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二部用EDTA络合滴定法检测氧化镁中的氧化钙含量。通过对测定过程中各个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计算出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并评估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该不确定度评价方法对EDTA滴定法检测氧化镁中的氧化钙含量的测定分析工作中有较强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确保大米中镉含量测定结果的可靠性,依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大米镉含量过程中可能带来不确定度的各因素进行了详尽分析,找出了影响测定结果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对在镉含量测定的实际工作中有效控制各影响因素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燕 《粮食储藏》2011,40(5):35-38
建立大豆水溶性蛋白含量测定(NY/T 1205-2006)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对检测过程中带来的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识别和量化,提出应用该方法检测的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相似文献   

4.
建立中性纤维素酶活力测定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各分量,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报告扩展不确定度结果。采用还原糖法测定中性纤维素酶活力,对建立的数学模型逐层展开了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评定标准曲线的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测定本方法所用的样品扩展不确定度为:U=40.8 U/g,k=1.960。该评定方法客观、有效,在实验室的检测工作中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程树维 《粮食储藏》2007,36(6):27-30
探讨了分光光度法测定油脂中磷脂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根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评估了各不确定度分量并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对磷脂含量为0.334%的油脂样品,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10%.该方法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由标准曲线查磷量、总重复性测定.  相似文献   

6.
对乳粉中脂肪含量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建立不确定度评定程序和方法。依据GB 5413.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的测定》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不确定度的计算并合成不确定度。找出了影响乳粉中脂肪含量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不确定度分量的主要来源,并对结果予以讨论。评定程序和方法符合规范要求,适用于同类型试验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7.
对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汞含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建立起较完善的评定体系,探寻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加以控制,提高检测的质量。评定结果表明:校准曲线的线性回归和测量的重复性是影响该方法的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从而为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重金属的不确定度评定提供了相关基础。  相似文献   

8.
凯氏定氮法测定豆粕中蛋白质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粗蛋白是评定饲料原料及其产品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理化分析中,测定结果存在不确定度。找出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对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估和计算合成,并最终得出豆粕中蛋白质含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分析了不确定度的来源,提出减小不确定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何岩  于治宇  张徐 《粮食储藏》2012,41(5):48-51
按GB/T5009.11-2003《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无机砷测定中第二法银盐法要求对稻谷中无机砷的含量进行检测,并评定了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发现最终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来自于标准曲线引入的不确定度和重复性实验引入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GB 5009.6—2016《食品中脂肪的测定:第二法酸水解法》测定肉制品中游离态与结合态脂肪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脂肪测定中的各分量分析量化,并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评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通过评定找出了影响肉制品中游离态与结合态脂肪含量测定的主要因素,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评定程序和方法适用于同类型试验的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碳酸饮料中汞的方法。进一步评价了该法测定碳酸饮料中汞的测量不确定度。通过不确定度来源分析,建立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谷物中12种真菌毒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立了简单、快速、同步测定谷物中12种常见真菌毒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用80%乙腈水溶液振荡提取,多功能净化柱净化,Waters ACQUITY UPLCTMBEH C18色谱柱分离, 串联四极杆质谱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检测,并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 12种真菌毒素在各自的线性响应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8,12种真菌毒素的检出限为0.016~1.000 μg kg-1,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n = 6)为60.0%~122.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20.3%。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和检测速度快的优点,适用于谷物样品中多组分真菌毒素残留的分离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3.
通过腌肉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重复性测试结果,计算试验标准差,分析并计算了测试过程中系统效应产生的不确定度分量的值,达到了对腌肉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合理评定,并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了适度扩展,得出了腌肉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安全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4.
对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奶粉中铜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建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奶粉中铜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以评定测定结果的质量,分析了该测量过程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建立数学模型,找出了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回收率及拟和直线求样品溶液浓度时产生的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因素最大。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植物油中抗氧化剂BHA,BHT与TBHQ含量的方法,重点考察了方法的检出限、线性范围、重复性、回收率等。针对测量数学模型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TBHQ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通过不确定度来源分析,建立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并考察了测定中的各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以高产优质粳稻松粳9号和稻花香2号为试材,利用中国北方FACE(free air CO2enrichment)实验平台研究北方水稻生理代谢对CO2浓度增高的响应规律。在水稻抽穗期开始测定剑叶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收获后实测小区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比较处理间和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CO2浓度增高显著提高水稻抽穗期、乳熟期和完熟期剑叶可溶性糖含量,松粳9号和稻花香2号最高增幅分别达11.7%和47.5%。CO2浓度增高显著降低抽穗期和完熟期剑叶可溶性蛋白含量,松粳9号和稻花香2号最大降幅分别为16.2%和10.5%。CO2浓度增高使抽穗期和乳熟期剑叶总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松粳9号和稻花香2号最大增幅达18.9%和22.5%,之后便逐渐降低。CO2浓度增高使松粳9号单株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经济系数分别提高6.82%、1.50%和12.64%,稻花香2号平均升高2.56%、2.13%和26.05%。研究表明,CO2浓度增高最终提高了水稻植株生产力,对可溶性物质含量的影响在不同生育期存在差异。这可能由于CO2浓度增高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导致水稻提早成熟,叶片衰老促进了可溶性糖分解,也加快了功能叶可溶性蛋白向籽粒运输速率。  相似文献   

