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研究营口地区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营口市6个地点进行美国白蛾检测,并放置柞蚕蛹(白蛾周氏啮小蜂)实验分析。[结果]防治区与对照区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第1代白蛾防治区比对照区有虫株率减退率为34.3%;防治区比对照区网幕密度减退率为17.83网/株;第2代白蛾防治区比对照区有虫株率减退率为35.1%;防治区比对照区网幕密度减退率为23.78网/株。[结论]白蛾周氏啮小蜂在营口市区能够有效抑制美国白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摸清营口城区美国白蛾野外越冬蛹的死亡率和天敌的控制情况,为防治美国白蛾和保护利用本地自然天敌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大量采集和室内培养的方法,重点研究营口地区美国白蛾越冬蛹的死亡情况、主要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类和寄生率、感染率等指标。[结果]美国白蛾蛹期寄生性天敌在美国白蛾越冬蛹中的平均寄生率达9.52%,室内饲养的越冬蛹表现为真菌类死亡症状的占12.64%、细菌类死亡症状的占40.41%,病毒类死亡症状的占36.04%,致病性微生物总感染率为89.8%。[结论]美国白蛾蛹期寄生性天敌在自然控制美国白蛾数量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姬琨 《园艺与种苗》2019,(4):63-64,79
白蛾黑棒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等多种鳞翅目食叶害虫蛹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但采取同一寄主连续繁蜂多代,往往会降低整个种群的雌雄比及寄生率,影响其对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效果。该文从对小蜂补充营养及转寄主寄生2个方面对白蛾黑棒啮小蜂进行复壮技术方面的研究,以期为解决人工繁育过程中蜂种退化问题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芒果树害虫天敌昆虫复合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录了海南岛芒果树害虫的天敌昆虫25种。它们是捕食性天敌广腹螳螂、中华螳螂、叉角厉蝽、锥盾菱猎蝽、黄带犀猎蝽、南盲猎蝽、细缘唇瓢虫、六斑月瓢虫、丽草蛉、中华草蛉、亚非草蛉;寄生性天敌黄足大腿蜂、刺蛾广肩小蜂、粘虫广肩小蜂、黑褐金小蜂、夜蛾啮小蜂、尾夜蛾跳小蜂、叶蝉柄翅小蜂、刺蛾隆缘姬蜂、食蚜蝇姬蜂、刺蛾绒茧蜂、毒蛾绒茧蜂、黑斑茧蜂、善飞狭颊寄蝇及印度栉(虫扇)。对这些天敌的捕食或寄生对象、采集地及3种发生数量较多的寄生性天敌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亦作了记述。  相似文献   

5.
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 Ferrière)是一种重要的椰心叶甲蛹寄生蜂。为了探讨繁育椰心叶甲啮小蜂的最佳寄主密度,研究1对椰心叶甲啮小蜂与椰心叶甲1日蛹的不同配比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雌蜂与椰心叶甲1日龄蛹的不同配比对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率、每寄主出蜂量和后代性比有显著影响,当雌蜂与椰心叶甲1日龄蛹配比为1∶1时,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寄生率和出蜂量最高,其寄生率为100%,每蛹平均出蜂量为27.67头,显著高于其它配比,但雌蜂与椰心叶甲1日龄蛹配比为1∶6时,椰心叶甲啮小蜂后代性比(雌蜂的百分比)最高为88.04%,显著高于其它配比。平均每雌怀卵量、出蜂率、羽化率在椰心叶甲啮小蜂与椰心叶甲蛹的不同配比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黄金蚜小蜂[Ahpytis chrysomphali(Mercet)]是茶树褐圆蚊(Chrysomphalusficus Ashmead)的主要天敌之一。据1983年室内外饲养观察结果,该蜂对褐圆蚧的自然寄生率平均达12.7%。虽然寄生褐圆蚧的天敌同时有7~8种,但黄金蚜小蜂的寄生率比其它几种较高。现将观察结果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7.
