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杨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317-9319,9422
[目的]研究苯丙氨酸、草酸和油酸等前体对黄芪细胞生长和黄芪多糖合成的影响.[方法]在细胞培养的第O天,向细胞悬浮培养液中加入3种前体,测定细胞干重增殖倍数和黄芪多糖的含量.[结果]添加2 mmol/L的草酸可以明显地促进黄芪细胞中黄芪多糖的积累,其含量为对照组的1.80倍;较低浓度苯丙氨酸能有效促进黄芪细胞中黄芪多糖的合成;当苯丙氨酸浓度为1.Ommol/L,黄芪多糖的含量达最大,为33.429 mg/g,为对照组的1.70倍;当油酸添加浓度由0.1mmol/L增加至2 mmol/L时,细胞中黄芪多糖的含量逐渐提高;2 mmol/L的油酸使黄芪多糖的含量达37.565 mg/g,为对照组的1.91倍.[结论]前体的添加可有效促进黄芪悬浮培养细胞中黄芪多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刘冉  王振宇  尹红力  李婷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269-9273,9306
[目的]优化促进红松多酚合成的诱导条件.[方法]以红松不定芽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和Box-Benhnken Deign设计试验研究8种诱导子(苯丙氨酸、肉桂酸、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壳聚糖、酵母提取物、镧、铕)对红松不定芽中多酚合成的影响,并且对促进多酚合成的诱导子组合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除了肉桂酸外,其他7种诱导子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多酚含量.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了3种影响多酚合成的关键因素:壳聚糖、镧和茉莉酸甲酯.Box-Benhnken Design试验对3种关键因素(壳聚糖、镧、茉莉酸甲酯)协同作用的诱导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得到的最佳诱导条件为:壳聚糖浓度79.58 mg/L、镧浓度42.21 μmol/L、茉莉酸甲酯浓度16.63 μmol/L,预测多酚含量最高可达到14.28 mg/g,实际多酚含量为13.42 mg/g,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22.19%.[结论] 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Box-Benhnken Design响应面分析法可以很好地对促进多酚合成的诱导条件进行优化,3种诱导子(壳聚糖+镧+茉莉酸甲酯)协同组合比单一诱导子更有效地提高红松不定芽中多酚含量,更有利于地促进多酚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在鸡血藤细胞悬浮培养的动力学基础上,研究诱导子(茉莉酸甲酯)、前体(苯丙氨酸、乙酸钠)以及两者协同添加对鸡血藤细胞产异黄酮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培养的鸡血藤细胞的异黄酮合成与细胞生长之间存在半偶联关系,指数生长期前期的第3d有最大生长加速度,此时是最优添加时间。诱导子和前体单独添加均能促进异黄酮的合成,茉莉酸甲酯、苯丙氨酸和乙酸钠的最佳添加浓度分别为100、300、100μmol/L,异黄酮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34、1.83和1.57倍。诱导子和前体协同添加对异黄酮合成的促进作用强于单独添加,茉莉酸甲酯+苯丙氨酸+乙酸钠处理下异黄酮含量高达19.32mg/L,为对照的3.62倍。  相似文献   

4.
将曼地亚红豆杉愈伤组织接种在添加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水杨酸、茉莉酸甲酯3种诱导子的试验优化B5继代培养基上,黑暗培养30 d,研究不同诱导子对紫杉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诱导子浓度提高,各处理的愈伤组织细胞生长不同程度地受限制。当硫酸铜浓度为0.10 mg/L时,紫杉醇含量最高达到0.57‰;当水杨酸浓度为1.0 mg/L时,紫杉醇含量最高达到0.72‰;当茉莉酸甲酯浓度为100μmoL/L时,紫杉醇含量最高达到0.87‰。  相似文献   

5.
