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不同工艺制法对茶叶风味品质化学轮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工艺制法对茶叶风味品质化学轮廓的影响,本研究对福建4种茶类(绿茶、白茶、红茶和乌龙茶)及其鲜叶原料中的主要滋味和香气品质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和可视化模式识别。结果表明,基于茶叶主要滋味品质成分的主成分分析(PCA)可将全部供试茶样划分成3种类群:Ⅰ型:绿茶、白茶和一芽二、三叶鲜叶样;Ⅱ型:乌龙茶和中、小开面2~4叶鲜叶样;Ⅲ型:红茶。采用偏最小二乘增强判别分析(PLS-EDA)可进一步放大不同类群茶样的组间差异,乌龙茶及其鲜叶原料有较高含量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s),而红茶中多酚类(TPs)和表没食子基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相对较低;(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二维散点视图可作为茶叶分类识别的一种重要判别工具。4种茶类以乌龙茶的香型种类最为丰富,绿茶与鲜叶原料的香气组成化学模式较为接近,白茶与红茶香气组成在种类和数量上存在一定的相似特征。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苯乙腈、4-乙基苯甲酸-2-苯基乙酯类似物、反式-橙花叔醇、α-法呢烯、吲哚等可视为乌龙茶有别于其他3种茶类(绿茶、白茶和红茶)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本研究结果为茶叶化学分类及其工艺品质的目标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足火工艺参数对工夫红茶热风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干燥是制茶必不可少的工序,为探究足火条件对红茶热风干燥特性及品质形成的影响,明确较优足火工艺参数,该文以工夫红茶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定130、110、90和70℃共4个不同热风足火温度,茶叶干燥至10、20、30、40、50、60min时通过其品质成分含量的测定和感官审评,分析了不同足火温度下工夫红茶的热风干燥特性,探讨了足火条件对工夫红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并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LeastSquaresDiscriminantAnalysis,PLS-DA)研究了足火温度间的关键差异性成分。结果表明:足火温度越高,茶叶含水率越低、干燥速率越大、干燥至含水率小于5%的时间越短,其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在1.729×10-8~3.648×10-8 m2/s之间,干燥活化能为15.40 kJ/mol;Page模型可用于反映茶叶足火过程水分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其决定系数在0.924~0.995之间,均方根误差在0.008~0.023之间,离差平方和在1.043×10-4~7.866×10-4之间;足火温度越高,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总儿茶素、茶多酚、咖啡碱等含量越高,同时茶黄素、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含量越低;90℃足火40min为工夫红茶的较佳足火干燥工艺;咖啡碱、可溶性糖、氨基酸、儿茶素C、茶黄素可作为工夫红茶足火工序的控制指标。该研究为优质工夫红茶标准化加工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光照是决定乌龙茶高香醇厚品质的重要因子。为了探究多次间歇LED光照射对铁观音品质的影响,该文以铁观音为研究对象,采用LED白光进行多次光照射处理试验,以全程无光照为对照(CK),通过设计3个不同次数LED光照射试验组,第1次摇青前进行第1次光照射为(S-1),第2次摇青前进行第2次光照射为(S-2),第3次摇青前进行第3次光照射为(S-3),分别进行不同处理的铁观音毛茶的儿茶素、氨基酸、香气组分测定以及感官品质审评。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S-2和S-3处理铁观音毛茶中的呈苦涩味儿茶素组分总量分别降低了29.6%、24.4%,游离氨基酸组分总量分别提高了20.5%、15.4%,毛茶酚氨比减小;适度增加LED光照射次数有利于铁观音毛茶呈花果香气味的α-法呢烯和橙花叔醇相对含量的积累,其中S-2处理效果最佳,相对于CK分别提高了56.28%、62.51%;基于香气主成分分析得出S-2处理的香气综合评价得分最高(9.88),CK得分最低(-3.48),与4个不同处理的铁观音毛茶感官审评结果排序相同。研究结果可为将来开展建设乌龙茶全天候工厂化连续化加工生产提供理论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四川青心乌龙红茶特殊香气风味的形成原因,采用SPME-GC-MS联用技术,对其香气品质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四川青心乌龙红茶中分离鉴定出64种香气成分,主要的香气贡献成分是醇类化合物,含量为58.20%,其中主体香气成分有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Ⅱ、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Ⅰ等24种,占香气物质总量的82.02%;四川青心乌龙红茶香气类型属于中间型,萜烯指数较低,表明其香气高锐,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利用青心乌龙茶树鲜叶制作川红工夫红茶具有品种优势,建议在一定范围内扩大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土施不同剂量维生素 B6 后对果实营养品质和香气品质的影响,为提高富士果实品质提供新的营养途径。 