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蚜是我区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危害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蚜虫防治主要使用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种类单一,易使棉蚜产生抗性,同时对天敌有强烈杀伤作用,不利于棉田的综合防治。为经济有效地防治棉蚜,特引入湖北农科院生产的20%速杀脒(单·氰乳剂),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2.
“九五”期间兵团垦区棉花病虫害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在回顾分析新疆垦区近几十年棉田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九五”期间新疆垦区棉田病虫害防治对策,在防治策略上要从团场和垦区的整体生态观点出发,做出统一计划,统一指标,统一测报,统一行动,搞好垦区棉花病虫害综合治理,在防治战术上一是要协调作物,病虫,天敌三者的关系,二是要增加和保护天敌,三是科学施用化学农药,四是采用传统简单有效措施,五是抓好越冬虫源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棉田周围植被对棉蚜及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棉田周围植被上的昆虫进行了连续3年的调查,统计了棉田周围植被上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害虫和益虫),对棉田的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经分析研究棉田周围植被和棉花上昆虫年度发生规律,找出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为利用棉田周围植物上的天敌来达到控制棉蚜的可能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棉田棉蚜的天敌与棉田周围植被上的天敌种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仅在发生时间上前者晚于后者。棉田边缘的野生植物、杂草或树林常常支持较大数量的天敌种群,在棉蚜发生期,这些天敌种群常作为天敌迁入棉田的源库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石河子棉区棉蚜消长动态及测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河子棉区蚜迁入棉田始见期一般5月上旬末-中旬末;棉蚜中心株多在5月中正旬发现;6月中下旬棉蚜进入全面迁飞扩散期;棉蚜种群的消长与5,6月份中旬气温级7,8月份气温,降水和天敌关系密切。棉蚜的测报着手从棉蚜迁入棉田期,天敌发生情况,高温天气,不同体色棉蚜发生数量,有蚜株率及有翅株率等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滴灌棉花"三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棉花生态条件发生改变,棉田主要害虫棉铃虫、棉蚜、棉叶螨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因此,滴灌棉田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植物保护工作,在生产实际应用时有各种各样方法。其中利用有益生物防治农作物害虫就是一个重要途径。尤其在单纯施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利用和保护天敌更为重要。为了达到利用和保护的目的,首先必须了解本地区棉田中主要天敌资源及共与害虫的相互关系;了解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及化学农药对它的影响,以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利用。1975年我们在汉阳县新农公示上对棉蚜和棉铃虫的主要天敌做了一些突验研究工作。一、棉蚜和棉铃虫等害虫主要天敌种类及其室内捕食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棉蚜原生寄主和棉花的定期定位调查,绘出棉蚜在原生寄主上的种群数量消长图和棉花上的种群数量季节性消长图。结果表明,棉蚜在棉田全生育期中的发生发展全过程,可区分为前后相联又各有特点的6个时期,并明显地出现了3个高峰。确定了中心点、片形成期是防治蚜虫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8.
棉蚜是甘肃棉区的优势害虫,主要是棉花成株期的夏型棉蚜(即伏蚜)对棉花造成为害。为探明河西走廊棉区棉花伏蚜的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笔者于1995~1996年在甘肃敦煌和安西两地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棉株受伏蚜为害后主要是造成株高降低、蕾铃脱落率增加、吐絮数减少,铃重降低而减产。根据甘肃河西走廊棉区的棉花生产现状,提出棉田夏型棉蚜(伏蚜)的防治指标为平均单株3片叶蚜量50头左右。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近期各地对棉蚜越冬寄主及棉田蚜虫基数调查,结合天气预报及生态因素等综合分析,山西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预计棉花苗期蚜虫今年在临猗、永济、盐湖、芮城等主产棉县中等发生。危害盛期在5月中下旬,接近常年。发生面积50万亩。防治建议:(1)5月下旬可从麦田、苜蓿地人工采集七星瓢虫在棉田释放,可有效控制苗蚜,推迟田间施药时间。(2)在天敌少棉蚜危害严重的情况下,对达防治指标(即三叶期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直播春棉田害虫与其天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共存机制,采用直接观察法,系统研究了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的时间动态变化,及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研究结果表明,在直播春棉的不同生育期,棉田害虫和天敌的优势种不同。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发生高峰期多集中在6—7月,而棉蚜高峰期在5月下旬,棉叶蝉高峰期在9月下旬。不同种群的时间生态位不同,害虫中棉盲蝽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棉铃虫,棉叶蝉和棉叶螨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天敌中蜘蛛类天敌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小花蝽,黑襟毛瓢虫的生态位宽度最小。而黑襟毛瓢虫和瓢虫类天敌与棉蚜、棉叶螨生态位重叠度较大。因此,皖西南棉区直播春棉田可利用瓢虫类天敌抑制棉蚜和棉叶螨的危害,保护并利用好蜘蛛类天敌,需重点防治棉盲蝽和棉铃虫。  相似文献   

