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是青花椒产业。以重庆和信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新建青花椒基地0.1万hm2,累计建成青花椒种植基地1.2万hm2,建成占地200 hm2的青花椒科技园1个,投资1.8亿元建设青花椒精深加工厂,带动3万户农户增收致富。二是油茶产业。引进康友、英棋等油茶公司20家,累计建设油茶种植基地1万hm2,完成"康友源"、"金银  相似文献   

2.
金阳县青花椒保障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阳县青花椒具有自身独特的味道及生长习性,生长在海拔800~2 000 m的山上。青花椒是金阳县的主导产业,是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的经济作物。青花椒属于自然生长物,本身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阻碍了金阳县青花椒形成产业化的发展。建立金阳县青花椒产业有效的保险机制及补偿机制,有利于提高农户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当地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江苏省东海县鲜切花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县已建成鲜切花日光温室近3000栋,种植面积达333余公顷,种植品种以切花百合为主,约占总种植面积的70%,已经成为江苏省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鲜切花生产已经成为东海县农村特色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因为我县基地切花百合种球都是从荷兰等国进口,成本较高,所以如何科学管理,生产二茬花,提高种球的利用率和农户的种植效益,就湿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发展好特色农业不仅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核心要义,也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关键环节。红橙是广东省廉江市的特色农业产业,分析廉江红橙产业发展现状(廉江红橙种植面积逐年扩增,2020年种植面积达5 507 hm~2,产量约7万吨),发现目前存在现代化种植水平低下、销售渠道传统且狭窄、一体化产业链尚未形成、品牌缺乏统一管理、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提出构建高质量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三点建议:"企业+基地+农户"实现红橙产业现代化发展;"企业+基地+农户"扩大廉江红橙品牌影响力;以"互联网+企业+农户"模式,拓宽销售渠道。  相似文献   

5.
九叶青花椒属于竹叶花椒变种,最早发现于重庆江津。截至2018年,江津区种植面积达到3.47万公顷,投产2.40万公顷,鲜椒年产量27万吨,产值32.7亿元。九叶青花椒具有抗逆性强、优质丰产、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是目前栽培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产量最高的花椒良种,是退耕还林优先树种,是产业扶贫理想经济作物。在总结江津九叶青花椒种植技术推广经验的基础上,从建园、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介绍了九叶青花椒生态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6.
截至2017年,云南省花卉种植面积达10.41万公顷,总产值达503.20亿元,占全国花卉面积、总产值的7.93%、35.29%,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较为稳固的增长点。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化水平低等突出问题。通过分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云南花卉产业振兴路径。1)以产业振兴为核心,促进花卉产业水平全面提升。包括:补足二三产业短板;加快推动花卉生产方式变革,着力解决多、小、弱问题;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2)进一步发展花卉物流。包括:建设专门型的花卉冷链物流企业;包装合理化;优化运输方式。3)构建以育种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包括:打造"国际花卉创新示范中心";建设花卉知识产权维权与服务中心;建设种质资源共享库。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是眉山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同时也是中国泡菜之乡、中国脐橙之乡、中国优质稻米之乡、全国兔业产业化大区和全国食品工业强区。近年来,东坡区强力推进以蔬菜产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实施"龙头倍增计划"建立健全"龙头引领+合作社带动"双引擎发展模式,推动了蔬菜产业迅猛发展。2011年东坡区蔬菜种植面积已达28780hm2,实现产量120.7万t;预计全年加工蔬菜100万t以上,实现产值60亿元以上;蔬菜产业实现了"从小菜园走向大基地,从小菜篮走向大市场,从小生产走向大产业"三大转变。  相似文献   

