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市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克氏原螯虾在国内市场受到广泛追捧,经济价值逐渐凸显。重庆市种植一季水稻的经济效益过低,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逐年下降。因此,为提高稻田生产效益和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渔业结构调整,结合克氏原螯虾的生活习性和重庆市生态气候特征及稻田耕作模式,探讨重庆市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模式及应用前景,为重庆市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稻田养鱼是集养殖与种植于一体的全新产业模式,其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且充分发挥了生物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农民的经济效益。基于此,分析了当前稻田养鱼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山区稻虾综合种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进行有机结合,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出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实现"一地多用,一举多得,一季多收"的农业生产模式,达到稳粮增收的目的,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蜘蛛是稻田重要的天敌生物,通过改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升稻田蜘蛛多样性及其害虫生物控制服务,对推动稻田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调查太湖流域有机、绿色、常规生产模式下稻田蜘蛛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和功能组成,以评估不同生产管理模式对稻田蜘蛛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生产方式蜘蛛α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有机生产稻田蜘蛛的丰富度、多度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常规及绿色生产稻田。捕猎类型在不同稻田差异显著,有机和绿色生产稻田蜘蛛以结网型为主,而常规生产稻田以捕猎型为主; 3种生产模式稻田蜘蛛体长和飞航能力无显著差异。有机和常规生产稻田蜘蛛群落组成间存在显著差异,绿色生产稻田蜘蛛群落组成介于有机与常规生产稻田之间,是这两种生境蜘蛛组成的过渡类型;有机生产稻田具有较多的的蜘蛛指示种,而绿色和常规生产稻田蜘蛛群落分布上以广布种与共有种为主,缺乏特有种。稻田蜘蛛群落组成随水稻生长而变化,但有机生产稻田蜘蛛丰富度、多度除分蘖早期和拔节期外,其余时期均显著高于常规和绿色生产稻田。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和绿色生产,有机生产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稻田蜘蛛多样性,维持更强的害虫捕食能力,对推动该地区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稻田水稻、秋马铃薯、油菜套种轮作是在稻油两熟基础上,采用深沟高厢免耕稻草覆盖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套种模式提高马铃薯单产和稻田复种指数,达到稻田年三熟、实现作物的优化配置,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农业产业化、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了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6.
根据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农业厅《关于下达2017年粮食生产科技增粮措施项目资金和计划的通知》和普财农〔2017〕45号文件要求,普洱市农业局原种繁殖场为晚秋作物种植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实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确保粮食安全,解决烟区农民增收的矛盾,普洱市应充分挖掘生产潜力,提高复种指数,进一步推广烟后玉米种植,实现合理轮作、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鱼的作用与意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是一种把鱼类养殖和水稻种植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生态农业模式,以种植水稻为主、以稻田养鱼为辅,完全发掘稻田的生产潜力,以养鱼促进水稻更好地生长,实现稻田资源的最大利用,实现农民对鱼和水稻的双重丰收。稻田养鱼不仅提高了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也使得养殖业和种植业同时得到了优化,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属于一种集约化经营模式,对生态农业具有很大发展前景,促进了社会、经济、生态各方面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土壤水热状况是影响南方稻田区冬季马铃薯产量、地表温度和湿度的重要因素,选取典型的双季稻田区湖南长沙干杉乡作为试验基地,设置5个处理,分析南方稻田冬季马铃薯覆盖栽培对于土壤温度、含水量、马铃薯株高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南方稻田区冬季马铃薯实行覆盖栽培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为南方稻田区种植马铃薯,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对粮食生产与农民生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对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的影响,为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以西北地区各省(区)退耕还林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农民纯收入、黄河流域径流量和土壤侵蚀总量为基础数据,运用SPSS及Excel数据库技术开展分析。[结果]退耕还林直接造成西北地区粮播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下降,但农民纯收入逐年增加;退耕还林面积大小与粮播面积大小和粮食产量多少呈负相关关系,与农民纯收入呈正相关关系;黄河流域径流量随着退耕还林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土壤侵蚀量随着退耕还林面积的增加而减少,二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对西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不大,促进农户增收的同时起到了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分析稻田免耕种植马铃薯技术的优势及种植方法可知,稻田免耕种植马铃薯技术省时省力,不仅能够保护生态环境,还能够增加马铃薯的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值得在当地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灌溉排水耦合调控稻田水分转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利用装配有地下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蒸渗仪,分析节水灌溉与旱地控制排水技术耦合调控对于稻田水分转化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排耦合调控在小幅减少水稻产量的同时,显著减少了稻田灌溉水量、地下排水量及水稻蒸发蒸腾量,最终显著增加了水稻水分生产效率。