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在温室内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形态配比下,9个马大杂种相思(Acacia mangium×A. auriculiformis Cunn.ex Bench)无性系幼苗的生长状况发现,NO3- :NH4+ 比例对马大相思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马大相思幼苗生长方面,当NO3- :NH4+ 比例为25:75时,苗高净生长量最大,而NO3- :NH4+ 比例为75:25时,根长净生长量最大,但抑制了苗高的生长;在生物量方面,当NO3- :NH4+ 比例为25:75时,马大相思幼苗的生物量干重及生物量鲜重积累均达到最大。因此,在供氮总量不变的条件下,NO3- :NH4+ 比例为25:75时最有利于马大杂种相思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温室条件下,向盆栽山毛榉幼苗中施加192g.m·^-2^15N示踪物,研究连续两个生长季沉积氮在森林土壤(含森林地被物)、沥出物、以及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分配。模拟了四种处理(栽培和非栽培)下的NH4^+和NO3^-沉积情况,每种处理各自标记为^15N-NH4^+或者^15N-NO3^-。在整个体系中施加15N的总回收率分别是,盆栽处理的^15N-NH4^+为67.3%~74.9%,非盆栽处理的^15N-NO3^-为85.3%~88.1%。两种^15N示踪物主要沉积在森林土壤(包括森林地被物)中,其中盆栽处理的森里土壤中^15N-NH4^+为34.6%~33.7%,^15N-NO3^-为13.1%~9.0%,说明异养微生物有很强的固氮作用。森林土壤微生物对^15N-NH4^+的固定能力比^15N-NO3^-的固定能力强三倍。^15N-NH4^+的优先异养利用造成土壤中^15N-NH4^+的沉积量是植物体保存量的两倍 而土壤中^15N-NO3^-的沉积量却低于植物体的。总之,植被-土壤系统中15N-NH4+的沉积量比^15N-NO3^-的沉积高了60%,说明了沉积氮的形式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氮保存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室内培养的方法培养了不同植被不同土层的钙积半干润均腐土,监测了不同培养时间土壤中NH4^+-N和NO3^--N的日变化规律。依据Michaelis-menten反应动力假说,分别建立了NH4^+-N和NO3^-N的硝化动力方程,通过模型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土壤中NH4^-—N消耗和NO3^-N增加规律存在着巨大的差异,NH4^+-N消耗速率明显高与NO3^--N增加增加速率(大约50%),且培养后期NH4^+-N消耗速率曲线出现再次升高现象。说明培养前期存在着其他形式的NH4^+-N消耗。培养后期存在硝化菌硝化非游离态的NH4^+-N的硝化;(2)不同氮源对NH4^+-N起始消耗和NO3^-N起始增加速率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影响,这与肥料的化学性质存在很大的关系。不同氮源对NH4^+-N最大消耗和NO3^--N最大增加速率影响不大。Cl-对NH4^+-N消耗和NO3^-N增加速率影响不明显。Cl-主要是阻碍NH[的释放,从而减缓了硝化作用的进程。SO4^2-具有提供“O-”能力,对NH4^+-N的转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在100mg/kg干土的施氮量范围内,NH4^+-N消耗和NO3^-N增加速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施氮水平下,NH4^+-N消耗速率相同或相近,NO3^-N增加速率相同或相近。(4)肥料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对NH4^+-N的释放和消耗有多角度的影响,如氨挥发、氨的吸附、土壤和生物固定等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不同产区木荷种源在 NH4+-N或 NO3--N沉降下的生长表现和响应差异,揭示不同形态氮素对木荷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在大气氮沉降环境背景下,选育营养高效利用的木荷速生优质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木荷北缘种源区-浙江杭州种源、中部种源区-福建建瓯种源和中部靠南边缘种源区-江西信丰种源3个有代表性的木荷种源作为试验材料,模拟不同形态氮沉降( NH4+和NO3-)增加对不同土壤磷素处理下木荷幼苗生长和叶片氮、磷元素含量的影响。盆栽试验设置土壤低磷(1.1 mg·kg -1)处理和高磷(25 mg·kg -1)对照,以人为喷施 NH4 Cl和 NaNO3溶液进行氮沉降模拟,分别设置3个氮沉降量水平:0,80和200 kg·N·hm -2·a -1,试验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种源每处理重复12株苗。2013年11月收获,测定苗高、地径等生长指标,并分别测定根、茎、叶各部分干物质量和磷、氮含量。【结果】不同形态氮沉降对木荷苗木生长影响差异显著,磷素可提高种源间对氮素的响应差异。在低磷环境下,不同氮处理下木荷植株生物量和根冠比变异系数较大,这为氮沉降下木荷耐受型植株的选择提供了可能。低磷环境下,NO3--N 对木荷苗木生长促进作用显著,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分别较 NH4+-N处理高4.5%,17.8%和75.2%,叶片氮、磷含量提高,叶片 N:P 比下降。NH4+-N 对木荷植株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强,导致叶片磷含量下降,N:P升高,植株受到磷胁迫增强。