前体物质和诱导子对红松松多酚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不同浓度的前体物质(苯丙氨酸和肉桂酸)和诱导子(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对红松树皮中松多酚合成 的影响,初步探讨前体物质和诱导子影响红松松多酚合成的机制。结果表明:苯丙氨酸和肉桂酸作为松多酚合成 的前体物质,可以显著提高红松树皮中松多酚的含量,最佳添加浓度分别为400 和100 μmol/ L,与对照组相比含量 增加了(11.74 ±1.09)mg/ g 和(8.90 ±0.912)mg/ g,两者不具有协同作用;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可以有效诱导松多 酚的合成,最佳诱导浓度为60 和80 μmol/ L,松多酚的含量分别增加了(7.23 ±1.05)mg/ g 和(14.68 ±1.04)mg/ g, 两者之间存在拮抗作用。前体饲喂和激素诱导这2 条途径均可以促进红松树皮中松多酚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寻外源茉莉酸甲酯对灵芝多糖及灵芝酸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含有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在不同的发酵时间对液体培养基中的灵芝进行诱导培养。[结果]在发酵培养的第4天,添加外源茉莉酸甲酯浓度为50μmol·L~(-1)时,灵芝菌丝体和菌液中灵芝多糖含量最高,菌丝体中灵芝多糖含量为398.98mg·g~(-1),是对照的1.83倍;菌液中的灵芝多糖含量为4.20g·L~(-1),是对照的1.56倍。添加外源茉莉酸甲酯浓度为100μmol·L~(-1)时,灵芝菌丝体及菌液中灵芝酸含量最多,灵芝菌丝体中灵芝酸为50.02 mg·g~(-1),是对照的1.93倍;菌液中灵芝酸含量为7.10mg·L~(-1),是对照的2.21倍。[结论]说明外源茉莉酸甲酯能够有效的促进灵芝多糖和灵芝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外源物质对远志根中皂苷含量的影响,为栽培远志药用成分含量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大田种植的远志,于展叶期分别用萘乙酸(25、50、100 mg/L)、赤霉素(50、150、300 mg/L)、细胞分裂素(100、200、300mg/L)、脱落酸(5、10、15 mg/L)、茉莉酸甲酯(200、300、400μmol/L)和水杨酸(50、100、200 mg/L)进行叶面喷施,比较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和诱导子对远志根中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4种外源激素萘乙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低、中、高浓度处理后远志根中皂苷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07、3.98、3.91倍,22.33、14.21、13.72倍,7.8、6.2、5.4倍和2.1、2.3、2.6倍;两种诱导子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低、中、高浓度处理后远志根中皂苷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6、14.2、7.6倍和1.65、2.95、3.49倍,6种外源物质对皂苷积累的作用效果大小排序为:赤霉素〉茉莉酸甲酯〉细胞分裂素〉萘乙酸〉水杨酸〉脱落酸。【结论】通过叶面喷施外源物质可以显著提高远志根中皂苷含量,其中以50 mg/L赤霉素效果最佳,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雷公藤甲素是雷公藤主要药用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免疫抑制和抗炎等多种作用.应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雷公藤甲素具有重要意义,而诱导子是提高植物细胞培养中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通过探究非生物和生物诱导子对雷公藤悬浮细胞中雷公藤甲素积累的影响,以期提高雷公藤甲素产量,为雷公藤悬浮细胞规模化生产雷公藤甲素等药用活性物质提供基础.[方法]以水杨酸(SA)、LaCl3以及雷公藤内生真菌NS-5、NS-17作为诱导子,研究不同类型及不同浓度诱导子添加对雷公藤悬浮细胞中雷公藤甲素积累及细胞活力、细胞生长、总糖消耗、PAL活性的影响.[结果]SA、LaCl3和内生真菌NS-5、NS-17诱导子均可促进雷公藤悬浮细胞培养物中雷公藤甲素的积累.非生物诱导子的效应大小受其浓度的影响,0.1 mg/L的SA诱导作用最好,可提高细胞活力,促进细胞生长,总糖消耗增加,升高PAL活性,雷公藤甲素产量最高是对照的3.5倍.随着浓度的降低,LaCl3对雷公藤甲素的诱导作用增强,20 mg/L LaCl3诱导下的最高含量是对照的2.0倍,同时20 mg/L LaCl3也提高了PAL活性和总糖消耗,但对细胞活力和细胞生长影响不大.内生真菌诱导子的效应大小即与诱导子种类和添加时间有关.细胞培养第4天添加NS-5、NS-17菌丝体提取物,第8天添加任一内生真菌诱导子均提高了雷公藤甲素的积累,其中NS-5菌丝体提取物的诱导效果相对最强,细胞培养第8天添加时雷公藤甲素产量最高,是对照的2.4倍,但雷公藤甲素的积累与细胞生长及PAL活性无明显的关联.[结论]诱导子的添加能够提高雷公藤悬浮细胞中雷公藤甲素的积累,诱导效应的大小与诱导子种类、添加浓度及添加时间有关.