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小麦白粉病在小麦各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生。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病部最初出现白色霉点,以后逐渐扩大成白色霉斑,病斑近圆形或长椭圆形,发病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形成一大片白色至灰色的霉层。一般叶片正面的病斑比叶片背面的多,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被害重。发病最重时,整个植株从下到上均为灰白色的霉层覆盖。一、症状:(1)症状小麦白粉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也可发生于植株叶鞘、茎秆和穗上。一般叶正面病斑较叶背面  相似文献   

2.
一、白粉病白粉病是江苏省小麦常发病害。小麦受害后,植株生长不良,光合作用下降,叶片早枯,分蘖成穗数减少,空瘪粒增加,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的减产20%~30%。  相似文献   

3.
正小麦白粉病是我县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通常以闭囊壳越大,以菌丝体在冬麦苗上越冬。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叶片受害后,表面密布一层白色粉霉,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同时由于病菌吸取养料,可使叶片变黄乃至枯死;植株生长衰弱,使麦粒不饱满,受害严重时可减产20%以上。近年来,由于品种、栽培制度、肥水、气候条件的影响,白粉病大量发生,导致小麦叶片  相似文献   

4.
1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是邯郸县小麦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是一种随着麦田水肥条件的改变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严重发生的病害,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以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施用氮肥过多、种植密度过大、田间湿度大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5.
一、白粉病 1.发病症状 白粉病主要危害小麦叶片,严重时可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颈等.发病时,叶片首先产生褪绿黄色小点,后慢慢扩大成椭圆形或圆形,同时上面产生灰白色粉状霉层,有时颜色呈深褐色,叶正面病斑比背面多,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严重.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先从基部叶片发病,然后上升到旗叶和穗部. 2.发病条件 小麦生长旺盛、田间通风不良、湿度大易发病.  相似文献   

6.
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稻瘟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无性世代为稻梨胞菌,属半知菌亚门.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造成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该病分布区域广,主要危害叶片、茎秆、穗部.因危害时期部位不同,一般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粒瘟等.其中以叶瘟发生最为普遍,穗颈瘟危害最严重.  相似文献   

7.
<正>白粉病是设施甜瓜栽培重要病害之一,防治不及时常造成甜瓜减产,一般减产20%左右,有的减产高达50%以上,严重者甚至毁棚,给种植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危害症状甜瓜白粉病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病,但多发生在植株生长中后期,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亦为害叶柄和茎蔓。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和背面(正  相似文献   

8.
小麦白粉病发病症状及规律 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危害叶鞘、茎杆和穗颈等。发病时,叶片首先产生褪绿黄色小点,后慢慢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同时上面产生灰白粉状霉层,有时颜色成污褐色。叶正面的病班比叶背面的多,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严重。严重时,叶面上几乎完全长满霉层,霉层中产生黑色小粒点,叶片逐渐变黄枯死。  相似文献   

9.
小麦白粉病,在我省近几年有所发展蔓延,特别是随着肥水条件的提高,高产田块的增加,其发生发展尤为严重,直接威胁着小麦的生产,受害的麦田,一般减产5—10%,严重的达20—40%。为此,现将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作以简介。小麦白粉病,是由真菌子囊菌纲的禾谷白粉病,侵害小麦的变种引起的,一般不危害大麦,它是一种专性寄生菌(即纯寄生菌),只能在活的植株上生长发育,在小麦整个生长期间,叶片、叶鞘、穗颖和芒等都受侵害,而以叶片受害最重,受害处表面复盖有长圆形的白粉状霉堆(菌丝)严重时连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是许昌市最具优势的粮食作物,在河南省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麦白粉病是该麦区的常见病害,可侵染小麦植株地上部的各个器官。据试验示范,小麦白粉病可使小麦减产10%,严重时可减产40%~60%,同时,造成小麦品质下降。因此,了解当地气候类型,掌握小麦白粉病的发生规律,找到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对许昌市小麦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正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根腐和茎腐性病害,其传播速度快、发生危害重,全蚀病感病田块可引起小麦植株矮化、麦穗短小、籽粒瘪瘦,严重的可引起植株成簇、成片枯死,从而减少有效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造成严重减产。一般发病田块可减产10-20%,发病较重的田块可减产5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绝收。一、发病时期小麦全蚀病,从小麦播种出苗期至扬花灌浆期均可感染发病,尤其在小麦灌浆成熟期发病症状最为明显,主要表  相似文献   

12.
正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1.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  相似文献   

13.
豫南地区小麦白粉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是河南省的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面积占全省粮食面积的50%左右,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50%~60%.小麦白粉病过去除少数地区外,一般危害不重.但近些年来,随着小麦半矮秆良种的推广、植株群体密度增加、水肥条件得到改善等原因,病害逐渐增加,由原来少数田块零星发生,蔓延至目前多数田块都有或轻或重的发生,对小麦产量构成很大的威胁.小麦受害之后,可导致叶片早枯,分蘖数减少,成穗率降低,干粒重下降.一般可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的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保护地草莓白粉病连年偏重发生,是保护地草莓的重要病害之一。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草莓叶片和果实。叶片染病、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背产生白粉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形白粉状霉层粉斑。发生严重时,多个粉斑可连接成片,甚至布满整个叶片。  相似文献   

15.
小麦纹枯病在正阳县原属次要病害,虽有发生,但危害不严重。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品种、肥水条件、气候变暖等多种因素的改变,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成为流行性病害,引起小麦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还引起倒伏。特别在近几年,危害普遍严重,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已远远超过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2007年达到顶峰,发生面积76666.6hm~2,重病区病茎率达100%,造成减产20%~40%,局部地块产量损失达到50%,损失小麦34500t以上。  相似文献   

16.
张青峰 《河南农业》2014,(21):40-41
##正##一、小麦病害种类介绍(一)小麦锈病小麦锈病分为条锈、叶锈、秆锈3种。小麦锈病是典型的高空、气传病害。能以夏孢子随季风往复传播侵染,条件适宜时可造成病害的大面积流行。多雨、多雾或结露条件下,病害发生重;氮肥过多、大水漫灌、群体密度大、田间通风透光不良等都利于锈病发生。(二)小麦白粉病该病是目前我国小麦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以叶片受害为主,严重时在茎秆、叶鞘、穗上也有发生。叶片  相似文献   

17.
茄子叶霉病是茄子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茄子叶片,且多在保护地中发生。植株发病后严重影响叶片的生理功能,能导致茄子大幅度减产,给农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及时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可对茄子叶霉病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苦瓜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粉病是危害苦瓜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蔓,一般不危害果实。在各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以植株生长中后期发病严重。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上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以叶面居多,许多粉斑扩大相连以致布满全叶,受害叶片大多枯黄死亡,植株早衰,有时在病斑上可见有黑色小粒点。该病害在湿度较大或雨水较多时最容易蔓延流行,特别是在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好、田间积水、植株生长纤弱的田块,更利于该病害的发生。根据苦瓜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其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小斑病又称玉米斑点病,属于真菌性病害,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的一种叶部病害。一般可减产15%~20%,发生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1危害症状常和大斑病同时出现或混合侵染,除危害叶片、苞叶和叶鞘外,对雌穗和茎秆的致病力也较  相似文献   

20.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中分布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主要危害水稻植株的叶鞘、叶片、茎秆和穗部,以叶鞘受害损失最大,如防治不及时,将导致水稻结实率下降,秕谷率增加,粒重减轻,一般可减产10%,严重的可减产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