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广东中山市东凤镇地势平坦,水网交错,民风淳朴,素有“中山市北大门”之称。改革开放以来,东凤镇的盆景艺术创作活动得到蓬勃发展。岭南盆景艺术扎根于此,欣欣向荣。本届盆景展是东凤镇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市东凤镇花乌龟鳖园艺协会以盆景展的方式,表达了中山盆景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对人民生产劳动的讴歌,为祖国65周年华诞献礼。  相似文献   

2.
台北著名盆景艺术家梁悦美教授从10月初起对桂林进行短期访问。梁教授系台北市盆栽树石会创始人,现为台北市盆栽树石会永久名誉会长。多年来,她凭着对盆景艺术的热爱,创作了大量优秀盆景作品,并对盆景艺术理论苦心研究,著有《盆栽艺术》。为了让盆景艺术推广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她经常飞往美国各州进行讲学,并任美  相似文献   

3.
在温江区,有一位川派盆景艺术开拓者,他就是成都三邑园艺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四川省跨世纪杰出盆景艺术家、国家高级园艺技师胡世勋。 40年来,凭着对绿色生态事业的无限热爱,凭着对家乡人民的一片深情,胡世勋致力于盆景艺术创作和园林绿化事业,带领农民走上了通向富裕的光辉大道,开创了花木园林绿化产业和川派盆景艺术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4.
周永友,浙江省上虞市人,1943年出生,1964年入伍,大专文化程度,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政委,业余热爱盆景艺术,重视盆景艺术发展,20余年来培育、创作各类盆景近百盆。其作品在河北省盆景精品展览评比中多次获奖,在第二届全国盆景博览会获得佳  相似文献   

5.
山东青州市朱光亭先生现年59岁,热爱盆景艺术30多年。现拥有桂花、迎春、梅花、蜡梅及其他杂木盆景500余盆,现仅桂花盆景就有400余盆(见《中国花卉盆景》2007年1期52、53页)。  相似文献   

6.
新野县花术盆景协会是南50多位热爱、支持并参与化木盆景艺术活动的人士倡议发起,自愿组建的非赢利性社团组织。协会的宗旨是发展新野花小盆景事业,宣传普及花小盆景艺术知识,为爱好者搭建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组织会员外出交流考察,提升新野花木盆景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安徽歙县有一处远近闻名的盆景园——励志园,业内人都夸赞说园内盆景丰富多样,个个皆是精品.记者慕名前往园区采访,见到了励志园园主、"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张志刚. 已迈入不惑之年的张志刚中等身材、春风满面,显得比实际年龄小很多.记者问他保持年轻的秘诀是什么,他笑着说:"做盆景的人内心淡定,心情愉悦,制作盆景时可与植物互动.这种康养疗愈的过程使人年轻."言谈里流露出对盆景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的张志刚,虽然脸上没有留下岁月的痕迹,但在盆景艺术道路上已奋力耕耘了近30年.  相似文献   

8.
今年8期中心彩页,展示了一位现役军人的盆景作品。值此建军69周年之际,让国内外的盆景爱好者,看到一位中国军人热爱自然、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和值得赞扬的事。周永友大校的作品给人总的印象是较为清新自然,没有刀斧匠气,没有“病梅”的扭曲,没有违背常理的夸张,而是根据树桩的天然形态和属性,经过  相似文献   

9.
金秋时节,桂子飘香,香港特区一片繁荣景象。2014年10月12日香港岭南盆景艺术学会第五届会员盆景比赛(展览)在香港元朗锦田隆重举行。应黄就成会长之邀。我作为此次活动的嘉宾和评委之一,目睹了活动全过程,深为活动之独特与盆景人热爱盆景之精神而感动(图1)。  相似文献   

10.
庄文其先生是知行合一的盆景艺术家。他不但是盆景艺术的理论家,而且是推行其理论的创作者、实践者。盆景发展的路指向何方?就是他较早提出来的。他对舍利干、文人树的精辟论述,更得到不少同道的认同。凡是从事盆景艺术的朋友无不热爱大自然中美的生命,要创作出一盆比较完美的盆景作品,无不付出多年的辛勤劳动,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正如文其先生在书中所说的那样:"甘为树奴,甘为石仆,一往情深,终生不悔。"但,走什么路,  相似文献   

