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巨菌草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植物,原产地在非洲。1983年,由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研究员引进,经过20多年培育改良,现培育出适合我国气候土壤环境的草种,在中国大面积种植获得成功。巨菌草植株高大、直立、丛生、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属典型的四碳植物,  相似文献   

2.
正巨菌草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植物,原产地在非洲。1983年,由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研究员引进,经过20多年培育改良,现培育出适合我国气候土壤环境的草种,在中国大面积种植获得成功。巨菌草植株高大、直立、丛生、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属典型的四碳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据测定光合速率为50~70mgCO~2/dm~2/h。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4-碳酸-羟基丁=酸和天门冬氨酸等四碳双羧酸产物(光合作用生化途径为C-4途径),巨菌草光合与蒸腾之比较低,耐干旱、不  相似文献   

3.
正巨菌草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植物,原产地在非洲。1983年,由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嬉研究员引进,经过20多年培育改良.现培育出适合我国气候土壤环境的草种,在中国大面积种植获得成功。巨菌草植株高大、直立、丛生、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合量高。属典型的四碳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据测定光合速率为50~70mgCO~2/dm~2/h。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4-碳酸~羟基丁=  相似文献   

4.
正巨菌草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植物,原产地在非洲。1983年,由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研究员引进,经过20多年培育改良,现培育出适合我国气候土壤环境的草种,在中国大面积种植获得成功。巨菌草植株高大、直立、丛生、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属典型的四碳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据测定光合速率为50~70mgCO~2/dm~2/h。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4-碳酸-羟基丁=  相似文献   

5.
正巨菌草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植物,原产地在非洲。1983年,由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研究员引进,经过20多年培育改良,现培育出适合我国气候土壤环境的草种,在中国大面积种植获得成功。巨菌草植株高大、直立、丛生、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属典型的四碳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据测定光合速率为50~70mgCO~2/dm~2/h。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4-碳酸-羟基丁=  相似文献   

6.
正巨菌草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植物,原产地在非洲。1983年,由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研究员引进,经过20多年培育改良.现培育出适合我国气候土壤环境的草种,在中国大面积种植获得成功。巨菌草植株高大、直立、丛生、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属典型的四碳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据测定光合速率为50~70mgCO~2/dm~2/h。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4-碳酸-羟基丁=  相似文献   

7.
巨菌草引进试验及栽培种植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铭  白璐  王龙清 《农村科技》2013,(12):60-61
巨菌草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原产地在非洲,是一种适宜在热带、亚热带、温带生长和人工栽培的高产优质菌草。巨菌草为多年生植物,直立、丛生,根系发达,植株高大,株高一般为3~5米;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巨菌草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4-碳酸-羟基丁二酸和天门冬氨酸等四碳双羧酸产物,即光合作用生化途径为C-4途径,属典型的四碳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8.
正巨菌草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植物,原产地在非洲。1983年,由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研究员引进,经过20多年培育改良,现培育出适合我国气候土壤环境的草种,在中国大面积种植获得成功。巨菌草植株高大、直立、丛生、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属典型的四碳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据测定光合速率为50~70mg-CO~2/dm~2/h。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4-碳酸-羟基丁=酸和天门冬氨酸等四碳双羧酸产物(光合作用生化途径为  相似文献   

9.
正巨菌草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植物,原产地在非洲。1983年,由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研究员引进,经过20多年培育改良,现培育出适合我国气候土壤环境的草种,在中国大面积种植获得成功。巨菌草植株高大、直立、丛生、根系发达,抗逆性  相似文献   

10.
<正>巨菌草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植物,原产地在非洲。1983年,由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研究员引进,经过20多年培育改良,现培育出适合我国气候土壤环境的草种,在中国大面积种植获得成功。巨菌草植株高大、直立、丛生、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属典型的四碳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据测定光合速率为50~70mg—CO~2/dm~2/h。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4-碳酸-羟基丁=酸和天门冬氨酸等四碳双羧酸产物(光合作用生化途径为C-4途径),巨菌草光合与蒸腾之比较低,耐干旱、不耐涝。生长速度快。生长半年,茎粗可达3.5cm,节间长9~15cm,15个有效的分蘖,每节着生一个腋芽,并由叶片包裹;叶片互生,长60~132cm,叶片宽3.5~6cm,8个月共生长35片叶。产量高。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  相似文献   