本研究中的0.1 mg/L SA、20 mg/L LaCl3及内生真菌NS-5菌丝体提取物显示了良好的诱导效果,在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雷公藤甲素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及其对小叶杨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水煎法提取黄芪多糖,采用固液比、提取溶剂、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4个试验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所得黄芪多糖处理小叶杨幼苗,探究黄芪多糖对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最终获得最佳提取工艺为以5%醇碱为提取溶剂,固液比为1∶15,提取温度为60℃,提取1.5h.正交试验得出优化提取工艺为以5%醇碱为提取溶剂,固液比为1∶10,提取温度为60℃,提取1.0h.10 mg/ml的黄芪多糖能够显著提高小叶杨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的含量,而0.1 mg/ml黄芪多糖能够显著提高小叶杨叶绿素b的含量.[结论]黄芪多糖能够提高植物叶绿素含量,进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不同诱导子对黄芪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3):394-397
为了筛选可以促进黄芪有效成分积累的诱导子种类及浓度,以大同浑源蒙古黄芪的种子为原料,用不同浓度SA,SNP,NAA浸种,进行盆栽试验,并对黄芪根部多糖、黄酮、皂苷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进行测定,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对不同诱导子处理下黄芪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5μmol/L SA,15 mmol/L SNP,1.0 mg/L NAA可以显著促进黄芪有效成分的积累,其中,SA对黄酮效果明显;SNP对皂苷效果明显;NAA对多糖效果明显,并且PAL活性和黄酮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醇提药渣提取黄芪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从醇提药渣中提取黄芪多糖的最佳试验条件。[方法]采用水为提取溶剂,用搅拌回流方法提取黄芪经乙醇提取后所得药渣中的黄芪多糖(APS)。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提取温度、固液比及提取时间对APS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黄芪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温度100℃,固液比1∶16,提取2 h;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次数为3次,乙醇沉淀APS的最佳浓度为70%。与直接从黄芪生药中提取多糖相比,从醇提药渣中提取得到的黄芪多糖粗提物得率有所降低(从24.58%下降到12.93%),但纯度却大大提高(从74.87%提高到93.27%)。[结论]该方法能综合利用黄芪中的有效成分,减少中药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2.
王康宇  杜研  张美萍  孙春玉  蒋世翠  王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09-7311,7352
[目的]利用水杨酸和真菌诱导子协同作用,研究其对黄芪细胞培养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药用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有用的次生代谢产物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方法]以黄芪组织培养物为材料,测定黄芪愈伤组织中POD、PAL、CAT的生物活性。[结果]黄芪愈伤组织中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对照;H2O2和NO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结论]水杨酸和真菌诱导子的共同作用提高了黄芪愈伤组织的抗性,有利于黄芪愈伤组织生长,如在生产中加入诱导子,可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罗小梅  贾小琴  傅正涛  罗斌  常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97-6399,6402
[目的]研究临夏地区黄芪种植的气候区划和产量动态气候预测模型。[方法]利用临夏州黄芪种植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从影响黄芪栽培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主要气象因子入手,通过相关因子诊断、数理统计和多元回归方法,在黄芪生长的不同阶段筛选出经过0.01信度检验的气象因子,对临夏地区黄芪生态气候适应性和产量预测模型进行初步探讨。[结果]种植高度为海拔1 700 m以下的干旱山区、浅土层区以及年平均温度高于9.0℃、年降水量不足400 mm、≥10℃的积温为≥2 900℃.d的干旱高温区域,即主要代表区有永靖东、西干旱山区,东乡北部干旱山区、积石山东北部干旱区等小区域,不宜栽植黄芪,临夏其余大部分区域均可栽植黄芪。