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以及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种植业生产力不断提升,农业种植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基于此,在阐述农业技术推广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将农业技术推广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种植业的重要性,继而就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种植业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推广已经成为社会上广泛关注的问题。农业技术推广有助于促进种植业的持续和稳定发展,使得相关种植人员可以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从而对原有农业生产模式和方法进行不断调整以及优化,更加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和要求。基于此,阐述农业技术推广和种植业之间的关系,分析农业技术推广在种植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荣昌县是重庆市的农业大县,种植业在整个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该县特色种植业产业化的发展效果不断显现。本文就该县特色种植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较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农业,而种植业是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产业。粮食生产安全由种植业决定,也关系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如今,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时期,种植业的结构性矛盾逐渐凸显,对农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促进新农村种植业的良性发展,九龙镇积极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基于此,主要介绍了我国农村种植业发展的现状,以九龙镇为例探讨了新农村种植业的发展趋势和具体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业在我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人们的温饱问题,关系国计民生。研究农业技术推广,分析农业技术推广对提升农业种植业的作用,是优化农业种植业、调整农业结构的关键,也是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产量的关键。由此可见,研究农业技术推广对提升农业种植业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发展沼气已有多年,在不断摸索中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国家对农业不断投入,减少农业排放,发展低碳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沼气使农民用上清洁能源,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减少传染病等发生,并把畜牧业和种植业联系起来,发挥着低碳、环保、生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业种植业保险是一项强农惠农政策,是减少农民种植生产风险,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充分挖掘农业生产潜能,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渠道。因此,不断总结经验、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建立健全统一的农业保险制度和保障机制,对切实提高农业抵御农业自然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农业近二十年来发展不快的原因之一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方针得不到重视,执行得很不好。农业内部的构成,偏重于粮食种植业,忽视经济作物种植业和林牧副渔各业,整个农业发展很不平衡,很不合理。事实正是如此,在种植业方面,只重视粮食种植业,忽视经济作物种植业;在林业方面,只重采伐,轻视营造;在畜牧业方面,只重视养猪业,忽视发展其它草食动物,副渔业  相似文献   

9.
结合广西建设西江黄金水道振兴西江流域经济带,具体分析了崇左市农业种植业产业发展的优势,着重讨论水利建设方面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农业种植业今后发展的思路及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绩效测度与动态效应研究——以山东省种植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效应的加剧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根据IPCC数据显示,农业温室气体占全球人为排放的13.5%,鉴于山东省农业在我国的重要地位,本文以在农业产值中占比最高的种植业为样本,对山东省低碳绩效展开研究,为山东省种植业低碳发展之路提供参考。本文在测算山东省种植业碳排放量、碳汇量、碳排放强度以及碳排放边际减排成本的基础上,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测算了种植业低碳绩效水平,接着研究了低碳驱动与约束对山东省种植业低碳绩效的动态影响效应。通过研究发现,2000年到2018年山东省种植业碳排放总量和碳汇总量年均增幅分别为0.26%和1.74%,而碳排放强度和减排成本年均降低6.12%和2.10%。低碳绩效指数增长较慢,年均增长速度为3.00%,其主要驱动来源于技术进步。低碳约束目标与低碳驱动手段是种植业低碳绩效变动的直接原因,种植业碳排放强度对种植业低碳绩效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低碳驱动手段对种植业低碳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低碳驱动手段对种植业的低碳绩效贡献更大。进而提出了制定种植业低碳法律法规与提升财政支持有效性的低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种植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持,虽然目前已有很多先进的技术可提高产量和质量,但因推广力度较小,未能在全国普遍应用。基于此,以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为例,主要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种植业的提升作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策略,以期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辽宁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4项具体措施,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种植业是纵深发展;二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的总体生产;三是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种植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科学的分析种植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该文在分析现有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建立了种植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德尔菲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同时参考黑龙江省实现农业现代化时的发展目标,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值。最后,利用综合评价法测算2001-2008年黑龙江省种植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测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种植业机械化水平从2001年的45.91%增长到2008年的63.24%,平均每年增长2.17%。通过各评价指标的对比研究,分析了阻碍种植业机械化水平发展速度的原因,为指导黑龙江省种植业机械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农业碳排放阻碍绿色农业转型,探索种植业碳补偿率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可为低碳农业良性发展提供有益指导。本文同时考虑碳源和碳汇,测算2002—2018年中国31省、市、自治区种植业碳补偿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考察地区差异,采用非参数估计中的核密度估计动态演进过程,借助σ收敛、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检视收敛性特征。结果表明:1)种植业碳补偿率整体相对差异扩大趋势明显。东部地区相对差异扩大,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变化较小;东—西部、东—中部地区之间增加,中—西部地区之间减小;地区间差距是造成种植业碳补偿率差异的主要原因。2)中国种植业碳补偿率整体呈逐年增大的变动态势,碳补偿率高值省份有所增多,省域种植业碳补偿率差异有先减后增的趋势。东部各省种植业碳补偿率在逐渐上升,绝对差距有所减少,从两极分化演变为单极化;中部各省种植业碳补偿率在逐渐上升,绝对差距有所减小;西部各省种植业碳补偿率变化较为稳定。3)全国及东、西部地区的种植业碳补偿率不存在σ收敛,而中部地区不甚明显;全国、东、中及西部地区绝对和条件β收敛均显著。本文的结论强调,中国种植业碳补偿率的区域异质性凸显,其时序变化趋势总体上升;省域间的"追赶效应"显现,地区间碳补偿率增长的趋同态势明显。因此,合理制定区域农业绿色发展策略,积极发挥区域减排潜力是提高种植业碳补偿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该文在分析乐东种植业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种植业所存在地力资源优势发挥不平衡、农业结构不够优化和整体耕作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以期对种植业实现科学、全面、可持续发展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针对种植业污染源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原因剖析,提出辽宁省种植业生态环境管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节能减排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伴随科技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表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农业生产不再过度依赖实践经验,经营者更为重视农技的引入和运用。当前时期,增大农技推广力度可大幅提升农业种植成效,现阶段的农业生产工作应当高度重视农技的推广和科学使用。基于此,在阐述农业技术推广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农业技术推广对农村地区种植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围绕农业技术推广在农村种植业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农村部门针对农技推广出台诸多政策与方法,但其推广范围并未得到有效拓展,了解农技对农业种植重要性的农户较少,不利于种植业的理想发展。基于此,通过阐明农技推广对提升种植业的作用效果,引领更多农户了解农业技术的重要性,继而指出强化我国农技推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畜牧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水稻是一种最悠久、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本文对我国水稻栽培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提高水稻栽培技术的作用,指出了水稻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对策,希望能为我国发展水稻种植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无公害砂糖橘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广西砂糖桔产业发展迅速,种植农户数量也不断增加,并实现了初步的集约化发展。特别是平乐县阳安乡,砂糖桔已成为当地重点的扶持对象,大大提高了当地的农业增收。基于此,重点分析了无公害砂糖桔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旨在推动平乐县阳安乡砂糖桔种植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