8.
李先斌 《南方农业》2013,(Z1):10-13
马铃薯是重庆市巫溪县第一大粮食作物,2012年,马铃薯播种面积28533.3hm2,占粮食播种面积的40.6%;马铃薯总产折合原粮80600t,占粮食总产的33.9%。巫溪县脱毒马铃薯种薯利用率达70%以上;现有马铃薯鲜薯加工企业15家,淀粉年加工能力达20000t;农村家庭户户从事马铃薯脱水加工,年处理鲜薯近30000t,产品6000t;年外销原原种2000万粒,原种5000t。马铃薯产业发展链型完整,构建了科技支撑体系,独特的品牌文化悄然形成。但是,巫溪县马铃薯产业基础条件、繁育能力等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提出"发展马铃薯产业要加强三级种薯基地建设,提升种薯繁育能力,开展增产技术攻关,提升商品薯基地档次,整合资源扶持龙头,提升马铃薯加工能力,加强合作创建品牌,提升巫溪马铃薯影响力,打造马铃薯特色,提升巫溪马铃薯文化,同时必须完善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保障体系"一系列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是重庆市优势特色作物之一。重庆市常年马铃薯种植面积34.7万hm2左右,约占旱粮的20.0%,播种面积、总产均居全国第六位,平均667m2产量1110kg,总产量580万t,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1%,总产值50亿元左右。重庆市约1/3的耕地分布在海拔800m以上的中高山区,马铃薯是这一区域具有生态优势的作物。全市有巫溪、万州、武隆、巫山等14个区县以马铃薯为主要产业。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是发展效益农业的必然要求,建议"完善优势区域规划,提高专用薯的规模种植;积极引进选育良种,发挥品种优势;抓好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提高单产;积极培植大户,提高规模化生产能力;强化鲜薯规范化贮藏,增长销售时间;培育壮大龙头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培育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0.
基于重庆市2017年以来的225份调研数据,以产量数据前5%的平均值为产量潜力,产量水平为分类依据,分析当前小农户生产的施肥现状、产量差及其影响因素、化肥减施潜力,以期为区域花椒生产增产增效提供参考依据。重庆花椒平均产量为8.66 t/hm2,产量潜力为16.7 t/hm2,产量差达8.02 t/hm2,当前椒农平均生产水平仅实现了产量潜力的52%,高、中、低产农户的产量差分别为3.11、7.84、12.2 t/hm2;椒园氮、磷、钾化肥用量分别为N 283 kg/hm2、P2O5 182 kg/hm2、K2O 237 kg /hm2。高产组椒农的化肥减施潜力大,其氮、磷和钾肥可分别减施36%、19%和16%;农户平均施肥以及中、低产组农户施肥水平均低于线性-平台模型拟合的合理施肥量,高产组农户是化肥减量和效益提升的主要对象。当前生产条件下,优化施肥量(氮肥N 299 kg/hm2,磷肥P2O5 228 kg/hm2,钾肥K2O 307 kg/hm2)、施肥次数(4~5次)、种植密度(密植,2000株/hm2以上)和整枝管理(果枝长度1.5 m以上,单株结果枝条数47~48条/株)能有效削减花椒产量差15.4%~43.3%;其中,施肥量、施肥次数和种植密度是影响花椒产量的主要因素,三者的贡献率高达52%。综上所述,重庆花椒生产上农户间产量、施肥量差异较大,提升农户科学施肥认识、整枝管理水平、耕地保护意识以及合理密植观念有利于削减花椒产量差和提高花椒生产效率,同时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华北平原农户主动退耕冬小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借助河北省沧县农户问卷调查数据,构建农户土地利用决策理论模型与多层二项logit模型。结果表明:1)案例区农户主动退耕冬小麦现象已较为普遍,2000年以来冬小麦退耕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28.18%;2)地块、农户和村庄3个层次在解释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方面均发挥显著作用,其解释程度分别为52.1%、17.5%和30.4%;3)地块层次的土地质量、灌溉水源和地块面积在1%或5%水平下显著影响农户冬小麦退耕决策,且土地质量低下、灌溉水源稳定性较差、面积较小的地块更有可能退耕冬小麦;4)农户层次的平均务工收入、地均务农劳动力数量、受教育程度、农机设备和地块破碎度在5%或10%的水平发挥显著影响,且地均务农劳动力数量少、平均务工收入和地块破碎度高、农业决策者受教育程度高且不具备农机设备的农户退耕冬小麦的概率更高;5)村庄层次灌溉用电单价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且灌溉用电单价越高时,农户越有可能发生冬小麦退耕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如下:农户主动退耕冬小麦背景下推行土地休耕制度须精准,应以严格的冬小麦种植摸底调查监测为前提,还应结合农村集体新型产业发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措施推进制度落实;同时,应加强地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稳定与适度发展地表水灌溉的小麦面积,为实现土地休耕与口粮安全"双赢"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藁城市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农药施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河北省藁城市的无公害蔬菜建设基地中不同蔬菜种植模式的农药施用情况作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多数农户仍在使用高毒农药,其中高、中毒性品种在杀虫剂中占68.75%;不同蔬菜种植模式中农药的施用次数以温室最多,用药量也最高,已达104.4kg·hm-2。长期大量施用农药带来了当地地下水中农药残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对贵州省惠水县排楼村的葡萄产业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其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农户种植技术不过关、发展成本高、加工水平低、销售模式单一和合作社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结合上述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后,提出了提高农户技术、规范合作社建设、寻觅龙头企业和完善农业产业化市场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耕地种植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耕地种植结构的影响,对快速城镇化背景下耕地种植结构的调整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2014-2015年对中国13个省1 580个农户的大样本调查数据,对影响耕地种植结构的各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模型估计,以检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耕地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被调查农户中,80.4%的农户种植了粮食作物,户均种植面积达0.84 hm2;37.2%的农户种植了至少1种经济作物,户均种植面积为0.29 hm2。经济作物占总种植面积的比例达到13.77%,在各类经济作物中,种植户数和面积最多的是蔬菜和水果。2)农村劳动力转移降低了农地投资强度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耕地种植结构随着外出务工地与家庭间的距离而不同。在县内或省外务工的家庭种植经济作物的比例和户均种植面积都较小。3)农户的农业种植和投资行为同时受到土地资源因素、家庭成员特征、社会资本因素以及市场和政策因素的影响。人地矛盾突出地区的农户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村庄集中灌溉设施的建设对蔬菜种植有正向影响,而对水果种植呈负向影响,地权稳定性对农户在耕地上的地均投资和经济作物种植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成员特征对农户的农业种植和投资行为影响较大;社会资本对蔬菜种植具有正向影响,而对水果种植和农地投资强度影响并不显著;由到城市/县城的距离所表征的市场因素对蔬菜和水果种植比例均呈负向影响;土地流转对蔬菜的种植有正向影响,而对水果种植有负向影响,专业合作社对水果种植呈正向影响,但对蔬菜种植影响不显著。该研究可为中国耕地种植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每年的6—8月是重庆市江津区花椒集中采收销售期。与往年不同,今年江津区提前向椒农们公布了花椒采收的最佳时期,确定了6月1日为保鲜花椒开始采收时间,6月10日为干花椒开始采收时间,而江津区花椒综合交易市场也将于6月10日正式开市。江津区作为全国著名的花椒之乡,近年来不断加大花椒产业规范和监管力度,确保花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铺就农民致富路。去年,全区3.33万hm~2花椒有70%投产,鲜花椒产量达到22万t、  相似文献   