黄芪的不同生长阶段,从生长到成熟阶段划分的5个生育期(插秧期、茎叶生长期、花期、果期、夏播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有明显差异,建立的各生育期与相关气象因子的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均达75%以上。[结论]该研究实现了黄芪单产气象预测,为临夏黄芪大力推广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黄芪多糖对小叶杨对抗逆境胁迫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小叶杨在低温和干旱逆境条件下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在短时间内,经过一定浓度黄芪多糖处理的小叶杨保护酶活性较高,而一定时间后黄芪多糖处理组的小叶杨保护酶的活性较低.[结论]黄芪多糖可能提高了小叶杨抗逆境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简便、提取率高的黄芪多糖提取方法。[方法]以黄芪根粉为材料,用超声波法提取其中的黄芪多糖,考察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和提取温度对提取液中黄芪多糖含量的影响,并采用均匀设计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和提取温度对提取液中黄芪多糖含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根据多糖含量与超声功率、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的回归关系,预测黄芪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00min、超声功率2.50W、提取温度80℃。当超声功率为250W、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分别为70、80、90min时,黄芪多糖含量分别为8.38%、8.41%和8.38%。[结论]黄芪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90min、功率250W、温度80℃。  相似文献   

16.
真菌诱导子对黄芪愈伤组织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芪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类真菌及同种真菌的不同浓度、不同添加时间和作用时间对黄芪愈伤组织生长和皂苷含量的影响.用真菌提取物对黄芪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处理后,检测黄芪愈伤组织的生长量和皂苷含量以及代谢过程中POD、PAL、PPO、CAT的酶活性和NO、MDA、H2O2的含量.结果表明:80μg/mL的散子囊菌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重金属铜、铅、锌胁迫对药用植物黄芪植物种子萌发、生根、叶片叶绿素含量和DNA损伤的影响,为黄芪无公害栽培和药材基地环境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特色药用植物黄芪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重金属(0-300mg/L)单一和复合污染(Zn200/Cu200、Zn200/Pb200、Pb200/Cu200mg/L),观察黄芪生长状况及其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并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黄芪DNA损伤情况。【结果】在0-100mg/L时,Cu^2+、pb^2+、Zn^2+单一胁迫可促进黄芪种子萌发,大于100mg/L时则抑制种子萌发。随着黄芪培养时间的延长和重金属离子处理浓度的升高,Ph^2+处理的黄芪根生长受抑制逐渐增强,黄芪根长变短;Cu^2+、Zn2+处理的黄芪根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不同时期内两者最长根长出现的处理浓度分别为60和100mg/L。3种重金属Cu^2+、Ph^2+、Zn^2+单一处理后,黄芪总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当Cu2+@理浓度高于100mg/L、Zn^2+处理浓度高于200mg/L、pb^2+处理浓度高于60mg/L时,黄芪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随后不断降低。Cu/Zn、Zn/Pb复合胁迫,会降低彼此的毒害作用;cu与zn复合胁迫,对彼此毒害作用影响不大。随着重金属Zn^2+、Pb^2+、Zn^2+浓度的增加,对黄芪DNA的伤害程度不断加大,Pbz抛理造成的损伤最大,Cun处理次之,Zn^2+处理最小。【结论】一定含量的Ph^2+、Cu^2+、Zn^2+对药用植物黄芪种子萌发、生根、叶绿素含量具有一定毒害作用,且随重金属浓度的增加,毒害程度加深。3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大小排序为Pb^2+〉Cu^2+〉Zn^2+。  相似文献   

18.
蒙古黄芪的组织培养及辐射诱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供试材料为内蒙古包头市美岱召协力气村采收的蒙古黄芪的种子,蒙古黄芪无菌苗的叶片、子叶和下胚轴。试剂:0.1%升汞溶液、MS培养基、1mol/LNaOH、1mol/LI-ICI、琼脂、蔗糖、2.0mg/ml6-BA、2.0mg/ml NAA、0.1mg/ml NAA、LS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