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大豆灰斑病、根腐病和疫霉病是生产上主要发生的病害,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的有效方法,抗病资源筛选鉴定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因此,本研究对这3 种病害进行抗病性鉴定,旨在筛选出单抗和多抗资源。用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对139 份大豆材料分别接种大豆灰斑病菌、根腐病菌、疫霉病菌,进行单一病害鉴定,发病后按每种病害的抗性评价标准确定每份材料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对大豆灰斑病和疫霉病表现高抗的材料总计为51份,中抗材料总计为80份;对大豆灰斑病和根腐病表现为抗病材料总计为102 份;对3 种病害鉴定为感病的材料总计为179 份。抗2 种以上病害鉴定结果为,抗根腐病和疫霉病的材料12份;抗灰斑病和疫霉病的材料14份;抗灰斑病和根腐病的材料16分。抗3种病害的材料7份。明确了在供试的大豆材料中对单一病害的抗源居多,抗2 种以上病害特别是抗3种病害的材料较少,因此,应合理的利用这些多抗性的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危害黑龙江省大豆的病害有 2 5种 ,虫害 2 1种 ,对大豆危害较重的病虫害有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灰斑病、大豆食心虫 ,近年来又有一种新的病害大豆疫霉根腐病。为了更好的防治这些病虫害 ,对其开展了病害发生规律、生理小种监测、遗传抗性和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研究。1 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监测及抗源筛选1.1 生理小种鉴定与监测大豆灰斑病是黑龙江省主要病害 ,一般减产10 %~ 15% ,重发生年减产 50 % ,该病属气传间歇性流行 ,其病原菌生理分化现象十分明显 ,生理小种变化较频繁 ,导致部分抗病品种的抗性丧失。目前已选出一套鉴别寄主 …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大豆种子主要病害症状特点及发生危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又是大豆的主要出口基地.因此调查、了解大豆病害的发生情况十分重要.几年来通过生产调查和查阅大量资料,认为目前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存在的主要病害是灰斑病、病毒病、根腐病、疫霉病、孢囊线虫病.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大豆主要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灰斑病、病毒病、疫霉病是世界性大豆病害 ,也是黑龙江省大豆主要病害 ,严重危害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查阅了大量文献综述了 5种病害的研究进展。通过对 1990~ 2 0 0 0年这 5种病害的危害情况、生理小种鉴定、抗病资源筛选、品种抗病机制及病菌致病机制、综合防治等方面研究进展的综述 ,笔者从宏观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和茎腐病是大豆上的严重病害。单个显性抗性基因(Rps)以基因对基因的形式通过超敏反应调控植株对大豆疫霉菌的抗性。因其控制疫霉菌的有效性和易于被育种人员利用而受到青睐。现已报道的抗大豆疫霉病的位点有7个(Rps1至Rps7),位于大豆的4个分子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6.
由Phytophthora sojae引致的大豆疫霉病是黑龙江大豆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已在我国大豆一些主要栽培区发生,并引起较大危害。培育和种植抗疫霉病品种是控制该病最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旨在筛选黑龙江地区的大豆疫霉病抗病品种和品系,为病害的防治和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在大豆苗期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方法对126个栽培大豆品种和135份大豆品系进行接种,鉴定其对黑龙江大豆主要疫霉病菌株(8个)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有72个品种抗4个以上菌株,占鉴定品种的57.1%;84份品系抗4个以上菌株,占鉴定品系的62.2%。对品种的基因分析表明,有30个大豆品种含有抗病基因,其中有10个品种分别含有Rps1k、 Rps3a、Rps1c三个主要基因。  相似文献   

7.
