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罗非鱼皮营养成分分析及鱼皮明胶提取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罗非鱼皮为原料,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正交试验方法探讨罗非鱼皮明胶的提取工艺,同时对明胶的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罗非鱼皮中粗蛋白含量高达33.14%,其中胶原蛋白含量为27.8%,占其粗蛋白的83.9%;鱼皮提取明胶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在2.5%(W/V)NaOH溶液中浸泡3.5h,然后在0.02%(V/V)HCl浸泡约3h,熬胶温度为55℃,提取得率为26.5%;所得鱼皮明胶的凝胶强度达468g,粗蛋白含量为82.46%,菌落总数为1.3×10^5CFU·g^-1,大肠菌群结果报告为阴性。  相似文献   

2.
以罗非鱼(Tilapia)鱼皮为原料,分别用碱法、酸法、酶法进行前处理,对3种方法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筛选出最佳水解方法为酶法。优化了酶法处理后的漂白、熬胶工艺,获得鱼皮提取明胶的最佳工艺。结果显示,前处理采用0.2%的混合酶,调p H值至3.5,于40℃水浴中酶水解鱼皮1 h,用6%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氧化漂白3 h,再用1.5%草酸溶液进行还原漂白45 min。控制p H值为5?6,分3次熬胶,每次分别将水浴加热升温至60℃、65℃、70℃,各加热2 h,过滤后将3次胶液合并,在真空度不低于500 mm Hg,温度不超过60℃的情况下浓缩至20%左右。然后在60℃的鼓风干燥箱干燥至明胶含水量14%以下,经粉碎机粉碎,即可得成品明胶。该工艺产品得率19.93%(湿基)、粘度13.1 m Pa·s、凝胶强度1034.3 g/cm2。  相似文献   

3.
河豚鱼皮明胶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从无毒河豚鱼皮下脚料中提取鱼明胶的最佳工艺。考察氢氧化钠浓度、硫酸浓度、预处理时间等因素对明胶提取率及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前处理工艺为分别以8倍0.2%氢氧化钠水溶液浸泡2h,洗净后以0.3%硫酸水溶液浸泡1h;考察河豚鱼皮明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溶剂用量对鱼明胶强度及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为加4倍量水,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从草鱼的鱼皮中提取鱼明胶的最佳工艺。考察了盐酸浓度、预处理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鱼明胶得率和凝胶强度的影响。经过响应面分析,得到从草鱼皮中提取明胶的最佳工艺为盐酸浓度1.19%(v/v),预处理24h,在52.61℃下提取5.12h,明胶的得率和凝胶强度分别为19.83%和267g,所得明胶的凝胶点和溶点分别是19.5℃和26.8℃。此外,草鱼皮明胶中的氨基酸组成中,脯氨酸和羟脯氨酸的总含量为19.47%。  相似文献   

5.
罗非鱼鱼鳞提取明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罗非鱼鱼鳞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系统研究用碱法、酸法、酶法、酸盐法、盐碱法前处理提取鱼鳞明胶的优化工艺,并通过对这几种方法的优化工艺进行比较和熬胶工艺的研究,进而最终探讨出鱼鳞提取明胶的最佳方法为酶法。其工艺为:前处理采用0.2%的酸性蛋白酶,调pH至3.5,于35℃水浴中酶解鱼鳞1h;然后用2%盐酸浸渍约4h,之后用清水漂洗至pH5~6左右;熬胶pH值5~6为宜,分3次熬胶,即65℃加热3h,70、75℃各加热3.5h,过滤后将3次胶液合并。  相似文献   

6.
胶原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蛋白质,它与细胞增生、分化、运动、免疫、关节润滑、钙化、伤口愈合、器官支撑、机体保护等密切相关,现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其特殊的生物功能,其提取物已被广泛应用与医药、食品、日用化工、生物合成等众多领域,如制造药用胶囊、外科手术材料、食用明胶、照相明胶、化妆品等。  相似文献   

7.
分别用碱性脂肪酶A、碱性脂肪酶B、复合碱性脂肪酶A B对大黄鱼鱼片进行酶水解脱脂的工艺和效果进行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碱性脂肪酶脱脂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碱性脂肪酶的脱脂效果,当复合碱性脂肪酶酶液浓度A B=(30 20)U·mL-1,酶解pH值8 9,脱脂时间为50min,脱脂温度为(21±1)℃时,其脱脂率可以达到最高70 28%,残脂率为7 50%。  相似文献   