17.
基于CuFe2O4纳米粒子能显著增强Luminol-EDTA体系的发光,首次建立了Luminol-EDTA-CuFe2O4 NPs化学发光新体系。紫外吸收光谱和化学发光光谱表明纳米CuFe2O4注入Luminol-EDTA体系后,未生成新发光物质,结合纳米CuFe2O4的特性,提出了CuFe2O4 NPs参与Luminol-EDTA体系可能的发光机理。研究发现芦丁能抑制Luminol-EDTA-CuFe2O4 NPs体系的化学发光,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将此化学发光体系应用于芦丁片中芦丁含量的测定。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芦丁浓度在2×10-8~2×10-5 mol/L范围内芦丁浓度的对数和相对化学发光值呈线性,芦丁浓度检出限(LOD)为1.21×10-9 mol/L。将本方法应用于芦丁片中的芦丁含量测定,回收率为97%~102%,RSD为2.54%(c=1×10-7mol/L,n=11)。  相似文献   

18.
采用标准偏高糖型甜研7号与标准偏丰产型甜研8号2个二倍体纯系品种及水培方法,研究了子叶期(11d)甜菜对NO3^-和NH4^+的吸收特性以及不同NO3^-/NH4^+比对苗期(31d)甜菜吸收特性的影响。发现了子叶期甜研7号较甜研8号对NH4^+有较大的Vmax,有利于NH4^+的吸收。低NH4^+浓度比促进甜菜对N03的吸收。而且甜研7号受到的影响相对大于甜研8号。不同NO3^-/NH4^+也影响甜菜对NH4^+的吸收速率,2品种所受的影响并不相同。2品种遗传特性不同导致了甜研7号对NH4^+的吸收较甜研8号敏感。高浓度NH4^+的存在促进了甜研7号与甜研8号对NH4^+的吸收。说明可以通过调节甜菜对NO3^-与NH4^+的吸收与同化关系来调控甜菜的氮代谢,以提高甜菜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9.
OsHOX4基因是属于水稻植物同源结构域(HD-Zip)转录因子家族的一个成员。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OsHOX4基因转入籼稻(Oryza sativa ssp.indica)IR64中,获得54株过量表达植株。我们利用southern杂交分析确定了各个株系的拷贝数后,利用TAIL-PCR方法对4个不同的单拷贝株系进行了研究,并在其中找出T-DNA在3个单拷贝株系染色体上的插入位点(分别为染色体5,8,10)。根据T-DNA在各个株系的插入位点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从T1代转基因株系里鉴定出纯合的植株。我们观察到OsHOX4过量表达植株的分蘖数明显高于野生型,株高比野生型明显的变矮,在同一个株系的纯合和杂合的转基因植株表型也有很大的差异。在TAIL-PCR分析基础上,为从T1代转基因作物中鉴定出纯合的植株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