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1发病情况本公司所属某养户于2004年11月28日购进三黄鸡苗5000只,采用地面烟道保温,实行厚垫料地面散养,饲料、药物、免疫及饲养管理均按公司要求去做。饲养至12日龄死淘率仅0.8%。第12日龄晚上19:00,户主发现鸡群中个别鸡只精神亢奋,尖叫奔跑,然后张口倒地死亡,当晚至次日上午死亡率高达1%。经笔者现场查看,发现该养户育雏室密封较严,通风不畅,氧气较少,疑为缺氧死亡。2临床症状大群鸡精神良好,采食、饮水正常;鸡只发育良好,无弱小鸡。死亡鸡只均为体重偏大,发育良好,嗉囊内均有饲料。3剖检症状剖检病死鸡,个别鸡心包有少量积液,心脏扩张;…  相似文献   

4.
雏鸡在育雏期(0~4周)由于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营养要求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常常因为种种原因引起死亡,到成鸡时却所剩不多,这是困扰广大养鸡户的一大难题。下面就雏鸡死亡的原因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1986年3到5月份,对焦作种鸡场的笼养罗斯雏鸡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行为学观察,本文即观察结果及分析,有些行为记录未必准确,尚待进一步观察和验证。雏鸡的行为观察1.刚出壳后的行为表现:雏鸡出壳后  相似文献   

6.
以1日龄罗曼褐雏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育雏笼层次和位置对雏鸡生长的影响.试验将240只罗曼褐雏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0只(公母各半),饲养于含有四列鸡笼的育雏室内,采用叠层式电热育雏,试验期28 d.每隔7d空腹称量并记录试验鸡体质量.结果表明:上、下两层之间,下层试验鸡体质量略高于上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离窗口近的试验鸡较离窗口远的体质量明显较高,且4周龄时差异显著(P<0.01).结论:育雏笼层次和位置均能影响雏鸡生长.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1日龄罗曼褐雏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育雏笼层次和位置对雏鸡生长的影响。试验将240只罗曼褐雏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0只(公、母各半),饲养于含有四列鸡笼的育雏室内,采用叠层式电热育雏,试验期28天。每隔7天空腹称量并记录试验鸡体重。结果表明:上、下两层之间,下层试验鸡体重略高于上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离窗口近的试验鸡较离窗口远的体重明显较高,且4周龄时差异显著(P0.01)。结论:育雏笼层次和位置均能影响雏鸡生长。  相似文献   

8.
选择用笼养和平养两种育雏方式对不同品种1日龄雏鸡进行饲养,试验设计分处理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为笼养育雏,对照组为平面育雏,都以煤炉作为育雏保温源.每处理10个重复,每重复120只鸡,试验全期记录鸡的采食量、疾病发生率,并分别在第10、20、30日龄时,称取每重复体重,计算处理组保温成本(煤耗费用)、日增重、料肉比、生长均匀度、疾病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显示,与平养育雏相比,30日龄时笼养育雏4个品种(青脚麻E、广西花鸡、广西土2号、新矮脚黄A)的保温费用分别减少0.12、0.24、0.30、0.12元,累积增重分别提高170 g(P<0.05)、102 g (P<0.05)、35 g(P>0.05)、60 g(P<0.05);料肉比分别降低0.23 (P<0.05)、0.12(P>0.05)、0.23 (P<0.05)和0.21(P<0.05);30日龄鸡群均匀度分别提高11% (P<0.05)、7%(P>0.05)、9%(P>0.05)、15%(P<0.05);笼养育雏组未发生球虫病,呼吸道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平养育雏.结果表明,笼养育雏显著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性能,是有效阻断疾病发生的科学育雏方式.  相似文献   

9.
雏鸡体温较低、绒毛短、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需要提供合适的温度才能正常生长.如果育雏时温度偏低,雏鸡就会感觉很冷挤在一起互相取暖,这样既影响其正常采食和卵黄吸收,又会导致机体受凉发生感冒、腹泻,甚至拥挤窒息而死,可见低温育雏危害很大,需要引起管理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1立体笼养育雏在特制的育雏笼中进行育雏。笼养是目前集约化养鸡生产中广泛采用的育雏方式,特别适用于商品蛋鸡、蛋用种鸡的育雏,肉用种鸡和商品肉鸡也可采用笼养育雏。立体笼养育雏的优点是饲养密度大,单位房舍面积养育的雏鸡多,雏鸡不直接与粪便接触,可以较好地预防球虫病。  相似文献   

11.
正1)严格消毒,预防感染。对孵化室、育雏室、种蛋及各种用具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可防止雏鸡感染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2)药物预防。鸡白痢和球虫病是造成雏鸡死亡的主要原因,在雏鸡3周龄以前的饲料中添加0.2%土霉素,对预防白痢有特效;15日龄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氯苯胍可预防球虫病。  相似文献   

12.
某些养鸡场在育雏的第一周内发生较大的死亡,如某鸡场运进五批雏鸡13万多只,在七天内死亡17.3%;另一鸡场死亡达22%。为了查明死因,我们进行了细菌学检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答: 刚出壳几天的雏鸡其营养来源主要是由出壳前就吸入腹腔的卵黄所提供,卵黄不仅具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而且含有许多抗体(抗病物质)。因雏鸡具有先天  相似文献   

14.
肉雏鸡具有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差、温度敏感和环境适应性较低的生理特点,育雏期是肉鸡规模化养殖的起点,因此必须提高肉雏鸡育雏期成活率.本文对肉雏鸡育雏期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归纳为疾病因素和饲养管理因素两方面,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阐述,以期更好的减少肉雏鸡育雏期死亡率,促进肉鸡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人工养殖雉鸡发展很快,在珍禽饲养业中已占相当比重。主要采取的饲养方式是网室笼养,进行人工孵化及育雏。网室面积一般为100平方米,饲养密度为1~1.2只/平方米。在这样高密度饲养下,采用大群配种,使雉鸡没有固定的产蛋场所,从而导致绝大多数母雉鸡失去抱性。因此,在笼养情况下的雉鸡自然孵化及育雏行为比较罕见,至今仍无报道。笔者在指导雉鸡生产中观察到笼养雉鸡的自然繁殖行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地下烟道的热源来自雏鸡的下方,可使整个床面温暖,雏鸡在此平面上按照各自需要的温度自然而均匀地分布,在采食、饮水过程中互不干扰。这种热源装置大部分是采用砖瓦泥土结构,成本较低,已被许多中、小型鸡场及较大规模的专业养鸡  相似文献   

17.
为了节约能源,应着重研究低温育雏,包括利用适应低温育雏的遗传变异性。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不同遗传性的群体在低温育雏中的生理学效应及饲料、饮水位置与适应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肉雏鸡一般生长发育较快,对环境条件、营养水平要求较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差,如管理不当,常因疾病和其他原因而引起发病或死亡。现就肉雏鸡育雏期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预防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参考。一、急性传染病规模化养鸡场,大群密闭饲养雏鸡,稍不注意就容易得病,尤其是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喉炎等疫病。这些传染病一旦传染开来,就很难控制,将会导致整个鸡群乃至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元月份,寿光市某养鸡户购进5000只蛋鸡苗,实行室内笼育,2个煤炉供暖。由于门窗用塑料薄膜封闭严密,饲养至25日龄时,上层笼鸡出现精神沉郁、采食下降,个别鸡不食,有的瘫倒在地,12h后开始死亡。养殖户当晚全群进行了法氏囊卵黄抗体注射,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并且死亡480余只。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