11.
含蓄美,是我国盆景的民族特色之一。就当前世界盆景的现状看。日本盆景主要追求丰满、豪华、崇高、威严的美。苍古的主干,繁茂的枝叶,三角形的稳健构图,形成了其明显的民族特色。欧、美诸国的盆景,基本上处于幼年时期,尚未形成自己明显的民族色调。由于他们受日本盆景的影响较大,所以多与日本盆景大同小异。只有中国盆景,以其简洁、典雅、古朴、清奇的形式,去追求含蓄美、意境美,在世界盆景艺术之林中独树一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盆景的继承与发展问题,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科学的、艺术的、美学的研究,继承发展其精华,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探讨。一、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民族风格是中国盆景得以生存的灵魂。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国盆景的发展导向,赋予了中国盆景特有的文化、精神内涵和纯朴自然的风貌。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美学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盆景的发展。中国盆景正是借鉴了这些传统的理论,形成并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语言。盆景艺术创作基于中国绘画,自宋代绘画艺术空前发展至现代,画理、画论中描绘了许多关于盆景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走访了一些名家名园,并多次参观全国、省、市盆景展览,欣慰中国盆景艺术知识普及较快,发展迅猛,正以特有的民族个性化、风格化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走向世界。其成就有目共睹。但也深感  相似文献   

14.
有人将中国盆景称为“文人盆景”,是自有其道理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的民族每前进一步,既熏陶于其中,又不断地对它进行丰富、创新。千百年来,形成了与之相似应的审美观,即要求作品的艺术美必须是朦胧的,内在的,能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盆景,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虽然,已经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至今仍然是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尤其是中国的山水画以及立体的山水盆景,大都从作品中表现出自然界独特的意境美。山水盆景更重要的是通过借景抒情,来引起观赏者心灵上无限的幽思与遐想。山水盆景作品必须具备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16.
盆景出口当务之急必须采用无污染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中华文明古国历经数千年,创造了具有民族独特风格的盆景艺术。植物盆景不同于书画、雕刻、陶瓷等艺术品,而是具有生命的活体。目前,我国盆景栽培技术十分落后,影响该项艺术向世界传播和开拓国际市场。近代,日本以其科技优势,将大批植物盆景输入欧美等发达国家,曾使相当多的欧美人士,误认为益景技艺来源于日本。近二十多年来,通过盆景界的努力,在世界各地积极进行宣传展览,才使国外开始了解盆景的真正发源地是在中国。  相似文献   

17.
1984年,我正在上小学,还不曾听说过《中国花卉盆景》。但是从那时起,家乡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以及有趣的自然课就给我播下了热爱植物的种子。后来随着自己的成长。渐渐地知道的植物也多了。上大学以后,在学校图书馆第一次看到《中国花卉盆景》杂志。之后每每有时间就去翻一翻,并认真地记录下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这一期已看了几遍,就只好耐心等待下一期的到来……也是从那时起,我真正开始接触盆景。  相似文献   

18.
看了贵刊几篇关于“古道西风”的评论,我看有些说法显然太狭隘了。过份夸大某件艺术品(特别是盆景艺术品)的社会作用,认为不是给人以奋发向上,就是给人带来消极厌世情绪等说法是不恰当的。盆景艺术和直接的政治宣传鼓动艺术不是一回事,没有必要让盆景艺术去完成《义勇军进行曲》的社会职能,一是硝烟迷漫、民族危亡之  相似文献   

19.
叶德鉴系福建建瓯人,学名德金,号阳圃,今年75岁高龄。他性格热情奔放,关注环保事业,提倡自育桩材,创作重心放在丛林、山石于一体的组合盆景,其作品已收入香港《文农盆景》国际网站。自1983年退休后,20年来辛勤创作,多次向本刊提出合理化建议,在问卷调查中,叶老被称为“艺德高尚的老园丁”,由于他热爱盆景艺术,至今身体健康,为盆景的民族风格再上一层楼笔耕不缀  相似文献   

20.
叶德铿是一位懂艺术、擅绘画的盆景艺术家。他从小酷爱绘画,读高中时就约了几位同学举办个人美术展览。从业之后,仍然利用业余时间潜心钻研画艺,兼而热爱花卉盆景艺术。不但师法自然、埋头实践,而且虚心好学,多次参加美术和盆景艺术培训,并趁培训、出差之机,到处拜师学艺,得到了陈从周、贺淦荪、傅耐翁等名家大师的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体验、探索和创新,因而他的盆景作品与众不同,显示出浓厚的诗情画意。如他实践陈从周教授关于盆景宜小不宜大、小中见大;宜简不宜繁、简中显繁的指导,为建瓯被评为"中国竹子之乡"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