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北省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20  
在棉花苗期采用塑料营养钵底部定量注菌液法接种,于昼温25~26℃,夜温20~22℃的人工培养室中测定了自河北省重点植棉县分离的40个棉花黄萎病菌单孢菌系和外地5个菌系的致病性。以中棉石系亚、海岛棉海7124、陆地棉93抗12、辽棉5号、冀棉11号、农大3656个品种为鉴别寄主,以病情指数作为划分抗、感类型的标准,根据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45个供试菌系可被划分为致病力强的Ⅰ型、致病力中等的Ⅱ型和致病力弱的Ⅲ型,分别占53.5%、28.9%、17.8%。Ⅰ型菌系除使中棉表现抗(耐)病外,海岛棉和陆地棉均表现感病。该类菌系遍布冀中南棉区,其中有7个菌系可使部分品种表现落叶,证明河北省已有落叶型菌系存在。试验还表明,海7124、93抗12、冀棉11号和农大3654个棉花品种对黄萎病鉴别力较强,可作为鉴别寄主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2.
棉花黄萎病菌落叶型菌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我国棉花黄萎病菌 V_B 与已知的美国落叶型黄萎病菌 T_9以及我国非落叶型黄萎病菌 V_6、V_10进行对照比较研究,所得结果表明,菌系 V_B 为强致病力,病株落叶成光杆,在6个抗感不同的棉花寄主上致病,平均病情指数达54.6;对不同温度反应显示偏耐高温,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最佳温度25℃;在 PDA 培养基上菌落白色,微菌核不明显,呈束状膨胀菌丝团等生理特性方面,均和美国落叶型黄萎菌 T_9表现趋于一致,而与非落叶型黄萎菌系差异明显。从而证实江苏常熟徐市的棉花黄萎菌系 V_B 是落叶型的病原菌。为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疆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性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霍向东  李国英  张升 《棉花学报》2000,12(5):254-257
对新疆主要植棉区的30个棉花黄萎病菌菌株及陕西省农科院植保所赠送的4个标准菌株进行致病性分化和营养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性分化明显,可分为强、中、弱3种类型,34个菌株中的32个菌株可分为2个亲合群,另外两个菌株暂未划定亲合群。  相似文献   

4.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性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维管束系统病害。而今 ,国内外在棉花黄萎病防治以及抗病育种方面没有取得明显进展 ,除了客观上缺乏免疫抗源外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关黄萎病菌致病机理的基础研究尚处于相对滞后状态。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性生理生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并对黄萎病菌毒素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可供从事棉花黄萎病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棉花黄萎病菌安阳菌系致病类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菌系为对照,3 个不同棉种的4 个品种为鉴别寄主研究了棉花黄萎病菌安阳菌系致病类型的变异。结果表明,安阳菌系的致病力类型有明显变异,其AVS菌株的致病力明显强于强致病力类型的陕西泾阳菌系和我国江苏落叶型菌系VD- 8,且略高于美国强致病力落叶型菌系T- 9,属强致病力类型;病原菌室内培养性状也有变异,AVS菌株是近年出现的新类型,其在病株中分离比例呈上升趋势,AVH菌株在病株中的分离比例则呈下降趋势;黄萎病的田间症状有不同类型,早期落叶型为近年出现的新类型,具有发病早、重、快、损失重等特点;早期落叶型棉花黄萎病的致病菌与AVS菌株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研究手段为主线,从形态学特征、凝胶电泳、血清学反应、营养体亲和性及几项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面讨论了目前国内外在划分棉花黄萎病菌种内致病类型上的研究进展状况,并在本文基础上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棉花黄萎病菌的研究及最新进展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详述了棉花黄萎病菌从发展(1914年)至目前,在种、生理型、生理小种的鉴定,营养体亲和性,形态及变异,寄主范围,土壤分布及监测,致病机制,生理生化,同功酶分析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李艳  杨家荣 《棉花学报》2007,19(4):291-295
为进一步研究病原茵的变异规律,采用皿内培养和苗期致病力测定方法,2005年8月对陕西三原棉花黄萎病圃中棉花黄萎病菌进行了研究.对26株代表菌系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培养性状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存在黑色菌落(菌核型)、白色菌落(菌丝型)和中间型三种培养型.并且在菌落的生长量、微菌核形成的快慢、数量、形状和大小变化以及黑色素的相对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苗期致病力测定表明:26个供试菌系致病力也有差异,从其对5个棉花鉴别寄主侵染的反应型来看,可以划分为强、中、弱3个不同的致病类型.强致病类型菌系12个,占41.6%,中等致病类型的菌系9个,占34.6%,弱致病力菌系5个,占19.2%.  相似文献   