11.
隐蔽施药防治害虫是综合防治的内容之一,具有省工、省时、持效时间长、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施用安全等优点.我团从1996年开始连续4年施用山东华阳农药厂生产的5%神农丹(5%涕灭威),对棉花进行隐蔽施药防治棉田害虫,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用5%神农丹隐蔽施药防治棉花害虫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转Bt基因抗虫棉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及综合治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邢光耀 《种子》2005,24(2):78-79,90
聊城地处鲁西北,是山东省重点棉区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生态、气候、品种等的变化,棉花病虫害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棉铃虫、棉蚜等病虫害的发生减轻,而棉象甲、棉盲蝽、棉花生理性早衰等逐渐加重.防治棉花病虫害主要有农业防治、保护利用天敌、诱杀成虫、人工捕杀、科学用药等措施的协调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力作WG防治棉蚜的效果、适用剂量、使用方法及其对作物和其它生物的安全性,2015年7月,在棉蚜发生高峰期,施用力作(46%氟啶虫酰胺·啶虫脒)WG对棉蚜进行了田间药效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量为5~15 g/667m~2防治棉蚜均有显著的效果,药后15d防治效果可达98.3%~99.6%,且力作(46%氟啶虫酰胺·啶虫脒)WG对天敌无害,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棉田病虫害防治必须始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棉田生态系统出发,综合应用各种力求科学,合理,简便,易行,使各种措施起到互补和增益作用,本文作者在阐述了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棉田病虫害防治指标和考核指标,并针对越冬渡春,播种期,棉花苗期,棉花蕾铃期等时期棉花病虫害的特点,制订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研究和实践表明,把不同种作物通过间作、套种或混种等形式,科学搭配种植,往往可以控制或减轻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收到不施农药、胜施农药的效果。1.麦棉套种这种配植方法对控制棉花苗期蚜虫十分有利。麦套棉由于小麦的屏障作用,不仅直接影响棉蚜迁入,而且棉田温度要比单作田低1℃左右,再加上麦行天敌的作用,不用施药即可控制蚜虫为害。2.麦烟套作由于麦株能阻碍烟蚜迁飞降落,再加上麦田七星瓢虫等天  相似文献   

16.
南疆滴灌棉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滴灌技术在新疆棉区得到广泛应用,滴灌在节约水资源,提高棉花产量的同时,也改变了棉田生态环境,滴灌棉田病虫的发生也有了新的特点。南疆滴灌棉田主要病害有枯、黄萎病,棉花虫害主要有棉铃虫、棉叶螨、棉蚜等,棉花病虫害的发生使棉  相似文献   

17.
间(套)作对棉田病虫害的防控效应及其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是病虫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大田作物之一,近年来基于棉田间作套种的棉花病虫害生态治理成为研究的热点。合理的间作套种可以通过改变农田的生态结构和环境条件,提高天敌的种群数量,降低或抑制害虫的种群密度,进而起到有效控制病虫害的作用,是棉花病虫害防控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棉田间作套种控制病虫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合理的间作套种更是存在提高用工投入、增加病虫防治难度、加重病虫为害等多种风险。评述了棉田间作套种对防控棉花病虫害的效应及其机制,总结提出了棉田间作套种存在的风险和防控途径,对今后应用间作套种生态治理棉花病虫害的前景和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1994~ 1 999年在新疆皮山县进行了利用麦田天敌控制棉田蚜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小麦田喷施选择性杀虫剂抗蚜威 ,能够减少麦田蚜口密度及基数 ,有效防治麦田蚜虫为害。同时因为减少甚至阻断了麦田蚜虫天敌食料来源 ,迫使麦田天敌向棉田迁移 ,使棉田蚜虫种群数量显著降低 ,基本控制在防治阈值和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以下。利用麦田天敌控制棉田蚜虫是棉花实现稳产、高产和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能够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9.
我国棉田生态系统立体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棉花的农药、化肥和地膜使用量在我国主要农作物中均占据首位且居高不下,棉田生态系统受到从水体、土壤、生物到大气的交叉性“立体污染”。农膜的大量使用及高残留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并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同时残膜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阻碍种子根系生长,影响产量;过量施用化学肥料加之施用方法不妥,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并危及人类健康;棉花病虫害防治高度依赖高毒、剧毒化学农药,导致药害,天敌和有益生物遭受毁灭性杀伤。农药、化肥成份残留于土壤中,或者被无节制地排放到水体环境,或随意散逸到大气中。从四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对污染源头实施技术性控制。从生态系统平衡化和植物营养利用最优化着手,研究组建我国三大棉区棉田生态型IPM技术体系,形成棉田病虫害防治技术标准及棉田平衡施肥技术标准。改进施药施肥方法,创新棉花栽培和耕作措施,研制可降解环保棉田专用农膜。建立棉田生态系统污染修复技术体系。大力发展生物技术,提高生物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小麦收获期对麦套棉田捕食性天敌和棉花苗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5年在冀南棉区研究了小麦收获期对麦套棉田中捕食性天敌和棉花苗蚜的影响。小麦收获期共设3个水平,分别是6月5日、6月10日和6月15日收获小麦。结果表明:2004年3个时期收获小麦对棉田的益害比(天敌和棉蚜的比值)无显著影响(t>0.05);2005年6月5日收获小麦,显著增加了棉田的益害比(t<0.05),6月10日和6月15日收获小麦对棉田的益害比无显著影响(t>0.05)。说明在麦套棉田中,麦田天敌到棉田的有效转移受麦蚜-天敌-棉蚜三者发生高峰期的影响,不同年份天敌的转移情况有所不同。麦蚜发生高峰期早则小麦天敌向棉田转移早,并能有效控制苗期蚜虫的危害,在麦熟期收获小麦,对棉田天敌的数量影响不大;反之,若麦蚜发生高峰期晚,麦田天敌发生期也会相应延后,在麦熟期收获小麦则会引起棉田天敌的增加。因此,棉田天敌数量变化受小麦收获期的影响,但与麦蚜和麦田天敌的发生动态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