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苦杏仁油为芯材,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为壁材,探讨了一种效果较好的苦杏仁油微胶囊制备工艺。将包埋率作为评价标准,先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使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试验,由此比较芯壁材配比、固形物含量、均质压力及进风温度4个因素对苦杏仁油微胶囊产品包埋率的影响力大小。结果表明,当产品包埋率达到最高值88.43%时,芯壁材配比为1:3(g:g),固形物含量为31%,均质压力为35 MPa,进风温度为190℃时,产品为浅黄色粉末,略有清香,颗粒较为干燥、细腻。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护紫苏籽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活性,扩大紫苏籽油的应用范围,以阿拉伯胶和β-环糊精(β-CD)为壁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研究该微胶囊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紫苏籽油微胶囊含水量2.17%,堆积密度0.43 g/cm3,休止角36.27°,溶解度74.65%,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能;粒径大小合适,平均直径17.52μm,不会产生吞咽感,包埋率86.52%。微胶囊紫苏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70.85%,与未微胶囊化紫苏籽油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喷雾干燥法未破坏紫苏籽油的营养成分。微胶囊在92.85℃产生玻璃态转变,说明日常的温度处理不会破坏微胶囊的表面结构。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微胶囊过氧化物值(POV)和巴比妥酸值(TBA)上升速度显著低于紫苏籽油(P<0.05),说明微胶囊贮藏稳定性更好。由此可知,该紫苏籽油微胶囊可以添加到热饮品中,尤其是婴幼儿配方乳粉,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以超临界CO2萃取的南瓜籽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并对产品进行显微镜观察和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南瓜籽油微胶囊配方中对产品包埋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壁材(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配比>芯材与壁材配比>总固形物含量;由正交试验所得微胶囊配方的最佳配比为: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1,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1:5,总固形物含量为25%(W/V)。微胶囊化工艺参数中影响微胶囊化效率的主次顺序是: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均质压力;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均质压力30MPa。在上述条件下南瓜籽油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90.2%,微胶囊产品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和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微胶囊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苦杏仁油微胶囊制备工艺;同时为验证微胶囊化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的促进作用,以微胶囊化前后的苦杏仁油为对象,采用烘箱加速法进行加速氧化试验,每3 d测定1次苦杏仁油和微胶囊中过氧化值、碘值、酸价、皂化值、共轭二烯烃值,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进行扫描鉴定其中的官能团。结果表明,苦杏仁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料液比1∶16(g/mL),乳化剂添加量2.1%,芯壁比1∶85(g/mL),微胶囊平均包埋率为84.07%±0.37%,符合预测值。苦杏仁油在(60±1)℃的条件下储藏至第12天时,其过氧化值超过国标中的最低限量标准(0.25 g/100 g);而微胶囊化后的苦杏仁油在整个储藏期间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较小,表明微胶囊化有利于提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该研究结果为开发油脂微胶囊化保存手段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牡丹籽油因含有人体所需营养成分备受关注,而作为与其亲缘关系相近的芍药,在籽油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采用溶剂法,对芍药籽油进行提取并对其密度、酸值、碘值、皂化值和过氧化值几个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获得溶剂法提取芍药籽油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3 g·mL^-1、时间1.5 h、温度70℃,此时的出油率为(34.93±0.94)%。理化性质研究显示,芍药籽油的密度为(0.91±0.01)g·mL^-1、酸值为(1.52±0.19)mg·g^-1(NaOH)、碘值为(122.29±7.71)g·(100 g)^-1、皂化值为(176.30±5.47)mg·g^-1(NaOH)、过氧化值为0 mmol·kg^-1,均符合植物食用油的国家标准,这将为芍药籽油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温度、光照、pH及蔗糖质量浓度4个因素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为提高花色苷的稳定性,研究以海藻酸钠为壁材,CaCl2和壳聚糖为固化剂,制备花色苷微胶囊的工艺配方。结果表明,花色苷稳定性降低(以花色苷质量分数低于30%为限)的临界条件分别为:40℃、室内光、pH 3.0、蔗糖质量浓度100 mg/mL,其中温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最大;花色苷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使用针头孔径为0.70 mm的注射器,芯壁比1∶4(V/V),海藻酸钠质量浓度30 mg/mL,CaCl2质量浓度20 mg/mL,壳聚糖质量浓度15 mg/mL,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花色苷微胶囊呈球状,表面光滑,包埋率为91.54%。 相似文献
7.
生姜油提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永泰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3,(5):21-21
用蒸馏法提取生姜油,设备简单、投资小、经济效益好。根据姜油易挥发和不溶于水的特性,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将姜油蒸馏出来,再经冷却、油水分离后,可制得生姜油。用蒸馏法提取生姜油的主要加工设备有:隧道式干燥机(或烘房)、粉碎机、不锈钢蒸锅、冷却器、油水分离器等。用蒸馏法提取生姜油的工艺流程为:原料处理→切片→烘干→粉碎→蒸馏→冷却→油水分离。用蒸馏法提取生姜油的具体操作要点如下:(1)原料处理选择无虫蚀、无发芽、无霉烂的鲜姜,去根、洗净,切成4mm~5mm厚的薄片。(2)烘干(或晒干)将原料送入隧道式干燥机(或烘房)中,在60℃~65℃… 相似文献
8.
