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秋马铃薯套种油菜是岷江流域两岸的主要栽培模式,结合岷江流域秋马铃薯套种油菜高产栽培生产实际和农户种植习惯,从品种选择与种植规格、移栽、大田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秋马铃薯套种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是一种高产高效、适用性很强的农作物,加大马铃薯种植的发展力度对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作物种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发展马铃薯种植,重庆市涪陵区选择在在两季水稻区增种秋马铃薯。发展现代化农业对于栽培技术要求非常高,这种情况下,秋马铃薯的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就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近10年的不断摸索中总结经验,简要阐述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秋马铃薯栽培技术,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善之后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山区充分利用秋季资源,大力发展秋马铃薯生产,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文章简介了秋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技术要点和山地玉米窄行穿林套种秋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农业的不断进步,环保、节能、无公害的理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玉米套种秋黄豆无公害栽培技术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理念。基于此,主要分析了玉米套种秋黄豆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玉米套种秋黄豆技术的原理及优势,以及玉米套种秋黄豆无公害栽培前期规划、中期播种、后期管理的要点,旨在增强农民的科学化耕种意识和提高农作物的收益。  相似文献   

5.
罗孳孳  刘灿  杨世琦  唐余学 《南方农业》2013,(Z1):75-78,111
利用1971—2000年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马铃薯的生理特性,研究了重庆市秋马铃薯低温冻害的发生频率与发生时间,并结合马铃薯的品种特性,以积温为区划指标,应用1∶25万DEM和GIS分析技术,将重庆市划分为早熟区、中熟区、中晚熟区3个秋马铃薯气候适宜区。研究表明,重庆长江沿线秋马铃薯低温冻害的频率最低,以东部为主的中高山区低温冻害的频率最高;秋马铃薯低温冻害发生的时间中、西部晚,东部早。早熟区主要分布于南川北部、涪陵南部以及东部的中高山区;中熟区主要分布于西部的大足、荣昌,中、东部的垫江、梁平、忠县等地;中晚熟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及长江河谷地区。  相似文献   

6.
牟婷  武海燕 《南方农业》2013,(Z1):37-39,45
秋马铃薯具有生产周期短、商品价值高、经济效益好、适应能力强、用途范围广等优点,发展秋马铃薯既是提高土地利用率、调整种植业结构的重要措施,又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根据重庆市云阳县秋马铃薯生产的效益及潜力,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秋马铃薯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利用重庆市秋冬闲稻田资源和有效积温,提高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水平和经济效益,开展了重庆市"稻—薯"连作机械化轻简生产技术研究。稻—薯机械化轻简生产技术中,机械化技术应用主要体现在:使用新型马铃薯播种机在厢面上摆播种薯;使用轻型开沟机开厢沟并将旋起的碎土均匀抛撒于厢面稻草上,以花泥镇压;马铃薯收获后,采用田园搬运机转运新薯,使用秸秆粉碎灭茬机将马铃薯秸秆及未完全腐烂的稻草秸秆粉碎还田。轻简生产可以形象地概括为"摆一摆、盖一盖、拣一拣"。稻—薯机械化轻简生产技术的优点是操作轻松简便、省工节本、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8.
根据马铃薯生长发育的特性和优质高产所需的气象条件,结合重庆34个区县气象台站观测资料,确定重庆秋马铃薯生产适宜时段,并分析了该时段的气候条件及气象灾害。提出重庆秋马铃薯优质、高产的农业气象适用栽培技术:加强气象预报与灾害预报,适当调整马铃薯生产时间;选用良种,稻草覆盖栽培;根据天气变化,加强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9.
随着粮食产量的稳定,以及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入,种植模式必然发生改变。马铃薯、水稻、萝卜一年三熟种植模式是一种水旱轮作的绿色高效种植模式,是当前农业的发展趋势。基于此,重点探讨了马铃薯-中稻-萝卜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的技术要点和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地膜小麦与套种的增产和减沙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三年试验,渭北地区种植地膜小麦一般增产16.2% ̄22.6%,若套种秋作(马铃薯),增产幅度达58.7%,地膜小麦的增收效益显著,分别达6281元/hm^2和10456.7元/hm^2,地膜小麦起茬耕作,或套种秋作起垄管理,水土保持效益明显,仅起垄种植可减沙28.3%,起垄留残茬减沙54.6%,对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和农民脱贫致富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昭阳坝区是高原坝区,稻田大多一年一熟,也未实行轮作制度,降低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基于此,针对昭阳坝区水稻与马铃薯、水果豌豆一年两熟水旱轮作技术进行探究,以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的目的,同时提高土壤肥力和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信息探索》2012,(2):26-26,28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里则街道办事处马铃薯套种棉花栽培模式很受欢迎,利用种棉花的春地,先期种马铃薯,再套种棉花,既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又增加了农民收入。马铃薯与棉花共生期短,相互影响小,只要栽培措施得当,搭配合理,既收获了马铃薯,  相似文献   