椰心叶甲啮小蜂对寄主的选择性、适宜性和功能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 Fer.)对寄主的选择性、适宜性和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温度(25 1)℃,相对湿度(75 5)%,光周期12h(L):12h(D)条件下,椰心叶甲啮小蜂主要选择寄主的预蛹和1,2日龄蛹。选择系数、平均寄生率分别为0.2276,0.2116,0.1951和77.78%,77.22%,66.67%,高于其他日龄蛹。不选择6日龄蛹,末龄幼虫只有近预蛹时才被选择。寄主被寄生后,其虫态、日龄不影响小蜂生长发育历期的长短,而对其出蜂率、出蜂量以及性比影响较大。测定这3项指标,结果表明:寄主的预蛹和1,2日龄蛹最适合啮小蜂的生长发育。其功能反应方程为:Na=0.3388N/(1 0.0715N),其寄生量随寄主密度增加而增高,但寄主密度达一定范围时,寄生量保持一定水平。椰心叶甲啮小蜂自身密度的干扰反应为:a=1.62116P-0.7264,表明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寄生效果下降。因此,在大量培养繁殖或田间释放该蜂时,应选择适当的密度,才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协调椰心叶甲的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在室内测定了丁硫克百威、氯氰菊酯、啶虫脒和椰甲清 4种杀虫剂对椰心叶甲卵、幼虫、蛹和成虫 4 个虫态及其寄生性天敌椰心叶甲啮小蜂卵、幼虫、蛹和成虫 4 个虫态的相对毒力。结果表明,椰甲清、氯氰菊酯、啶虫脒和丁硫克百威 4 种杀虫剂对椰心叶甲和椰心叶甲啮小蜂 成虫的益害毒性比分别为 3.864 6、2.388 4、0.548 5 和 0.083 1。在有效防治椰心叶甲的前提下,对天敌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安全性依次为椰甲清 > 氯氰菊酯 > 啶虫脒 > 丁硫克百威。椰甲清和氯氰菊酯可在椰心叶甲综合治理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茶园害虫天敌昆虫依其取食方式的不同,分为寄生性和捕食性两大类。寄生性天敌昆虫营寄生生活,亦即以摄取另一虫体的营养为生。人们将绝大多数膜翅目中营寄生生活的称寄生蜂,而把部分双翅目中营寄生生活的称寄生蝇。这两类寄生性昆虫在茶园中广泛分布。当进行茶园虫情调查,采集由茶细蛾为害的三角苞,里面常有1—2个蚕茧似的白色小茧,这就是寄生蜂的茧(茧蜂)。当把田间的茶银尺蠖幼龄幼虫采回室内饲养,草绿色的虫体腹节有的变粗,呈乳白色,不久从这种幼虫体内啮出一个白色的蜂幼虫,在银尺蠖尸体附近结一白色或淡黄色小茧,即单白绵绒茧蜂或茶尺蠖绒茧蜂。当修枝清园时,剪下的蛀梗虫被害枝的虫道内常结有许多淡褐色的长形小茧即是长距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辽宁西部风沙地区花生田的昆虫种级群落,剖析花生害虫与益虫发生动态,2015年5-10月,采用马来氏网收集结合形态学鉴定、解剖鉴定、DNA条形码三种鉴定方法,对辽宁西部重要花生产区阜新花生试验田开展了昆虫系统调查,并对其主要害虫与天敌益害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昆虫标本15725头,鉴定为7目65科206种。其中膜翅目的茧蜂科、姬蜂科、隧蜂科、金小蜂科,半翅目的叶蝉科、蚜科,鞘翅目的叶甲科、瓢虫科为科级优势类群;优势种有膜翅目的卷叶虫绒茧蜂(11.10%)、铜色隧蜂(9.80%)、粘虫绒茧蜂(7.52%)、食蚜蝇姬蜂(7.14%)、喜马拉雅聚瘤姬蜂(7.01%)、燕蚜茧蜂(6.15%);半翅目的小绿叶蝉(44.88%)、花生蚜(14.63%)和小长蝽(11.79%);鞘翅目的双斑萤叶甲(71.68%)、龟纹瓢虫(8.90%)、异色瓢虫(8.26%);鳞翅目的小菜蛾(23.88%)、草小卷蛾(22.55%)、玉米螟(9.12%);双翅目的粘虫缺须寄蝇(30.63%)、大灰优食蚜蝇(21.77%)和夜蛾土蓝寄蝇(19.19%)等。