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金银花中铜锰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混酸HNO3-HCl O4(4+1)消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河南、山东及四川三地金银花中Cu、Mn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三产地金银花中都富含锰元素,铜的含量较少,RSD在0.35%~1.80%,回收率在98.0%~104.2%。[结论]对河南、山东及四川三地金银花中铜锰元素含量进行比较,为三地金银花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相关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2种洋葱中Fe、Mn、Cu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硝酸和高氯酸(4+1)分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分析2种洋葱中Fe、Mn、Cu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洋葱中3种微量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别,其中,紫皮洋葱中元素含量大小排序为:FeMnCu,黄皮洋葱中元素含量大小排序为FeCuMn,紫皮洋葱中Fe的含量大于黄皮洋葱,紫皮洋葱中Mn、Cu的含量均小于黄皮洋葱,回收率在94.8%~110.0%,RSD1.7%。[结论]紫皮洋葱、黄皮洋葱中3种微量元素含量差异为微量元素缺乏症患者进行食疗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测定豆类中主要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豌豆、黄豆、绿豆、芸豆中微量元素Fe、Zn、Mn、Cu的含量。[结果]4种豆类中各微量元素含量依次为Fe〉Zn〉Mn〉Cu,其中黄豆中各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其他3种豆类。元素回收率在95.0%~104.9%之间,RSD〈1.9%。[结论]该试验结果精密准确,4种豆类均富含微量元素Fe、Zn、Mn和Cu,且以黄豆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金橘果皮中Cu、Mn微量元素含量。[方法]采用HNO3和HClO4(4+1)消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金橘果皮中Cu、Mn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金橘果皮中Mn元素较Cu元素的含量多。RSD≤1.62%,回收率在98.0%~105.0%。[结论]金橘果皮中Cu、Mn元素的含量结果较为满意,可为金橘果皮的中医临床应用及工业应用提供一定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三明12个葡萄品种各器官的Fe、Mn、Zn、Cu、Ni、Cr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所测6个元素在各品种器官中均有一定的分布,同一微量元素在葡萄不同器官、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所测微量元素中Mn、Fe元素在各器官中含量相对较高,Zn、Cu其次,Ni、Cr的含量相对较低。所测葡萄品种各器官中Fe、Mn、Zn、Cu的含量多数在一般植物体的正常含量范围内,Cr、Ni的含量稍高于一般植物体的正常含量范围;Fe元素在各品种间含量差异最大,其高低顺序为:藤稔>巨峰>京亚>双味早红堤>红高>黑香蕉>京秀>87-1>汤姆逊>金星无核>矢富罗莎>维多利亚,而Ni、Cu、Cr元素的含量在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6.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惠安余甘子不同品种、不同器官中的Fe、Zn、Cu、Mn、Ni 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Fe、Zn、Cu、Mn在余甘子各器官中均有一定的分布,其在茎中的含量一般都高于其他器官,而Ni元素在粉甘各器官中仅在幼叶和果核中有检出;野生资源与栽培品种间Fe、Zn、Cu、Mn的含量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孟君  谢银军 《大豆科学》2012,31(4):645-648
采用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2种前处理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测定黑大豆中Ca、Mg、Cu、Zn含量.结果表明:微波消解和湿法消解样品中Ca、Mg、Zn、Cu的含量分别为220 85、1834 03、27 09、8.77 μg·g-1和221.08、1914 58、17.88、11.08 μg·g-1,说明黑大豆中含有丰富的Ca、Mg元素,其次是Zn和Cu,样品的预处理方法不同,Ca、Cu、Zn的结果差别不大,Mg元素测定结果差别较大.微波和湿法消解后Ca、Cu、Zn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3.76%、92.86%、96.54%和89.65%、87.50%、88.63%,各元素的精密度为0 2%~1.4%.Mg元素由于基体干扰,2种方法回收结果均不理想.综合考虑,微波消解预处理后元素的回收率较高,测定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8.
茶叶中微量元素的ICP发射光谱法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ICP发射光谱法对市场上各种茶叶中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种茶叶中部富含丰富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并且此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同时测定各种元素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人参等10种补益中药微量元素铁、锰、锌、铜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等补益中药必需微量元素铁、锰、锌、铜含量,结果表明,4种元素含量之和:甘草>当归>党参>龙眼肉>白术>枸杞子>人参>茯苓>苍术>山药,其中甘草铁、枸杞子锌、白术锰、铜含量最高,而苍术铁、山药锰、茯苓锌、铜则最低;10种中药平均含量:铁>锰>锌>铜,铜/锌比值均小于1,补益中药的滋补作用与其所含微量元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茶叶是三大饮料之一,含有很多和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微量元素。我们采用原子吸收方法对梅家坞茶叶、茶树叶以及其生长土壤中的10种微量元素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微量元素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品种'掖单13'和'丹玉13'为试材,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供试玉米的初生根和第1层至第9层次生根中的铁、锰、铜、锌和钠等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玉米根系中铁、锰、铜、锌和钠元素的平均值分别为6469,185,22,14,884mg/kg.玉米初生根中的铁元素与次生根相比其含量较低,锰、铜、锌和钠元素的含量较高,高于各次生根中的含量.玉米同一品种的不同类型根中各元素含量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品种相同类型根中的各元素含量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莱白花品系与黄花品系正反交F_1、F_2及BCF_1代花瓣颜色遗传表现,正反交F_1植株花色为乳白色,呈双亲中间型。F_2代分离出白、乳白和黄色三种花瓣色类型植株,白色和乳白色花植株数(311)与黄色花植株(117)数呈3:1分离。F_1与双亲回交后代分离出两种类型花色植株。与白花亲本回交后分离出白和乳白两种花色植株;与黄色亲本回交后,分离出乳白和黄花两种花色植株,且均呈1:1分离。表明,本文所应用的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对黄花呈不完全显性遗传。甘蓝型油菜的花瓣色受一对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3.
1987年在河南省黄淮平原夏播芝麻区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茎叶营养器官的微量元素养分含量前期高、后期低,而繁殖器官却是逐渐增加的。成熟植株中,锌含量和分配比例以籽实为高,而铁以籽实最低。锰含量和分配比例以叶片最多。铜含量和分配比例各器官差异不大。明确了芝麻吸收Zn、Mn、Cu、Fe的数量和比例。  相似文献   

