植蔬菜后利用深根系粮食作物吸收土壤下层氮素来降低蔬菜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氮、磷、钾肥配施对烤烟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田间试验以烤烟(Nicotiana.tabacum.L.)品种K236为材料,研究了氮、磷、钾肥配施对烤烟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差,致香物质总量及不同种类致香物质含量都较低;单施氮、磷、钾一种肥料或任意两种肥料配施可以不同程度改善烟叶化学成分,提高烟叶中类西柏烷类和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含量;而氮、磷、钾配施处理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致香物质总量和不同种类致香物质含量高。表明平衡施肥是改善烟叶化学成分,提高烟叶香气质量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