与常规灌排稻田相比,灌排耦合调控稻田水稻产量减少1.9%,灌溉水量、地下排水量及水稻蒸发蒸腾量分别显著减少41.7%、49.9%及24.9%,水分生产效率增加30.5%。随着控灌稻田排水控制限的提高,稻田灌溉水量、地下排水量及水稻蒸发蒸腾量减少,水稻产量保持稳定,使得水稻水分生产效率进一步增加。提高控灌稻田的排水控制限,减缓了稻田土壤水分的衰退速度,并增加稻田地下水位低于排水控制限的比例,稻田灌溉次数与发生地下排水的时段均减少,使得控灌稻田灌溉水量与地下排水量下降,两者综合作用下控灌稻田水稻蒸发蒸腾量减少。在采用控制灌溉模式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稻田排水控制限,可以较好地实现水稻生产中水分的高效利用,研究结果可为优化稻田水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分析灵川县近5年粮食种植面积的变化及粮食种植产业现状,引导农户种植高产、稳定、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由注重年度产量向稳定提升粮食产能转变,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乡人口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粮食加工转化能力的提高,资源环境对粮食生产的约束加剧,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将长期处于波动性紧平衡状态。本文分析提高耕地产出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调动粮食生产主体和基层政府抓粮积极性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加大粮田基础设施投入,加大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支付政策等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理解我国食物供给安全,完善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生产对策,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分地区研究了粮食、饲料粮和动物性食物的生产与消费。根据地域临近和气候相似原则,将我国31个省区归纳划分为7个粮食生产毗邻区,基于动物性食物生产及其饲料粮消费,分析了各毗邻区粮食消费构成,论述了其未来发展途径。结果表明,各毗邻区内,粮食生产总量都可以满足本区内的口粮及工业粮需求,全国口粮及工业粮数量供给安全;饲料粮及动物性食物生产是我国食物安全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西部区及中部区的饲料粮生产与消费基本平衡,需要稳定维持粮食生产,促进草食动物生产;东北部区是我国饲料粮主要生产供应区,东南部区是我国饲料粮主要消费需求区,每年需要从东北部区调入0.5亿吨原粮,0.2亿吨饲料粮转化的动物性食物。促进东北部区饲料粮在本地的动物性食物转化,特别是通过牛羊等草食动物进行转化,具有多方面积极意义;东南部区在增加粮食生产的同时,需要限制猪肉生产,促进草食动物生产。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出发,大力促进草食动物生产,压减猪肉生产,可大幅削减饲料粮消费,在维持我国粮食总产量6亿吨情况下,仍可保障我国粮食及肉品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南方现有各种类型的潜育化水稻土近一亿亩,严重阻碍稻谷产量的提高。所以,发展稻田地下排水势在必行。稻田排水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协调水稻生长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世界上农业发达地区和国家,数十年前就已重视这项工程。六十年代后,我国南方稻区也陆续推广各种地下排水工程。现介绍常见的几种。  相似文献   

16.
黄照愿  顾新运 《土壤》1961,4(1):10-14
北京郊区大兴县的芦城生产大队、鹅房生产小队、团和农场等地的水稻田,年年有发生水稻缩苗的现象,尤其是新垦的稻田区,如孙村、西芦垡、后苑等地,1960年水稻田发生缩苗的面积约占总稻田面积15-20%。  相似文献   

17.
直播稻田种植面积大,因而导致田间杂草较多,严重影响农民的丰收高产。基于此,结合直播稻田化学除草遇到的困难进行详细探讨,并突出具体的防除方案,以期对农民相关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蟹、鱼、稻的综合种养形式旨在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依托共生关系,发挥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从而构建起更加完善、健康的稻田生态系统。在有效提高农业种植率的同时,优化了水产养殖业质量,实现了农民的有效增收。基于此,以蟹鱼稻田的产生背景作为主要出发点,从稻田的选择、水稻的种植、鱼虾蟹的放养以及田间管理等多角度进行了养殖种植高产技术的探讨,力争兼顾农业产品的品质与效益,切实推动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北方山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山区虽然不是水稻主产区,但是由于其独特的生态环境,水质良好,气候适宜,生产出的稻米具有优良的品质,深受国内外青睐.如辽宁省本溪市已被列为国家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由于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块小而分散,地块之间落差较大,土地瘠薄,使得机械化水平难以提高,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农民增收和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本文结合北方山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实践,论述了北方山区水稻生产特色、自然条件、田间作业机械化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提出北方山区水稻生产机械化要以中小型为主,一机多用,性能可靠,价格低廉,节本增效,走具有山区特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水稻生产技术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重庆第一大粮食作物,在稳定重庆市粮食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重庆水稻生产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重庆水稻发展目标上渝西应主攻高产和超高产,渝东渝南重点发展优质稻;经营方式要由分散种植向规模化方向转变;耕作栽培技术由传统精耕细作向轻简栽培和机械化方向发展。提出了"加强稻田保护,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建立技术集成基地,集成配套轻简栽培技术;选择主推技术模式和主导品种"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