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丽 《农家致富》2015,(1):44-45
一、马铃薯粉丝1.原料选择挑选无虫害、无霉烂的马铃薯,洗去表皮的泥沙和污物。2.淀粉加工将洗净的马铃薯粉碎过滤,加入适量酸浆水(前期制作淀粉时第1次沉淀产生的浮水发酵而成)并搅拌、沉淀。酸浆水用量视气温而定,气温若在10℃左右,p H值应调到5.6~6.0;气温若在20℃以上,p H值应调到6.0~6.5。沉淀后,迅速撇除浮水及上层黑粉,然后加入清水再次搅匀沉淀、去除浮水。把最终产生的淀粉装入布包吊挂,最好抖动几次,尽量多除掉些水分,经24小时左右,即可得到较合适的淀粉坨。  相似文献   

2.
<正>1马铃薯粉丝1.1原料选择挑选无虫害、无霉烂的马铃薯,洗去表皮的泥沙和污物。1.2淀粉加工将洗净的马铃薯粉碎过滤,加入适量酸浆水(前期制作淀粉时第1次沉淀产生的浮水发酵而成)并搅拌、沉淀。酸浆水用量视气温而定,气温若在10℃左右,pH值应调到5.6~6.0;气温若在20℃以上,pH值应调到6.0~6.5。沉淀后,迅速撇除浮水及上层黑粉,然后加入清水两次搅匀沉淀、去除浮水。把最终产生的淀粉装入布包吊挂,最好抖动几次,尽量多除掉些水分,经24h左右,即可得到较合适的淀粉坨。  相似文献   

3.
普通粉丝的制作 1.工艺流程原料选择→淀粉加工→打芡和面→漏粉成丝→冷却晒丝成品 2.操作要点(1)原料选择。挑选无虫害、无霉烂的土豆,洗去表皮的泥沙和污物。(2)淀粉加工。将洗净的土豆粉碎过滤,加入适量酸浆并搅拌沉淀(酸浆水由第一次沉淀的浮水单独存放而成)。酸浆用量视气温而定。气温若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4.
土豆粉丝生产工艺大致可分为:原料选择、淀粉加工、打芡和面、漏粉成丝、冷却晒粉丝等。 1、原料选择挑选无虫害、无霉烂的土豆,洗去表皮的泥沙和污物。 2、淀粉加工将土豆洗净粉碎过滤,加入适量酸浆并搅拌沉淀(酸浆水由第一次沉淀的浮水单独存放而成)。酸浆用量多少视气温高低而  相似文献   

5.
研究马铃薯淀粉的提取工艺,分析影响马铃薯淀粉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以及副干酪乳杆菌在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影响马铃薯淀粉沉淀量的各因素的显著程度依次为菌液添加量温度料液比p H值。马铃薯淀粉提取最佳工艺为菌液添加量是15 m L,马铃薯浆液的p H值为7.5,沉淀淀粉时的温度为40℃,磨浆时的料液比是1∶5。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品种马铃薯为材料,分析其褐变强度、PPO和POD活性,以及温度、p H值对马铃薯PPO、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马铃薯的褐变强度不同,在加工中发生褐变的程度有一定差异。温度对不同品种马铃薯PPO、POD活性均有影响。7个品种马铃薯PPO的最适温度均为25℃;POD的最适温度在40~50℃。p H值对不同品种马铃薯PPO、POD均有影响。7个品种马铃薯PPO最适p H值为5.6~6.8,POD最适p H值为5.5~6.0。  相似文献   

7.
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技术,从紫贻贝中分离提取出碱性磷酸酶。酶促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碱性磷酸酶的最适作用p H值为9.0,最适作用温度为37℃;碱性磷酸酶在p H值5.5~7.5的偏酸性范围内不稳定,而在p H值8.5~9.5的偏碱性范围内较稳定;碱性磷酸酶的稳定性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在60℃加热60 min后其酶活仍保留47.5%,说明该酶对热具有一定的耐受力;37℃时碱性磷酸酶的动力学参数为:Km=0.09 mmol/L,rmax=0.22 mmol/(L·min)。  相似文献   

8.
采用响应面法对马铃薯淀粉基复合膜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选取淀粉含量、糊化温度、硬脂酸含量、软脂酸含量、纳米Si O2含量、溶液p H值为单因素,对膜的透光率、油脂渗透系数、拉伸强度和延展性、水蒸气透过率、水溶性进行测定。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探讨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含量3.14%,软脂酸含量0.189%,硬脂酸含量0.203%,纳米Si O2含量0.301%,糊化温度90℃,p H为6时,所制得膜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菱角淀粉主要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给菱角淀粉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对菱角淀粉的化学组成、溶解度、膨胀度、淀粉糊的粘度与老化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菱角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为15.76%;其淀粉糊的最高粘度值介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之间,其他粘度特征值高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糊化温度为80.15℃,高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其溶解度、膨胀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4%的淀粉含量对老化特性影响较大,pH 6.0时老化值最大.  相似文献   

