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3年,国网浙江嘉善县供电公司"韩明华工作室"被国网公司命名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是浙江省电力公司获此殊荣的唯一一家县级供电企业。韩明华工作室的工作思路是:"搭建教学培训平台,发挥人才专家作用,通过培训与生产紧密结合,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和业务水平。"该工作室创新成果累累,已获国家专利10项,QC成果多次获全国奖项,被嘉兴市政府授予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2013年11月,省公司书记姜雪明在嘉善韩明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召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示会,肯定职工创新成果,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正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陕西地电)积极应对新形势、新定位、新团队、新挑战,探索实践"基于五个体系劳模创新工作室人才培育"的创新模式,建立完备的创新工作组织体系、创新导师引领工作体系、有效落地工作体系、创新成果长效深化应用工作体系、工作保障体系,有效提升了质量管理能力、专业人才支撑能力及服务重点工作能力,提升企  相似文献   

3.
<正>在国网江苏海安市供电公司海电劳模创新攻关党支部,一件件党员创新实物琳琅满目、一本本党员创新资料规范翔实、一块块党员创新成果奖牌熠熠生辉。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有25项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2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证书,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劳模带头创新海安市供电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有劳模4人、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3名、高级技师4名,人人是操作能手,个个是创新行家。为了建设兼具"劳模"和"创  相似文献   

4.
<正>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依托于公司劳模工作室,劳模工作室在教育培训、职业规划、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就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嘉兴供电公司海盐大培训基地是对劳模工作室和公司培训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后建立的全维度"大培训"体系。大培训基地在传统劳模工作室的基础上,实现运作机制的根本性转变。在师资上,以金建康、顾华忠两位劳模为核心,以"四个通道"专家人才和"三集五大"专  相似文献   

5.
正针对原有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创新团队以单专业或者部门、班组为基础建立,难以发挥群体合力等问题,国网江苏张家港市供电公司积极探索"创新工作园"模式,有效整合劳模创新工作室、技师创新工作室和其他创新团队,将单专业创新扩展到多专业群体创新,抓好一线员工岗位创新,在深化提高上出实招,在增强实效上下功夫,推动公司员工群创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12月,朱晓岩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2019年10月,王美全工匠创新工作室成立。连续两年以来,都以雷沃员工的名字挂牌成立创新工作室,这喜讯让雷沃人无不欢欣鼓舞。这仅仅是个开始,未来还要在各厂区继续进行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工作,真正为高技能人才搭建一个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阵地,也成为他们在企业发挥作用、展示才能的平台。在培育基础上,塑造集聚劳模和技能人才智慧和能量的平台,赋予"头雁"充分自主权,激发人才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7.
在国网黄山供电公司调度大楼的十二层,有一间劳模创新工作室,它的墙壁上交错陈列着满满的创新成果和获奖证书,这些累累硕果,不仅仅彰显着个人的成长,也是整个公司的荣耀。而展示厅面朝工作室的隔墙上写着一句话:“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致千里。”这是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王文林对自己的勉励。  相似文献   

8.
针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问题,详细介绍了周刚劳模工作室的相关实践经验及思考。首先从工作室现状出发,介绍了基于“创培一体”的“1921”工作体系,用数据展示了工作室建设成效;其次,提出了“平台+”“竞赛+”“跨界+”的创新举措,助力安全生产、营销管理、优质服务、企业文化等中心工作开展;最后,分别以社会、企业及个人的视角浅谈了该模式下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佛山供电局把开展职工创新和人才培养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抓实,以"加减乘除"的模式对创新工作本身进行创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帮助各个创新团队用创新培育人才、用人才促进创新。"加"——专业联盟,凝聚合力。在佛山供电局,30个创新工作室遍布在各个专业领域,可谓"人人皆创客,处处有阵地"。为更好地服务职工创新,2019年  相似文献   