大豆疫霉根腐病作为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对大豆生产威胁很大。种植抗疫霉根腐病的大豆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有效的途径。河南省位于我国黄淮夏大豆产区的腹地,具有大豆疫霉根腐病发生的潜在威胁。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河南省新育成的大豆品系进行抗性鉴定和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检测,以明确大豆新品系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水平和抗病基因。采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法对64个河南省培育的大豆新品系进行接种,鉴定其对2个具有不同毒力的大豆疫霉分离物PsJS2和Ps41-1的抗性。结果显示,对分离物Ps41-1和PsJS2抗病的分别有35个和16个品系,对Ps41-1和PsJS2为中间反应型的分别有16个和10个品系,其中对2个分离物均抗病的有16个品系,占鉴定品系的25%。使用抗疫霉病基因RpsZheng共分离标记WZInDel11进行新品系的基因型鉴定发现,对2个大豆疫霉分离物均抗病的16个品系中有13个含有标记WZInDel11,对1个或2个大豆疫霉分离物表现为中间反应型的5个大豆品系,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其为杂合基因型,这些品系中的纯合抗病单株可直接选育成纯合抗病品系用于抗病育种。综合系谱分析结果推测,有2个品系可能含抗疫霉根腐病基因RpsZheng,2个品系可能含RpsYD29,14个品系可能含有RpsZheng或其等位基因。表明河南省培育的大豆新品系中含有优异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源,该研究结果将为病害防控和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摘 要: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的抗灰斑病情况,本研究于2019年在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大豆灰斑病病圃内,采用孢子悬浮液人工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在大豆R 3 ~R 4 阶段对黑龙江省2019年新育成的大豆新品系进行抗大豆灰斑病鉴定筛选研究,为抗病品种的审定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共鉴定出18份高抗大豆灰斑病的品系,占供试材料的2.7%;抗病材料100份,占供试材料的15%;中抗材料458份,占供试材料的68.9%;感病和高感材料占供试材料的13.4%。结果表明特用豆的抗病材料比例明显低于普通品种。  相似文献   

9.
利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黑龙江省的620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大豆疫霉菌1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鉴定,获得抗病资源55份,占总数的8.87%;中间型资源237份,占总数的38.23%。对在1号生理小种鉴定过程中表现为抗病及中间型的资源进行了大豆疫霉菌3号、4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鉴定,获得抗3号生理小种资源52份;抗4号生理小种资源62份。同时,获得兼抗资源27份,其中双抗资源23份,三抗资源4份。鉴定获得的抗病资源可为大豆抗疫霉根腐病育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田间自然发病条件鉴定的方法对198份材料进行了灰斑病的抗性鉴定,鉴定筛选出了叶、籽实发病均轻的材料61份。试验证明,大豆品种资源中灰斑病抗源较丰富,在抗源利用上有较大的选择性。目前三江平原生产应用品种均不抗病。大豆叶部灰斑病对耔实产量影响很大,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叶部灰斑病与耔实灰斑病呈极显著正相关。圆叶及圆叶紫花材料中灰斑病多数较轻。对大豆灰斑病抗源筛选工作和后代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以东北地区4个主栽大豆品种为试材,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2个抗真菌病基因,即几丁质酶基因和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构建在同一植物表达载体上,对受体材料进行遗传转化,获得了经Southern检测同时整合双价基因的T0代转基因大豆植株,转化频率为0.5%。将T0代转基因大豆植株扩繁至T2代,并进行了大豆疫霉根腐病和大豆灰斑病的抗性检测,4个株系的抗性均比对照有明显提高。分子生物学验证及RT-PCR检测表明2个外源基因在4个株系中均进行了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为培育高抗灰斑病品种挖掘优良种质资源。以1164份大豆资源(国内915份、国外145份和野生104份)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接种大豆灰斑病病菌条件下鉴定材料抗病性。1164份供试材料灰斑病病情指数平均为52.2%,遗传变异系数为23.9%;64.9%的品种具有灰斑病抗性;抗性最高的是‘承豆6号’,病情指数为10%;国外品种资源群体对灰斑病抗性高于野生高于国内;国内13个省份的供试材料中黑龙江群体材料对灰斑病具有较高的抗性,平均病情指数为52.0%;在黑龙江品种资源的7个主要类型中,‘垦农号’系列群体表现对灰斑病最高的抗性,93.8%品种对灰斑病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性;其次是‘垦鉴豆号’系列和‘绥农号’系列,抗病性品种占比分别为88.2%和85.7%;同时筛选出10份对灰斑病高抗的黑龙江品种分别为‘垦农19号’、‘垦农17号’、‘黑农43号’、‘黑农47号’、‘垦鉴豆4号’、‘垦鉴豆33’、‘绥农11号’、‘绥农12号’、‘绥农15号’和‘东农43号’。大豆种质资源灰斑病的抗病性保留着丰富的遗传变异;10个高抗品种可以作为培育抗灰斑病品种的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13.
