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压多孔灌溉软管设计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压多孔均匀出流灌溉软管是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基础上,结合沟灌和膜孔沟研究设计的一种新配套设施。本文在研究灌溉软管的有关水力参数基础上,研究设计出一种适合低压多孔均匀出流灌溉软管设计与评价的图解法,为灌溉工程设计与评价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2.
低压多孔均匀出流灌溉软管是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基础上,结合沟灌和膜孔沟灌研究设计的一种新配套设施。本文在研究灌溉软管的有关水力参数基础上,研究设计出一种适合低压多孔均匀出流灌溉软管设计与评价的图解法,为灌溉工程设计与评价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3.
水电部科技司于1985年6月11~12日在北京召开了农田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座谈会。与会的有冀、鲁、豫、晋、辽、津、京等省、市(包括部分地、县)及有关科研院、研的同志,共30余人。会议交流了情况,总结了经验,研究讨论了在开发应用这项技术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近年来,以低压为特点的农田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特别是井灌区发展很快。尤其以地下暗管与地面移动软管结合的半固定式和全部采用地面移动软管输水灌溉的型式应用最为广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北方地区已有  相似文献   

4.
根据目前我国南方丘陵山地灌溉区域的经济状况、管理运行情况和水资源供应等条件,给出了低压管道输水波涌多孔软管灌溉系统的设计,并应用软件建立该系统的多孔软管模型,在模拟条件下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灌溉系统配水均匀性方面,该多孔软管能够较好的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5.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田间工程配套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土壤的畦田规格、土垄沟输水时间、距离、入渗强度、入渗量等定量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井泵、管道、畦田工程合理配套标准。采取低压固定管道与土垄沟相结合输水配小畦灌溉,可使灌溉水利用率达到85%-90%,耕地利用率达到92%-96%,既可免去再配地上移动软管或闸管,节省投资,又便于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6.
塑料软管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塑料软管被广泛应用于农田低压输水灌溉,但至今其水力特性仍未被充分研究。水力学实验表明,塑料软管是水力光滑管,但与硬质塑料管不同,它柔软而富弹性,只有在一定的内水压强下才能显标准圆形断面。内水压强较小时断面收缩且呈非圆形,内水压强较大时断面胀大。所以其水力特性随内水压强而变化。考虑到这些特点,在水力学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塑料软管沿程阻力系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哲里木盟1988年引进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经历了学习、研究、试验、示范、推广等阶段,到1996年推广面积近133.3hlnZ。在前两年的试验中,为了选出经济实用的管材,选用的管材有聚乙烯再生管、聚乙烯薄壁螺纹管、塑料软管外护混凝土管,这些管材安全系数比较小,所以建成的管网在输水灌溉中,有的管网由于正负水击,不正确操作等原因造成管道内水压力高于最高设计压力,发生了管道爆裂现象。当管道内由于水锤冲击或一端排水,另一端不能进气时产生负压把软管吸扁,甚至把泥土吸进软管和混凝土保护层之间,使软管不能复圆。当一端…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新型喷灌和软管灌溉两用轻小机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该新型灌溉机组由绞盘车提供行走动力和压力水源,通过喷水车进行喷洒灌溉.机组可配置喷灌和软管灌溉两种不同的灌水系统,满足了不同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喷水车安装有高度调节装置,始终使灌水器处于最佳灌水高度;机组上采用低压折射式喷头和软管洒水带等低压灌水系统,使机组的工作压力降低了30%.通过对该机组水涡轮特性、运行特性、喷洒特性的分析,确定了该机组的技术参数.喷洒试验表明,新型灌溉机组可克服受风影响较大的弱点,减少灌溉水分的漂移损失,灌水均匀度可达90%.  相似文献   

9.
棉花自压微水头软管灌溉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模拟田间情况进行室内微压多孔软管的水力学性能实验和田间灌溉制度试验,揭示出其水力学性能的特殊性,研究提出了棉花自压微水头软管灌溉技术的适宜坡度范围、软管最大铺设长度和适宜灌溉制度参数。  相似文献   

10.
农田灌溉过程中的水力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多年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实践,提出发展灌溉水力学的初步设想.在分析农田灌溉实施过程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输水、灌水、土壤入渗与植物吸水4个阶段;输水与灌水过程属灌溉水力学范畴,土壤入渗属土壤物理学范畴,植物吸水则与植物水分生理密切相关;灌溉水力学、土壤物理学与植物水分生理学共同构成农田灌溉的基本科学理论.据此给出了灌溉水力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灌溉水力学将着重研究输水与灌水过程中的水流运动规律,其科学目标是如何经济、高效、均匀地将灌溉水流输送到田间土壤;灌溉水力学的内涵主要包括灌溉水流运动规律、灌溉系统水力计算和灌溉均匀度评价3个方面.灌溉水力学的发展,可作为农田灌溉基本科学理论,指导灌溉技术和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为灌溉工程设计提供新方法和新手段.  相似文献   

