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邯郸地区蟋蟀发生严重。1985—1987年,每m~25头以上的农田在200万亩以上,一般20—50头,高者在300头以上。优势种为油葫芦、棺头蟋和姬蟋。若虫期为害禾谷、蔬菜等幼苗,严重地块可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成虫还为害作物的蕾、花和果实。为寻找取代六六六防治蟋蟀的农药,笔者于1986年7月中旬(若虫二至四龄期)在曲周县的张庄、油贺和麻庄村的玉米田,用E605、溴氰菊酯和甲胺磷等,分别以毒土、喷雾和毒饵等方式进行药效试验,前2种药剂效果极差。1987年同期,又以甲胺磷等3种药剂进行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见表)。试验小区面积0.5亩,3次重复,药后5天根据残虫量计算防效。  相似文献   

2.
韦美成 《植物保护》1989,15(6):55-55
近年来,麦叶蜂(Dolerus tritici Chu)在商河县麦田危害逐年加重,1988年全县发生25.5万亩;1989年达32.3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53.4%,一般发生地块20—60头/米~2,严重地块达150头/米~2以上,发生重的地块不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减产10—15%。为此,作者于1987—1989年对该虫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二条叶甲危害大豆严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条叶甲(Monolepta nigrobilineata Mots.)以前一直在大豆上发生,但仅作为次要性害虫而未被人们重视。1989年龙亢农场有500亩大豆受此虫危害,由于防治不及时,豆英少,发倒青,推迟20多天收割,由于收割时仍不太熟,减产6-7成损失大豆5万公斤,1990年发生地块扩大到5000亩,平均每平方米有虫100头以上,最高达350头。由于防治得法,除个别地块外,一般未造成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稀点雪灯蛾在保定地区暴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强 《植物保护》1989,15(6):56-56
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Esper)]自1980年以来在保定地区年年都有发生,一般未造成大的危害。但1989年5月底至6月上旬,全区270万亩麦套玉米普遍受到灯蛾危害,发生面积大、来势猛、密度高、损失重。据统计全区严重受害的面积达120万亩,一般虫口密度3—5头/m~2,严重的10头/m~2以上。涞水县13万亩麦套玉米有10万亩被吃光,全区毁种面积达40多万亩。  相似文献   

5.
由于持续干旱、水库及洼淀大面积脱水,今年东亚飞蝗在河北省的岗南水库、衡水湖、岳城水库、白洋淀周围发生严重,面积达40余万亩。 据省、地、县植保站调查,岗南水库发生6.4万亩,一般每平方米4—7头,最高达300—500头;衡水湖发生10余万亩,平均每平方米1头左右,其中每平方米1000头以上  相似文献   

6.
蟋蟀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寄主范围较广。近几年由于气候及生态条件的影响,在我省发生较重,已成为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平均发生面积在664万亩左右,一般田块每平方米达30—50头,严重地块高达500头以上,严重威胁着我省粮食、蔬菜生产。对蟋蟀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已成为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问题。为此,全省组成了科研协作组,自1986年至1988年对其在河北省主要种类,发生规律,生产习性,影响因子,防治指标和防治技术等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是河南省农业主要地下害虫,在60年代初,每年发生面积近5,000万亩,一亩最多有蝼蛄3,774头,最少273头,平均1,234头,一般地块被害缺苗断行10—20%,重者30—50%,更甚者达70%以上,以致绝苗改种。过去我们对华北蝼蛄的生活史进行了饲养观察和研究,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沟金针虫是我国北方冬麦区的重要地下害虫,以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区发生为害较重。我市自70年代停用666处理土壤,全面推广有机磷农药拌种后,蛴螬、蝼蛄数量下降,而金针虫从1984年开始明显回升,为害日趋严重。据调查,1989年,全市发生面积8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6.7%,平均每 m~2有虫7.5头,发生重的地块每 m~2有虫60头以上,个别地块每m~2高达253头。小麦因沟金针虫为害,枯心苗率在4~20%的地块有55万亩,占麦田面积的61%,严重地块枯心苗率在40%以上,仅此一项就损失小麦6500余吨。此外因该虫为害,马铃薯蛀块率8~92%,夏玉米死苗率2~13%,花生蛀果率7~19%,春甘薯被害率6~  相似文献   

9.
1992年棉铃虫在我市大发生,市郊县黑光灯诱蛾,越冬代累计诱蛾量21—113头,1992年一代总蛾量为497—1538头,是1977—1991年平均值61头的8倍多。10月份发蛾到10月15日,1992年共诱到2761头,1991年为63头;全年总诱蛾量为22980头,是1991年3750头的6.1倍。 洛阳市1992年棉花15万亩,大部分棉田伏前桃、伏桃未保住。孟津县1.5万亩棉花,不完全统计,绝收者达5000亩以上,其余的减产也在4成以  相似文献   

10.
野燕麦是我盟岭西地区麦田中的主要恶性杂草之一,分布在岭西的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右旗,额尔古纳左旗等地小麦主产区,受害作物一般减产20—30%,发生严重地块减产一半或绝产。据调查,小麦田每平方米有野燕麦5—20株,减产为16.2%;21—40株减产42%;41—70株,减产46.5%;71—130株,减产70%。仅牙克石市分布10万亩,其中危害较重达5万亩以上。由于本地区长期单一种植小麦,不能合理轮作,麦种内混杂野燕麦种子平均达  相似文献   

