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海宏  李林  周秉荣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133-7135,7214
运用WRFV3.3模式通过设定模拟区域、两重嵌套网格以及针对各种物理过程选用参数化方案等,对青海东部地区2007年8月26~27日发生过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WRFV3.3模式在青海地区的模拟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从降水量的模拟结果来看,模式对于微物理过程和积云参数化方案敏感,对陆面过程、长波辐射、短波辐射、近地面层和边界层方案不敏感;对2007年8月26日青海东部地区暴雨过程的模拟结果进行评估,西宁、化隆、尖扎、清水河、黄南各站的12 h降水量平均误差分别为-86.5、-75.5、-71.0、-14.0、-100.5 mm;降水落区面积偏大;积分时间为0~12、12~24、24~36、36~48 h的模拟值和观测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66、0.57、0.60、0.51,平均相关系数0.58。  相似文献   

2.
刘敏  池明  庞丽洁  李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36-15737,15742
2010年铁岭市春季(3~5月)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异常偏低,降水异常偏多,日照异常偏少。全市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2.0℃,创历史同期最低值。冷暖起伏较大,前仲春低,后春高。降水比常年偏多近1倍,创历史同期最多值。各月降水量持续偏多,降水过程频繁且量级大。第1场透雨较常年偏早9~18d,日照较常年偏少115.9h,创历史同期最少极值。各月日照时数均偏少,尤其是4月,较常年偏少60h,创历史同期最少值。各站终霜均略早,其中,西丰较常年提前18d。回暖明显晚于常年。地温回升缓慢,冻土解冻延后,各地土壤化通时间比常年晚6~9d。花草苗木的萌芽或开花较常年偏晚。农作物播种期、发育期均延迟。低温寡照,大棚蔬菜病虫害较重。  相似文献   

3.
1、前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今年2月27日至3月3日和3月12~14日云南省大部地区出现了两次强降温天气,24小时降温幅度全省平均为4.8℃和6.2℃,楚雄最大达11.5℃,丘北最大达16.3℃.其他大部份时间全省各地仍以晴好天气为主,光照良好,气温偏高,降水稀少.3月份日照时数,全省各站平均为230.5小时,比常年偏多4.1%.最多的是瑞丽299小时,最少的是威信54小时.月平均气温,全省各站平均为15.9℃,比常年偏高1.1℃,与历年同期相比,镇康偏高3.4℃,昆明、嵩明、耿马偏高2.5~2.7℃.月雨量,全省各站平均为11.5毫米,比常年偏少67.8%,最多的是贡山179毫米,福贡143毫米,与历年同期相比,全省有5个站稍偏多,119个站偏少.  相似文献   

4.
1、前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云南省1月日照时数,全省各站平均为161h,比常年偏少20.2%。最多的是丽江261h,最少的是盐津21h,永善、绥江25h,全省有25%的站较多为200~261h,15%的站少于100h,其他地区为100.200h。与历年同期相比,8.9%的站稍偏多,其他均偏少。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1—2010年宁夏地区7个国家气象站的资料,对比分析2019年贺兰山东麓产区酿酒葡萄生育期的主要气象条件差异.结果表明:(1)无霜期153~208 d,全生育期积温(≥10℃)3647.9~3931.7℃·d,降水量123.9~248.2mm,日照时数1396.8~1578.5 h,气温日较差12.8~15.5℃.与近30年的平均值相比,在无霜期方面,石嘴山产区偏短35 d,其余产区偏长4~25 d;在≥10℃积温方面,石嘴山产区偏少75.82℃·d,其余产区偏多38.99~326.01℃·d;在降水量方面,永宁、青铜峡、红寺堡产区分别偏多5.66、24.96、20.08 mm,石嘴山、贺兰、惠农、银川产区分别偏少1.92、24.11、29.70、32.37 mm;各产区日照时数偏少26.9~285.9 h.(2)2019年4月末至5月初、5月中旬,贺兰山东麓产区个别地区均出现了晚霜冻,但后期整体能恢复树势,6月中下旬出现10 d持续阴雨天气,对浆果生长有利,但不利于光照及温度积累.2019年全年各产区积温丰富、光照充足、降水适宜,全年无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气象条件有利于酿酒葡萄优质品质形成.  相似文献   

