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茗人秀"APP产品定位人群主要以20-45岁的茶爱好人群为主体群体,茶人可在APP平台秀出独特自我。该平台基于用户分享茶生活、茶相关产品的内容互动,融入商城,打通个人与商城的链接,让每一个有内容的手艺人、原创产品成为品牌。在"茗人秀",传统茶业不仅可以低奢化,更能个性化。在平台上,每个茶人都是茗星,书写属于自己的茗人传记、自由经营自己的茗人专辑、寻找志同道合的茶友、搜罗身边的茶馆、选择属于自己的茶生活。  相似文献   

2.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0,32(12):51-52
<正>斗茶,又叫"斗茗"、"茗战",它是古时有钱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在古茶书中经常见到。何谓斗茶?斗茶,即比赛茶的好坏之意。斗茶源于唐,而盛于宋。它是在茶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风俗。斗茶始于唐代,据考创于出产贡茶闻名于世的福建建州茶乡。在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  相似文献   

3.
《茶世界》2012,(4)
正每年的第一锅崂山茶都让晓阳春"抢了头彩",谷雨前采摘的晓阳春"早茶"是崂山春茶的标志。驱车沿滨海大道前行,穿越仰口隧道后不久,茶的踪迹便随处可见,嫩绿青葱,生机勃勃,心情也变得轻松愉悦。忽见"茗香谷",原来这是"晓阳春"的有机茶园。步行而入。郁郁葱葱的树木,潺潺的流水,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茗6号、中茗192、中茗7号、望海茶1号和龙井43等5个茶树品种(系),通过2年减半施肥与常规施肥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减半施肥对茶树物候期、茶叶产量、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常规施肥,减半施肥对5个茶树品种(系)物候期影响较小;减半施肥下茶叶产量、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氨酸含量降低,而茶多酚、酯型儿茶素、非...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江山市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就盛产茶叶,古称仙霞茶,北宋苏东坡有诗誉其"色香味"三绝,称其"奇茗极精",明代正德皇帝赐名为绿茗,并列为御茶. 为挖掘传统名茶,1980年春科技人员在保安乡化龙溪、裴家地、龙井等村恢复试制成功,取名为"江山绿牡丹茶",且在1982年商业部首届全国名茶评比中名列第二,作为全国名茶载入了<中国土特产大全>、 <中国茶经>等书籍,因其品质优异,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6.
上茗轩     
<正>上茗轩茶厂历史悠久,是茶行业的老字号,在行业内拥有众多第一1.2015年11月,上茗轩英红九号金毫进入习马会,成为一个受海峡两岸推崇的高品质红茶;2.2015年春,上茗轩英红九号金毫第一个荣登台湾"总统府",并受到马英九先生的高度赞赏;3.上茗轩茶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已经有二十多亩茶园单产超千斤,其中有一亩五点四分茶园亩产1410斤,创造世界"第一"高产茶园;  相似文献   

7.
仲然 《广东茶业》2014,(5):40-41
正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上茗轩是英国皇室用茶的指定生产商;2006年瑞典"哥德堡号"访华,上茗轩红茶被广东省政府指定作为赠送给瑞典国王的礼物;如今,上茗轩被恒大选中成为专用茶。每一个身份都有一个故事,套用一句歌词概括就是,上茗轩,你才不是一杯没有故事的红茶。"恒大集团、恒大足球选择了上茗轩,上茗轩正式与恒大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上等名茶上茗轩与恒大一起为中国足球助威,为中国足球腾飞贡献一分力量。"2014年7月10日下午16时22分,—条消息从广东英德市上茗轩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余雄辉的微信朋友圈中发出。这条配有恒大中心图片的中标消息,  相似文献   

8.
甲金文中未见"茶"字,《九经》中"茶"字亦非今日之"茶",《说文解字》只收录"荼",未见"茶"。"茶"字,出自唐玄宗时的《开元文字音义》,而"荼",则出自汉初的《尔雅》。"茶"字产生之前,曾以"荼"指"茶",甚至中唐之前主要以"荼"指称"茶",但"荼"并不专指"茶"。为了弥补名与实之间的不对等,在"槚,苦荼"的基础上新造一"(木茶)"字。"茶"字先是作为俗文出现民间,直到《茶经》一书问世才逐渐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9.
雪水云绿     
卢心寄 《茶叶》1993,19(4):44-45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位于浙江西北富春江畔的"潇洒桐庐",不仅以其山水之灵秀博得贤达雅士的眷恋,而且还以佳茗之幽香赢得好茗者的赏识。曾有"桐君云山探雀舌,富春碧水煮龙团"、"君山凝成云雾质,仙庐飘出万里香"之佳联,把富春山水寓意于茶情之中,隽永深邃。"雪水云绿"茶,她是镶嵌在"潇洒桐庐"东南面龙门山脉上的一颗翡翠。自1987年以来,曾连续二届评为杭州市名茶,连续三届(七、八、九届)蝉联浙江省一类名茶(其中第九届省名茶评比总分第一),获省级名茶证书;在’91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中获"文化名茶"奖;同年,在"七五"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上荣获金奖。92年在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  相似文献   