8.
罗非鱼鱼皮胶原蛋白提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胶原蛋白用途广泛,其制品已应用于医药、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众多领域。如胶原护肤霜、胶原面膜、胶原美容口服片等系列产品,其内服外用效果良好,满足了当前消费者对功能性产品的强烈需求;目前在欧美国家,服用胶原产品进行皮肤深层养护已成时尚。据专家预测,我国的胶原热潮也即将到来。胶原也是人类皮肤的主要组成成分。人处于幼年时,皮肤中胶原的含量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含量开始逐渐下降,导致皮肤渐渐丧失保湿功能,人体只有不断合成新胶原才能保持皮肤健康且具有弹性。胶原蛋白的阴离子侧链丰富,能吸附大量水分,维持皮肤的湿润、弹性。胶原蛋白含有一种独特的氨基酸——羟脯氨酸(Hyp),合成新胶原蛋白时需要大量的羟脯氨酸。除化妆品外,在医疗用品方面还研制了胶原止血纱布及胶原创可贴,应用于外科手术、战地救护,其市场巨大,前景广阔。以往,很大一部分胶原蛋白是从陆生哺乳动物中提取的,近年来,由于疯牛病和口蹄疫的影响,人们已经开始从鱼类中提取胶原蛋白,所提取的胶原蛋白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以罗非鱼(Tilapia)鱼皮为原料,分别用碱法、酸法、酶法进行前处理,对3种方法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筛选出最佳水解方法为酶法。优化了酶法处理后的漂白、熬胶工艺,获得鱼皮提取明胶的最佳工艺。结果显示,前处理采用0.2%的混合酶,调p H值至3.5,于40℃水浴中酶水解鱼皮1 h,用6%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氧化漂白3 h,再用1.5%草酸溶液进行还原漂白45 min。控制p H值为5?6,分3次熬胶,每次分别将水浴加热升温至60℃、65℃、70℃,各加热2 h,过滤后将3次胶液合并,在真空度不低于500 mm Hg,温度不超过60℃的情况下浓缩至20%左右。然后在60℃的鼓风干燥箱干燥至明胶含水量14%以下,经粉碎机粉碎,即可得成品明胶。该工艺产品得率19.93%(湿基)、粘度13.1 m Pa·s、凝胶强度1034.3 g/c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罗非鱼进行高值化综合利用,以提高罗非鱼加工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了罗非鱼加工废弃物鱼皮即食休闲食品的工艺研究。通过试验,确定了罗非鱼鱼皮即食型休闲食品的适当调料配方、油炸温度及适于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罗非鱼皮明胶的脱腥方法及理化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罗非鱼鱼皮明胶为原料,通过感官评定比较活性炭吸附法、酵母菌发酵法及乳酸菌发酵法的去腥效果,从中筛选出适宜的脱腥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不同的脱腥条件对明胶溶液透明度及腥味感官评分值的影响。同时对经脱腥处理后的明胶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并利用同时蒸馏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其挥发性成分,为工业化制备无腥味罗非鱼皮明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法、酵母菌发酵法及乳酸菌发酵法均对明胶溶液具有脱腥作用,它们之间的脱腥效果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活性炭吸附法脱腥效果最好。正交试验确定的活性炭吸附脱腥的适宜条件为添加1.5%(w/v)活性炭到5%(w/v)明胶溶液中,40℃吸附30min。经脱腥处理后制得的明胶无腥味,粗蛋白含量为91.3%,凝胶强度高达301g,透明度增加,水不溶物减少;GC-MS分析结果显示,明胶溶液脱腥前检出的挥发性成分有33种,其中大部分是酯类物质,其次是醇类、酮类和烯类等物质,明胶溶液脱腥后检出的挥发性成分有26种,种类及相对含量比脱腥前的少,减少的主要是烯类和酮类物质。研究表明,活性炭吸附法能有效去除明胶的腥味,改善其理化性质,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无腥味罗非鱼皮...  相似文献   

