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探讨铜绿微囊藻对轮虫种群生长的影响。[方法]先观察单一食物条件下轮虫的成活状况,再用混合食物喂养轮虫,研究混合食料中不同浓度铜绿微囊藻对轮虫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单一食物条件下,褶皱臂尾轮虫以小球藻、酵母菌为食时种群持续增长,铜绿微囊藻Ⅰ组轮虫的种群密度能保持6 d以上,铜绿微囊藻Ⅱ组褶皱轮虫仅能存活4 d,而对照组轮虫能存活7 d。在混合食料的培养试验中,当轮虫处于低浓度铜绿微囊藻(1.0×10~4cells/m L)的环境时,种群密度的增长前3 d不受明显影响,第4天后轮虫种群增长受到一定抑制,而处于高浓度铜绿微囊藻(1.0×10~6cells/m L)的环境时轮虫第6天死亡。[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研究微球藻对生态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褶皱臂尾轮虫高产培养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笔者2000年秋季美国红鱼和黑鱼免苗,就轮虫高产培养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聚维酮碘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幼体的急性、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了聚维酮碘对轮虫存活、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对褶皱臂尾轮虫幼体的24 h LC50为2.25 mg/L,48 h LC50为1.99 mg/L,应用Turubell公式得出其安全浓度为0.47 mg/L;褶皱臂尾轮虫的平均存活时间、总生殖量、平均生殖次数和每次生殖个数均随聚维酮碘浓度的升高而减少,产前发育期则随浓度的升高而延长,其中0.5 mg/L高浓度组的这些种群增长参数与对照组及其他各浓度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内禀增长率(rm)、净增值率(R0)和周限增长率(λ)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世代周期(T)则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0.5 mg/L高浓度组的rm、λ、T与对照组及其他各浓度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0.1 mg/L低浓度聚维酮碘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存活、产前发育时间影响不大,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其种群增长、繁殖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4.
通过聚维酮碘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幼体的急性、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了聚维酮碘对轮虫存活、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对褶皱臂尾轮虫幼体的24 h LC50为2.25 mg/L,48 h LC50为1.99 mg/L,应用Turubell公式得出其安全浓度为0.47 mg/L;褶皱臂尾轮虫的平均存活时间、总生殖量、平均生殖次数和每次生殖个数均随聚维酮碘浓度的升高而减少,产前发育期则随浓度的升高而延长,其中0.5 mg/L高浓度组的这些种群增长参数与对照组及其他各浓度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内禀增长率(rm)、净增值率(R0)和周限增长率(λ)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世代周期(T)则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0.5 mg/L高浓度组的rm、λ、T与对照组及其他各浓度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0.1 mg/L低浓度聚维酮碘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存活、产前发育时间影响不大,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其种群增长、繁殖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
pH和几种金属离子对褶皱臂尾轮虫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几种不同金属离子浓度和不同pH范围内研究了褶皱臂尾轮虫(Brochinonus pli-catilis)的增殖速率,并根据增殖速率值确定最适宜褶皱臂尾轮虫增殖所需的Zn^2+、Co^2+、Ca^2+质量浓度分别约为0.4、4.0、150.0mg/L,pH值约为9.00。  相似文献   

6.
在几种不同金属离子浓度和不同 pH范围内研究了褶皱臂尾轮虫 (Brochionuspli catilis)的增殖速率 ,并根据增殖速率值确定最适宜褶皱臂尾轮虫增殖所需的Zn2 +、Co2 +、Ca2 +质量浓度分别约为 0 4、 4 0、 1 50 0mg/L ,pH值约为 9 0 0。  相似文献   

