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现代种业发展的十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现代种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积极、稳妥、协调处理好涉及种子企业发展的各种关系,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突出种业特点,加强种业建设,构建和谐种业.  相似文献   

2.
为增强黑龙江省种子行业创新能力,促进种业学术交流,推动全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快速发展,实现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跨越,省种子协会与我刊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优秀种业论文评选活动。此次活动共收到各级种子管理部门、种子科研单位、种子企业等单位申报的论文38篇,省种子协会组织省内管理、科研、企业等方面知名专家对论文进行了评选,评出优秀论文10篇。我刊从本期开始对10篇优秀论文进行连载?  相似文献   

3.
现代种子企业的发展,不但要抓好近期效益,更要注重长远利益,将企业的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融入市场竞争战略之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种业开发的切身体会,并借鉴国内外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就种子企业如何获得竞争优势谈谈个人浅见。1实施管理战略,提高管理水平企业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等措施来实现企业一体化运营并达成战略目标的过程。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形象、质量信誉、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有效地管理是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1.1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以人为本,建立…  相似文献   

4.
作者分析了山西现代种业发展中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和面临的难得机遇,认为要推进现代种业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做好“强化种子管理,助推科研体制改革,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四项重点工作,落实好“支持科研创新条件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改善种子监管手段”三项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实施《种子法》,种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在所难免。通过对基层农业科研单位面临的竞争现状和在种业市场的竞争力分析,提出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科研投入、基地建设、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和实施品牌战略的策略,以全面提高种业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王磊 《中国种业》2019,(1):33-34
中国种子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是由在我国依法进行农作物种子科研、生产、经营、管理以及与种业相关的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群众性、非营利性、自律性的行业组织。协会维护会员和行业的合法权益,是政府联系种业的桥梁和纽带,主要职责是“协调、自律、维权、服务”。截至2018年9月30日,协会共有会员1141家,其中企业单位会员890家。  相似文献   

7.
孙昕  李燕  吴洁 《中国种业》2022,(10):18-22
阐述了在种业振兴行动全面起步打基础的关键阶段,面对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转型期的“三个转变”需要什么样的种业人才。分析当前江苏省种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激发本地科研人才活力,引进高层次种业创新人才;加强种企人才引进培养,提升企业内生发展动力;加强高校种业学科建设,提升种业人才培养质量;选优建强基层种子管理服务人才,提升农业从业者素质4个方面提出加强种业人才队伍建设、支撑江苏种业振兴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丽 《中国种业》2022,(4):37-39
详细阐述了东营市耐盐作物育种科研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耐盐作物育种科研创新的对策建议:引进育种科研人才,组建盐碱地种业创新团队;加强育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助力育种创新发展;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打牢育种科研坚实基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现代种业龙头企业;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推进现代种业园区建设;实现耐盐作物品种合理布局,确保育种成果效益最大化;加大种业知识产权申请和保护的力度,维护品种权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种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维护粮食安全的根本。本文在梳理总结四川种业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四川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全面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优化完善科研体系、加快现代种业创新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壮大现代种业企业、加强种业监管服务等一系列推进四川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对进一步推进四川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跨越,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将启动现代种业科技创新(试点)工程,将依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等科技资源,加强种子企业与优势科研教学单位紧密结合,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现代种业集团,构建现代种  相似文献   

11.
对滨州市种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滨州市种业发展中存在的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专业人才缺乏、科研投入不足、品种展示示范工作经费不足、种子管理体系力量薄弱等问题,并提出了实现滨州市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以期推动滨州市种业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截至2021年底,济南市持各类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共70家。与省内其他种子企业较强的地市相比,济南市种子企业在数量、销售额、科研投入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种子企业发展面临规模小、竞争力弱、科研效率低等方面的问题。济南市需从企业培优、政策扶持、种业管理等多方面联合发力,为做大做强济南市现代种子企业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临汾市是山西省重要的粮食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临汾种业发展卓有成效,良种覆盖率较高,种业企业提振升级成效显著,但种业企业育种研发能力不强、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值得关注。通过对临汾市种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全面分析,并从种业企业发展情况、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开发、良繁基地建设、政策扶持和科研合作、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推进临汾市现代种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一新世纪第九个中央一号文件的正式发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成为了今年及未来几年农业发展的工作重点。现代种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其科技创新、商业化育种机制、突破性新品种培育,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种业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行业的大力支持。但就目前金融行业的相关产品以及现代种业企业自身的特点而言,金融行业对现代种业企业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与此同时,现代种业企业也应从长远发展着手,大胆改革创新,寻找发展机遇,突破固有模式,实现科研创新与商业化发展的有机结合,为现代种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组织开展了"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专题研究工作。春节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给专题研究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使研究团队快速提升种业规划编制认识水平研究能力、准确掌握种业发展总体态势具体问题,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与承担规划组织工作的国科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精心开办了"种业夜校",组织种业科研、产业和政府管理多方面的专家线  相似文献   

16.
实施种业供应链管理 提升民族种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奇 《作物杂志》2011,27(6):124-126
现代种业市场的竞争已不仅是种子生产企业实力的竞争,今后将主要是种子企业所处的供应链与竞争对手所处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种子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部分中获得生存空间,应打造一种基于种业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阐述我国种业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分析我国种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种子企业间的冲突,供应链管理面临来自种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我国种业供应链管理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1深刻认识学习《种子法》的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结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和种业发展现状,并借鉴国际种业立法理念,对我国种业基本法律制度的全面修订和完善。为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建设种业强国奠定了法律基础,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贯彻《种子法》,要坚持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推进种子管理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坚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科研改革和自主创新,保护  相似文献   

18.
师范生 《中国种业》2022,(12):52-54
对山西运城农作物种业发展的现状和成效进行阐述,分析了推进农作物种业振兴存在的种业企业规模小、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种业基地建设不完善、政策扶持力度弱等主要问题,围绕种业科研创新、种业龙头企业培育、种业提升工程、种业政策扶持、种业市场监管和组织保障6个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种业振兴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波特价值链为理论基础,从宏观角度分析我国种业价值链管理的重点。指出要实现种业的一体化发展,提升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保证我国国家粮食安全,就要加快建设我国种业企业自主的科研团队,提升企业研发实力,推动价值链上游的后向一体化整合,扶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企业团队;而对于种业下游的价值链,则应加强种业企业的售后服务,加快培养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种业是我国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种业科技创新及其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企业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种业发展。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僵化,科研分工不合理,育种研发效率低下,种业企业未能建立自己的研发平台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种业科技创新。借鉴国际领袖种业企业经验,依靠种业企业,打造过硬的种业科技创新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以种业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科技创新联盟,注重对企业研发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强种子认证制度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