12.
即食型休闲食品“油炸鱼皮”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对罗非鱼进行高值化综合利用,以提高罗非鱼加工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了罗非鱼加工废弃物———鱼皮即食休闲食品的工艺研究。通过试验,确定了罗非鱼鱼皮即食型休闲食品的适当调料配方、油炸温度及适于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奥尼罗非鱼淀粉酶、脂肪酶的分布与特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O.aureus)为实验材料,研究其淀粉酶、脂肪酶分布与特性。结果表明,Ⅰ(体重55.14g)、Ⅱ(体重122.82g)、Ⅲ(体重225.68g)组实验鱼肠道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均表现出相似规律: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前肠、中肠、后肠。实验鱼体重从55g增至122g,肠道淀粉酶活性急剧上升,实验鱼体重从122g增至225g,酶活性增幅减缓。3组实验鱼肠道各肠段淀粉酶活性相对比值(前肠、中肠、后肠)分别为1:0.95:0.52、1:0.44:0.21和1:0.50:0.24;脂肪酶活性相对比值(前肠、中肠、后肠)分别为1:0.17:0.12、1:0.34:0.14和1:0.98:0.64。3组实验鱼淀粉酶活性相对比值(Ⅰ、Ⅱ、Ⅲ组)在全肠、肝胰脏中分别为1:8.25:18.94和1:3.43:9.31;3组实验鱼脂肪酶活性相对比值(Ⅰ、Ⅱ、Ⅲ组)在全肠中为1:3.82:13.09。奥尼罗非鱼肠道、肝胰脏淀粉酶最适pH值分别为6.5~7 0和7.5;最适反应温度均为30℃;最适反应底物浓度均为0.8%。肠道脂肪酶最适pH值为7.0~7.5,最适反应温度为35℃。  相似文献   

14.
5种杂交F1代罗非鱼致死低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外人工降温条件下,对莫桑比克罗非鱼(O.massambicus ♀)×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 ♂)杂交F1(下称莫荷鱼)、4个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O.niloticus ♀)×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 ♂)杂交F1(如下分别称:尼奥鱼Ⅰ、尼奥鱼Ⅱ、尼奥鱼Ⅲ、尼奥鱼Ⅳ)共五个杂交F1罗非鱼进行致死低温研究,得出各杂交一代的半致死低温和死亡低温范围。实验表明当水温降到 11.4℃时,莫荷鱼首先开始死亡,其死亡低温范围为11.4℃-7.5℃;尼奥Ⅰ的致死低温范围是8.6℃-5.9℃;尼奥Ⅱ8.3℃-5.6℃;尼奥Ⅲ8.7℃-5.8℃;尼奥Ⅳ8.3℃-5.7℃。对五个杂交F1半致死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莫荷鱼对低温耐受能力较差,同尼奥Ⅱ和尼奥Ⅲ杂交F1相比有显著差异(P<0.1),而其它罗非鱼间对低温耐受能力无显著差异(P>0.1)。  相似文献   

15.
王兰梅  朱文彬  傅建军  罗明坤  董在杰 《水产学报》2023,47(4):049602-049602
为了探究红罗非鱼越冬期体色变异的分子机制,实验构建了其2种体色(正常粉红体色和变黑体色)皮肤组织的小RNA文库,每组4个重复,组装后平均每组分别获得12 190 544和11 891 890条过滤后的读长(clean reads),获得miRNA成熟序列669个,其中337个是已知的miRNAs。鉴定出越冬期变黑体色相对于正常粉红体色鱼的差异表达miRNAs 26个,其中上调11个,下调15个,且12个为已知的miRNAs,可能在红罗非鱼越冬期体色变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富集分析发现了大量代谢和体色调控相关的通路。研究表明,红罗非鱼越冬期的体色变异可能是色素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形成的,与代谢相关的调控通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解析红罗非鱼越冬期体色变异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鱼皮明胶、壳聚糖、甘油为原料制备可食膜,采用响应面法对可食膜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使用Design-Expert软件对鱼皮明胶添加量、热处理温度与甘油添加量进行三因素响应面试验设计,以抗拉伸强度为响应值优化可食膜性能,并验证响应面预测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复合可食膜最佳制备工艺为:鮰鱼皮明胶添加量60%、热处理温度70℃、甘油添加量为10%时,制备得到的明胶-壳聚糖可食膜抗拉伸强度达最大值24.20 MPa,验证结果为23.44 MPa,二者相对误差为3.2%,实测值与响应面预测值拟合良好,说明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