11.
1992年我所自行研制了“低压多孔口均匀喷洒灌溉管道” ,即在塑料软管上开很多均匀小孔使之与低压输水系统出水口配套。虽然实验取得了成功 ,但由于制造技术原始等原因 ,没有得到开发应用 ,1999年我所发现台湾生产的双羽式喷水软管与我们的想法类似 ,且采用激光造孔 ,生产工艺先进 ,于是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这种喷水软管可方便收放 ,沿管长均布激光打的小孔 ,每根管长 10 0m ,喷水压力 0 .0 5MPa ,喷洒均匀 ,省水经济。这种灌溉形式与现在使用的喷灌相比有如下优点 :①没有喷头 ,结构更加简单 ,价格低廉 ;②使用方便 ,收放快捷 ;③规…  相似文献   

12.
由水利部科技教育司、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司和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研讨班”,已经于1989年11月15日~28日在北京举办。来自北方15个省(自治区)、市,从事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研究的科技人员共60余人,参加了这次研讨班。会上系统地交流了“七五”国家科  相似文献   

13.
低压管道输水淋灌技术在蔬菜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压管道输水淋灌是一种简易的节水灌溉方法,它具有省水、省地、省工、管理方便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阐述了低压管道输水淋灌的组成及其技术要点,并对其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在新开垦的浅山丘陵区利用低压管道输水进行春小麦涉畦灌溉的节水增产效益,通过对土渠,砼衬砌渠,PVC管道3种型式输水效率的试验对比,总结了低压管道输水小畦灌溉的优越性,为青海省浅山丘陵区的节水灌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节约灌溉用水,对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问题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是有效的节水方法之一。由于它具有灌溉水利用系数高(90%以上)、输水快、土地利用率高、省劳力、便于自动化管理等优点,近一二十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很快,出现了明渠向管道输水发展的趋势。比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79年低压管灌溉仅占总地面灌溉的3.03%,1984年比例增大到43.5%。苏联1984年地下管道输水已占63%(防渗渠道占29%,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全国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讨论会”和水电部科技司、农水司(85)水电农水字21号文件精神,我省引进低压管道输水灌溉这项节水型灌溉新技术,在砂质土壤的沿海经济作物区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我省是第一次引进此项技术,为了总结试点区的经验,并向其它地区推广应用,省水电厅于1986年12月16日在平潭县召开了  相似文献   

17.
管道灌溉包括地面软管系统与地下输水系统,是利用管道系统把低压水流送入田间。它适用于井灌区,也适用抽水站与山丘自流灌区。对于不同作物、土壤和水量大小均能全适。从多年运用情况来看,在水资源紧缺、连续干旱、地面条件差的情况下,发展低压管道,效果十分  相似文献   

18.
全国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科技信息网金永堂(中国水科院水利所)低压管道代替土渠输水灌溉,具有省水(约40%,每公顷节水平均1800m3)、节能(30%~50%,每公顷平均节电15kw·h)、省地(占灌面的1.5%~3.5%)、省工(由于输水快,不需护渠人员...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资源严重不足的状况,自1982年以来,沧州地区在农田灌溉中试验推广了多种形式的低压管道灌溉方式。1988年春,在比较现有几种管材优缺点的基础上,试验成功了内衬软管、外护瓦管的地下管道输水形式。实践证明:这种输水管道的管材既具有混凝土管道的强度,又具有塑料管道的输水性能和防渗效果。且造价低廉、施工简单,取材容易、修补方便,便于农村推广。本文对这种输水管道的施工工艺、实际应用中的优点进行了介绍,并与其它形式的输水管道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正> 为了总结推广“七五”期间的管道输水灌溉试验研究成果,推动“八五”期间管道输水灌溉的发展,进一步缓解干旱地区的缺水矛盾,给农业生产攀登新台阶创造条件,1991年9月15日至24日,国家科委成果管理办公室和水利部科教司、农水司,在河北沧州联合举办了“全国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研讨培训班”。来自全国20多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省、地水利部门的30多位教授、学者、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参加了研讨活动;来自北方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多个县市水利部门的近50名工程师和管道灌溉技术骨干参加培训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