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谁来种地     
<正>国际先进的生产方式告诉我们,地应该交给会种的人。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已开始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但地该交给谁?又该怎么种?2013年,中央把这项现代农业改革试验任务,交给了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改革就意味着选择,  相似文献   

2.
春耕时节,在田间地头经常见到妇女、老人在挥汗劳作,儿童在一旁玩耍或帮忙的画面.这是我国农村的现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新生代农民普遍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与技能,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这不禁让人担忧:未来谁来种地?  相似文献   

3.
读了这则报道之后,尽管说双方都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然而,我们应该按照常理来推演一番,责任的根源在河处,那么这钱应该罚在谁的头上。  相似文献   

4.
<正>看一段视频,讲的是某地采用无人机进行打药的故事,就在这位创始人的不断寻找新的市场,寻找新的商机时,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加入到他的无人机飞防团队。未来到底谁种地?其实现在的农田里,虽然举头可见白发老者,但是最出效率的农业劳动者还是那些年轻有为的中青年。目前的农村确实生活着老人、妇女、儿童。但是儿童肯定不是农业劳动力,老人的劳动强度也不能太大,所以在农业这块大蛋糕的吸引下,真正在种地的是一些中青年人。目前机械化作业已经普及,犁地、播种、收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农业用工荒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痛点。为破局解困,广东省梅州市早在十年前就启动了未来谁种地模式探索。截至目前,梅州市不但构建起了机械化适配和社会化服务两大融合体系有效解决了用工荒问题,而且还通过五专服务模式高效链接起了新农人和老农民新旧两大群体,为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共建、共享、共富构建起了融通体系,为全国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谁来种地?     
《中国农村科技》2013,(3):24-25
伴随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相当比例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务工,留守农村种地的农民以妇女和中老年为主,相对而言,这些人文化程度不高,素质较低。而另一方面,我国粮食需求却在不断提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以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来形容现在中国粮食安全问题。面对眼前的形势,十年后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和忧虑,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目前,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公布,这是中央第十个聚焦三农的一号文件。从文件传达的内容来  相似文献   

8.
从十余年前的农村386199(指妇女、儿童、老人)部队演变为现在的老人农业;从几年前免除农业税后部分农民工回乡重操旧业,到当前撂荒地再现;从老一代农民工农忙种地,农闲打工,到新一代农民工宁愿下岗,不愿种地,甚至不会种地……种种迹象,令人担心.粮食安全的警钟敲响:明天谁来种田?面对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我承包的责任田靠近某化工厂的排污渠道.1999年5月,我村大旱,正在浇水灌浆的小麦因缺水开始发黄.当我看到排污渠道中的水时,便想把水引入田中灌溉,但又怕水有毒.  相似文献   

10.
<正>过度施用化肥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也引发了土壤酸化、板结。有人提出以有机肥替代化肥。那么,有机肥能不能完全代替化肥?如何施肥才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目前,我国每年消耗5900万吨化肥,占世界消耗总量的35%,比30年前增长了2倍,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中科院院士陈文新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研讨会上表示。近年来,以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呼声甚高。那么,有机肥能不能完全代替化肥?如何施肥才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就此,笔者进行了调查采访。化肥滥施危害严重目前,全国化肥当季利用率平均只有  相似文献   

11.
李鹏翔 《吉林农业》2003,(11):39-39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民重视关心自己的责任田或承包地,一方面考虑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种出高效益的粮田,一方面还要思量种地的一招一式是不是与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合拍”,这说明农民的脑瓜里已绷紧了法律这根“弦”。  相似文献   

12.
多少年来,以土为生的农民把土地视为生存的命根子。然而,最近记者到鲁西一些地方采访,却遇到了一些不愿种地的农民。这些农民为啥不愿种地了?且听他们是怎样说的。 李庄村的王老汉,今年近70岁了,有两个儿子在外地  相似文献   

13.
正种地成本越来越高,增产不增收家里忙活一整年不如外出忙活一个月,于是出现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种地究竟划算不划算?最终要看单位土地的实物产出和价值产出。河南农村科技小院以实用技术连接农民的地块,使农民尝到了技术服务带来的甜头。主粮种植——成本下来了,收成上去了以前,俺这里的地,一亩小麦产900斤,玉米一亩产1200斤,算下来一亩地两季能卖2000块  相似文献   

14.
文章调查了当前农村耕种者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十年后谁来种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农业稳,天下安。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农再次成为重点之一。温家宝总理用了近两页的篇幅讲述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并强调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这一话题也引起了代表、委员的热议。  相似文献   

16.
17.
<正> 编辑同志: 前些日子,农电站在我村搞电改,把道路挖了许多沟,沟又宽又深,旁边没有栏杆挡着,出入非常不便,如果谁走路时不小心就会摔到沟里。一天早晨,我89岁的老母亲出门不小心一头跌到沟里,额头摔了一个大口子,血流如注,不醒人事。我急忙用板车把母亲送到卫生院治疗,  相似文献   

18.
春节刚过,巨野县薛扶集乡一位叫李玉德的农民就叩开了记者的门,执著地请记者为他指点迷津:今年种什么好? 玉米、大豆、棉花、西瓜……种什么好呢?这几年的市场行情变得太快,今年挣了,明年赔了,挣挣赔赔,反反复复,实在让人扑朔迷离。 一个农民,把全部的希望都“押”在土地上,种什么或不种什么,直接决定着秋后的命运,记者怎敢轻易表态。 在巨野县新城乡,几位农民围着省农业厅的同志,也是就种什么,今年秋天粮棉价格问个没完没了。 “今年种什么,谁能告诉我?”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兄弟第一次感觉到了种地问题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19.
正一般认为,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然而,这一状况未来或许会改变。在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一项名为智能LED植物工厂的成果受到广泛关注。这项被业界誉为颠覆土地利用和农作方式的技术,到底新在哪里?这种培植技术在我国进展又如何?  相似文献   

20.
<正>在热烈庆祝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成立20周年之际,浙江农资集团的石原金牛化工公司也迎来了组建20周年的生日。在这20年里,我们经历了中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作为浙江农资第一批参与改制试点的三家企业之一,我们为浙农的发展与壮大贡献了20个春秋。通过新老两代人的努力奋斗,公司销售规模由1992年的不足200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2.4亿元。现让我们一起来共同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