有机溶剂法提取金柑子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有机溶剂法提取金柑子油的最佳工艺。考察了不同溶剂、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对金柑子油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石油醚作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7,提取温度为40℃,浸提2.5 h,提取率高达42.50%。 相似文献
9.
石榴籽油是唯一植物源的多不饱和共轭脂肪酸,其主要成分为石榴酸,利用酶法水解石榴籽细胞中的脂蛋白,使油脂从细胞中解离出来,再通过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石榴籽油。结果表明,当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 h,加酶量0.09 g,料液比1∶7时,石榴籽油的提取量最大,为1.51 g/10 g。所得油脂气味芳香,呈琥珀色,品质优于有机溶剂法所提油脂。 相似文献
10.
超声辅助水相酶解提取文冠果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文冠果种仁粉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预处理样品,采用水相酶解法提取文冠果油。研究了酶种类、酶解pH值、固液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文冠果种仁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水酶法提取文冠果游离油的较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和碱性蛋白酶均能有效促进蛋白质的水解,提高文冠果油的得率;水相酶解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6(g∶mL),温度45℃,碱性蛋白酶(pH值7.0)用量3.0%,纤维素酶(pH值4.5)用量1.0%,反应时间8h(各反应4h),游离油的总提取率可达81.2%。水酶法无溶剂残留,是一种提取文冠果油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茶油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茶油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提取方法有压榨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冷榨法、水代法、水—酶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旨在提高茶籽的出油率,提高茶油的品质,提升我国油茶的竞争水平,对加快茶油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玉米胚芽油微胶囊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胚芽油是一种保健食用油,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了扩大玉米胚芽油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采用微胶囊技术包埋玉米胚芽油,对微胶囊技术中壁材构成比例、芯材添加量、固形物浓度等进行研究。最后优化结果,壁材β-环糊精与大豆分离蛋白的质量比为1:1,芯材添加量为40%,固形物质量分数为15%,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芯材包埋率为90.9%。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经单因素试验研究投料量、粉碎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糖茶藨籽油萃取率的影响;以糖茶藨籽油萃取率为指标,经正交试验选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通过GC-MS对提取的糖茶藨籽油进行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糖茶藨籽油的萃取条件为投料量400 g、粉碎度35目、压力35 MPa、温度45℃、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糖茶藨籽提油率为23.23%;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糖茶藨籽油是澄明的黄色油状液体,用GC-MS检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以上,其中亚油酸含量为29.57%,糖茶藨籽油酸价是1.10 mg/g,过氧化值是2.70 mmol/kg。本研究得出该工艺条件可为糖茶藨籽油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实验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分析杭白芍结实性状及其籽油品质,为芍药籽油专用品种培育及籽油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对杭白芍的结实性状相关性和籽油理化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1)单心皮种子数和心皮长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蓇葖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分株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8.8768%。(2)籽油测试结果表明,种子含油率21.31%,油酸40.56%,亚油酸29.16%,亚麻酸22.11%,籽油不饱和脂肪酸91.83%,维生素E含量79.64 mg/100 g。因此,在选育高产品系时要重点关注单心皮种子数、心皮长和蓇葖果数等性状指标。杭白芍籽油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油料作物,具备深入研究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毛酸浆种子为原料,研究索氏微波提取法对毛酸浆籽油提取效率的影响,并以甲酯化脂肪酸为标准品,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毛酸浆籽油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通过与标准品比对出峰时间确定试样脂肪酸成分,使用面积归一法确定试样中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与普通热风干燥相比,微波干燥法能够提高毛酸浆籽油的提取效率;利用气相色谱法对毛酸浆籽油进行脂肪酸分析,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分别为:肉豆蔻酸1.3%,棕榈酸10.3%,硬脂酸5.3%,油酸14.3%,亚油酸62.7%,亚麻酸4.0%,花生酸1.1%,二十二烷酸1.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占81.0%,说明毛酸浆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2萃取大叶紫薇种子油及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ongwei@.com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3):94-94
450002 河南省郑州市 郑州东风路5号,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研究发芽条件对南瓜籽油提取率和亚油酸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发芽率为80%的南瓜籽为原料,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南瓜籽油,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南瓜籽油中的亚油酸含量进行测定,对发芽前后提取的南瓜籽油中亚油酸的含量进行对比;【结果】在发芽温度为22℃,发芽时间为2d.浸泡时间为1h的条件下,南瓜籽油提取率提高了18.1%;当发芽温度为28℃,发芽时间为4d,浸泡时间为5h时,其游离脂肪中的亚油酸含量提高了13.23%。【结论】采用发芽的方法可提高南瓜籽油的提取率及亚油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