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欧洲的种养一体化,北美的测土推荐施肥、休耕轮作、保护性耕作、法律限定以及环境约束下的耕地培育模式等;将我国耕地培育分为耕地生产力障碍因子消除和耕地生产力因子平衡提高两个阶段。指出地力基础、农业生产目标、耕地培肥理念、管理方式和环保理念的差异导致了国内外耕地培育方式的不同。耕地培育与施肥的关系不明确、耕地培育目标不清晰、耕地培育法规不健全是我国耕地培育的主要障碍。还探讨了我国现代良好耕地的定义,如何培育良好耕地,"耕地培肥"与"耕地培育"的概念等问题。提出了划分不同耕地功能区、制订严密科学的耕地质量指标体系、健全耕地培育法律法规体系、正确引导农民科学培肥耕地是我国耕地培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耕地质量建设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需求。我国中低产耕地亟需解决酸化、盐碱、贫瘠、生物功能衰减等问题,全面提升耕地产能。南京土壤研究所针对红壤、潮土、盐碱土等主要耕地土类,基于长期观测、研究和示范,明确了土壤质量演变规律和退化调控机制,发展了不同农区耕地质量培育理论和技术体系。针对潮土,阐明了有机质、团聚体和微生物联动的内稳性地力形成机制,研发了农田土壤和作物信息监测的传感设备,集成了厚沃耕层构建与大面积均衡增产模式。针对红壤,揭示了土壤酸缓冲性提升抑酸机制和关键微生物驱动养分转化机制,研发了抑酸抗酸协同技术和红壤大团聚体生物培肥技术,分类创建了江西省耕地生态培肥和产能提升模式。针对盐碱土,阐明了土壤水盐调控伴生氮素迁移转化过程,提出盐渍障碍消减与养分增效协同机理与调控技术,创新了滨海盐碱地和河套灌区次生盐渍化生态治理模式。未来研究重点在耕地质量调查与建设管理、耕地土壤障碍消减与产能提升、土壤健康管理与生态保护3个方面,突破土壤障碍消减技术瓶颈,研发系列调理剂和生物培肥产品,提升区域模式落地率,建立我国耕地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利用的系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许福涛 《土壤》2005,37(5):566-568
文章对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立的必要性、体系建设内容、体系管理等进行了介绍和阐述。指出应根据地力建设、控制污染和耕地“占补平衡”等不同目的进行科学布点与合理确定监测内容,并建立耕地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同时对监测体系的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论农业环境保护体系创新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农业大国这一国情,以及农业环境保护体系的现状,论述了加强农业环境保护体系创新工程建设是改善和治理生态工程的保证,其主要内容包括机职能,科技发展,任务布局三大体系的创新工程建设,同时提出了抓建设促监测,抓监测促管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新疆绿洲生态农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阐述了新疆绿洲农业的结构、功能及演替特征,指出实施绿洲生态农业建设是当前大规模治理风沙危害,发展农业生产的有效技术体系,包括进一步优化农田防护林体系,推行防御风沙危害的农业技术,实行节水农业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搞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农田培肥,有效实行计划生育等,是促进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坝下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和沙化耕地生产条件的考察 ,从加速种植业结构调整、保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角度出发 ,对该市当前防沙治沙、农业持续发展存在的土壤问题 ,包括培肥地力、防治耕地沙化、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节水措施等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加快张家口市农业结构调整、合理开发当地土地资源以及有效推广旱作农业技术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坝下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和沙化耕地生产条件的考察,从加速种植业结构调整、保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角度出发,对该市当前防沙治沙、农业持续发展存在的土壤问题、包括培肥地力、防治耕地沙化、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节水措施等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加快张家口市农业结构调整、合理开发当地土地资源以及有效推广旱作农业技术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8.
稻田是广西河池市最重要的耕地资源,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河池市水稻栽培中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和有机肥料施用量的减少,稻田土壤地力退化、种粮效益下降。为培育高产稳产农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河池市农业部门围绕"促增产、提质量、保安全"三大目标,分析了冬种绿肥改土、稻草还田培肥、增施有机肥养地为主要内容的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的主要模式和实施效果,并提出了"稻草还田仍需扶持、培肥地力应强化宣传、稻草焚烧应当禁止、农艺农机相结合"等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研究当前区域性耕地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变化格局和态势,定量评估城镇扩展对耕地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唐山市1993年和2003年两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运用Erdas软件进行人机交互解译,并借助GIS软件分析城镇扩展对耕地面积和空间分布的影响。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通过典型调查,建立耕地利用等指数和耕地实际产量的回归模型,定量估算10 a间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对耕地产能造成的损失。研究表明10 a来唐山市建设用地总量迅速扩展,主要增加源为耕地,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占用耕地的面积达14.27×103 hm2,主要分布于丰润区和丰南区,即1993-2003年间唐山市城镇发展方向主要为南北双向扩展,该两区产能损失分别占全市总损失产能的41.88%与37.97%,且城镇扩展占用的多是7等以上城镇周边农业基础设施好、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农田,损失产能达1.35×105 t,对区域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增耕地土壤物质组分特征及其培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土地整理新增耕地土壤物质组成及土壤肥力状况,对新增耕地土壤矿物成分、化学成分、污染元素和土壤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将为新增耕地土壤培肥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新增耕地土壤养分的有效氮、磷、钾及有机质比较缺乏,必须对其进行培肥.利用固体废物对新增耕地土壤进行培肥,其成本低,工艺简单,培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治可提升耕地自然质量,改善耕地生产条件,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具有一定意义。该文以上高县2012年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的基础上,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对耕地自然质量和生产条件的影响,通过判别耕地自然质量稳定因素和变化因素,增加土地利用修正因素构成评价体系,按农用地分等思路,从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等别的变化来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对耕地质量影响较显著的因素。研究结果为:整治后研究区自然质量等从9.06等提升至8.81等,利用等从6.03等提升至4.68等;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变化影响较显著的因素主要有: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排水条件、灌溉保证率、田块规整度、路网密度。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自然质量变化因素和土地利用修正因素的选取可准确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特征,评价结果也符合耕地质量真实情况。该文的农用地分等修正方法对于整治后耕地质量评价是可行的,同时评价结果可作为土地整治绩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巍  王玉丰  赵斌 《土壤通报》2003,34(4):362-365