6.
1、前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3月份日照时数,全省各站平均为253小时,比常年偏多14.4%.最多的是南华329小时,最少的是盐津57小时,有25个站为300~329小时,78个站为200~300小时,5个站少于5小时,其他地区为100~200小时,与历年同期相比有112个站偏多,13个站偏少.3月气温,全省各站平均为16℃,比常年偏高1.2℃,低纬度、低海拔及低热河谷地区20~23℃,滇南、滇西南和滇东南16~20℃,滇中、滇西和滇东的大部地区12~16℃,滇东北、滇西北8~12℃,迪庆州低于4℃,与历年同期相比,全省仅有10个站偏低0.01~0.4℃,其他各站均偏高,有20个站偏高2~3℃,63个站偏高1~2℃.  相似文献   

7.
选用Gumbel(耿布尔)分布作为已知分布函数,利用固原市4站1957~2010年的日降水量年极大值资料,对拟合参数进行了估计,并通过皮尔逊检验法作拟合程度检验,得到固原各站日降水量年极大值的分布函数,最后以这一分布作为它的理论分布推断多年一遇的最大日降水量。结果表明,固原市3站(固原基准站、西吉、泾源)日降水量年极大值遵循Gumbel分布,并推断出它们50~200年一遇的可能最大日降水量,其50年一遇的最大日降水量与多年观测的最大日降水量相比,固原偏少2.4 mm,西吉、泾源分别偏多7.7、1.3mm,相对误差在1%~11%;而隆德站日降水量极大值分布不符合Gumbel分布。  相似文献   

8.
利用2021年延安市国家气象观测站常规观测资料和2020年及历年(1981—2010年)数据对2021年气候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延安市平均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偏多、光照偏少。全市年(2020年12月—2021年11月)平均气温10.3℃,较历年同期偏高0.6℃;全市年平均降水量757.1 mm,较历年同期偏多253 mm;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155 h,较历史同期偏少。全年遭遇了6次寒潮天气过程,1次暴雪天气过程,3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1次为近10年来最强的沙尘暴天气,还出现了高温、干旱、冰雹等灾害性天气过程。尤其6—8月中旬的干旱过程,使大部分县区达到中至重度旱情,局地特旱对秋粮作物和果实膨大期的经济林果有不利影响。9—10月延安市共出现了7次降雨天气过程,累计降水量达到207.4~561.2 mm,较历年同期偏多126.3%~366.8%,造成当地多处山体滑坡、塌方、道路冲毁、交通受阻。  相似文献   

9.
《云南农业》2018,(水稻生育)
正一、水稻生育期间气候条件2017年水稻生育期间(3-9月)全州10个县(市)平均气温19.8℃,比历年同期偏高0.2℃;累积降雨量734㎜,比历年偏多2%;日照时数1180 h,比历年同期偏少9%(见表1)。(一)播种育秧期水稻播种育秧期(3-4月)全州平均气温16.2℃,比历年同期偏低0.5℃;平均降水85 mm,比历年同期偏多147%;平均日照时数406 h,比历年同期偏少19%。  相似文献   