11.
前几年,我区纹枯病仅在局部有零星发生。1991年纹枯病发生为害严重。全区发生254.5万亩,占麦田面积的34.9%。一般病株率在50-80%,重发地块病株达100%。减产小麦2723.54万公斤。 1991年元月份气温较历年平均值偏高2.54℃,3月份降水量较历年偏多2成,同时,  相似文献   

12.
洛阳地区小麦秆黑粉病历年病株率平均在1%左右。1980年以来,危害日趋严重。据不完全统计,1981年全区发生4.65万亩,1984年发生11.5万亩,1987年上升到59.44万亩。一般病株率在10%左右,严重者40—50%,个别地块高达80%以上。损失小麦1189万公斤。分析其危害加重原因是:(1)土壤菌源积累量大。小麦秆黑粉病主要以土壤带菌为主,且病菌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3—  相似文献   

13.
1992年一代棉铃虫在我县麦田暴发成灾,发生面积之大,虫量之高,危害损失之重,为历史罕见。其暴发特点及暴发原因分析如下:一、暴发特点1.发生早,来势猛,虫量高5月20日在麦田调查,幼虫为2—3龄,最高4龄,发生期比历年提前5—7天,5月22日调查,幼虫为3—5龄平均平方米有虫6.8头,最高达26头,折亩存虫量4532.9头,为12年同期的18.54倍。5月28日调查,平均一平方米有虫10.7头,最高达58头,折亩存虫量7132.6头,是大发生的1989年同期虫量的6.99倍,部分地块一亩高达1—1.32万头。  相似文献   

14.
东亚飞蝗在我县每年均有发生,常年发生面积6~10万亩,防治面积3~5万亩。平均虫口密度一般每平方米2~3头,最高可达1000头以上。为了准确掌握蝗情,适时指导防治,多年来我们进行夏蝗  相似文献   

15.
陈梅  李永铃 《植物保护》1994,20(4):53-53
稻粉虱原为水稻次要害虫,1993年在我县大发生,从8月初始,单、双晚稻上陆续发现,全县发生14万亩,其中单季稻叶片出现枯死和霉污病面积达1500亩,双晚田虫量多的每丛卵及若虫达956头,一张叶片可见若虫73—85头,有的上百头,严重发生面积达23000亩。 稻粉虱以若、成虫在水稻叶背吸食汁液,受害叶片褪绿变黄,其分泌物可引起叶正面霉污病,影响光合作用,严重的整株枯死。 稻粉虱成虫停栖时翅呈屋脊状,喜在植物幼嫩的叶背面活动产卵,受惊即飞走,卵为堆产或散产,每堆3—8粒,常部分叠置,卵面覆有白  相似文献   

16.
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citriKuwayama是柑橘、脐橙等芸香科植物上的重要害虫,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sexmaculata(Fabricius)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天敌昆虫。为了评价六斑月瓢虫对柑橘木虱的控害潜能,在室内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六斑月瓢虫的1龄、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的低龄、高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自身密度干扰反应。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能较好地拟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其中六斑月瓢虫1龄幼虫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为55.55头/d、高龄若虫为66.66头/d;六斑月瓢虫4龄幼虫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为500头/d、高龄若虫为200头/d、成虫为200头/d;六斑月瓢虫成虫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为333.33头/d、高龄若虫为250头/d、成虫为125头/d。六斑月瓢虫对柑橘木虱的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大而降低。由于捕食者自身密度的干扰,当柑橘木虱密度不变时随着六斑月瓢虫密度的增加,瓢虫单头捕食量减小、捕食效率降低、分摊竞争强度增大。本研究为田间应用...  相似文献   

17.
1988年10月上旬,河北省植保所、省科委、河北农大会同献县农业局植保站等单位组成土蝗调查组、赴土蝗严重发生区进行了现场调查。 发生为害情况 我省黄骅、献县、海兴、盐山、南皮、肃宁、安新、雄县、平山、新乐、滦南、昌黎、抚宁等13个县,发生土蝗1600万亩,仅沧州地区麦田发生154.9万亩,其中黄骅、献县等县发生较重,每平米有土蝗10—30头的99.5万亩;31—50头的27.9  相似文献   

18.
赵魁杰 《植物保护学报》1988,15(1):40-40,72
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在本区历年仅第一代发生量多,为害三麦较重。1981—1983年稻田粘虫大发生。1983年,发生为害面积200万亩。亩虫量一般1—2万头,多达20—30万头;一般减产5—15%,高达30%以上。与本区毗邻的盐域、滨海、响水、干榆、新沂、宝应等地也有类似情况。1983—1985年,作者对其地方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贺军 《植物保护》1988,14(4):55-55
1987年邯郸地区小麦黑穗病发生73.43万亩,其中腥黑穗病发生5500亩;邢台地区发生47.70万亩,其中秆黑粉占2.35万亩,个别地块损失严重。沙河市孔庄乡南沟村5500亩小麦全部发病,病株率在10%以  相似文献   

20.
自1985年以来,笨蝗 Haplotropisbrunneriana Sauss.在河北省发生和危害越来越重,由山区丘陵到平原农区成为危害春苗的主要优势种。每年有150多万亩农田不同程度的受到危害,成灾面积达10万亩以上。发生密度一般的每平方米2—5头,高的达30头以上。为更好的开展防治,我们从19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