16.
《南方农业》2013,(6):40
从"空壳村"到如今集体净收益达30万元,短短3年多时间,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大河村村域经济就实现了"华丽转身"。近日,记者在该村采访时,当地农民感慨地说:"是紫色农业让我们村富了起来。"大河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1070户2805人,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水稻、玉米等。怎样才能让村里富起  相似文献   

17.
唐宏 《南方农业》2013,(7):93-96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2013年西瓜栽培面积将达到10799.7hm2。由于冷水滩区长期的栽培习惯为山坡露地卧式种植和重茬种植,其山坡露地卧式种植面积达10466.7hm2,绝大部分是重茬,重茬连续年限一般在10年左右。大部分露地西瓜种植土壤为红壤等易侵蚀土壤,质地粘重、抗侵蚀性弱;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4—9月降水占全年降水的73.6%,往往暴雨成灾,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治理一直是该区发展西瓜产业的基本举措,该区采取"以生态农业技术措施为主,纯工程手段为辅"的原则治理山坡露地卧式重茬西瓜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土保持》2015,(1):23-24
内乡县属丹江口水源区核心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5%,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十分艰巨。自2012年实施"丹治"二期项目以来,内乡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生态理念统揽项目大局,坚持走水土流失治理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路子,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治理任务,发展667 hm2以上茶叶基地2个,带动发展茶叶种植面积2 000多hm2,茶产业带初步形成,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共赢的目标,为内乡生态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主要做法有:准确定位,做产业水保;严格程序,做精品工程;招大引强,精细化管理;转变职能,全方位服务等。  相似文献   

19.
气象因素对富顺县塔罗科血橙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顺县是四川省甜橙产业基地县,目前甜橙全县种植面积已超1.33万hm2,主栽品种为塔罗科血橙(占90%)、梨橙、眉红脐橙,投产面积已达0.47万余hm2,产量6.8万t,甜橙产业已成为富顺农业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途径。  相似文献   

20.
山地烤烟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山地资源、科学规划烟叶产业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渝东南黔江烤烟种植为研究对象,依据烟叶生长生物学特性,筛选出影响黔江烤烟种植的主要生态指标,在GIS支持下根据山区生态环境特点,对各生态要素进行"由点及面"的空间模拟,在此基础上将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相结合,引入模糊神经网络对烤烟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黔江烤烟种植生态最适宜面积648.63 km2,约占评价总面积的27.03%,主要集中在黔江中南、东南海拔800~1 100 m的中山丘陵缓坡地带;适宜和次适宜面积964.13 km2,约占全区总面积的40.18%,主要分布于黔江中部、北部600~800 m低山丘陵区域;不适宜面积775.16 km2,主要集中于黔江东南、东北>25°的坡陡地以及东南、中西部海拔1 600 m以上的高山地区。研究成果不仅可为当地烤烟种植布局的合理调整和资源优化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而且为山地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