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沈丘县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生态农业建设,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同循环经济生态发展模式相结合,拉长产业链,使农业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降本增效,产业结构更优化,加快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截至2004年全县龙头企业产值达21亿元。一是秸秆养奶牛实现生物循环,如金丝猴企业集团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京山县紧紧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通过采取政策引导、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拓展市场空间等一系列措施,使全县的农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发展和完善产业化经营组织。当前我国存在着契约一体化、垂直一体化、横向一体化三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这些组织模式各具优缺点,在发展中存在着诸如经营组织规模较小、实力较弱、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内部经营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地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荆门市主要农产品竞争力和收益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4点对策:一是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二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四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5.
通过收集和整理土壤调查、土壤分析的数据,系统设计采用B/S结构,利用Java1.4和Arcinfo开发软件,以ArcIMS9.2为发布服务器,构建了基于GIS的农产品产地安全数字化预警系统,实现产地环境质量长期预警和突发农业环境污染事件预警。农产品产地安全数字化预警系统的开发将为农业产地环境质量的监控、农业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和决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等提供基础平台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6月21日,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增强食用农产品消费信心,农业部就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出意见。意见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选择苹果、茶叶、猪肉、生鲜乳、大菱鲆等几类农产品统一开展追溯试点,逐步扩大追溯范围,力争"十三五"末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有条件的"菜篮子"产品及"三品一标"规模生产主体率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都市型农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型农业已日益成为国内外现代化大都市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广州市农业结构日趋多元化,其产业化和基地化生产特色也日益凸现,在生产和经营方面已逐步形成生态农业、产业化、设施农业、订单农业和观光旅游农业等典型模式,在产业结构布局方面将需进一步调整与优化,以逐步形成新的功能分区。  相似文献   

8.
截至2021年,重庆市九龙坡区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46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11家,形成了以粮油、调味品、农副产品、休闲食品、纸品包装、饲料加工等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实现年产值120亿元以上.分析重庆市九龙坡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河北省2018年建成10个产值超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1.9∶1。近年来,河北省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倍增计划,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支持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和农产品加工,支持建设现代化冷链仓储物流体系。用好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重点支持龙头企业提升加工和带动能力,每年支持建设一批"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化是社会专业分工的产物,也是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以河南省漯河市为例,分析指出当前漯河市农业发展中存在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从加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产地农产品初加工的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文在调研中国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指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急需解决的问题:农产品作为商品,其集散、清选、干燥、保鲜、贮藏、运输和营销信息对接等。提出中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是系统工程。借鉴他国经验,给出了具体建议:中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需要政府长期稳定的资助,科研院校和企业通过政府项目支持,完成机械装备、仓储设施的技术开发。以农业经营现代化为载体,下功夫培训、培养农民经营者,组织健全农业合作组织,有条件的地方可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着眼于产地农业生产条件,产品优势等特点树立地方标准,面向消费市场需要,立足自主经营和创新、打造当地品牌。该文为中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对比了发达国家和我国农业的差异,指出为了完成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性任务:“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使其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工程。列举事实阐述了农业工程对以下7个方面的巨大作用: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种植业效率和效益,加快畜牧业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和效益的提升,其根本在于农产品质量,关键在于品牌和市场的有机融合。以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核心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方式的普及推广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农产品展示窗口作为农产品生产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平台,对于促进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和安全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个旧市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推进,个旧市的农业发展已逐步由粗放型、数量型向产业化、标准化、安全量方向转变,具有个旧市特色的优势农产品规模不断壮大,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通过市场的推动和引领,促进了个旧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技园区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景环  任小平  陈蓉 《南方农业》2011,(3):79-80,83
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富有特色的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具有引种、示范、推广等多种功能,是农业产业化各种组织模式和经营模式的有效集合,成为催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破口与有效途径之一。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对提高农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对加快传统农业改造步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对加强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泸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思想,力争实现农业龙头企业大发展、大突破、大提高,争取有更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进入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基于此,分析泸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论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郝阳 《农业信息探索》2012,(2):34-35,41
1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为中心,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实施一体化经营的农业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7.
闽西是山区.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对发展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农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据2002年统计年鉴分析:龙岩市种植业化肥、农药平均每公顷物耗量分别为676元和207.5元,低于全省平均每公顷分别1650元和284元的水平。近年来,龙岩市政府将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作为保护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来抓。市政府规定对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具备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标准,  相似文献   

18.
针对小农经营的特点,以河南省郑州市村级农业综合服务站为组织依托,采取"村级农业综合服务站+农户"的组织架构,应用多线程、拟合曲线计算、 RPC、 MQ、 JPA、二维码等多项技术,设计了基于小农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追溯管理模式,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推广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式可有效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实现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追溯管理,为解决小农经营条件下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追溯管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组织结构、利益联结机制、金融体制及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推进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即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突破投融资约束、创新农村科普工作机制,及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地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多样化,农业规模经营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型主体互相依存,互相支撑,共同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基于此,通过研究祁阳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祁阳县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及劣势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