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池塘鱼蛙立体养殖技术是在常规池塘养鱼的基础上,通过在池塘中架设网箱,实施牛蛙的无陆地养殖,建立池塘鱼蛙共生系统,实现池塘鱼蛙立体养殖,综合提高池塘养殖效益,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本技术自1998年以来,经过反复试验,2003年进行生产性应用,全期共实施池塘面积9.13hm^2,设置网箱3636米^2,养鱼产  相似文献   

2.
一、池塘高产养鱼技术 小型水库相对于大中型水库水面积较小,水位较浅,开展集约化网箱养鱼条件明显不足,相对于池塘水面积又太大,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将池塘养鱼技术运用到水库养殖中,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精养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池塘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措施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精养池塘养殖技术,对提高池塘养鱼的产量和养殖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淡水池塘现代化养鱼技术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淡水池塘养鱼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池塘改造、360°投饵机、曝气增氧机、自动施药机、水质自动监控等池塘现代化养鱼技术的优势,以期为淡水鱼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池塘养鱼从产量上看,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尚有部分池塘增产潜力大;从养殖品种上看,鲢、鳙、鲫、鲤占90%,品种单一,远不适应市场需求;从市场物价上看,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可从以下几点人手解决好池塘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池塘养鱼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6.
任启清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8):163-164
介绍了池塘养鱼高产养殖技术,主要包括:池塘条件、放养育苗、日常管理、病害预防等,为池塘养鱼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降低池塘养鱼饲料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工作,若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可极大地降低养鱼成本,提高池塘养鱼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针对池塘养鱼的比较效益不断下滑的问题,为了切实提高池塘渔业综合效益,从养殖模式上进行了探索,总结出鱼鳖混养技术。鱼鳖混合养殖不仅能够做到生物防病,还能增产增效,是对池塘的有效利用。现将养殖过程及技术要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郭正富 《现代农业科学》2009,(8):104-104,115
池塘养鱼是中国淡水鱼类养殖的主要方式,2005年淡水鱼养殖产量高达1826.35万t,其中池塘养殖产量占66.6%,迭1216万t,随着淡水资源的日趋匮乏,良好的渔业水域环境是水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渔业发展的命脉。如何进行池塘养鱼用水的循环利用,越来越成为广大水产工作者关注的课题。笔者于2005年承担了四川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的科研课题《池塘养鱼用水的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实施了该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农技服务》2016,(17):116-117
"80∶20"池塘养鱼技术是一种池塘养鱼新模式,具有科技含量高、产品商品率高、便于管理和高产、高效、无公害的优点。推广"80:20"池塘养鱼技术,不断提高养鱼效益,是推动渔业产业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鱼产品的安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市场需求更多的无残留、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供应。因此,发展无公害池塘养鱼业势在必行。无公害池塘养鱼是指源于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按无公害水产养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从鱼苗下塘养殖到饲料、肥料、药品等一切投入品的使用,再到产品上市等各个环节以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等,均控制在质量安全允许范围内的水产养殖。现将无公害池塘养鱼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是四川省杨长荣等同志于1985年率先在四川郓县试验成功的一种新的池塘养鱼形式。1987年,该县花园镇渔场一口面积为3.84亩的参试塘,获得了平均亩产1078.4公斤的高产量,比原来静水式养鱼产量提高了1.5倍。近10年来的大面积实践证明,半流水式池塘立体养鱼饲养密度大、成活率高、易管理,十分有利于精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颇佳。现将这一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生态池塘养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池塘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池塘的生产潜力,这是池塘养鱼增产增效的重要措施之一。池塘养鱼要应用生态学原理.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研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能向自然水域随意排放池塘污水,保护生态环境,采取综合措施,促进池塘中能量的良性循环,尽可能的使池塘中的能量向鱼产品转化,使池塘中的鱼类种群得到最大增长,才能实现池塘养鱼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网箱养鱼可充分利用大水面、深水坑洼等自然水域,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养殖成鱼或鱼种。由于网箱内外水体可以交换,可不断补充氧气与饵料,故利用网箱进行高密度、集约化养殖,鱼类摄食方便,运动耗能少,长速快,单产水平可比池塘养殖高出几十倍,甚至百倍。网箱机动灵活,可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科技》2007,(1):31-31
利用养鱼池塘在不影响养鱼的前提下混养鳖、虾,不但可以提高池塘的利用率和商品鱼、虾、鳖的质量,还可以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现将鱼、虾、鳖池塘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高产池塘精养投放鱼种一要抓早放,二要抓大规格,这是至关重要的,不可忽视.但目前部分地区某些养鱼专业户仍习惯于春放鱼种,有的甚至推迟到春后,此时鱼种规格小,成活率低,是池塘养鱼低产的根本原因之一.现将抓好池塘投放鱼种关键措施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引用池塘高产养鱼技术 小型水库相对于大中型水库面积较小,水位较浅,开展集约化网箱养鱼条件明显不足,相对于池塘水面面积又太大,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引用了一些池塘养鱼的技术到小型水库中运用,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池塘80∶20主养异育银鲫养殖技术是指利用淡水池塘养鱼,其产量中的80%左右为异育银鲫组成,称之为主养鱼,其余的20%左右是由服务性鱼类所组成,称为搭配鱼。如鲢、鳙鱼可充分利用池中的浮游生物,净化水质,属新型高科技养鱼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中华鳖     
薛勇 《河南农业》2001,(6):22-22
池塘养鱼中,往往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造成水体质量恶化,影响鱼的生长,甚至引起中毒死亡。严重的可使池塘养殖经济效益降低15—20%。现将养殖池塘中易蔓生的主要害藻的综合防除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优化池塘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池塘的生产潜力,这是池塘养鱼增产增效的重要措施之一。池塘养鱼要应用生态学原理,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研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能向自然水域随意排放池塘污水,保护生态环境.采取综合措施,促进池塘中能量的良性循环.尽可能的使池塘中的能量向鱼产品转化.使池塘中的鱼类种群得到最大增长.才能实现池塘养鱼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