【方法】 于 2013 年和 2014 年在山东蒙阴县进行了富士苹果田间试验。试验设两个施用时间分别为 4 月和 6 月,在富士苹果距主干 60 cm 处土施维生素 B6,剂量分别为 0、3、5、7 g/plant。果实成熟时测定果实的氮磷钾含量、可溶性固形物、Vc 等营养品质指标及香气物质成分。 【结果】 2013 年和 2014 年果实中氮、磷、钾含量均以 4 月份施 B6 7 g/plant 处理最高,与对照差异显著。4 月、6 月份土施 B6 7 g/plant 处理的各项品质指标基本都显著高于对照,同等剂量不同施用时间果实各测定指标 4 月与 6 月份之间差异显著 (除 2014 年硬度外)。2013 年和 2014 年施用 7 g/plant 处理的总酯类挥发性物质的相对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酯类物质中 2-甲基丁酸乙酯的相对含量在 2013 年和 2014 年的所有处理 (除 2013 年 4 月施用 3 g/plant 和 2014 年 6 月施用 7 g/plant 处理外) 都明显高于当年对照。两年中 4 月施用 7 g/plant 处理果实中的 2-甲基丁酸乙酯的含量在当年处理中最高,并与其它处理存在显著差异。果实中丁酸乙酯、己酸乙酯、2-甲基丁酸丁酯、2-甲基丁酸异丙酯相对含量在 2013 年和 2014 年 4 月和 6 月施用 7 g/plant 处理中都明显高于对照。 【结论】 4 月施用维生素 B6 提高果实的营养品质和单果重效果最佳,6 月施用提高果实的香气品质更佳;本研究条件下,维生素 B6 的适宜用量为 5~7 g/plant。   相似文献   

6.
鄞红葡萄及其突变体果实氨基酸和香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鄞红葡萄及其8个突变体5-1、5-2、10-1、10-2、20-1、20-2、40-1和40-2的果实为材料,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和GC-MS联用仪进行氨基酸含量和香气成分分析,以期为优株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20-1、20-2和40-2的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原亲本鄞红(4 020 mg·kg-1·FW);突变体20-2和40-2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原亲本鄞红(830 mg·Kg-1·FW)。香气成分分析表明,突变体与原亲本果实中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醛类、酯类和醇类等,其中反-2-己烯醛含量最高,含量达到47.39%~68.76%,己酸乙酯含量较低(0.55%~2.97%)。但不同突变体之间差异较大,其中突变体5-2中含有里那醇、反,反-2,4-癸二烯醛和3-辛基丙烯醛等特殊香气成分;突变体10-2含有癸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S)-3,4-二甲基戊醇、里那醇和苯并噻唑等;突变体20-1含有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顺-2-己烯-1-醇、反-1,2-环戊二醇、里那醇、顺-2-葵烯醛、癸醛和3-辛基丙烯醛等。综合氨基酸各项指标和香气成分分析,突变体5-2、10-2、20-1、20-2和40-2可能是优异的突变体,这为今后品质研究及优株选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杨学山  刘琦  段卫朋  宋茹茹  韩舜愈  祝霞 《核农学报》2020,34(10):2271-2279
为提升贵人香干白葡萄酒的香气品质,以澄清汁发酵工艺(CQ)为对照,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浸渍工艺(JZ)和浸渍澄清工艺(JC)处理发酵酒样中的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结果表明,浸渍处理可以明显增加葡萄酒中香气物质的含量。与CQ相比,JZ和JC对发酵酒样中品种香气物质的含量影响显著(P<0.05),萜烯类化合物含量分别增加1.86、1.01倍,且JC酒样中醇类、酯类香气物质含量最高,分别为4 799.38 μg·L-1和5 013.28 μg·L-1。主成分分析结合感官评价结果表明,JZ和JC酒样的花香特征相似,且JC酒样的热带水果香气以及醇香特征更为明显;与CQ相比,JC发酵酒样香气优雅、纯正,口感平衡。综合分析,浸渍澄清工艺(JC)可有效提升甘肃河西产区贵人香干白葡萄酒的香气品质。本研究结果可为干白葡萄酒增香酿造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微波远红外耦合杀青工艺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研究微波远红外耦合杀青工艺对绿茶品质的影响,试验分析了杀青时间、杀青功率和投叶量等因素对绿茶香气、滋味品质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绿茶微波远红外耦合杀青工艺,并与其他杀青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较佳的耦合杀青工艺为杀青功率微波10 kW +远红外6 kW,投叶量0.5 kg/min,杀青时间先微波1.5 min+后远红外1.5 min。此时杀青的茶叶香气滋味最好,感官品质总分达到91.40,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糖和芳香油质量分数分别达到17.24%、12.62%、3.10%、3.72%、4.64%、15.40×10-2 mg/g,香气滋味品质好于其他杀青方式,杀青时间是传统杀青的1/4~1/3,能耗成本是传统杀青的1/3~1/2。