而在高磷环境下,NH4+-N的促进作用增强,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分别较 NO3--N处理高13.5%,10.4%和25.4%。无论土壤在高磷还是低磷环境下,NO3--N 降低叶片N/P比,而 NH4+-N增加叶片 N/P比。木荷种源间对不同形态氮沉降响应差异显著,在土壤低磷环境下,NH4+-N处理抑制了福建建瓯种源和江西信丰种源生长,生物量下降,而杭州种源却在 NH4+-N80处理下,苗高和地径生长较对照分别增加19%和20%。【结论】在低磷环境下,NO3--N对木荷不同种源幼苗生长促进作用更强,而当土壤磷含量提高时,NH4+-N的促进作用增强,同时苗木生长差异增大。浙江杭州种源对 NH4+-N 的适应性更强,而福建建瓯和江西信丰种源则对 NO3--N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明确毛竹幼苗无土栽培的最佳条件,阐明毛竹N形态响应差异的影响因素,加快毛竹实生苗的培育.研究超纯水、砂和蛭石3种栽培介质,2 mM不同N形态(NH4+-N、NO3--N)以及3种pH值(3.8、5.8、7.8)处理对毛竹幼苗地上部的苗高、叶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及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蛭石和水培时,毛竹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喜铵性,并且在pH为3.8时生长最好;而砂培时,毛竹幼苗生长对NH4+-N和NO3--N以及pH的响应差异都不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地上部生长的影响为:栽培介质>pH值>N形态.毛竹幼苗生长及对不同N形态的响应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在蛭石中栽培,供应NH4+-N为主、pH值为3.8的营养液,其生长最好.研究结果可为毛竹幼苗的无土栽培和繁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黔中山地2种喀斯特森林的林冠截留总量均值为76.36mm、灌草层截留总量均值为435.75mm、净地表径流总量均值为11.06mm、90cm壤中流量均值为10.76mm、蒸发及其它量均值为509.75mm,其相对值为7.32%、41.76%、1.06%、1.03%、48.84%,与其它森林类型对降雨量的影响模式明显不同。不同喀斯特森林类型对随降雨流动的Ca^2+,Mg^2+,K^+,Na^+,Cl^-,NO3^-,NH4^+,SO4^2-有稀释或积聚作用,主要受森林树种组成和结构以及土壤类型的影响,这为利用喀斯特森林改善水质、净化空气提供了依据。除马尾松树干径流中所测离子浓度均有积聚作用外,杨树、枫香、樟和冬青对部分离子有积聚作用、对另一部分离子有稀释作用,因树种而异。相对于林外降雨,林内降雨中离子浓度增大的有Ca^2+、Mg^2+、K^+、NH4^+、SO4^2-、NO3^-、降低的有Na^+,地表径流中所测离子浓度均增大,相应集水区溪流中离子浓度增大的有Ca^2+、Mg^2+、Na^+、NO3^-、降低的有K^+、NH4^+、SO4^2-。黑色石灰土和黄色石灰土对90cm壤中流的离子浓度有不同效应,二者均具有集聚作用的是Ca^2+、Mg^2+、SO4^2-、稀释作用的是NO3^-。Cl^-在喀斯特森林降雨中的规律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笔者以3个种源地的五角枫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氮沉降对五角枫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沉降对不同种源地五角枫幼苗的苗高、地径、全株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均可造成明显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氮沉降浓度增加可以促进五角枫幼苗的生长;但当氮沉降浓度高于某一值时,则会对其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单莉莉  郑红  张健  庄凯  刘婷岩 《森林工程》2011,(5):20-23,57
在CO2人工气候箱(Pervical,PGC-9/2)内,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CO2浓度和NO3--N/NH4+-N对白桦幼苗NO3--N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桦幼苗根系、叶片NR活性以及叶片NO3--N、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随NO3--N供应比例和CO2浓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加。在NO3--N/NH4+-N≥50/50时,CO2浓度倍增显著提高了白桦幼苗根系和叶片NR活性。CO2浓度倍增显著提高了白桦幼苗叶片NO3--N含量,且促进程度随营养液NO3--N比例的增加而加大。除NO3--N/NH 4+-N为100/0外,CO2浓度倍增并未显著提高白桦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CO2浓度与N素形态的交互作用对白桦幼苗根系、叶片NR活性以及叶片NO3--N含量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墨西哥柏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对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2年生墨西哥柏幼苗为试验对象,以NH4NO3为外加氮源,通过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其生长和光合生理对氮增加的响应.