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宏科  王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039-1041
[目的]制备新型的疏水缔合阳离子淀粉絮凝剂,研究其絮凝性能。[方法]以淀粉为原料,丙烯酰胺,乙酸乙烯酯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少量乙醇为互溶剂,甲醛和二甲胺为阳离子化试剂,通过接枝聚合反应获得聚合产物,通过mannich反应进行阳离子化,制备新型的疏水缔合阳离子淀粉絮凝剂。并测定接枝率和胺化度,最后进行絮凝效果试验。[结果]新型疏水缔合阳离子淀粉絮凝剂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单体质量比为1∶3,引发剂用量为1.25%(单体),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 h,疏水单体比例为10%;mannich反应的最佳条件为:酰胺-甲醛-二甲胺的比例为1∶1∶1.5,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 h。[结论]该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2.
复合絮凝剂PAC-CTS对制药废水的絮凝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备了无机-有机天然高分子复合絮凝剂PAC-CTS,并探讨了其组成、投加量以及废水pH对制药废水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pH为6,复合絮凝剂组成中C为1/10,投加量为40 mg/L时,废水的色度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6.3%和47%.优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AC.可见,复合絮凝剂PAC-CTS兼有无机和有机絮凝剂的优点,是一种使用范围较广的新型絮凝剂.  相似文献   

3.
用不同方法对玉米淀粉进行了改性,制备出一系列改性淀粉,测定了各产物的粘度、接枝率等性能指标并用高岭土悬浊液对产物做了初步絮凝对照.结果表明在单独用作絮凝剂使用时,氯乙酸接枝胺化淀粉(CGMS)和阳离子改性淀粉(GMS)的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产物; 在加入PAM作助凝剂后,马来酸接枝胺化淀粉(MGMS)的絮凝效果明显提高,最佳效果可达88%,絮凝瞬间完成.  相似文献   

4.
林俊岳  曾建忠  罗剑钦  胡萃  周小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090-3091,3111
[目的]研究絮凝剂产生菌A-6利用糯米淀粉废水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为絮凝剂的低成本生产提供材料和糯米淀粉的清洁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絮凝剂产生菌A-6为试验菌种,探索絮凝剂合成的最佳条件。[结果]A-6菌最佳培养条件为COD4 000 mg/L,NaNO31.0 g/L,培养48 h,培养温度38℃;最佳絮凝条件为在1 L高岭土水中投加1~5 ml微生物絮凝剂,pH值为5时,絮凝率达95%;由A-6菌株合成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造纸废水和糯米废水COD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93%和70%。[结论]利用糯米淀粉废水制备微生物絮凝剂大大降低了絮凝剂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以木薯淀粉、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作引发剂,通过试验得到改性木薯淀粉阳离子化絮凝剂对处理高岭土和硅藻土悬浊液的最佳配方。以高岭土和硅藻土悬浊液作为处理水体系研究该絮凝剂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最佳絮凝剂用量为4mg/L。絮凝剂的处理水体系pH范围为4~10,pH适应范围较广,絮凝剂的处理水体系最适pH为7。通过红外分析和阳离子化度的测定,可知所得聚合物是阳离子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  相似文献   

