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桃小食心虫高致病力白僵菌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源于不同地点或寄主的14株球孢白僵菌进行僵虫率、在虫体上菌丝生长时间、产孢时间及单虫产孢量测定,综合评价各菌株对桃小食心虫幼虫的致病力,选择较好的菌株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基于僵虫率、菌丝生长时间、产孢时间及单虫产孢量4个指标,筛选出 3 株具有较强致病力的优良菌株Bb7、Bb9和Bb14;在孢子浓度为1.0×107 孢子/mL时,对桃小食心虫幼虫的致死率分别为73.33%、77.78%和80.00%, LT50分别为8.45、7.49、8.42 d;LC50分别为1.76×105、3.03×106、2.10×105孢子/mL。 相似文献
3.
4.
几丁质酶活性与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大豆不同抗性品种接种大豆疫霉菌后的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未接种的不同大豆品种中的几丁质酶活性无明显区别。大豆疫霉菌侵染后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的几丁质酶的含量和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抗病品种酶活性上升的速度比感病品种快,酶的高活性维持的时间较长。抗病品种在接种后24 h酶活性达到峰值,中感和感病品种在接种后48 h达到峰值。说明大豆疫霉菌可诱导几丁质酶产生,大豆品种的抗病性与几丁质酶的活性呈正相关关系。酶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45 ℃,最适pH为5。该酶在45 ℃以下,pH在4~6时酶活性稳定,超过60 ℃,pH超过7时酶活性丧失较快。Mn2+、Zn2+、Ba2+、Fe3+、Ca2+对酶活性有激活作用,Al3+、Ag+、Fe2+、K+、Mg2+、Cu2+、Hg2+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桃小食心虫病原菌—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从自然染病的桃小食心虫幼虫上分离的球孢白僵菌TST05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测定不同培养基、外界不同温度和湿度对该菌株菌丝营养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该菌株在PDA、PPDA、SDAY、SMAY 4种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菌落厚而致密,产孢量均大于3.95×107孢子/mL;菌株适应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宽,15~30℃之间,RH 30 %~100%之间孢子均可萌发、生长和产孢.随着温度接近25℃、湿度增大,孢子的萌发率、菌落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都显著增加.15℃、RH 100%时产孢量为1.32× 107孢子/mL;25℃、RH 30%时,产孢量也能达到1.37×107孢子/mL;25℃、RH 100%时产孢量达到6.19×107孢子/mL.15℃、RH 100%孢子萌发率为52.28%;25℃、RH>80%时,孢子萌发率都能达到90%以上.[结论]TST05菌株能适应北方干旱低温条件,可开发成为防治桃小食心虫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6.
刚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是福建省毛竹林的一种主要害虫,本研究应用5种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和1种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对3龄初幼虫进行感染力测定,旨在筛选出感染该虫的高致病力菌株。结果表明:应用1.45×10 7孢子/mL孢悬液感染12 d后,3龄初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63.16%以上;其中MaFzzL-01和Ma1291-2两个绿僵菌株对该幼虫的致病力分别为90.93%和84.21%,其LT50值分别为5.97 d和6.67 d,LC50值分别为1.727×10 4孢子/mL和2.029×10 4孢子/mL。结果说明:绿僵菌MaFzzL-01和Ma1291-2两个菌株对该幼虫的致病力强,且致死速度快。应用1.45×10 8孢子/mL孢悬液进行林间防治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绿僵菌对意大利蝗几丁质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3种昆虫生长调节剂(苯氧威、氟虫脲、灭幼脲)和一种生物农药(绿僵菌189菌株)对意大利蝗3龄蝗蝻几丁质酶活力的影响.[方法]用药剂处理3龄意大利蝗蝗蝻,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几丁质酶分解几丁质产物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含量.[结果]3种昆虫生长调节剂浓度达到50mg/L时对几丁质酶的抑制作用超过200%;绿僵菌189菌株对意大利蝗几丁质酶活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且抑制作用随着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孢子浓度达到5×107时,意大利蝗几丁质酶的活力仅为3.8U.[结论]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绿僵菌均抑制意大利蝗几丁质酶活力. 相似文献
8.
9.
寄生沙棘木蠹蛾的白僵菌菌株特性及其胞外蛋白酶、几丁质酶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寄生沙棘木蠹蛾的白僵菌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以筛选优良菌种加以利用。[方法] 测定温湿度对分离自沙棘木蠹蛾幼虫和蛹的5株白僵菌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平板测定法和Lowry及DNS测定法对白僵菌各菌株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白僵菌SJ 01、SJ 02、SJ 03、SJ 04、SJ 05菌株在15~35 ℃范围内均可萌发,15、20 ℃和35 ℃时孢子萌发率相对较低,25 ℃时5株菌株萌发率均高,为90%~98%。相对湿度为41%、50%和61%时,各菌株均不萌发;76%和80%时,SJ 05的萌发率明显高于其他菌株,分别达60%和80%。50 ℃高温胁迫24 min和30 min后,各菌株萌发率均显著降低,几乎不萌发。胁迫12 min和18 min后,SJ 05的萌发率较其他菌株高,表明其抗高温性强。5株菌株均可产生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其中SJ 05菌株胞外蛋白酶产量为55.3 U/mL,几丁质酶产量为137.9 U/mL,其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结论] SJ 05菌株具有较强的耐热性,一定的抗低湿能力,较高的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为最优菌株。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桃小食心虫高致病性菌株,以在山西省自然感病的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上分离获得的5株病原真菌为材料,研究各菌株感染桃小食心虫幼虫的症状、对寄主的致死率,以及与菌株毒力相关的胞外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几丁质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变化,并评价其生物防治潜力。5个菌株在寄主上的感病症状和致死率有显著差异,感病后10天,球孢白僵菌BbTST05对寄主的致死率最高,为89.3%,其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几丁质酶和脂肪酶3种酶活性均最大;粉棒束孢IfTSL02对寄主的致死率及其蛋白酶、几丁质酶活性次之;尖孢镰孢菌的FoTSL01、FoTSL03和FoTSL04菌株对桃小食心虫的致死率均低于61%,3种胞外酶的活性也较低。因此,球孢白僵菌BbTST05和粉棒束孢IfTSL02可用于桃小食心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12.