大豆根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大豆根腐病对生产的危害,笔者介绍了引起大豆根腐病的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镰刀菌(Fusarium spp.)、腐霉菌(Pythium spp.)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生物学特征和流行规律,以及目前国内外大豆根腐病抗病基因的鉴定、克隆及其在大豆抗病育种上的应用。此外,笔者还综述了中国大豆根腐病抗(耐)病的种质资源,以及大豆根腐病菌生防菌的筛选与应用研究,并总结了大豆根腐病的不同防治措施。本综述将为大豆抗根腐病的分子机制及大豆根腐病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Phytophthora root and stem rot of soybean caused by Phytophthora sojae is a destructive disease affecting soybean production regions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 utilization of resistant cultivars is the most economical and environmentally saf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is disease. This work aims to screen the effective sources of special and partial resist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sistant cultivars. A total of 611 soybean germplasm lines from three ecological region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responses to three P. sojae strains, namely, PNJ1, PNJ3, and PNJ4, using the hypocotyl inoculation technique. The soybean germplasm lines elicited eight different reaction types with three strains. Among these, 106 were resistant and 253 were susceptible to the three strains. A total of 123 soybean germplasm lines identified as susceptible to the three strains by the hypocotyl inoculation method were evaluated for partial resistance to PNJ1 using the slant board assay. Thirty-nine cultivars displayed high levels of partial resistance to PNJ1.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be utilized to plant appropriately resistant cultivars in infected fields and to provide good breeding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致病病原种类分布及抗病种质鉴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马淑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7):230-235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菌种类并筛选抗病种质资源,2008年以来,从黑龙江省大豆产区100个地点采集根腐病株,通过采用PDA培养基分离镰刀菌、立枯丝核菌、腐霉菌,选择培养基分离疫霉菌的方法。分离结果表明,各主要致病菌出现频率为:镰刀菌42.7%,腐霉菌25.2%,立枯丝核菌7%,疫霉菌25.2%。对1249份大豆材料在自然发病条件下鉴定的结果表明,病情指数15%以下的材料有471份,占鉴定材料的37.7%;对471份材料人工接种出现频率最高的镰刀菌的结果表明,病情指数15%以下的材料69份,占供试材料的14.6%。通过试验研究明确了大豆根腐病致病病原菌种类;明确了现行大豆品种和资源中有抗根腐病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一个抗大豆疫霉根腐病新基因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在大豆品种诱变30中鉴定和定位了一个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基因RpsYB30。该基因位于大豆分子遗传图谱L连锁群微卫星标记Satt497和Satt313之间,与这两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4 cM 和3.3 cM。RpsYB30是大豆分子遗传图谱L连锁群鉴定的第1个抗疫霉根腐病基因,为新基因。  相似文献   

17.
大豆灰斑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大豆灰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在黑龙江省大豆产区危害十分严重,综述了大豆灰斑病研究现状,对大豆灰斑病的分布、危害、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灰斑病生理小种的鉴定与灰斑病的防治应与分子基因标记和分子育种相挂钩  相似文献   

18.
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多酚氧化酶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了多酚氧化酶在大豆抗灰斑病中的作用。研究的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比对照增加;而感病品种接种后叶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比对照下降。这表明多酚氧化酶在大豆抗灰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活性的大小与大豆抗病性成正相关,可以作为大豆品种抗性鉴定的一个重要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