14.
锰是动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研究锰的高灵敏、高选择性分析方法对锰的生物无机化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及生物材料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锰的示波极谱法较少,且选择性、灵敏度不令人满意。以单扫描示波极谱做跟踪检测技术的催化动力学分析法即催化反应—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部分地区苦丁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以绿茶为对照,对浙江及部分地区苦丁茶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苦丁茶中微量元素含量与茶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苦丁茶之间地域差异影响不明显,但在大叶苦丁茶和小叶苦丁茶之间差异显著,大叶苦丁茶中钾、钙、镁、镉元素含量要显著高于小叶苦丁茶,而铅、铜元素含量则小于小叶苦丁茶.  相似文献   

17.
微量元素铁、锰、铜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缺素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量金属元素尽管在水稻体内含量较少,但水稻对微量金属元素吸收过剩或不足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水稻对这些微量元素的吸收主要受自身基因型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水稻在铁、锰、铜等元素缺乏下的症状、生理变化和应对方法,以及铁、锰、铜等元素与其他不同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茶水中铝的形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过滤、离子交换和光解氧化分离茶水中铝的形态,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铝的浓度,采用化学平衡模式计算茶水中铝的形态分布。实验结果指出,茶水中铝的形态,主要以氟化铝络台物、有机铝络合物和聚合羟基铝络合物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9.
濒危物种白花延龄草的生物学特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开展白花延龄草驯化栽培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白花延龄草生物学特性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白花延龄草生长发育特性。结论白花延龄草种子生理发育不完全,需经长时间完成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方可萌芽。  相似文献   

20.
锰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的脑功能、能量代谢以及体内多种酶的活性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有关文献报道,锰对人的长寿有益,神经衰弱综合症、癫痫病患者与缺锰有关.与其他作物相比,茶叶中锰含量较高,故茶树有聚锰植物之称,茶叶是理想的补锰饮品.锰的测定通常采用灵敏度高的原子吸收光谱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锰含量,适当增加取样量,也能达到测定要求.本文试对另一种测定方法,即原子吸收法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