13.
白僵菌可湿性粉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合适的助剂与填料配制白僵菌可湿性粉剂,通过混合粉碎过程的研究,得到抑菌作用小、理化性能优良的可湿性粉剂小试产品3号和4号,其润湿性小于3分钟,悬浮率和孢子萌发率均为85%以上。成品细度:98%通过325筛目。经10~20℃室温贮存8个月后孢子萌发率为85%左右,与纯孢粉无显著差异。室内测定:含孢量500亿/克可湿性粉剂的杀虫效果为95%,LC_(50)为7.30×10~5孢子/ml,LT_(50)为113.6小时。田间防治玉米螟的效果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白僵菌制剂不同剂型防治玉米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在辽宁省昌图县进行白僵菌制剂不同剂型防治亚洲玉米螟试验。大区试验结果表明:在亩施菌量相等条件下,用可湿性粉剂喷雾,粉剂喷粉和手撒颗粒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用2.5×10~4亿孢子/亩剂量,在玉米心叶期防治一次,玉米螟幼虫可减少90.5~91.6%。用同上剂量和剂型,在两个乡镇1.2万亩玉米上大面积防治示范,三种施药方法玉米螟话虫数分别减少86.9%、80.7%和78.5%。其中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效果和防治工效均较高,防治费用较低,无粉尘污染,菌剂便于运输及贮存,且适合于超低量喷雾,有推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16.
粉红聚端孢菌胞外几丁质酶纯化、特性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粉红聚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在SMCS中恒温摇床(200 r/min,28℃)上培养12 d,诱导产生了大量的胞外几丁质酶。培养滤液经(NH4)2SO4分级沉淀、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和CM-Sepharose FF阳离子交换柱层析获得了SDS-PAGE纯的胞外几丁质酶,分子量约为39k Da。几丁质酶最适作用温度为40℃,最适pH范围为4.0~7.0。抗菌活性显示,纯酶对供试病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对棉花黄萎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7.
采用液固两相新工艺优质、快速、大量生产白僵菌孢子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研究,革新了我国沿用几十年的白僵菌菌剂固体培养的方法,建立了液固两相一体化生产新工艺。调整培养基浓度,采用发酵罐生产菌体,发酵20小时左右即可放罐,用C-4为载体吸附完成发酵后的菌液,不补充任何营养物质和灭菌,经6天培养即可完成整个产孢过程。比传统生产方法缩短一半时间(7天)。用上述方法生产的原菌粉不需粉碎,含孢量达150~200亿/克。采用全密闭式抽风负压分离技术生产的高孢子粉含量平均为1000亿/克。孢子收回率达88%,这一套新工艺研制成功,将为较大规模生产白僵菌制剂提供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卵孢白僵菌对花生田蛴螬优势种群暗褐鳃角金龟甲和东北大黑鳃角金龟甲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寄生率为36.84~66.67%。亩施菌剂1.5公斤加40%甲基异柳磷乳油0.1公斤混用,虫口减退率为83.06%,果实被害率降低87.46%,防效优于单施菌剂式单施药剂,试验提示,以菌药混用比例2:0.1公斤/亩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白僵菌胞外蛋白酶的测定及其与酯酶型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明胶琼脂培养法和营养液振荡培养法测定了白僵菌不同酯酶型菌株的胞外蛋白酶,并用前一种方法测定了同一酯酶型菌株的胞外蛋白酶。发现不同类型菌株间和同一类型菌株内个体间胞外蛋白酶产生水平都有差异,少数几株差异显著。测定蛋白酶方法不能单独用来鉴别菌株。明胶琼脂培养法比营养液振荡培养法较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0.
亚洲玉米螟感染白僵菌后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不同虫龄的玉米螟幼虫感染白僵菌后的组织病理学过程。随着虫龄的增加,白僵菌侵入虫体及虫体组织病变解体的速度减慢。对1~2龄和3~4龄幼虫,白僵菌菌丝分别在24小时和48小时穿透体壁,并于48小时和96小时后虫体全部解体。而对老熟幼虫48小时,菌丝刚能穿透体壁的表皮层,72~96小时染菌的组织仍保留其各自的轮廓没有解体。观察老熟幼虫可以发现:菌丝穿过体壁后,先在血淋巴中扩散,进入脂肪体并大量增殖,然后向结构较疏松的消化道、丝腺、马氏管、生殖腺侵入,使这些组织的边缘逐步变的不清,内部充满菌丝,以至细胞整体形状消失而解体;最后进入结构致密的肌肉、丝腺导管和神经组织,使这些组织的细胞边缘不清,出现间隙,整个组织空泡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