10.
正一、增施磷钾肥在葡萄萌芽前每亩施优质农肥3000~4000千克,在幼果期每亩沟施硫酸钾10千克,在葡萄膨果期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或4%~6%草木灰浸出液,可使葡萄甜度提高1~2度。二、喷施稀土液在葡萄浆果变软期喷施0.05%~0.1%的稀土溶液,连喷2次。要求用p H值小于7的水配制稀土溶液,并用硝酸、盐酸或食酯将p H值调为5左右。若喷施后24小时内遇雨,应考虑补喷。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从麸皮中提取肌醇的工艺流程以及其中 4个关键步骤的 p H值、温度和时间对肌醇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酸浸泡阶段的最适 p H值为 2 .5,温度 30℃ ,时间6~ 8h;石灰乳中和沉析菲汀阶段的最适 p H值为 6~ 7;菲汀水解阶段的温度应达到 2 0 0℃ ,时间达 1 0 h;石灰乳中和水解液除磷酸盐阶段的 p H值应控制在 7~ 1 0。在上述各种条件下肌醇提取量最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以H2O2(双氧水)作为马铃薯淀粉漂白剂的漂白工艺,对影响马铃薯淀粉漂白的因素淀粉乳质量分数、氧化剂体积分数、漂白时间、反应温度和溶液pH值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氯化漂白最优工艺参数为:淀粉乳质量分数40%,H2O2体积分数3.0%,反应温度40℃,漂白时间50min,溶液pH值6.  相似文献   

13.
采用碱提酸沉法从虎杖中提取白藜芦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并研究了不同p H值、温度、提取方式等各种因素对其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以pH值为10的氢氧化钠为提取剂,在60℃下磁力搅拌1h,滤液在p H值为3时沉淀白藜芦醇,离心分离。  相似文献   

14.
《山西农业科学》2015,(6):751-753
采用Na2CO3,Ca(OH)2,Na OH这3种不同的碱液以及不同的碱溶和酸沉条件,正交分析对槐米中提取芦丁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从而进一步确定合理的槐米提取方法。结果表明,采用Ca(OH)2碱溶使溶液p H值至8~9,置于超声波发生器中30 min,离心,保留滤渣,重复以上操作,并合并2次滤液,取滤液用HCl进行酸沉,使溶液的p H值至2~3,在60℃水浴锅静置30 min后,一同放置于0~4℃冰箱静置过夜12 h,提取率可以达到22.3%,从而获得较理想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了庄薯3号块茎膨大时期测定试验,结果表明,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庄浪县气温降为13~22℃,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非常适宜庄薯3号马铃薯块茎膨大,也是庄薯3号马铃薯淀粉高速积累、块茎快速膨大和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此期追肥1~2次,对提高庄薯3号马铃薯产量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6.
对芒萁叶斑病进行病原鉴定,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对其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拟盘多毛孢属真菌,最适宜生长的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硝酸钠。菌丝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较窄,只能在15~30℃范围内生长,28℃菌丝生长最好,分生孢子在32℃时萌发率最高;适宜菌丝和分生孢子生长和萌发的p H值范围均较广,适宜菌丝生长的p H值为4.0,适宜分生孢子萌发的p H值为6.0;光周期对菌落生长的影响不大,光照有利于分子孢子的萌发。供试杀菌剂中以百菌清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由木樨生叶点霉引起的桂花叶枯病是桂花上普遍发生,且为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对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物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在PDA、MA和OA等3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在PDA和MA上生长相差不大,在OA上生长相对缓慢;菌丝生长适宜p H值为4.0~7.0,最适p H值为6.0;生长适温为24~30℃,最适温度为26℃,黑暗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以耐甲醇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S8为出发菌株,通过摇瓶发酵产脂肪酶,对发酵脂肪酶粗酶液进行酶学性质及固定化研究。结果表明:该脂肪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 H值为7.0,在p H 6.0~8.0酶活较稳定。以硅藻土为载体,采用吸附法,对脂肪酶进行固定,脂肪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载体硅藻土与脂肪酶质量比为10,固定化温度为30℃,缓冲液p H值为7.5,固定化时间为2.5 h。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灵芝南GL11菌丝的生物学特性,以菌落直径和菌丝体干重作为主要考察指标,结合菌落长势、菌丝球大小和均匀性等因素,采用固体和液体培养方法对菌丝生长曲线以及不同碳氮营养、p H和温度等条件下研究灵芝南GL11菌丝(体)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培养72~96 h为对数生长期,可溶性淀粉、蛋白胨可为母种培养基的优质碳氮源,初始p H 6.0和30℃为最佳条件;而在液体培养基中菌丝对于麦芽糖和蛋白胨的利用效果最好,并且当接种量为4%(v/v),在初始p H 8.0和26℃条件下有利于液体种的制备。  相似文献   

20.
《天津农业科学》2016,(11):19-23
以百蕊草的幼嫩茎及叶片为外植体,探讨百蕊草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时间、离体培养的培养基适宜配方、p H值以及培养温度。结果表明,最佳消毒时间为酒精消毒11 s后升汞消毒8 min;愈伤组织诱导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 mg·L-1 6-BA+0.15mg·L-1NAA+0.1 mg·L-12,4-D;最适p H值为5.8~6.0;最佳培养温度为22~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