10.
杨亚利 《农业灾害研究》2022,(4):120-122+125
2021年铜川市总体气候特点为气温偏高,降水异常偏多,日照偏少。全省平均气温11.0℃~13.3℃,比常年同期偏高0.3℃~1.0℃,年降水量841.4~1 196.7 mm,较历年同期值偏多55.7%~76.2%,宜君、王益印台、耀州国家站降水均突破历史极值,年日照时数1984.5~2 097.8 h,较历年同期值偏少217.5~432.4 h。冬季气温偏高,为暖冬年份,春季温度起伏较大,降水偏多,对春耕春播有利;夏季平均气温略偏高,降水时空分布均匀,冰雹次数多,局地灾情较重;秋季气温持平,降水异常偏多,灾情较重。主要气候事件有9—10月极端降水,历时长,累计雨量大,暴雨日数、站次偏多,秋淋雨量历史之最,灾情较重,春季沙尘天气多、强度大、范围广,夏季强对流、冰雹过程多,日照少,阶段性寡照,11月强寒潮等。总体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11.
本项目通过对2019——2021年锦州地区112个气象观测站的分钟级降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每个时次上的12小时、6小时、3小时及1小时的累计降水量。假设以累计降水量20mm为起点,每增加1mm降水时,向上浮动5mm的降水区间内发布暴雨蓝色、黄色以及橙色预警信号,以50mm为起点,每增加1mm降水时,向上浮动5mm的降水区间内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计算每个累计降水区间内的平均TS评分办法所得分数、提前时间以及有效性评分办法所得分数。找出各级暴雨预警信号预警信号准确率达到90%时,所对应的累计降水区间作为发布各级暴雨预警信号的最优降水区间,各级暴雨预警信号有效性评分办法得分最高时所对应的累计降水区间为该评分办法下的最优累计降水量区间。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80~2010年格尔木辐射观测站的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水汽压、能见度和云量等月气象资料,建立了适用于柴达木盆地太阳总辐射的多元回归方程,利用方程计算了柴达木盆地的太阳总辐射,进而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太阳能资源变化特征和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太阳总辐射年变化曲线呈双峰态,从1月份开始增加,2~4月增长最快,至5月出现最大,5~7月变化平缓,8月份以后开始下降,最小值出现在12月份;柴达木地区年太阳总辐射呈明显下降趋势,平均减幅为78.5 MJ/(m2.10a),平均下降幅度为11.3%/10a;夏秋季太阳辐射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春冬季变化不明显;年太阳总辐射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夏季太阳总辐射的减少造成的。区域内各气象站年和四季的太阳总辐射变化趋势与整个区域的气候变化趋势不完全同步;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辐射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开发利用潜力大;空间分布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春、夏、秋和冬季分别占全年太阳总辐射的30.0、32.4、22.0和15.6%。  相似文献   

13.
以多年生黑麦草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模拟小雨(24 h降水量为0.1~9.9 mm)、中雨(24 h降水量为10~25 mm)、大雨(24 h降水量为25~50 mm)3种降水量下根系构型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胁迫周期内,多年生黑麦草的根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在CK组(60%小雨降水量)、A组(小雨降水量)、C组(大雨降水量)下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B组(中雨降水量)下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分叉数在胁迫全程无下降趋势,各形态指标均显示其生长状态良好。根冠比、比根长、根干质量密度等指标虽然在不同处理组下变化不同,但B组(中雨降水量)水分处理下指标优于其他处理,生长情况稳定良好,从长势看也较适合草坪草的生长。综上所述,多年生黑麦草根系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为模拟中雨胁迫,即24 h降水量10~25 mm。  相似文献   

14.
地基GPS遥测四川盆地可降水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维佳  赵兴炳  周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79-10981
利用JICA项目(中日合作灾害研究中心项目)新津(103°49′16″E、30°27′″31″N,海拔429.75m)、达县(107°30′24″E、31°12′27″N,海拔313.63m)、北碚(106°26′36″E、29°50′33″N,海拔217.43m)3站2008~2009年的地基GPS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可降水量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全年可降水量为11304.7mm,十分丰富;一年之中,可降水量夏季最大,秋季次之,春季略低于秋季,冬季最小;可降水量月变化明显,昼夜月变化趋势则基本相同;同时,四川盆地全年可降水量空间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5.
西辽河流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可以正确辨识与评价影响玉米产量的光、热、水等自然资源条件,对挖掘玉米的产量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西辽河流域1985—2015年气象站点逐日观测资料,利用GAEZ 3.0模型,分析西辽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和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探讨影响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985—2015年西辽河流域玉米生育期气候呈现温度升高、降水减少的"暖干化"趋势。1985—2015年西辽河流域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分别为12.52~13.40 t/hm2和2.41~7.05 t/hm2,前者表现为轻微变化,后者呈现波动变化的特征。西辽河流域光温生产潜力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的趋势,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差异显著,2015年高值区分布在流域东北部的通辽等地。影响西辽河流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的首要因子是水分条件,灌溉水平提升是提高西辽河流域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升温对流域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以四川嘉陵江流域的金溪水文站以上段为研究区域,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HBV-D对河流暴雨洪涝灾害的临界面雨量阈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在嘉陵江流域的适用性较好,在2013-2015年率定期和2010-2012年验证期的Nash效率系数分别为0.68和0.67,相关系数超过0.82;通过模型反演建立降水—流量—水位的关系,得到了不同前期基础水位的24h面雨量和水位的关系,将金溪水文站的警戒水位(306.5m)和保证水位(308.7m)作为临界判别条件,确定了不同前期基础水位的致灾临界面雨量.  相似文献   