斜纹夜蛾、花生须峭麦蛾的天敌种类分别为11种和3种;益害比分别为244.80、33.26,显示出较好的天敌控制作用;花生蚜天敌种类24种,益害比为2.39,西花蓟马天敌种类为4种,益害比为3.29,花生蚜和西花蓟马的天敌控制力较差。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桑树主要害虫桑螟的天敌寄生蜂资源及其寄生特性并利用生物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桑螟的危害,对海南主要桑园桑螟寄生蜂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海南桑螟天敌寄生蜂主要有5种,分别为桑螟绒茧蜂Apanteles heterusiae Wilkinson、食心虫白茧蜂Phanerotoma planifrons Nees、红铃虫甲腹茧蜂Chelonus pectinophorae Cushman、菲岛长距茧蜂Macrocentrus philippinensis Ashmead和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 Walker。其中,桑螟绒茧蜂为优势种,田间寄生率高达63.24%,1头桑螟幼虫可出蜂3~16头;其他4种寄生蜂均为单寄生,田间平均寄生率依次为9.15%、6.21%、5.62%和5.24%。室内寄生特性研究发现,桑螟绒茧蜂对桑螟龄期和密度具有选择性,主要寄生1龄和2龄桑螟幼虫,偶尔寄生3龄幼虫,仅在1龄桑螟幼虫密度为9和2龄密度为8头时寄生率最高,且出蜂量最大。待被寄生桑螟幼虫发育至5龄时从桑螟体内啮出,并在5~7 h内结茧化蛹,啮出幼虫可全部化蛹,4~5 d后羽化,羽化率为33.33%~ 100%,性比为0~87.50%,成蜂寿命为1~3 d,多为2 d,雄蜂寿命略短于雌蜂。未观察到桑螟绒茧蜂寄生家蚕。研究为桑螟绒茧蜂的规模化繁育和利用提供前提。  相似文献   

12.
三亚市椰心叶甲寄生蜂的防效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后2次对海南三亚市椰心叶甲放蜂点进行寄生蜂防治效果调查,从放蜂点分布、椰树危害程度、虫口密度和寄生蜂寄生率等4个方面评价椰心叶甲啮小蜂和椰甲截脉姬小蜂对椰心叶甲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三亚的椰树危害程度在逐渐减轻,轻度危害的椰树已占调查点的60%,虫口密度已明显下降。从两种寄生蜂的分布情况来看,椰心叶甲啮小蜂在三亚的分布范围在扩大,已经分布在每个调查点,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分布范围则略有缩小。两种寄生蜂的寄生率比较来看,椰心叶甲啮小蜂较2007年高,而椰甲截脉姬小蜂在三亚的寄生率较2007年差。说明了两种寄生蜂均可以在三亚寄生生存,椰心叶甲啮小蜂在三亚的生存能力更强,对椰心叶甲的防控效果比椰甲截脉姬小蜂好。本研究对如何利用寄生蜂来控制椰心叶甲,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十字花科蔬菜害虫主要天敌及其寄主进行调查研究,并分类统计。结果表明: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病原微生物8种,其中细菌2种、真菌5种、病毒1种;天敌昆虫42种,包括寄生性天敌昆虫25种和捕食性天敌昆虫17种;其他食虫动物天敌7种,其中蛛形纲蜘蛛目5种、鸟纲雀形目2种。  相似文献   

14.