6.
马红霞  李耀仓  肖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51-12153
[目的]研究环保型复合絮凝剂的制备与应用。[方法]以天然生物制品壳聚糖(CTS)、硫酸铁(Fe2(SO4)3)以及聚合氯化铝(PAC)为主要原料制备了4种环保型絮凝剂,并对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活污水进行絮凝处理,以污水COD、浊度为主要指标,研究了复合絮凝剂配方、絮凝剂用量、水体pH变化等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制备的CTS/PAC和CTS/Fe2(SO4)3复合絮凝剂对污水COD和浊度去除率比单独使用无机絮凝剂有较大提高;CTS/PAC最佳体积配比为1.0∶5.0,每500 ml水复合絮凝剂CTS/PAC最小投加量为4.0 ml,对水体COD和浊度的去除率在pH=7.2时效果最佳,分别为78.5%、98.4%,比单独使用PAC对COD的去除率提高了36.5%,对于浊度的去除率提高21.5%。[结论]CTS/PAC是一种理想复合絮凝剂,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李云仙  付惠  曾珍  赵宁  雷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26-16028
[目的]研究改性木薯淀粉絮凝剂的制备与结构表征及其絮凝性能。[方法]在氮气保护下,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NH4)2S2O8-NaHSO3]为引发体系,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木薯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制备絮凝剂的条件,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该絮凝剂的絮凝性能。[结果]改性木薯淀粉絮凝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40℃,合成时间3h,引发剂用量为5mmol/L,淀粉与单体质量比为1∶2.5;该絮凝剂适合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使用。[结论]该絮凝剂投药量少,沉降速度快,受pH值影响小,是一种较理想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絮凝剂需求的不断增加,复合絮凝剂的研究得到快速发展。概述了国内外复合絮凝剂(主要包括无机复合絮凝剂、有机复合絮凝剂、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和微生物复合絮凝剂)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复合絮凝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工艺及絮凝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化工厂及其周围环境的土壤样本中分离出110株细菌菌株,并以这些细菌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效果为指标,筛选出1株产絮凝剂最高的菌株。该菌株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以10 mL培养基接种0.2 mL细菌的接种量,6 h种龄的种子液接种,pH7,30℃的摇床培养60 h可达最高絮凝活性,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 g、尿素0.5 g、酵母膏0.6 g、NaCl 0.6 g、K2HPO4.3H2O 6 g、KH2PO4 3 g,pH值为7。微生物絮凝剂与化学絮凝剂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微生物絮凝剂对水中悬浮物的去除能力较强,对高浓度染料废水的脱色能力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PDA-聚硅酸锌复合絮凝剂,并用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oly(acrylamide-dimethyldiallylammonium chloride),PDA)和复合絮凝剂分别处理刚果红模拟染料废水和高岭土模拟废水,再分别通过扫描电镜做出对比.结果表明:在处理刚果红模拟染料废水时,复合絮凝剂在pH=8时得到的效果最好,脱色率为90.4%,较单独使用PDA高9.1%;在处理高岭土模拟废水中,最佳投加量为1.8mL.在pH=8时,复合絮凝剂的去浊率为99.5%,较单独使用PDA高16.9%.通过扫描电镜发现,复合絮凝剂较二者未复合前,其比表面积更大,有利于对废水的絮凝.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絮凝剂具有高效、无毒、易于生物降解等特点而广泛用于废水处理。以生活污水作为微生物絮凝剂菌种来源,进行分离、筛选得到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以高岭土悬浊液为处理对象,研究了该絮凝剂产生菌的絮凝特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啤酒废水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优化絮凝剂产生菌培养条件,以期获得价廉、高效的絮凝剂。[方法]从某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了一株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127号菌种,采用啤酒废水作为廉价培养基,对絮凝剂产生菌127号菌种进行培养,优化其培养条件,考察外加碳源、氮源、培养基pH值、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菌株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将啤酒废水稀释10倍后,BOD5为7880 mg/L,无需另外添加碳源,添加尿素1.0 g/L,总氮约为540 mg/L,最佳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5.0,最佳培养时间为48 h,絮凝效果最好,达96.8%。[结论]啤酒废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直接利用啤酒废水作为培养基絮凝剂产生菌127号菌种进行培养,其高岭土悬液絮凝率也达到88.2%,可以大大降低培养成本。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徽生物絮凝剂(MBF)是某些种类的微生物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其生长代谢至一定阶段产生的具有絮凝活性的代谢产物。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木质素磺酸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方法]制备木质素磺酸盐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物(LA),并以此对垃圾渗滤液进行絮凝处理,通过试验找到合成LA的最佳工艺条件和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投料量。[结果]木质素磺酸盐与丙烯酰胺的最佳共聚条件是反应温度50℃,固含量15%,反应时间6 h,丙烯酰胺与木质素磺酸盐质量比为3∶1。改性木质素磺酸盐与聚合FeC l3复合对垃圾渗滤液絮凝效果较好,COD去除率可达74%,且该复合絮凝剂对温度适应性强。[结论]LA与聚合FeC l3复合对垃圾渗滤液进行絮凝处理,效果较好,其絮凝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任何其中一种絮凝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出对甲基橙废水具有较好脱色效果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及不同培养条件对其脱色效果的影响。[方法]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脱色前后甲基橙溶液的吸光度,计算脱色率大小,对比不同培养条件对甲基橙去除率影响。[结果]筛选出了1株放线菌F-1-2,以蔗糖为碳源,NaNO3为氮源,在150r/min的恒温震荡器中于30℃培养72h后,发酵液对甲基橙去除率可达68.4%。[结论]不同培养条件对菌株的脱色效果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