17.
郝玲  赵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62-8664,8713
通过对淮河流域18个站点近50年的历史降水资料分析,阐述其暴雨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58~2007年淮河流域暴雨日数和暴雨量的年际变化幅度均较剧烈,尤其20世纪90年代末,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均明显增加;且淮河流域暴雨呈准2年周期振荡。从空间角度分析,暴雨中心主要集中在淮河流域西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8.
以普通的气象预报检验方法和空间检验也就是基于对象诊断评估方法(MODE),对东北地区8月1日-5日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模式(ECMWF模式)和中国气象局全球模式(CMA-GFS 模式)的24小时时效预报结论做了详细的评估。针对此次降水过程,选取了较为典型的两个24小时降水时段分别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CMA-GFS模式在晴雨预测上要优于ECMWF模式,尤其是在中雨及以下量级中拥有较好的效果,但ECMWF模式在大雨及以上的预测中要更胜一筹,空间检验的对象目标相似度也更高。但两个模式在24小时时效的降水强度的预测上均较小。  相似文献   

19.
沈菊  张婵娟  辛萍萍  李娜 《农学学报》2023,13(9):94-100
柴达木盆地区域东西狭长,因降水差异突出,农牧业区以中东部为主。试验与分析不同播期下气象条件及藜麦生长的差异,以期为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干旱区藜麦推广种植奠定基础。以柴达木盆地东部乌兰开展的10个分期播种试验资料为基础依据,分析播期对生长期及各期内气象条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全生育期135~157 d,所需≥0℃积温1913.6~2188.3℃;灌浆至成熟期≥0℃的积温在774.2℃及以上。分枝期、现穗期、成熟期和全生育期与播期、期间≥0℃积温呈明显负相关。t1株高、千粒重及产量最高,t2有效分枝数及茎粗最高,试验整体表现为农艺性状及产量与播期呈负相关,全生育期积温与茎粗及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干旱半干旱区大面积灌溉使降水对藜麦生长的影响减小,但与开花期呈正相关,与灌浆期、成熟期、全生育期及有效分枝数呈显著负相关,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光照时长与有效分枝、株高、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较好的光照有利于缩短作物生长期。播期偏晚(t9与t10)未成熟。试验结果为大面积推广藜麦种植及灾后补种等提...  相似文献   

20.
利用毛乌素沙漠边缘的丘陵沟壑区的观测站降水量资料,通过Mann-Kendall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陇东北部地区降水量对当地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从56 a的降水量统计来看,降水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其中年降水量、春季降水量、秋季降水量序列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7.36、-2.27、-6.35 mm/10 a,夏季降水量序列的线性倾向率为0.69 mm/10 a,这说明四季当中只有夏季降水量呈现出上升的变化趋势。通过对降水量的多时间尺度分析发现,年降水量存在着至少3个尺度的变化结构,主要的变换集中在5、10~15、25~30 a的尺度,在25~30 a的时间尺度上最为显著,降水量经历了偏多-偏少-偏多-偏少的交替变化,1970年前、1984~1997年降水量较多,1970~1984、1997~2007年降水量较少,2007年之后降水量又开始趋于增多,根据降水量的小波方差分析,确定25~30 a是降水量序列变化的第一主导周期。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发现降水量在1968年之后减少的趋势明显,确定突变点为1968年。通过研究降水量与其他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发现,夏季气温、秋季的日照时数,春季的地表温度伴随着相应时间段降水量的变化,均表现出负相关的变化特征,只有秋季降水量与相对湿度表现为正相关的变化规律。秋季相对湿度与降水量的变化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71,其后依次是秋季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0.60、春季降水量与地表温度的0.36,夏季气温与降水量的0.35。关系模型的建立说明通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其他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其共同影响着当地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