11.
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菌草是一种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狼尾草属植物.巨菌草自引进、驯化成功后,已在食药用菌栽培、动物饲养和生态治理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通过综述近10年来巨菌草生物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巨菌草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将来巨菌草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巨菌草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植物,原产地在非洲。1983年,由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研究员引进,经过20多年培育改良,现培育出适合我国气候土壤环境的草种,在中国大面积种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沟壑区巨菌草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6年,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从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儋洲菌草种苗繁育基地引进巨菌草,在黄土高原沟壑区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巨菌草栽培技术简单,生长速度快,分蘖能力强,产草量高,抗干旱、耐盐碱,粗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是很好的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畜牧业发展的优良植物品种,在区域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正巨菌草,原产于非洲,由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从国外引进并选育,是一种高产优质的多用途草种,多在我国南方种植,因其抗病、高产、优质,近年开始引入北方种植。巨菌草用途广泛,可用作菌料栽培食用菌,也是牛、羊、兔、鱼、鹅、鸭等畜禽的优质食草。巨菌草原系热带生长植物,在温度适宜地区为多年生植物,在豫东不能自然越冬,为一年生植物。巨菌草在12~15 ℃条件下开始生长,25~35 ℃为适宜生长温度,低于10 ℃生长受到抑制,低于5 ℃时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中微量元素肥料在巨菌草及其他牧草中的推广应用,以巨菌草为供试品种,采用盆栽的方式,设计5个梯度的中微量元素施肥水平,通过测定巨菌草株高、叶茎比、产量和营养品质等指标,确定最佳的中微量元素施肥量.结果表明:当施肥条件为C3处理(450 g·盆-1)时,与对照组相比,施加中微量元素肥能显著提高巨菌草株高、叶茎比、产量...  相似文献   

16.
文章归纳了巨菌草生物学与营养特性、饲用价值方面、生态治理与修复等技术与应用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巨菌草在畜牧业中的价值优势以及在科尔沁沙地治理中的应用潜力,并分析了当前巨菌草研究已存在的问题。科尔沁沙地退化严重,生态脆弱。巨菌草对沙化土壤、退化土壤、贫瘠土壤有良好修复作用,对科尔沁沙地生态改善有较好的利用价值。巨菌草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抗逆性强、根系发达与应用广泛等特点,应加快菌草产业与现代农业经济相融合,改善居民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在重度Cd污染农田建立巨菌草土壤修复长期观测点,研究巨菌草吸收、积累重金属的特性及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在Cd和Hg复合污染的酸性土壤中迚行巨菌草植物修复试验,设置巨菌草和巨菌草加纳米重金属寈集剂2个处理。结果表明:巨菌草根、茎、叶中Cd含量依次降低,Pb、Cr、Hg含量在根中最高,茎中最低,叶、根、茎中As含量依次降低;茎中Cd积累量大于叶,叶中Cr积累量大于茎,Pb、As和Hg为叶积累型,80%以上积累在叶片中;Cd的初级迁移系数分别是Pb、Cr、As的4.2、7.2、2.4倍,Cd由根向茎的迁移能力最强;Pb、As和Hg的次级迁移系数分别为Cd的8.4、8.8、12.7倍,由茎向叶的迁移能力大于Cd;Cr在巨菌草植株中的移动性最差;巨菌草地上部Cd寈集量为82.96g/hm2,Cd的生物寈集量系数达38231kg/hm2,土壤Cd提取效率为1.699%;修复土壤Cd含量较背景值降低2.90%;添加纳米重金属寈集剂的巨菌草的Cd、Pb、Cr、As的转运量系数分别提高5.09%、30.88%、4.48%、49.72%,次级迁移系数分别提高11.39%、45.25%、59.52%、53.58%,可见,纳米重金属寈集剂促迚重金属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迁移。在Cd单一污染的酸性土壤中迚行巨菌草植物修复试验,设置巨菌草和空白对照2个处理。结果表明:巨菌草修复土壤As、Hg、Cd、Pb、Cr含量比CK的分别下降6.16%、4.75%、4.91%、2.77%、2.42%,其中Pb、Cr、As、Hg的含量与CK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空白对照土壤Cd、Pb、Cr、As、Hg的含量较背景值分别增长3.89%、1.98%、8.10%、0.74%、20.36%,说明大气沉降等环境因素对农田土壤重金属积累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卢旺达高原坡地水土流失的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卢旺达属热带高原气候,境内多山,被称为"千丘之国",人口密度高,耕作土地少,长期以来传统农业耕作方式不合理和为获取燃料而砍伐森林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我国援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把菌草作为解决这一难题治理水土流失列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通过设立3个不同模式的径流场试验。【结果】以"传统栽培农作物"模式为对照(CK),"等高线种植巨菌草"模式水流失率平均减少82.39%,土壤流失率平均减少96.26%以上;"等高线种植巨菌草活篱笆+梯田套种农作物"模式水流失率平均减少74.64%,土壤流失率平均减少90.4%以上。"等高线种植巨菌草"模式在有机质C,有效磷和钾含量方面比传统栽培模式更高,说明种植巨菌草具有改善土壤肥力的潜力。【结论】种植巨菌草,保持水土效果好,提高土壤肥力,产量高,利用菌草技术发展菌业和畜业,为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巨菌草对生态脆弱区治理与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菌草是一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和产量高的草本植物。为巨菌草在生态综合治理中应用提供参考,从巨菌草治理重金属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方面对其治理和修复生态脆弱区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提高其生态治理有效性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巨菌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福州平潭巨菌草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利用,明确巨菌草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巨菌草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福州平潭基地采集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壤样品,采用Biolog-ECO 技术研究巨菌草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利用特性,揭示不同碳源利用的不同及影响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与对照相比,巨菌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与非根际土壤相比,巨菌草根际土壤样品的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Brillouin多样性指数略高,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主成分一和主成分二贡献大的碳源种类分别为22 种和6种,糖类是巨菌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类型。【结论】与非根际土壤相比,巨菌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在碳源利用及代谢功能多样性高于非根际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