本文通过分析我省当前耕地质量与环境保障体系建设的有关问题,探讨建设我省耕地质量及其环境预测预警监测体系、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评价系统、主要农作物平衡施肥技术体系模式,并提出我省整个耕地质量及其环境保障体系的各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肥盐调控措施对盐碱耕地综合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黄淮海平原等易盐地区耕地盐碱障碍消减和综合质量提升的研究目标,开展多因子和不同因子水平下的微区玉麦轮作试验,综合分析不同N肥投入、土壤培肥、秸秆覆盖、优化灌溉等措施对不同盐碱程度耕地生产力和水肥盐状况等综合质量的调控效果,并初步提出水肥盐优化调控模式。研究表明:易盐区枯水年夏玉米种植期积盐风险高于冬小麦期;单一的高N投入措施利于轻度盐碱耕地增产但对中度盐碱耕地产量提升和盐渍害防控效果不显著;有机肥施用可有效培肥土壤、促进土壤排盐抑碱、提升生产力;秸秆覆盖能显著提升土壤保水能力、抑制表土盐碱害,但其对作物根层盐碱抑制效果不明显,需结合优化灌溉来加速根层盐分淋洗;水肥盐优化调控措施可提升盐碱土壤供N能力、减少化肥用量,利于降低农业成本并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易盐区盐碱耕地根层土壤积盐和表土碱害风险长期存在,需结合水肥盐调控措施和农艺及水利措施来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4.
海安县耕地质量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地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党中央、国务院指出,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认真分析海安县耕地质量现状,提出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对加强本县耕地质量建设,为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耕地质量观的演变与再认识   总被引:9,自引:13,他引:9  
耕地质量对农业效益、粮食安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明确耕地质量概念、构成、特点和影响因素,对于加强耕地质量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耕地质量管理实践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梳理当前3种主要耕地质量观、剖析质量与土地质量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新的耕地质量观。主要结论如下:1)当前主要存在基于耕地自然属性、自然-经济双重属性和多重属性的3种耕地质量观,他们既存在先后演化关系,又同时并存、互有区别;2)质量是产品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土地质量是土地满足某种利用类型特定要求的能力和程度;3)耕地质量是耕地本身的特性满足农业生产并获取经济利润,以及满足人类福祉的程度,包括地力质量、工程质量、空间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美学与文化质量;4)耕地质量具有生产性、内在性、综合性、空间性和时间性,耕地质量受到自然要素、工程要素和社会因素及其组合特征的影响。在耕地质量的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中,应充分考虑耕地质量的综合性,防止以偏概全;应将耕地质量的客观性与耕地质量需求的主观性有机统一;应根据耕地评价目的、监测的空间尺度和时间频率,科学构建耕地质量指标及评价指标体系,以科学合理地评价耕地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6.
1高复种指数下发展绿肥生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绿肥对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减轻农业污染,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复种指数上升,造成绿肥种植面积下降,有些地方已不种绿肥.  相似文献   

17.
我市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0.051亩。并且,农业基础脆弱,耕地质量差,中低产田地比生大,高产称产基本农田不足。耕地是农业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多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影响国民经济发必的社会长治久安。为此,必须历实农业基础,大搞中低产田土改造,建设高产称产基本农田,增强家业生产后劲,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15年,重庆市潼南区一、二等地面积有221.646 k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30%,三、四、五等地面积有517.861 k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70%,耕地质量状况处于较低水平。2015年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1)土壤pH值有所改善;2)耕层有机质含量呈略升趋势;3)耕层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有所增加。提出应对措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行耕制改革;有机无机肥结合,减少化肥用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变农民传统施肥习惯;搞好污染治理工作,确保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严格实施耕地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加大投入,完善监测机制;大力宣传,增强全民保护耕地意识;完善耕地保护法律,增强法律对耕地保护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19.
曾祥添 《土壤与环境》2001,10(2):171-172
“三高”农业与土壤和肥料有密切关系。地力是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基础,要取得高产、优质、高效,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培肥地力。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肥料类型和施肥技术,都对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培肥地力因土种植、合理施肥能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忽视土肥工作,将影响“三高”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因素组合的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样点布控方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科学确定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样点布控方法,形成中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布控体系,是掌握耕地质量动态、支撑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依据。该文基于标准样地设置,以滇黔高原山地区为例,提出以耕地质量等别为控制,熟制—土壤类型—海拔—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因素组合确定监测样点的方法,即因素组合法;其步骤为:根据因素组合类型初步确定监测点数量;依据面积比例修正各等别监测点数量;基于GIS确定和选取监测点空间位置和来源,形成监测样点;构建模型对监测点代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滇黔高原山地区确定144个监测样点,其中7个来源于国家级标准样地,44个来源于省级标准样地,93个来源于耕地分等单元图斑;采用因素组合法形成滇黔高原山地区监测样点,能够实现国家尺度上二级区内对耕地质量变化的动态监测,监测样点满足统计学要求和面积代表性。基于因素组合的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布控方法,可以为建立覆盖全国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提供借鉴,为中国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的宏观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