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研究目标,设立不同组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脱毒甘薯不同地点,品种,年份均表现增产,增产幅度为14.95% ̄91.8%。甘薯脱毒后商品品质改观较大,干物质含量、抗病性则无明显变化,脱毒甘薯与对照相比地上下部生长动态趋势相同,但更具优势。上述部分论点与以往研究略有不同,了解脱毒甘薯的生长特性有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脱毒薯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2.
研究结果表明,北京553脱毒后,地上,地下部和普通苗各期生长曲线趋向基本一致。但脱毒苗植株健壮,茎叶生长迅速,光合面积大,薯块膨大早,膨大速度快,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相对协调,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3.
脱毒甘薯不同世代对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福建脱毒主栽品种岩薯5号的脱毒原原种、原种、生产用种及未脱毒种苗的试验,结果是脱毒1、2代种苗比未脱毒的表现生长旺盛、增产;脱毒3代种苗与未脱毒的产量无显著差异,说明脱毒甘薯的种薯苗可利用脱毒1、2代,脱毒3代之后的种薯苗不宜利用。  相似文献   

4.
甘薯脱毒种薯田间种植后,由于媒介昆虫的传播,会很快重新感染病毒,这种情况对于脱毒种薯生产和脱毒种薯利用年限有很大影响。但由于病毒病检测方法的限制,一直未能进行深入研究。近年随着甘薯脱毒技术的迅速推广应用,摸清脱毒种薯田间种植后病毒侵染情况与产量下降之间的关系,对正确确定脱毒种薯使用年限的要求非常迫切。1993年作者曾利用指示植物巴西牵牛(Ipomeasetosa),研究观察了田间蚜虫传播SPFMV,但对脱毒薯田间连续种植后的病毒侵染率增长与产量下降的关系等问题还是不太清楚。为此,作者于1997~…  相似文献   

5.
山川紫是日本 2 0世纪 90年代初育成的紫心甘薯品种 ,因其薯皮、薯肉均为紫红色 ,接近紫黑色又称黑甘薯。 1 993年我国引进后试种 ,产量很低或基本不结薯 ,在生产上无直接利用价值 ,仅作品种资源保存 ,不能推广应用。因近几年我国掀起黑色食品热 ,甘薯紫色素为一种无毒且有保健  相似文献   

6.
淀粉加工区,选用脱毒徐薯18、予薯7号等优良脱毒品种,比一般品种增产50%以上,淀粉率提高2%;城郊食用区选用脱毒京薯553、苏薯8号、冀薯4号等,比未脱毒品种增产40%以上。  相似文献   

7.
甘薯病毒病普遍发生,危害相当严重,是目前造成品种退化减产、品质变劣的主要原因。经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产生脱毒苗后,恢复了原品种的优良种性,脱毒甘薯一般表现为萌芽性好,出苗早、苗多、苗壮,栽后返苗快,生长势强,结薯早,膨大快,高产稳产,增产效果极其显著。据苏、鲁、豫、皖、晋、陕6省3年93点次的结果统计,脱毒甘薯较未脱毒苗增产36.4%~41.6%,1998年全国特别是黄淮、长江两大薯区已形成脱毒甘薯推广热,其中7省区已形成全省推广规模,推广面积达53.3万hm2,增加效益近24亿元。根据各地高产经验,结合试验、示范,总结…  相似文献   

