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尾叶桉无性系幼林施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东省开平市镇海林场进行了尾叶桉无性系幼林施肥试验,4.5a试验结果表明,8个不同施肥处理(肥料配方)间的生长差异极显著,尤以N75P200K50处理最好,其平均树高为15.23m,平均胸径为11.07cm,每公顷材积为107.5m3。8个施肥处理均与不施肥处理有极显著的差异。最好施肥处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每公顷材积分别是不施肥的1.3、1.65和3.1倍。以最佳施肥处理N75P200K50的经济效益最好,投入与产出比为1∶2.2,与施肥量最高的处理相比,投入少,产出大,内部收益率为25.96%。  相似文献   

2.
对贵州省林科院20商直干桉试验林试验结果采用国际通用的产投比、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净现值法进行经济分析,通过分析,直干桉的产投比为10:1,每亩投资154元,5年总收入1545元.投资回收期(静态)为1.66年,内部收益率为60.8%,净现值(10%)5361.7元.5年生时直干桉材积达4.25m3.  相似文献   

3.
尾叶要无性系幼林施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东省开平市镇海林场进行了尾叶桉无性系幼林施肥试验,4.5a试验结果表明,8个不同施肥处理(肥料配方)间的生长差异极显著,尤以N75P200K50处理最好,其平均高为15.23m,平均胸径为11.07cm,每公顷材积为107.5m^3。8个施肥处理均没施肥处理有极显著的差异。最好施肥处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每公顷材积分别是不施肥的1.3、1.65和3.1倍。以最佳施肥处理N75P200K50的  相似文献   

4.
杉木中龄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立地指数为16的杉木中龄林林地上进行的施肥试验表明;12种配方施肥方案中以N1K为最佳施肥方案,其蓄积增益最高,达38.01m^3/hm62,经济了好,内部收益率32.93%,投入与产出比为1:5.0;其次是P1K,虽然蓄积增益为29.04m^3/hm^2,但成本低,经济效益好,收益率达31.33%,投入与产出比为1:4.4;N2P2K蓄积增益较好,但投入成本较大,影响效益,从总体来看,中龄林施  相似文献   

5.
杉木林间伐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林不同间伐强度试验的定位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对胸径生长的影响达到显著差异,对树高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间伐强度能提高林分单株材积和经济出材率;但不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经济效益分析表明,不同间伐强度的经济效益以中度间伐为最高,净现值比对照提高27%,内部收益率提高2.2%,每公顷增加收益1356元;其次是强度间伐,净现值比对照提高25%,内部收益率提高1.2%¥,每公顷增加收益12  相似文献   

6.
杉木林不同间伐强度试验的定位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对胸径生长的影响达到显著差异,对树高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间伐强度能提高林分单株材积和经济出材率;但不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经济效益分析表明,不同间伐强度的经济效益以中度间伐为最高,净现值比对照提高27%,内部收益率提高2.2%,每公顷增加收益1356元;其次是强度间伐,净现值比对照提高25%,内部收益率提高1.2%,每公顷增加收益1248元。  相似文献   

7.
1992-1995年试验结果表明,在江西省分宜县页岩坡积物发育的红壤上,湿地松纪林施用N、P、K肥及其配合,使树高、胸径、蓄积等总生长量分别达到3.72-4.03m、7.20-7.93cm、27.65-34.158m^3/hm^2,较对照显著增长5.1-13.8%、7.0-17.8%、15.2-42.4%。在各种施肥处理中,以P2K1配合的效果最佳;单施N、P、K肥均有效,但不同剂量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粉单竹纸浆林施肥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4年的试验,粉单竹纸浆林施肥最佳搭配为竹丛结构1 ̄3龄,每丛留竹10株以上;8月施肥;肥料配比N:P:K为5:1:1;施肥量2509/g丛。  相似文献   

9.
在全省4个栽培区栽培试验林833.3ha,系统地进行了品系选择、栽植密度、间作混交、病虫害防治、壮苗培育及林木水分生理、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等试验研究,试验期10年。在大面积栽培条件下,北京杨10龄林每公顷平均蓄积183m3以上,在黄土高原半湿润栽培区其生长量均高于其他参试品种或品系,为对照树种小叶杨的340%。10龄林以株行距5m×5m密度型,生长旺盛,是培育中径材的理想密度。林地间作农作物可使林木单株材积生长且提高3.0~3.6倍。  相似文献   

10.
人工接种弗兰克氏菌的木麻黄幼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人工接种弗兰克氏菌的木麻黄幼林进行施肥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地提高木麻黄幼林的生长,施肥处理的树高和胸径分别比不施肥的增加0.8%~57.1%和10.1%~55.3%;年均材积平均每公顷增长0.880 14~2.817 04m^3。最佳施肥处理(配方)是N100P250K37.5。在人工接种弗兰克氏菌的木麻黄幼林三要素施肥中,第1、2年以P肥为主要影响因素,第3、4年以N肥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杉木林地土壤肥力观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造林后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及施肥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经对杉木中心产区土壤肥力中等的杉木林地设固定样地,进行土壤肥力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地施肥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施肥后第2年,土壤的含P量,P2和P2K1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和21%,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比对照提高了20%和195%;施肥后第4年其含P量分别高25%和28%,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比对照提高了21%和29%;造林后,随着林龄的增加杉木林地的土壤肥力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造林5年后,离树干距离40cm的土壤含N、P、K肥的下降比例较树干距离80cm的低。  相似文献   