结果表明:幼苗在高氮水平处理下其生长不断受到抑制,而在中氮水平处理下,幼苗生长不断得到促进.随着施氮浓度增加,墨西哥柏幼苗的根质量和根长均降低,表明氮处理抑制根的生长,分配到根部分的生物量下降.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呈现出随氮处理浓度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即中氮组的净光合速率最高,而高氮组开始逐渐下降.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一致.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随氮处理水平增加而增加.说明短期内中氮水平对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影响最显著,而高氮水平对幼苗光合色素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屈时银 《绿色科技》2023,(1):120-122+127
为研究不同氮素形态配施比例对红豆杉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设置了5个不同形态氮素配比施肥处理,分别为:NO-3∶NH+4=100%∶0(N1)、NO-3∶NH+4=75%∶25%(N2)、NO-3∶NH+4=50%∶50%(N3)、NO-3∶NH+4=25%∶75%(N4)、NO-3∶NH+4=0%∶100%(N5)。研究了红豆杉生长指标、生物量积累、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显著促进红豆杉幼苗的生长,提高氮代谢酶活性和光合参数,在NO-3∶NH...  相似文献   

11.
设立3种根系隔离方式,即尾叶桉和黑木相思的幼苗根系完全隔离、部分隔离和无隔离,研究根系隔离方式对其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树种混合种植6个月后,各处理下的尾叶桉生长速度要快于黑木相思,其生物量是黑木相思的1.14.7倍;而黑木相思氮含量高于尾叶桉1.14.7倍;而黑木相思氮含量高于尾叶桉1.12.6倍;无隔离处理的尾叶桉苗高、地径、生物量等生长指标显著高于部分隔离和完全隔离处理1.12.6倍;无隔离处理的尾叶桉苗高、地径、生物量等生长指标显著高于部分隔离和完全隔离处理1.12.2倍,而部分隔离处理的尾叶桉的生长指标显著高于完全隔离处理1.22.2倍,而部分隔离处理的尾叶桉的生长指标显著高于完全隔离处理1.21.8倍;黑木相思在完全隔离的情况下,其地径、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余2种处理1.31.8倍;黑木相思在完全隔离的情况下,其地径、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余2种处理1.32.0倍。  相似文献   

12.
马大杂种相思无性系表型性状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大杂种相思9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系统分析了马大相思无性系生长、干形及叶片性状等18个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干形、树皮厚度及叶片密度在无性系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无性系间各性状变异系数为4.39%~70.92%,初步筛选出8、6、3和1号共4个综合表现优良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3.
对尾巨桉DH32-29容器苗苗期进行5个水平的指数施氮肥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的指数施肥方法对苗木的生长、SPAD值和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施肥处理的苗木其苗高、地径、生物量、SPAD值和苗木质量指数分别为不施肥处理的260.7%、228.7%、654.8%、129.9%、571.2%;尾巨桉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SPAD值和苗木质量指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施氮量为50mg·株-1的苗木苗高最大,施氮量为100mg·株-1的地径、生物量和苗木质量指数均为最大,SPAD值在施氮量为150mg·株-1时达到最大;不施肥处理的根冠比最大,苗高、地径、生物量、SPAD值和苗木质量指数均最小;施氮量为100mg·株-1的苗木质量最好,为最佳指数施氮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马大杂种相思无性系造林试验早期生长调查,结果表明:马大相思造林成活率较高,达98%;采用株行距为2.0 m×3.0 m的造林密度各项生长指标表现较好;从树高、冠幅、地径和干形4个生长指标数据来分析,1年生马大相思幼树无性系间生长存在个体差异,其中SK1和10#这2个无性系表现较好,不同生长期的树高、冠幅、地径和干形差异极显著,说明定植后植株的树高、冠幅、地径方面生长较快;马大相思与不同树种混交配置造林试验初步结论是,马大相思与桉树混交种植各项生长指标较接近,且能有效促进桉树生长,适合与桉树混交造林,其中以2:1的混交比例有利于树高和地径生长;马大相思与山杜英混交种植的各项生长指标差异巨大,不适合与山杜英混交造林;马大相思幼树的生长量是随着气温与降雨量增大而加快,其树高、地径与冠幅的生长高峰期出现于7月、8月、9月和10月,这4个月占全年生长量的70%左右,造林后可根据这变化规律加强抚育,能有效地提高林分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5.