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是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的重要天敌之一。为了明确该蜂的寄生行为及雌蜂体型大小对其产卵的影响,在室内观察其寄生行为及雌蜂不同体型大小条件下的产卵情况。结果表明: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寄生过程包括搜寻寄主、识别寄主、产卵器刺探、产卵、产卵后处理5个阶段。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寄生时间、寄生率、平均着卵量随寄生次数增多而增加,寄生次数与卵量吻合率随寄生次数增加而降低;第1次寄生时,寄生所需时间为19.75 s,寄生率为73.12%,寄生次数与卵量吻合率为69.89%,平均着卵量为0.76粒;第3次寄生时,寄生所需时间为24.37 s,寄生率为83.33%,寄生次数与卵量吻合率仅为8.33%,平均着卵量为1.67粒。雌蜂体型大小与其产卵量呈正相关,体长小于等于1.20 mm时,产卵量及寄生率最小,分别为16.83粒和49.4%;1.40 mm<体长≤1.50 mm时产卵量为33.06粒,寄生率72.3%;而体长大于1.50 mm时产卵量达37.5粒,寄生率为72.2%;雌蜂后足胫节长对其产卵及寄生率也有类似影响,说明该蜂扩繁时应选用体型较大的雌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湿热地区云南河口县芒果园内的5种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对芒果白粉病、炭疽病,芒果横线尾夜蛾、芒果切叶象甲、桔小实蝇等5种发生程度较重的病虫害进行发生危害情况的相关分析,同时对云南河口地区芒果害虫天敌进行搜集、调查及鉴定,调查鉴定结果表明:共有天敌昆虫24种,其中寄生性天敌11种,分属于2目5科;捕食性天敌昆虫21种,分属于5目8科。调查结果对于生产上科学制定芒果病虫害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汉鹄 《茶叶科学》1985,4(1):59-60
开发利用自然天敌资源,是发展害虫生态控制和综合防治的重要基础工作。近年来作者对安徽茶区天敌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一)茶园天敌资源丰富,且对害虫有一定控制能力初步查明安徽茶园害虫天敌,多达300余种,包括多种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蜘蛛、捕食螨和食虫鸟类,以及多种昆虫病毒、白僵菌、虫草和蚜霉等。许多天敌昆虫明显表现与害虫的发生有同步现象和制约效应。如异色瓢虫(Leisaxyridis)、大灰食蚜蝇(Syrphus corollae)等  相似文献   

17.
茶园害虫天敌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汉鹄 《茶叶科学》1984,4(1):59-60
开发利用自然天敌资源,是发展害虫生态控制和综合防治的重要基础工作。近年来作者对安徽茶区天敌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一)茶园天敌资源丰富,且对害虫有一定控制能力初步查明安徽茶园害虫天敌,多达300余种,包括多种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蜘蛛、捕食螨和食虫鸟类,以及多种昆虫病毒、白僵菌、虫草和蚜霉等。许多天敌昆虫明显表现与害虫的发生有同步现象和制约效应。如异色瓢虫(Leisaxyridis)、大灰食蚜蝇(Syrphus corollae)等  相似文献   

18.
茶斑蛾和油桐尺蠖是大吉岭茶区的两种主要的食叶害虫。有两种寄生蜂(Comsia sp.膜翅目、茧蜂科和Argyrophylax sp.双翅目、寄蝇科)在抑制茶斑蛾和油桐尺蠖的种群上具有效果;在34月间有很高的寄生率,Cotesia茧蜂的寄生率达47.7%,寄生蝇的寄生率为42.45%。茶斑蛾被寄生蝇寄生的机率很高,在有机茶园和不喷农药的茶园中寄生率可达80%。文章还讨论了在综合治理中应用这两种天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茶尺蠖幼虫期寄生天敌群落结构及其演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萃  朱俊庆 《茶叶科学》1993,13(2):87-91
报告了1973—1974、1989—1991年在浙江余杭先后5年系统调查茶尺蝮寄生性天敌的结果。经对32252头低龄寄主幼虫的饲养,查得原寄生性天敌4种,即2种绒茧蜂(茶尺蠖绒茧蜂和单白绵绒茧蜂)、1种悬茧姬蜂和1种索虫。分析了寄生率的年间和月间变化,明确了不同时期的优势种。在此基础上,测定了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的年间变动及各年间的群落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椰甲截脉姬小蜂(Asecodes hispinarum Boucˇek)是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害虫的重要内寄生蜂,主要寄生害虫的4龄幼虫。为了更好地为室内繁殖寄生蜂提供理论依据,开展了营养条件和寄主密度的改变对椰甲截脉姬小蜂子代的影响。结果表明:(1)补充10%蜂蜜水作为营养的情况下,椰甲截脉姬小蜂寄生能力随寄主密度不同存在差异。每对寄生蜂在寄主数量为5时,被寄生的椰心叶甲数量最多,为2.33头。当寄主密度大于5时,椰心叶甲被寄生的数量有随寄主密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不补充营养时,寄生蜂的寄生能力差异不显著。(2)补充10%蜂蜜水时,寄主密度对每寄主出蜂量、椰甲截脉姬小蜂羽化率和后代性比并无显著影响。(3)不补充营养时,寄主密度对每寄主出蜂量和椰甲截脉姬小蜂后代性比均有显著影响,对椰甲截脉姬小蜂羽化率无影响,每寄主出蜂数量最多为45.67头,后代性比最高为96.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