10.
正国网安徽淮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员工张涛荣获"中国质量工匠"称号,是安徽省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电力员工。张涛,中共党员,1992年3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输电线路高压带电检修工作,由于长期在野外作业,他皮肤微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几岁。他是淮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五级职员、"张涛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人""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职工技术能手""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江淮杰出工匠""安徽省最美职工"等殊荣,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1.
电力企业的科学发展需要强大的人才队伍作支撑,培养和凝聚具有一流水平、创新能力人才的平台是必不可少的。创新工作室、劳模工作室、师带徒等一系列平台的建立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展现出"蝴蝶效应",它们以创新为契机,在管理、营销、服务等领域引导职工、培养职工、鼓励职工,促进了职工素质的整体提升,实现了人企双赢。在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一名29岁的员工在获得湖北省电力公司职工技能运动会第一名后,走上了基层领导岗位。这是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实施人才兴企战略的一个缩影。从2009年开始,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创造性地开辟出了  相似文献   

12.
《农电管理》2013,(7):10
为了加快推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建设,劳模工作室、创新工作室等应运而生,这种创新模式的实施,给电力创新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如今"创新工作室"已然成电力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将每一名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企业的创新发展上来,引导着广大员工积极主动创新创效,为电力技术发展、电网管理水平提升提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快推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建设,劳模工作室、创新工作室等应运而生,这种创新模式的实施,给电力创新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国网淮北供电公司坚持"以文化强素质,以文化塑形象,以文化凝人心,以文化铸和谐,以文化促发展"的建设理念,勇于探索、主动实践,企业文化建设项目与时俱进、持续创新。公司先后建成清风馆、史记馆、文体馆,张涛劳模创新工作室、延斌技能培训工作室、王文影视创作工作室、厚健科技研发工作室、光耀相城书记工作室等"三馆五室"和心动力氧吧、燕飞来·志愿者服务站、线上线下文化长廊,以及基层站所文化示范点等文化载体,实现了从文化整合到文化融合的嬗变。  相似文献   

15.
正工作室成员:李华、王思民、丁子剑、曹栩、董训鹏、韩冲、胡啸、王茂宇、徐青、姚正浩、庄海璐。国网江苏宿迁供电公司"李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现有11名成员,平均年龄30岁,包含多名双高双师型以上专家人才,成员均为电能计量领域技术骨干。工作室领衔人李华为国家电网公司"优秀  相似文献   

16.
国网浙江青田县供电公司温溪供电所创新云工作室,于2019年11月由该所员工胡建浩主导发起组建,并与永嘉县供电公司"邵若珍劳模创新工作室"达成结对帮扶.创新云工作室从无到有,成员从成立之初的不到10人发展到现在的50多人,创新项目也在合理化建议、QC项目、科技群创、管理创新、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方面全面开花,创新云工作室的...  相似文献   

17.
“周建峰创新工作室”是通州市第一家以劳模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它的建立成为推进通州电力发展的“加速器”,成为激发电力员工创新创优的“发动机”,成为促进员工进步的“加油站”  相似文献   

18.
一句话新闻     
《农电管理》2015,(1):7
<正>2014年11月5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致信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充分肯定了刘振亚"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主题发言,认为其代表了能源企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前瞻性承诺。2014年11月26日,全国总工会首次命名了97个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国家电网公司系统17个劳模创新工作室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9.
正"张涛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我们青年人学习技术、技能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大家集思广益,老师傅们也把自己的创新思路、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青年人。"2018年3月20日,笔者到国网淮北供电公司(以下简称"淮北公司")输电运检室采访时,青工何宁自豪地说。近年来,淮北供电公司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搭建各级各类专家人才成长平台,构建人才传帮带机制,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克服传统"师带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企业的活力之源,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灵魂,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芜湖县供电公司在上级组织和公司党委的领导与帮助下,大力开展"创新创效"工作,成立了以"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农电工"陶良南为领头人的"陶良南技术革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工作室技术创新、研发、攻关作用,并指导、帮助公司其他青年技术专业人员的成果开发任务。同时,芜湖县供电公司以"创意大赛"为平台,发掘和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