大气氮沉降对森林土壤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肖辉林 《林业科学》2001,37(4):111-116
因大气污染而不断增加的大气氮沉降量,在许多地区超过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氮需求。氮在土壤中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对H^ 离子的产生与消耗有重要影响。NH4^ 和NO3^-输入与输出的平衡状态影响着土壤-土壤溶液系统的酸化速率。过剩的氮沉降将加增NH4^ 的硝化和NO^-的淋失,加速土壤的酸化。土壤酸化对森林有危害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施肥处理对杉木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杉木扦插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常规集中施肥50 mg·株^(-1)、指数施肥50 mg·株^(-1)、指数施肥100 mg·株^(-1)、指数施肥200 mg·株^(-1)等5种施氮肥处理,比较不同施肥条件下杉木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以及苗木质量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施肥可显著促进杉木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的增长,指数施肥100 mg·株^(-1)对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的促进效果最佳,且苗木质量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17.
以半年生桢楠(Phoebe zhennan)幼苗为试材,采用L16(5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桢楠幼苗生长量、生物量及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基质配比对一、二年生桢楠幼苗的苗高、地径、叶干质量、枝干干质量、根干质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基质配比椰糠∶泥炭土∶油樟叶∶农林废弃物∶腐殖土=4∶6∶2∶1∶4,表现均衡,综合评定结果最好,第二年比第一年地径增加5.18 mm,苗高增加50.23 cm;其次是基质配比为椰糠∶泥炭土∶油樟叶∶农林废弃物∶腐殖土=6∶6∶1∶3∶2,第二年比第一年地径增加4.06 mm,苗高增加45.99 cm。不同基质成分中对桢楠幼苗生长的影响大小为泥炭土农林废弃物腐殖土油樟叶椰糠  相似文献   

18.
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N、P、K3种大量元素配方施肥对1a桢楠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为桢楠苗期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桢楠幼苗苗高、地径和各器官生物量的影响差异均显著,其中N2P3K1组合(尿素2 g·株-1、过磷酸钙8 g·株-1,氯化钾0 g·株-1)条件下植株苗高、地径及各器官生物量均处于最高水平,该组合植株生长表现最佳.N、P、K对桢楠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效应不同,主次顺序均表现为N>P>K,其中N元素影响最大,P元素和K元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以3年生黑果腺肋花楸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不同扦插基质处理,以原土为对照,研究不同基质处理对黑果腺肋花楸嫩枝扦插幼苗成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土对照相比,3种基质均能有效提高嫩枝扦插的成活率,以处理3(原土∶草炭土∶珍珠岩=1∶3∶1)的成活率最高,达88.33%,促进幼苗生长效果也最好,苗高和地径分别达到23.13cm和3.16mm,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累积最高,分别为4.92g和2.61g。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施氮模式和施氮量对福建柏幼苗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生长的影响,旨在为福建柏幼苗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福建柏幼苗为对象,设置平均施氮(相同间隔时间内施用等量氮素)、指数施氮(依据氮素指数添加)和对照(CK) 3种处理,分析不同施氮量对福建柏幼苗根、茎和叶生物量分配及根系形态变化的影响;运用洛伦兹模型和抛物面模型拟合2种施氮模式下根系生物量与苗高、地径的生长变化关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最佳施氮模式和施氮水平。【结果】在平均施氮和指数施氮模式下,氮素施入对1年生福建柏幼苗生物量均具有显著影响; 2种施氮模式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但根、茎和叶生物量均表现出随施氮量提高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指数施氮模式下,福建柏幼苗的根、茎生物量高于平均施氮处理;在平均施氮和指数施氮模式下,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比根长指标均高于CK,表现出各指标均随施氮量提高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指数施氮处理下福建柏根系各形态指标均高于平均施氮处理;抛物面模型具有较高的R2(0.922~0.978)和较低的RSS(0.234~0.841),拟合结果优于洛伦兹模型,能够精确预测不同施氮处理下的根系生物量以及苗高、地径的生长变化。【结论】平均施氮和指数施氮均能促进福建柏幼苗的生物量积累和根系生长,其中指数施氮模式优于平均施氮,最佳施氮水平为每株600 mg氮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