9.
我国棉花黄萎病菌的群体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瑞辉  王克荣 《棉花学报》2001,13(4):209-212
从 1 2 6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9条能产生多态性好、条带稳定的引物。用这 9条引物对来自我国主产棉区河北、河南、江苏、山东 4个群体的 9个亚群体 1 1 7个菌株进行 RAPD扩增。对各个群体、亚群体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 ,各省群体遗传相似性较高 ,总的遗传变异量为 0 .0 947,其中72 .5%由群体内的变异引起 ,1 2 .5%由省内群体间引起 ,1 5%由群体间的变异引起 ;群体间的基因流动值为 2 .83 ,群体间、亚群体间均存在较高的基因流动 ;落叶型特征条带在各个亚群体内出现频率均很高 ,表明棉花黄萎病菌落叶型菌株在我国主产棉区的河北、河南、山东、江苏 4省棉区分布广泛 ,并已成为或正在成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0.
棉花与黄萎病菌互作机制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括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因子及寄主抗性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棉花品种对黄萎病慢病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3年在河南省新乡县李台基地重病田,通过定株定时调查发病情况和各单株的产量结构,研究了不同抗病性棉花品种对黄萎病慢萎性。结果表明,若单纯以8月下旬的病情指数为标准,不少品种的抗病性均不理想,但从黄萎病发展历程分析,则发现有一部分耐至感病品种,其病情发展缓慢,对产量的影响也达不到显著水平。为此,提出棉花品种存在对黄萎病的慢病性,简称棉花品种慢萎性。  相似文献   

12.
Verticillium dahliae is a soil-borne and vascular pathogen causing Verticillium wilt of cotton,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severe diseases affecting cotton production in China. Recently, a soil-inhabiting opportunistic pathogen was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Scopulariopsis gossypii; it could infect the host through wounds and increase disease severity in combination with V. dahliae. S. gossypii was able to form conidia in a nutritionally poor substrate and had simila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o other vascular pathogens, while ultrastructure observation also confirmed that it was present in vascular tissue of cotton plants and produced conidia. Nematode activity in soil could cause wounds on the surface of cotton roots resulting in infection by the pathogens. On the basis of our analysis of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ection process of S. gossypii and its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pathogens in cotton plants, we propose establishing a research program for multipathogen-host interactions in the cotton rhizosphere, which will enabl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the synergistic pathogenesis of S. gossypii and V. dahliae.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棉花黄萎病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土育苗和裸苗接种后移栽的方法,对2007-2008年间采自湖北不同地区的32个棉花黄萎病菌菌株和4个对照菌株进行了致病力鉴定。结果表明,强致病力菌株有12个,占鉴定菌株总数的33.3%,中等致病力菌株有19个,占52.8%;弱致病力菌株有5个,占13.9%。该结果表明,湖北存在强致病力的黄萎病菌,而且强致病力菌在该省的三大植棉区均有分布。对不同鉴别寄主对各菌株的反应分析显示,采用无土育苗和裸苗接种相结合的鉴定方法是一项不错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冀中南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6~1996年在石家庄河北棉花所黄、枯萎病混生病圃,对中棉所12每年8月20~25日进行黄萎病调查,并与当地6~8月每旬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空气相对湿度等与发生黄萎病关系进行单项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7月份气温27℃是发病轻重的转折点,7月中下旬的气温是影响黄萎病发病强度的主要因素,可分为高温、低湿、少雨轻病年和低温、高湿、多雨重病年,两者出现频率接近50%。经过对黄萎病指(Y)与所有因子逐步回归分析,入选因子为7月中旬湿度(X5)、6月下旬降水量(X12)、7月中旬降水量(X14)、7月下旬日照时数(X24)和6月下旬平均气温(X30),得出回归方程可试用于黄萎病发病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5.
不同强度温度刺激对棉花黄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三个不同抗性的棉花品种、三个不同的黄萎病菌系和三个温度梯度,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人工气候箱中研究刺激不同时间对棉花黄萎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激温度的高低和品种的抗性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与扩展有显著的影响,而菌系致病力以及刺激时间长短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也存在显著差异,但影响较小;品种的抗病性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温度对黄萎病的发生与扩展起着关键作用。初步明确了影响棉花黄萎病发生与扩展的几个因子间的互作效应及其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
拮抗细菌C-02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抗生、竞争和诱导系统抗性三个方面对拮抗细菌C-02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机理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C-02分泌的抗菌蛋白能溶解病原菌VD-11的细胞壁,抑制其致萎毒素的分泌。与病原菌VD-11相比,C-02利用碳源有明显优势,在棉花根际土壤中具有显著的营养竞争优势和很好的定殖能力。C-02处理棉苗后,棉叶中植株防御性酶系PAL、POD和PPO的活性提高幅度大,维持时间长。C-02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机理是抗生、溶菌、竞争和诱导棉苗系统抗性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7.
转Bt基因抗虫棉黄萎病发生规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1996~1997年系统调查了转Bt基因抗虫棉在平作棉田和麦套棉田黄萎病发生消长情况,结果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黄萎病发生规律与对照中棉所12存在较大差异。转Bt基因抗虫棉与对照品种相比,黄萎病发生前期,病株率低于对照品种,扩展缓慢,发病后期,扩展速度加快,病指超过对照品种,且全年隐症期短,在麦套棉田的发病高峰比对照品种推迟10d以上。从气象因子与病指和病株率的相关分析,温度与空气相对湿度对转Bt基因抗虫棉黄萎病指和病株率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大于对照品种,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对转Bt基因抗虫棉黄萎病指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对其病株率的相关系数,日照时数与转Bt基因抗虫棉黄萎病指和病株率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棉花黄萎病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介绍了黄萎病病菌致病机理、棉花黄萎病抗病机理及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研究的现状,从不同的方面分析了制约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研究的因素,提出了加快抗黄萎病育种研究进程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