12.
湿地松人工林间伐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10年生和18年生两片湿地松人工林进行了不同强度的间伐试验,间伐3年后的结果表明:强度和中度间伐可明显促进10年生林分胸径,平均单株胸高断面积和平均单株材积的生长;18年生林间伐效果则不明显;间伐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增长量只有自然林分的70%-87%。  相似文献   

13.
池杉造林效益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一反传统的静态分析方法,介绍了林业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动态方法。并对江苏省宝应湖农场池杉林的经济效益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达到主伐年龄时,每公顷的财务净现值(确定收益率为12%)为50829.96元,远远大于造林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2.7%,是社会基准收益率的1.89倍,获利能力很强。敏感性分析表明,当木材产量、木材价格分别降低10%,经营成本提高10%的情况下,其内部收益率仍高达21%,远大于社会基准收益率,说明项目经营风险很小.  相似文献   

14.
刚果12号桉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贫瘠低丘上对刚果12号桉进行不同肥料配合和不同用量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NPK,NK,NP和PK配合施用的能极显著地促进刚果12号桉的生长,5年生时蓄积比对照分别增加19.40,18.45,16.40,15.05m^3/hm^2,N,P,K肥单施的蓄积比对照纷别增加5.30,5.25,4.80m^3/hm^2肥料的配合施用极显著地优于N,P,K单施,材积的增长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尾叶桉幼林施肥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尾叶桉幼林施肥肥效是十分显著的,但不同处理对幼林生长存在较大差异,有P处理肥效高,无P处理肥效较小。由此表明P是限制尾叶桉幼林生长的主要因子。N、P、K三要素对材积的影响顺序为P-N-K。试验表明,尾叶桉幼林最佳的施肥肥料配比方案为每公顷N50kg、P2O550kg、K2O10kg,其材积生长量比对照大63.6%;其次为N50kg,P2O5100kg,材积生长量比对照大61.1%。  相似文献   

16.
在太行五台山地区,调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16块标准地,并测定了单株平均木各器官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含量,拟合了华北落叶松林木各器官生物量随年龄变化的logistics生长方程。试验表明:华北落叶松立木及林分生物量年平均生长随年龄呈抛物线变化,24年生时达到高峰,而叶片对干材的净光合同化率18年生时即达顶峰,约为400g/m2。15年生林木各器官主要营养元素总积累量,从大到小顺序为N、Ca、K、Mg、P,林分每公顷可积累以上五种营养元素的总量是888.91kg。N为406.86kg,其中叶片中N积累214.56kg,占总N积累的52.74%;干中N积累54.35kg,占总N积累的13.36%。15年生华北落叶松林分,生产1吨干物质即固定N3.5kg;而生产1m2木材需固定N4.6kg;伐倒1m3木材所消耗的N仅为0.611kg,占1m3木材需固N总量的13.36%。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造林后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及施肥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经对杉木中心产区土壤肥力中等的杉木林地设固定样地,进行了土壤肥力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地施肥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改善。施肥后第2年,土壤的含P量,P2和P2K1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和21%,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比对照提高20%和19.5%;施肥后第4年其含P量分别大25%和28%;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比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河北平原区白榆连续4年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白榆苗木栽植当年及第2年施肥无效;肥料品种对白榆的作用依次为N、P;磷肥处理明显抑制林木根系吸收利用土壤中的Zn;Z_2·P_1施肥处理有利于促进林木根系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P、K、Cu、Zn、Fe、Mn;肥料的最佳配比为N_2·P_1;根据白榆生长节律,白榆施肥时期应确定在6月下旬前。  相似文献   

19.
杉木不同栽培模式的经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苏南低山丘陵地区杉木采用短周期(12~15年主伐)栽培模式,其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显著高于长周期(19~26年主伐)模式,短周期第2茬萌芽更新(10年主伐)模式也有类似效果,地位指数14m,15年主伐模式(Ⅲ1)比26年主伐模式(I)总出材量增加58.3%,林地等价年值,内部收益率,益本比分别提高5.24倍,16.65%,人5倍,地位指数12m,12年主伐模式(Ⅳ1)总出材量比19年主代模式(Ⅱ)产材  相似文献   

20.
连续4年对幼龄兰考泡桐胶合板材林进行营养补给效应研究的结果表明:造林后前二年营养补给对泡桐生长无明显促进效应,第三年采用N100P25A30进行营养补给,对泡桐胸径、胸高断面积和材积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分别提高6.10%,12.72%,13.34%,而对高生长无显著效应.其效应主因子为磷肥,次因子依次为氮磷交互、深度和氮肥,最佳营养补给组合为N100P25A40采用N100P25A30进行营养补给,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其内部收益率可达15.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