该杀青工艺克服了单纯使用微波杀青的不足,为绿茶加工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甘肃、河北和辽宁产区的国光苹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区的苹果样品进行了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挖掘数据。在苹果样品中共检测到60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酯类物质26种、醇类物质18种、醛类物质8种、萜烯类及C13降异戊二烯类3种、酸类1种、其他类4种。醇类、酯类和醛类香气是苹果中的主要香气组成部分,其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以香气数据为判别变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苹果品种和产地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方差的46.9%、9.4%和12.0%,共73.0%的方差,能够概括样本中的大部分信息。其中,对主成分1起主要影响的化合物为乙酸丙酯、2-甲基丁酸甲酯、2-甲基丁酸乙酯、1-戊醇、1-辛醇、1-羟甲基-2-甲基-1-环己烷。对主成分2起主要影响的化合物为1-丁醇、6-甲基-5-庚烯-2-酮、6-甲基-5-庚烯基-2-醇、2-亚甲基环己烷乙醇,对主成分3起主要影响的化合物为2-甲基丁酸、乙酸己酯。产地识别结果表明,北京市延庆区、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甘肃省白银市产区国光苹果能够得到较好的区分,其中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刘斌堡镇和旧县镇白羊峪产区的国光苹果被分为一类,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产区和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的国光苹果距离较为接近,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气调包装协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狮子头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对照组(普通彩袋包装)、气调包装组(40%CO2+60%N2)以及气调包装协同不同处理时间的低温等离子体组(MAP-3 min、MAP-6 min、MAP-9 min),通过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感官评定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指标综合评价狮子头的贮藏品质。结果表明,气调包装协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使狮子头的初始微生物数量降低0.70~1.56 log CFU·g-1,能有效减缓狮子头贮藏过程中TVB-N值的增加及脂质氧化。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新鲜狮子头中庚醇、1-己醇、1-丙醇、2-癸酮及壬酸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增加。2-己酮、2-丁酮、苯乙烯、2-甲基吡嗪及八甲基三硅氧烷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能是狮子头腐败气味的主要成分。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组相比,MAP-6 min和MAP-9 min处理均可将狮子头货架期延长7 d,MAP-6 min和MAP-9 min 2组狮子头在贮藏7 d后微生物及TVB-N、TBARS等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综合各项指标及能源成本,40%CO2+60%N2气调包装协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6 min可以在显著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同时保持狮子头的品质,将产品货架期延长至14 d。本研究结果为中式调理类肉丸制品新型保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茶鲜叶萎凋过程中摊青工艺对白茶风味品质和生化成分的影响,在控温除湿环境中以基于静态摊晾于水筛加工而成的白茶为对照,在不同茶鲜叶减重率(65%、70%和75%)时对在制品进行并筛或堆青处理。结果表明,各处理制成的白茶呈现出较为相似的感官品质特征,但堆青处理相较并筛处理及对照茶样的香气鲜度下降而滋味甜度提高。在并筛处理中以在减重率为70%时并筛略优于在减重率为65%时并筛的白茶品质,且二者均以薄并筛处理较优于对照茶样。在减重率达75%时对在制品进行相同时长不同厚度的堆青处理(堆青方式:2~6筛并1筐)以厚堆处理的白茶品质较优,而不同时长相同厚度的堆青处理(堆青时长:2~6 d)则以短时堆青的白茶品质为佳。不同摊青处理白茶的儿茶素类、生物碱和主要氨基酸组分无明显规律性差异。相较静态/并筛工艺组,堆青工艺组茶样中呈甜味的脯氨酸和苯乙醇、橙花醇、香叶醇等花果香成分显著降低(P<0.05)。基于茶样生化组成的模式识别可将全部供试茶样划分成静态/并筛工艺组与堆青工艺组2种类群。堆青处理可通过促进脂肪酸代谢,增加烷烃类、降异戊二烯类和醛类化合物含量来有效调节白茶样品的生化组成;橙花醇、橙花醛和香草醛等23种化合物可视为其与静态/并筛工艺组茶样相互区分的主要特征标识物(群)。研究结果可为基于摊青方式的白茶风味品质工艺技术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未浸果和浸果处理(氯吡脲10 mg·L-1)对贵长猕猴桃果实产量品质、氨基酸和香气成分的影响,本试验测定了采收期果实产量参数和可食期营养品质,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固相微萃取-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GC-MS)分别分析了可食期果实氨基酸和香气成分。