8.
1 脱毒甘薯研究与推广现状 脱毒甘薯的引进示范始于1996年,由农技推广部门率先引进并做了小面积示范种植,增产效果极为显著,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重视.至1999年河南省推广脱毒甘薯面积已达3.5万hm2,平均产量7458kg/667m2,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甘薯脱毒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甘薯常年种植面积17.3万/hm^2,鲜产26.85t/hm^2,由于甘薯病毒病的普遍发生,每年造成经济损失约3亿元。1996年起开始重点推广甘薯脱毒新,至1998年全省甘薯单产、总产双超历史,其中脱毒甘薯推广4.5万/hm^@,并建立完美了一套脱毒甘薯应用推广体系,科学地提出了脱毒甘薯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0.
脱毒甘薯快繁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1.
弱光胁迫对植物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之一,但由于设施环境对光照的限制,温室内往往产生弱光逆境,因此园艺植物弱光胁迫已成为育种领域研究的热点。本研究综述了弱光环境下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光合特性、生理生化活性对逆境的响应,归纳出各项指标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目前,国内外的科学研究及生产实践表明,弱光胁迫下植物的叶绿体结构、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内源激素含量等是适应弱光逆境的关键因素。在此期间多项耐弱光机理的研究已获得突破性进展,但在植物的生长周期、地域及品种间的差异方面还无详细的论述。今后应当进一步探索植物的生长规律,尤其在弱光环境下的其他胁迫以及弱光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方面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为提高品种抗性及更多耐弱光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盐胁迫对向日葵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向日葵资源材料幼苗耐盐性机制的研究和阐述对向日葵耐盐新品种选育意义重大.采用盆栽试验模拟0.35%,0.50%土壤含盐量水平,研究了盐分胁迫对5个自育向日葵不育系出苗率、苗期株高、叶面积、地上和地下部生物学产量、丙二醛含量、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和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等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盐分胁迫(0.35%)对幼苗萌发有促进作用;中度盐分胁迫(0.50%)下,幼苗萌发及生长均受到抑制,叶片相对电导率增加,SOD、POD、CAT活性显著增加,O2-产生速率、MDA含量与对照差异不大.较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是向日葵耐盐碱特性的生理机制之一.5个自选不育系间耐盐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生长类型菜豆花芽分化及生长发育、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以蔓生菜豆‘将军’和矮生菜豆‘热那亚’为材料,比较发育前期菜豆各阶段开始及持续时间,测定绝对生长速率、蛋白质含量和光合指标,观察花芽分化规律和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热那亚’苗期和花期持续时间分别比‘将军’少15天和10天;‘热那亚’出苗后15天内绝对生长速率是‘将军’的2.14倍,‘将军’的花期是‘热那亚’的2.12倍;‘热那亚’在出苗后15天开始花芽分化,比‘将军’早2~3天,且该品种多数花芽集中在10天完成分化和发育,比‘将军’缩短一半的时间;‘热那亚’花芽分化期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将军’,花期显著高于‘将军’;但‘热那亚’各时期光合指标均显著高于‘将军’。研究发现,矮生菜豆‘热那亚’花芽分化早,花期短,生长速率先高后低,变化速率较快,且光合速率高于同时期蔓生菜豆‘将军’,可为矮生蔓生菜豆合理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蛇皮果是喜阴植物,遮荫处理对蛇皮果幼苗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研究不同遮荫处理对蛇皮果栽培生长的影响。本试验通过采用不遮荫(CK)、25%遮荫(S1)、50%遮荫(S2)、75%遮荫(S3)及椰子叶遮荫(S4)的处理方式对蛇皮果进行遮荫栽培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于蛇皮果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P<0.05),其中75%遮荫(S3)处理效果很好,其次是50%遮荫(S2)和椰子叶遮荫(S4)处理,遮荫处理对于蛇皮果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遮荫栽培试验为蛇皮果规模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国槐(Sophora japonica)对重金属锌的耐受能力,以水培的3月龄国槐幼苗为试验对象,探讨不同浓度(1、50、200、350、500 μmol/L)锌处理对其生长发育、叶绿素荧光参数、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锌胁迫下,国槐幼苗生长量指标呈现明显的"低促高抑"现象,同时,根系对锌胁迫...  相似文献   

16.
淹水胁迫对水稻玉香油占秧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究淹水胁迫对水稻秧苗的影响,以水稻品种玉香油占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淹水胁迫对其秧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淹水处理分为3个水平:无淹水(CK)、淹水1.0~1.9cm(W1)、淹水2.0~2.9cm(W2)。结果表明,随着淹水程度的加深,秧苗地上部的光合色素含量、生物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明显下降,白根数和总根数明显增加。而SOD活性、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合苹果幼树栽培的基质配方。以2 年生富士芽苗为试材,采用玉米秸杆、园土、草炭土、珍珠岩和牛粪为基质原料,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苹果幼树的生长、生物量、根系形态特性和叶片生理特性等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3(园土:草炭土:牛粪:珍珠岩=2:3:1:1)和T4(园土:玉米秸秆:牛粪:珍珠岩=2:3:1:1)基质最佳,其理化性质理想,栽培的苹果幼树生长量(苗高、茎粗、新梢长、新梢粗、地上部干物质重)、根系发育情况(根系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叶片生理特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等指标都显著高于对照,根冠比和根平均直径则显著低于对照。因此,腐熟后的玉米秸杆完全可代替草炭土在苹果幼树容器栽培中使用,T4 基质可作为培育苹果容器大苗的优良基质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棉花根系生长分布及生理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棉花根系的生长、分布和生理活性对棉花整体生长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观测上的不便给研究带来一定困难,导致相关规律与机理的认识不及地上部深入。本文以近年研究报道为依据,对棉花根系研究方法、根系的生长、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生理特性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地阐述,并提出了今后棉花根系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品种藜麦幼苗对海拔梯度变化的生理响应机制,本试验以4个藜麦品种—‘陇藜1号’、‘陇藜2号’、‘陇藜3号’及‘陇藜4号’为材料,选取甘南州临潭县3个不同海拔(2380 m,2580 m,2780 m)分布区为试验地。通过测定幼苗生物量及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不同藜麦品种幼苗在不同海拔试验区的生理响应机制,为建立藜麦品种和环境相适宜的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藜麦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含量逐渐降低,海拔2780 m最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逐渐升高,在海拔2780 m达到最大值;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藜麦品种幼苗生物量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说明高海拔下太阳辐射强度增大、温度降低,导致藜麦幼苗植株抗氧化酶活性升高以清除多余活性氧(ROS)自由基,使得植株能够适应高海拔环境而正常生长,但生物量较低海拔仍有降低。因此,不同品种藜麦在低海拔地区受到的胁迫较低,虽然在高海拔区域胁迫加剧,但藜麦幼苗可以正常生长并进行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栽培技术对茶树春梢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常红  汪东风 《作物学报》1995,21(6):752-755
采用盆栽试验,应用^14C和^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栽培技术对茶树春梢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春茶前修剪明显推迟开采期,但有利于春梢生长及持嫩性;增施氮肥促进春梢生长和持嫩性增强;喷施赤霉素(GA)促进越冬芽早发,一芽二叶展开期提高5天左右。这些效应与栽培技术影响茶树对冬季^14C-光合产物及春肥^15N的积累和分配等生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