7.
郭恩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879-9880
[目的]应用组织切片方法来研究褶皱臂尾轮虫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方法]运用连续石蜡切片及HE染色技术,用光学显微镜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消化系统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褶皱臂尾轮虫消化管管壁结构比较简单。没有结缔组织纤维膜或浆膜,上皮的游离端往往着生有长而密集的纤毛。除了在口沟部位有类似于骨骼肌的肌肉分布以外,其他各段都没有肌肉层,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结论]石蜡切片技术可作为判断轮虫生理生长状态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电镜对冷冻前后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休眠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冻卵比未冻卵卵壳厚度增加,结构疏松,电子密度较低,孔隙呈无规则的破碎状,并可与内外相通;卵壳内的胚胎膜变化次之,冻卵胚胎膜结构宽松,表面观褶皱较大;气室与胚胎变化不甚明显。作者对冻卵、未冻卵及新鲜休眠卵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探讨了各种形态结构与上浮率、萌发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利用制备维生素C所产生的发酵废液培养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可行性,并制定合理的投喂方案,在温度为(29.0±1.4)℃、盐度为23.0±1.1的海水中接种轮虫,密度为20 ind./mL,分别用微拟球藻(A)、发酵废液(B)、裂殖壶藻(C)、微拟球藻+发酵废液(D)、微拟球藻+裂殖壶藻(E)、微拟球藻+发酵废液+裂殖壶藻(F)、微拟球藻+发酵废液固型物(G)7种饵料投喂7组轮虫,每组设3个平行,连续培养7 d。结果表明:混合投喂微拟球藻+发酵废液固型物的G组轮虫密度最高,为211 ind./mL,其抱卵率、日均增长量、日均增长率均最高,分别为(69.4±7.1)%、(27.3±4.6)ind./(mL·d)和(33.5±2.6)%/d;只投喂发酵废液的B组轮虫密度最低,为11 ind./mL;各组轮虫密度依次为G>E>D>F>A>C>B;饵料中含有发酵废液的B、D、G组水中总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浓度均较高,其中,仅投喂发酵废液的B组氨氮浓度最高,为13.81 mg/L;各组水体中pH均有下降,其中B、D组下降趋势明显,试验结束时分别降至7.13、7.17,而C组全程无显著性变化。研究表明,以制备VC的发酵废液培养海水褶皱臂尾轮虫具有可行性,建议施用前将其进行固液分离,配合微藻等其他饵料混合投喂。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10种饵料,不同日采收率进行试验,通过观察轮虫的密度和怀卵率变化,比较饵料,日采收率对轮虫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酵母,光合细菌和小球藻混合饵料,轮虫的密度和怀卵率比单独使用酵母高,轮虫的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怀卵率差异显著(P<0.05)。投喂第6种饵料时轮虫达到的密度最高,最高密度达2123个/mL,怀卵率也最高,最高达59.9%,轮虫怀卵率高低提前反映轮虫密度的变化。(2)采用酵母,光合细菌和小球藻混合饵料,酵母的不同用量对轮虫密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酵母最适投喂率为2.0。(3)日采收率20%对提高轮虫培养的密度和怀卵率有显著作用,明显高于10%(P<0.01)。  相似文献   

12.
饵料和日采收率对轮虫生长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10种饵料,不同日采收率进行试验,通过观察轮虫的密度和怀卵率变化,比较饵料,日采收率对轮虫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酵母,光合细菌和小球藻混合饵料,轮虫的密度和怀卵率比单独使用酵母高,轮虫的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怀卵率差异显著(P<0.05)。投喂第6种饵料时轮虫达到的密度最高,最高密度达2123个/mL,怀卵率也最高,最高达59.9%,轮虫怀卵率高低提前反映轮虫密度的变化。(2)采用酵母,光合细菌和小球藻混合饵料,酵母的不同用量对轮虫密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酵母最适投喂率为2.0。(3)日采收率20%对提高轮虫培养的密度和怀卵率有显著作用,明显高于10%(P<0.01)。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温度(15、20、25℃)和盐度(5、15、30)对沿海一混盐水体中褶皱臂尾轮虫复合类群中的3种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Mtiller、B.plicatilis Yamamoto和B.rotund@rmisTschugunoff(分别简称为Bm、By、Br)休眠卵体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卵的体积与轮虫的体型密切相关;休眠卵体积对温度和盐度的改变较为敏感,L-型轮虫Bm和By对温度和盐度的改变较S-型轮虫Br更为敏感;在低温低盐条件下,Bm和By休眠卵体积偏大,Br休眠卵体积只在相对适宜其生长的中温环境下偏大;大部分条件下,Bm与By休眠卵的体积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取自大连、盘锦、东营、天津的4个地理种群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在优化的RAPD反应条件下,对30个10 bp的引物进行了PCR扩增,其中26条引物所得的扩增带带型清晰且重复性好,共检测出311个位点,片段长度为190~2 000 bp。根据4个种群之间的片段共享度和Ne i的平均遗传距离得知,大连与天津种群的遗传距离最大,盘锦与天津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由UPGMA聚类可得:盘锦种群与天津种群聚在一起,然后与东营种群聚在一起,最后与大连种群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于 2002年 7月至 12月对大连一沿海混盐水体中褶皱臂尾轮虫复合类群的种类组成和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根据轮虫被甲的形态特点和测量结果, 鉴定出该复合类群中的 5个轮虫同胞物种: Bra chionusplicatilisYamamoto、B plicatilisMüller、B rotundiformisTschugunoff、B ibericusDalian、B hepato tomusDalian, 它们分属于L、SS和SM三大类群。对轮虫种群季节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水体中褶皱臂尾轮虫复合类群的种群分布符合重叠模型假说, 通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 拟合计算出不同轮虫种群的增长率。文中讨论了轮虫复合类群形成的原因, 以及水体中生态因子对轮虫分布的影响。此外,文中还给出了这 5种轮虫形态分类的Fisher判别方程。  相似文献   

16.
试验观察了甲醛、次氯酸钠、次氯酸钙、碘和孔雀石绿对蒙古裸腹m(Moina monggollica)生长、生殖和内禀增长率的影响.得出5种药物对蒙古裸腹m的毒性阈限分别为25.1、0.076、0.085、0.025、0.040 mg/L.这一结果表明,甲醛对蒙古裸腹m的毒性阈限远高于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24 h LC50,因而,可以作为在m培养液中抑制轮虫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