结果表明,10 mg·L-1氯吡脲浸果处理可有效促进贵长猕猴桃果实产量形成及干物质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显著降低果实果形指数和硬度以及维生素C、可滴定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P<0.05),影响果实的外观和耐贮性。此外,10 mg·L-1氯吡脲浸果极显著增加果实脯氨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P<0.01),而果实总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 贵长猕猴桃果实香气成分主要为酯类、醇类、醛类、烯烃和烷烃,共70种成分。其中,未浸果果实香气成分主要为丁酸乙酯、丁酸甲酯、苯甲酸甲酯和苯甲酸乙酯等,浸果果实主要为丁酸乙酯、苯甲酸甲酯、丁酸甲酯和(E)-2-己烯醛等。10 mg·L-1氯吡脲浸果增加了醛类、醇类、烯烃和烷烃在果实香气成分中的占比,提高了香气的多样性。本研究为贵长猕猴桃的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控释肥料对花生产量、品质以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以普通单质肥料(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和硫酸钾等)为原料,制备了N-P2O5-K2O分别为18-11-11和14-8-8的5种控释肥料,于2005年在福建省龙岩市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控释肥料品种对花生产量、品质以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NPK比例和等养分量处理下,控释肥料可以减小肥料对花生结瘤的抑制作用,改善花生主要的农艺性状。与普通肥料1次性施用相比,控释肥料处理增加荚果产量2.5%1~0.8%,增加生物量1.3%6~.9%,氮、磷、钾当季利用率分别提高3.9%1~5.8%、0.6%4~.2%和2.6%1~4.2%;与普通肥料分2次施用相比,控释肥料处理的荚果增产-0.6%7~.5%,生物量增加-2.6%2~.8%,氮、磷、钾当季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5%5~.7%、2.7%6~.3%和-2.2%9~.4%。此外,控释肥料还可以改善花生的品质,提高花生仁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广西地区西番莲果实香气成分,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西番莲香气成分,对提取的香气成分总离子流色谱图结合NIST谱库捜索。结果表明,广西不同产地西番莲共有的特征香气成分有12种: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巴豆酸乙酯、2-庚酮、庚烷-2-基丁酸酯、己酸、己酸乙酯、4-辛烯酸乙酯、丁酸己酯、辛酸乙酯、二氢-β-紫罗兰酮、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其中,南宁地区西番莲主要香气成分是乙酸乙酯,相对含量为24.50%;玉林地区西番莲主要香气成分是己酸乙酯,相对含量为10.91%;贵港地区西番莲主要香气成分是丁酸乙酯,相对含量为21.86%。广西不同地区西番莲主要香气物质、物质含量间存在差异,结果可为广西西番莲品质鉴定、果实加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和灌溉组合对烤烟化学成分和香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烤烟(Nicotiana tabacumL.)品种吉烟9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和灌溉组合对烤烟化学成分、香气成分含量、组成及其作用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N∶P2O5∶K2O为1∶2∶3和限量灌溉组合使烟叶的糖碱比和氮碱比均较适宜,蛋白质含量较低,化学成分较为协调,苯丙氨酸类、棕色化产物类和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含量较高,改善了烟叶的综合品质,表现为香气质纯净、香气量较足、杂气较少、刺激性较低、余味舒适、烟气浓度大、燃烧性好等,能较好满足延边烟区烤烟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提高烟叶香气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杀青方法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杀青作业是提高绿茶加工品质的关键工序,为了提高茶叶加工品质,采用微波、热风、蒸汽、锅炒和蒸汽-热风组合等不同杀青方法对加工后绿茶的感官品质和茶叶内含成分品质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微波输出功率 10 kW、时间2.5 min、杀青叶温室75℃,杀青后茶叶的外形色泽、汤色、叶底表现较好,只有香气、滋味欠佳,咖啡碱、茶多酚、维生素C和叶绿素含量最高,分别是2.70%、34.40%、3.335×10-3 mg/g和2.24 mg/g,时间是传统杀青的1/4~1/3,能耗成本是传统杀青的1/3。蒸汽-热风组合杀青时间为6 min(蒸汽和热风各处理3 min)、叶温80℃杀青的茶叶香气最好,氨基酸保留量达到3.48%,感官品质总分达到90.75分。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适合蜂蜜酒发酵的优良工艺条件,以2批荆条蜜(白色和浅琥珀色)为原料,在酒精发酵前对发酵醪液进行加热处理,以不加热处理的样品为对照,采用酿酒酵母FX10进行发酵,发酵结束后测定蜂蜜酒的各项理化指标及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供试酒样中共检测出7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39种、醇类20种、酸类8种、萜烯类4种、羰基化合物6种。