13.
土壤水热状况是影响南方稻田区冬季马铃薯产量、地表温度和湿度的重要因素,选取典型的双季稻田区湖南长沙干杉乡作为试验基地,设置5个处理,分析南方稻田冬季马铃薯覆盖栽培对于土壤温度、含水量、马铃薯株高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南方稻田区冬季马铃薯实行覆盖栽培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为南方稻田区种植马铃薯,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有适宜马铃薯生长发育的优越气候,同时在海拔高度、气温、降水、日照等多种气象因子影响下,马铃薯生长分布有一定规律。选取1971—2000年气候数据,基于GIS进行空间化分析,同时结合实地调研等相关资料,对马铃薯进行气候区划,划分出"一年二到三熟光照较丰马铃薯栽培区、一年二到三熟光照一般马铃薯栽培区、一年二熟光照较丰马铃薯栽培区、一年二熟光照一般马铃薯栽培区、一年一到二熟光照较丰马铃薯栽培区、一年一到二熟光照一般马铃薯栽培区和气候冷凉不适宜区"等7个不同类型栽培区,为马铃薯种植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在重庆市垫江县长龙乡龙安1社进行了稻田一年“中稻—秋洋芋—春洋芋”三熟制免耕栽培示范,高产示范面积1.6hm2,中稻每667m2产稻谷620.5kg,产  相似文献   

16.
创新马铃薯栽培技术,将马铃薯栽培技术与果树种植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山地利用面积,帮助西部山区农民增产增收。为了提高西部山地果园空间利用率,提高山地果园的综合效益,针对山地幼龄果园套种马铃薯技术进行分析,重点围绕马铃薯生产全程,从建园、耕翻、起垄、播种、薯种处理、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多个环节,结合山地幼龄果园环境特点,总结出一套山地幼龄果园套种马铃薯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在翻耕、免耕两种耕作模式下,不同的稻草覆盖量对秋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效益的影响,以此探寻在开县特定的自然生态条件下,秋马铃薯的最佳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在翻耕、免耕模式下,稻草适量覆盖可以明显提高秋马铃薯的产量和效益;免耕模式秋马铃薯的株高、产量高于翻耕模式,差异极显著,且在稻草覆盖量为2.5kg/m2时,秋马铃薯的产量高达45.9kg/15m2,效益最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四川省传统的稻田种植模式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了水稻-秋菜-春马铃薯、水稻-秋马铃薯/油菜和水稻-秋菜-小麦3种稻田生态重建的种植模式。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稻油、稻麦种植模式相比,3种植模式下水稻个体长势好,群体发育的结构合理,分蘖较多、穗大、着粒数亦高,千粒重、产量、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及叶片光合速率均有所提高。千粒重分别比对照高出0.73、0.30和1.51G;水稻产量分别比比对照高出:158.7、99.2和109.0KG/HM2。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0.99%、5.60%和12.73%;在水稻生长后期,3种新型的种植模式表现出较强的水肥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19.
郭凤  陈松柏  罗小敏 《南方农业》2013,(Z1):126-129
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1)‘渝马铃薯1号’、‘中薯3号’、‘南中552’、‘川芋4号’等品种为稻草覆盖秋马铃薯优选品种。(2)秋马铃薯的最佳覆盖物为稻草,稻草全覆盖最佳用量为1000~1300kg/667m2。(3)稻草全覆盖栽培秋马铃薯,采用密度9000~11000窝/667m2、尿素10~15kg/667m2、氯化钾15kg/667m2的栽培组合可获得较高产量。(4)稻茬稻草覆盖栽培秋马铃薯以净作产量最高,667m2平均产量可达1236.9kg;不同间套作模式马铃薯产量高低顺序为"马铃薯/油菜">"马铃薯/秋菜">"马铃薯/榨菜"。(5)稻茬秋马铃薯纯收益间套作高于净作,高低顺序为"马铃薯/榨菜">"马铃薯/秋菜">"马铃薯/油菜">马铃薯净作,表明稻茬秋马铃薯间套作栽培十分有利于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0.
分析稻田免耕种植马铃薯技术的优势及种植方法可知,稻田免耕种植马铃薯技术省时省力,不仅能够保护生态环境,还能够增加马铃薯的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值得在当地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