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巴西制定减少石油进口计划之后,国内首先生产出以酒精为燃料的汽车。这一创举,使国内市场燃烧酒精的车辆占所有制造车辆的99%以上。热带地区都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糖和酒精。收获甘蔗后,都需燃烧甘蔗叶。1988年,巴西种植甘蔗总面积超过400万公顷。  相似文献   

2.
由于甘蔗种芽的好坏直接影响来年新植甘蔗的出芽率,针对目前甘蔗机械化种植过程中无法实现种芽完好性检测的难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Bayes决策的甘蔗种芽完好性分类方法,将甘蔗种芽分为完好与破损2类。首先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采集甘蔗种芽图像,在截取有效的种芽区域图像并提取出包括灰度最大值在内的5个分类特征的基础上,统计种芽区域图像特征值的分布情况;然后分析特征值的曲线分布图,利用这些特征的均匀分布区间占整个分布区间的百分比以及完好和破损2类种芽相应百分比的差值,确定能够简化为均匀分布的特征,并将其作为最终的分类特征;再结合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将确定的分类特征的类条件概率和先验概率转换为后验概率,通过比较后验概率的大小进行分类;最后选择常见的3个甘蔗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Matlab对样本进行种芽完好性分类处理。试验结果显示,3个品种的种芽完好性分类准确率分别为92.09%、93.49%和93.02%,破损种芽的分类准确率分别达到98%、97%和96%,该分类方法能够实现甘蔗种芽完好性的分类功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受糖业市场低迷、人工成本高居不下、效率低等因素的影响,甘蔗种植效益低微。从国外经验看,走全程机械化的道路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机械种植对蔗种的要求较高,好的蔗种是高产的第一步。基于此,结合甘蔗品种和蔗种质量这两方面来讨论甘蔗机械化生产对蔗种的具体要求,从而筛选出适合机械化种植的蔗种。  相似文献   

4.
广西甘蔗施肥专家系统的验证与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整理国内外甘蔗施肥经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专家系统的理论方法,设计出甘蔗施肥专家系统,指导农民合理施肥,系统能在多个专家水平级上进行施肥决策。由于我国种蔗面积分布广阔,土壤、气候、品种及耕种水平等差异大,在甘蔗合理施肥方面存在严重不规范问题,甘蔗施肥成果难于应用于生产实际。该项研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方面有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甘蔗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试验和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该文对广前公司引进的甘蔗生产机器系统3年来的机械化试验进行了评价及经济分析。机械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机械化系统需要合理的机具配置和高质量的现代管理,各个环节都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甘蔗生产机械化系统虽然还有很多问题,但是其潜在的高工效、高经济效益是人工难以比拟的。如果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并且能够很好地解决土地清理、机具配套、收获部署及人员培训等问题,我国实现甘蔗生产全面机械化将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甘蔗不仅营养价值丰富,同时也为我国糖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具有经济、生态以及社会价值。为了持续打造甘蔗的多重效益,就必须要注重对甘蔗生产栽培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基于此,以广西兴宾区作为切入点,首先从经济、社会、生态层面阐述甘蔗高产高糖高效栽培生产实践所具备的价值,其次分析甘蔗高产高糖高效栽培生产实践策略,旨在能够全面提升甘蔗高产高糖高效栽培生产实践的技术水平及成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对甘蔗生产机械化的重视,甘蔗全程机械化农艺技术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基于此,以甘蔗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农艺技术为主题,提出甘蔗全程机械化实施过程中的难点,提出了促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MODIS与ETM数据在甘蔗长势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是主要糖业生产基地之一,甘蔗的长势和产量作为一种基础信息,对于政府决策、糖业企业经营规模和甘蔗种植户田间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从遥感监测入手,利用MODIS资料,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方法监测甘蔗长势。同时利用ETM资料的高空间分辨率的优势,采用监督分类方法提取相关的地表特征,排除监测区内非甘蔗用地信息的干扰。ETM和MODIS资料的结合提高了甘蔗长势监测的精度,可为甘蔗估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在云南省科技重大专项"蔗糖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支持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经过刻苦攻关,育出最高蔗糖分达19.2%的全国最甜甘蔗新品种"云蔗08—1609"。这一重大育种突破,为云南乃至全国蔗糖产业发展和蔗农增收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已开始在全国蔗区推广。云南省农科院甘蔗所甘蔗种质资源收集利用及甘蔗育种一直领先全国。依托该所建设的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数量最多、属种最丰富的甘蔗资源圃,现保存有2 700多份甘蔗种质资源,为全国甘蔗育  相似文献   