加热处理可以显著增加蜂蜜酒中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有乙酸乙酯、乙酸苯乙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月桂酸乙酯、9-十六碳烯酸乙酯、异戊醇、β-苯乙醇、辛酸和癸酸。对蜂蜜酒中香气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加热处理的酒样中酯类物质对酒香贡献较大;对照酒样中酯类物质对酒香贡献较小,而醇类物质是其主要挥发性成分。本研究结果为蜂蜜酒的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超高压处理对杏汁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超高压处理对杏汁香气成分的影响,将杏原汁在500 MPa压力、25℃温度条件下处理20 min后,经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超高压处理前后杏汁香气成分的变化,并用面积归-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后对杏汁中香气成分的有较明显影响,其中己醛、2-己烯醛、糠醛、己醇、叶醇、芳樟醇、橙花醇、β-苯乙醇等香味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增长了68.14%、95.26%、46.76%、61.11%、58.56%、35.75%、37.75%和42.30%;酯类、内酯类的香气成分的含量有所降低;酮类香味成分的含量则没有明显变化.感官评定表明:超高压处理不仅能很好地保持了杏的特征香气,而且使杏汁的青鲜香气更加突出,有利于产品风味品质的提高,这与杏汁中香气成分检测结果相一致,因此对杏加工来说超高压处理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冷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不同供氮水平对广藿香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不同供氮水平对广藿香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广藿香在3、 6、 12、 18、 24 mmol/L 5种不同氮水平下(用N1、 N2、 N3、 N4、 N5表示)氮营养、 生长性状、 产量、 挥发油含量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广藿香生长性状参数、 氮营养、 植株鲜(干)重量、 挥发油含量增加,茎和叶的油分含量下降。在广藿香的茎挥发油中,N1和N2处理的12种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N4与N5。-广藿香烯、 -愈创木烯、 苦橙油醇、 -愈创木烯、 反式-丁香烯、 广藿香醇、 广藿香酮含量以N1处理最高。刺蕊草烯、 -广藿香烯、 -愈创木烯、 -榄香烯、 异石竹烯含量在N2处理最高。在广藿香叶挥发油所测定的成分中,除了-广藿香烯外, N1和N2 处理的其他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N4与N5。-广藿香烯、 -愈创木烯、 -愈创木烯、 -荜澄茄烯、 异石竹烯、 -愈创木烯、 反式-丁香烯、 广藿香醇、 广藿香酮含量在N1处理最高。刺蕊草烯、 -广藿香烯、 -榄香烯含量以N2处理最高。广藿香茎和叶挥发油所测定的12种有效成分N1与N2及N4与N5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总之提高氮水平有利于增加挥发油含量,但油分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20.
日光温室不同时段补光对番茄果实品质及挥发性物质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探明日光温室中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的最佳补光时段,以"粉太郎"番茄为试材,从植株定植后第25天到第一穗果完全成熟时进行补光,利用LED灯设置3种补光时段:揭帘前补光5 h(T1)、盖帘后补光5 h(T2)、揭帘前盖帘后分别补光2.5h(T3),以不补光作为对照(CK),研究其对番茄产量、果实品质以及挥发性物质成分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处理可提高番茄平均单株产量、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挥发性物质总数量和总质量分数,但会降低有机酸含量,T1处理效果最显著(P<0.05)。4个处理共检测出83种挥发性物质,包括12种酮类、22种醛类、22种醇类、6种酯类、6种烃类和15种其他类物质。各处理挥发性物质总数量和总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为:T1(68种,3 107.98μg/kg)、T3(65种,2 610.74μg/kg)、T2(63种,2 438.96μg/kg)、CK(59种,2 086.03μg/kg)。每个处理醇类含量最多,烃类含量最低,并且含量最高的物质均是顺-3-己烯-1-醇。3种补光处理均可提高酮类、醛类、醇类和其他类物质含量,但显著降低烃类物质含量(P<0.05),酯类物质含量只在T1处理时有所提高。所有被检测出的挥发性物质包含11种番茄特征香气成分,主要分为花香、果香与青香3种类型,其中青香味物质含量最多。综上,对番茄进行补光尤其是揭帘前补光5 h可有效提高番茄产量、果实品质和风味,是当地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栽培的较优补光时段。研究结果可为设施番茄种植的光环境调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