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峰源乡地处浙江省莲都区西南山区,山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该地区种植的高山茄子品质佳、口感好、高产丰产,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同时,高山茄子种植丰富了当地高山蔬菜的种类,也为当地农民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总结分析莲都区峰源乡高山茄子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培育壮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玉米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玉米的产量不断增加。在此种情况下,做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对提升我国玉米的整体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明确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小麦玉米全覆膜带状种植复种小白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及时收获,以及复种小白菜等环节。  相似文献   

4.
根据新疆哈巴河县的气候特点,通过对茄子品种及砧木的选择、播种育苗、嫁接、定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总结,选择适合新疆哈巴河县的茄子嫁接育苗与保护地高产栽培技术,从而为茄子在该地区的抗病性增强,使种植户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品种选择、整地施肥、覆膜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适时采收等方面总结了天祝县冷凉山区红莴笋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茄子起源于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古印度为最早的驯化地。茄子是喜温作物,遇霜冻枯死。茄子在我国已有千余年的栽培历史,各地均有栽培。在沈阳地区主要以绿茄和紫黑长茄为主,栽培形式主要有春、秋棚,冬季日光温室栽培等。近年来,茄子栽培面积尤其是绿色食品茄子的栽培面积扩大的更迅速。结合辽中县地区的茄子栽培生产技术,总结出绿色食品茄子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綦江区石壕镇万隆村属地广人少的高山地区,2014年在该地进行了特经作物鲜食糯玉米的单株密植、地膜全覆盖、配方施肥、起垄带状高产栽培技术探索与示范,结果表明,667 m2高产单株密植的总收入为3708元、纯收入为2268元,667 m2常规双株地膜覆盖种植的总收入为2362.5元、纯收入为1307.5元;糯玉米单株密植高产栽培与常规双株栽培相比,667 m2虽生产成本增加了385元,但因为产量较高及产品品质较好,故总收入和纯收入高得多。此项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在实现增收的同时,还可解决边远山区富余农村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8.
从合理选茬、选用良种、精细整地、施足秋肥、覆膜适期、播种、田间管理及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干旱半干旱区黑膜蚕豆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水稻高产和稳产的关键。同时,重视水稻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基于此,总结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荷兰豆因其营养价值、味道鲜美等优点备受人们的青睐。每年的春节过后,荷兰豆的市场需求都大幅度上升,这也导致冬季荷兰豆的经济效益较高。基于此,针对冬季荷兰豆覆膜栽培与不覆膜栽培技术进行对比试验分析,旨在提高冬季荷兰豆的栽培技术,达到提高其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从地块选择、品种选择、土壤消毒、整地施肥、播种、覆膜、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平凉旱作高粱全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新型栽培技术也层出不穷。水稻是金秀县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全面提高金秀县水稻产量,农保部门也加强了对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提出了纹枯病综合防治方法,并加强了高产栽培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工作。基于此,重点探究金秀县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并提出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口数量庞大,水稻的高产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由此可见,水稻高产关键的栽培技术措施非常重要。基于此,从水稻高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水稻育秧技术、大田栽培技术、创新发展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水稻产量提供可以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春油菜喜冷凉耐湿润,是青海地区的优势作物,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和理论对于该区食用油和蛋白质供给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通过开展覆膜和施生物炭的试验,监测春油菜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产量和土壤团聚体等指标,阐明覆膜和施生物炭在该区的应用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春油菜开花期和角果形成期干物质积累迅速,覆膜和施生物炭对总干物质量的增加作用在春油菜初花期最显著,其中覆膜和施生物炭分别比对照高192%和102%。施生物炭和覆膜均显著提高了油菜地上部总吸氮量和总吸钾量,其中施生物炭处理比对照分别高44%和34%,覆膜处理比对照分别高135%和133%。覆膜显著提高了氮素在茎中的分配比例,由对照的0.12提高到0.15。施生物炭和覆膜春油菜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9%和34%,主要通过提高单株角果数,尤其是每个分枝的角果数实现增产的。团聚体分析表明,覆膜显著提高了0.25~2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施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大于0.25 mm的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14.8%,同时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提高23.1%,有利于土壤团聚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与增产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作区小麦种植容易受到干旱气候的影响,使小麦在生长期间出现缺水、少肥的问题。为了提高旱地冬小麦质量和产量,要注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基于此,分析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提出了增加小麦产量的合理措施,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沙荒地糖用型甜高粱"近甜1号"(BJ0601)适应性以及探索其栽培技术,在河西走廊荒漠绿洲灌区开展了"近甜1号"甜高粱平地覆膜不同灌水量(4~8次,播前600 t·hm~(-2),生育期1 200 t·hm~(-2)·次~(-1))和施肥量(苗期施尿素150 kg·hm~(-2)作为基肥,生育期设置低、中和高3种施复合肥N-P2O5-K2O处理,即分别为225 kg·hm~(-2)、450 kg·hm~(-2)和675 kg·hm~(-2))耦合试验,并找出最佳的水肥需求条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栽培措施(平地/垄沟覆膜)和种植方式(1株·穴~(-1)、2株·穴~(-1)和3株·穴~(-1))对甜高粱生长发育、生物产量、茎秆含糖量、种子产量和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甜高粱对沙荒地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灌水量为7 800 t·hm~(-2)(播前600 t·hm~(-2),生育期7 200 t·hm~(-2))、施肥量为600 kg·hm~(-2)(苗期施尿素150 kg·hm~(-2),生育期施复合肥450 kg·hm~(-2))是甜高粱平地覆膜获得高产的最佳水肥耦合条件,可使其地上生物产量鲜重和干重达80. 7 t·hm~(-2)和28. 2 t·hm~(-2),茎秆可溶性糖含量达30%以上,籽粒产量达2 053 kg·hm~(-2),本区域甜高粱全生育期的灌溉极限阈值为4 800 t·hm~(-2),高/低水肥均不利于甜高粱生物产量和种子产量的提高。在最佳水肥耦合条件下,合理的耕作措施和种植方式更有利于甜高粱生物产量、茎秆含糖量和种子产量的提高;且与平地覆膜种植方式相比,垄沟作种植效果更为明显。以最佳水肥耦合条件为标准,甜高粱平地覆膜高产栽培收获茎秆、种子、茎秆和种子双收应分别采取的株距×行距为:23 cm×40 cm的2株·穴~(-1)、1株·穴~(-1)和1株·穴~(-1)栽培模式;垄沟覆膜高产栽培应采取株距×垄宽×垄高为:23 cm×30 cm×25 cm的2株·穴~(-1)、1株·穴~(-1)和1株·穴~(-1)栽培模式。平地覆膜和垄沟覆膜的栽培技术模式能够在荒漠绿洲灌区沙荒地推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水稻种植在我国农业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保护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现有的水稻栽培技术不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因此有必要研究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基于此,在分析水稻栽培技术现状的技术上,进一步探讨了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郊蔬菜基地面积逐年减少,基地污染日趋严重,当地种植的蔬菜量越来越少,而城镇蔬菜消费人口逐年激增,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公害栽培技术广泛应用在毛豆种植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基于此,重点分析了高山毛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空气、土壤、农药、灌溉水等均有可能污染稻米,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进而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稻米的优质高产与栽培技术有直接联系,优质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早育秧技术,是一种有助于实现水稻高产的技术手段。基于此,以长寿区云集镇为例,分析了优质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是保护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项目之一,作为农业技术推广中一个重要的工程,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做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有关部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