10.
建立蔗田的立体生产比单纯种蔗能提高经济效益。其中以“甘蔗+青椒+凤尾菇”的生产模式经济效益最高,亩纯收入是单纯种蔗的10.65倍。“甘蔗+绿豆+凤尾菇”和“甘蔗+花豇豆+凤尾菇”的生产模式亩纯收入分别是单纯种蔗的8.46倍和8.17倍。同时还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甘蔗栽培专家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系统分析,系统设计方面论述了云南甘蔗专家系统的研究,该研究根据专家系统的模型知识表示特点和甘蔗专家栽培知识规律,归纳出36种栽培模式和12种宿根管理模式,丰富了甘蔗专家系统知识、并使解决问题的有名无实对性提高。  相似文献   

12.
作为糖的重要生产原料,甘蔗的生产机械化对我国的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甘蔗生产的机械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急需解决。基于此,分析和研究破解甘蔗生产机械化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找出解决办法和建议,为我国的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核农学报》2012,26(3)
病虫害、干旱、低温是甘蔗生产中主要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因素,给甘蔗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提高甘蔗抗逆性是甘蔗育种的重要目标。基因工程技术在作物遗传改良中应用广泛,为甘蔗抗逆育种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概述了转基因技术在甘蔗抗病虫害、抗旱、抗寒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该领域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费工费时的甘蔗生产技术不再适应现阶段的甘蔗产业发展需求,已逐渐被淘汰,甘蔗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凭借众多优势,成为了未来甘蔗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基于此,分析甘蔗生产中一些主要的问题,如成本投入过高、覆盖的地膜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及缺乏相关的标准化体系等,并提出了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研发轻简高效物资、攻克全模覆盖机械并且推广标准化建设等措施,以期促使甘蔗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甘蔗全膜覆盖轻简化生产是一项甘蔗综合栽培配套技术。为探究甘蔗全膜覆盖轻简化生产的效果,开展了宿根蔗和新植蔗全膜覆盖与未全膜覆盖栽培管理技术大田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甘蔗采用全膜覆盖,新植蔗的苗壮,长势旺,宿根蔗出苗率高,有效茎多,每667 m~2甘蔗增产1.64 t,增产31.5%,增产效果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用斑茅(SaccharumarundinaceumRetz)及甘蔗属(SaccharumL.)、蔗茅属(ErianthusMichx)的几个种进行RAPD标记,试验结果表现出较好的重演性。进而通过计算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认为斑茅不宜列在甘蔗属,而应该划入蔗茅属或另立新属。  相似文献   

17.
甘蔗抗逆基因工程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虫害、干旱、低温是甘蔗生产中主要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因素,给甘蔗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提高甘蔗抗逆性是甘蔗育种的重要目标。基因工程技术在作物遗传改良中应用广泛,为甘蔗抗逆育种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概述了转基因技术在甘蔗抗病虫害、抗旱、抗寒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该领域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甘蔗酒精生产废液的资源化利用,为农作物提供有效的肥料资源及相关水肥管理模式,对比研究了甘蔗地上施用甘蔗酒精生产废液、化肥及不施肥等处理对水分、铜和氯养分吸收及流失的影响,并对施用甘蔗酒精生产废液的食品安全性和对地表水环境污染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化肥处理CK_2相比,甘蔗酒精生产废液的施用提高了土壤的水分利用率,降低了甘蔗中铜的含量及铜的径流流失,提高了甘蔗中氯的含量,但各处理蔗汁或径流水中的铜、氯含量或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值.认为在该试验条件下富含有机质的甘蔗酒精生产废液在蔗地上施用,对蔗糖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没有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甘蔗种植对于我国制糖工业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现代制糖工艺的主要原材料。我国是甘蔗生产大国,甘蔗的规模化种植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在我国,甘蔗的主要种植区域分布在广西、云南及福建等地区。为实现甘蔗产量的有效提高,应当加强甘蔗种植技术的优化。简要分析甘蔗种植行业在我国云南地区发展的优势,提出甘蔗种植技术的要点与实际应用措施,以期为我国的甘蔗生产行业的不断进步以及甘蔗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和生产成本提高,临沧市甘蔗生产形势严峻,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已成为稳定和恢复甘蔗生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