10.
正时光·茗享会广州茶博会感恩各界2014"时光·茗享会",8月8日起相继在东莞、清远、台北、惠州、汕头、潮州、肇庆、佛山、珠海等地与当地茶人欢聚,以茶会友。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秘书长张黎明、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广韬等参加活动并致辞。第五届北京茶博会2014年9月16日,第五届北京茶博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此次茶博会面积达8500平方米,共展出了六大茶类、茶具等近万种茶叶产品,来自国内外的300余家  相似文献   

11.
<正>下载"茗人秀"APP之后,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账号登录,如微信、QQ、微博等,也可重新注册。登录之后,可以看到五大功能区,分别是"说说茶"、"茗人堂"、"手艺人"、"找茶馆"、"商城"。这是一个茶人真实分享内容的平台,茶友可以在这里无缝连接全国各地茶人,寻友、找茶、买卖、约泡等。说说茶:网罗最火、最新的茶生活分享,你的随手发布可能第一时间吸引茶界关注。在这里,可以随时随地秀出自  相似文献   

12.
协会动态     
《茶世界》2017,(5)
<正>举办"华茗杯"茶产品质量评选活动4月19至20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信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华茗杯"2017全国名优(绿、红)茶产品质量评选活动在河南省信阳市成功举行。第13届北京春茶节拉开序幕4月21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与北京市茶业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17年第13届北京春茶节"活动在北京大观园公园拉开序幕。应邀参加第三届六安茶谷开茶节六安瓜片茶王赛  相似文献   

13.
正茶粥又称茗粥,是以茶叶或茶汁煮成的粥。它清香引人,强身健体,不失为富有中华特色的风味美食。尤其是茗粥之名,不失为食品雅称,喜闻乐见。茶粥晋代已见记载,流行于盛唐时代。不知何故,当代日本流行茶粥,但倡导茶为国饮的中华大地却日趋式微,难觅踪影。茶粥另有含义,宋代以后将粘稠状茶汤表层形成的粥状薄膜,称之为"茗粥"。  相似文献   

14.
浙江茶情(2)     
金晶  陆德彪  刁学刚 《茶叶》2015,(2):119-121
<正>1浙江茶界首摘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月15日上午,2015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召开。浙江大学茶学系屠幼英教授主持完成的"生物催化技术重组并强化茶深加工制品的功能及其产业化"项目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此成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省茶叶界获得的第一个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是茶界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示范。该研究成果已在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上虞健茗茶业有限公司、浙大  相似文献   

15.
《茶世界》2017,(1)
<正>茶宠,茶席上的一个小点缀、小摆件,如宴席上的一道小点心,有时会"喧宾夺主",往往精美的清玩更能讨巧,向茶人邀宠,博得茶人的清欢,久而久之,便被称之为"茶宠"。我看这茶宠的"血脉"错综复杂,兼有小雕塑、吉祥物、把玩件、小摆件的"基因"。若执着地让它"认祖归宗",不成熟的自以为,它大概属于文房清玩的"后裔"。茶宠不像茶器,因茶而生,有漫长的"家族"发展史,是茶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而茶宠  相似文献   

16.
说“茗”     
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讲到在唐中期以前有关茶的名称:“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茶之称“茗”,陆羽在注解中引用晋代郭璞的话认定“早取为茶,晚取为茗”。然而,历代对此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余近读茶史,颇也有趣,自是说“茗”。  相似文献   

17.
福建的武夷岩茶,产制历史悠久。唐诗有:“武夷春暖月初园,采摘新茶献地仙”之句。宋代章岷的《斗茶歌》中也有“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的记载。“大红袍”叶片厚,色微红,香气馥郁,味道清远,冲泡八、九次甘味如新,有“茶中之王”“茶皇后”之称。说起“大红袍”,还有一段流传较广的历史故事。据说宋皇帝御驾武夷山游览,突然患病不起,山僧献上九龙窠二丛茶泡制的茶水,饮后病全消,宋帝便脱下大红袍令人  相似文献   

18.
茶在"饮中为第九"之说,出自诗僧担当的诗句。担当(1593~1673),法名普荷,又名通荷,字担当。云南晋宁人,俗姓唐,名泰,字大来。原籍浙江淳安,其先代于明初从戎于滇。其诗曰:"好茶如酒亦神仙,名姓须将杜老传。谱入饮中为第九,纵虽不醉亦飘然。"于是,所谓"饮中为第九"就容易使一些人造成茶在诸多饮料中排名"第九"位的误解。其实不然,"饮中为第九",实质为第一。这是因为古人认为"九"是数字中的极数,茶是饮中之冠。所以,茶在所有饮料中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19.
对于"茶"字的发展和变迁,历来研究和争议颇多,本文通过训诂学的方法对"茶"的几个古字——"荼"、"槚"、"荈"、"茗"进行分析和释义,并基于此文字的变化探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必然性。研究表明,在唐朝之前,"荼"、"槚"、"荈"、"茗"和"茶"之间的"音"、"形"、"义"各不相同,但它们在使用上存在着严重的混淆情况,唐朝以后才逐渐确认用"茶"来代表茶。"茶"字的变迁与人们应用茶的方式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一开头就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大意是说,茶是我国南方最珍贵的常绿树。《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周武王伐纣后,地处中国西南的巴蜀之地的小国向武王进贡包括茶在内的许多珍品。"又有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各种版本的茶书都较统一地认定,我国地处西南部的云贵高原是茶的原产地,随江河交通传人四川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