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有效整合土地资源,提高粮食生产集约化经营水平和效益,笔者对陕西省以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等为重点的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系统梳理了全省新型粮食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研究分析了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针对陕西省农户分散经营条件下粮食生产规模狭小、经济效益低下、粮食生产能力下降等突出问题,专题调研了种粮大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推动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南汇种粮大户现状、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汇种粮大户数量、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种植规模及种粮效益等情况的调查,初步揭示了当前种粮大户在粮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本地种粮大户发展的建议,旨在为适应新时期农业形势发展的需求,培育和发展更多的种粮大户,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全省136个县(市、区)1 289个种粮大户的规模类型进行划分,并对不同规模类型种粮大户的产出、投入和收益情况进行调查、测算和分析,并与全省小麦生产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小型种粮大户和中型种粮大户单产和收益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大型种粮大户单产和收益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在推进规模化经营的进程中,要按照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不宜规模过大,应积极培育发展中小型种粮大户。  相似文献   

5.
浦城县种粮大户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久负"闽北粮仓"盛名的浦城县,是全国和全省首批商品粮基地县之一.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不断落实,种粮大户从数量上、规模上不断发展壮大,全县30亩以上种粮大户已占相当比重,这一群体已经成为全县粮食生产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在建设和谐社和保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苏省江阴市粮食生产规模种植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江阴市粮食生产已由分散经营走向适度规模经营,但仍存在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土地流转期限短、烘干和仓储设备短缺、种田大户文化水平低和年龄大、卖粮难等问题,需通过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建设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加大扶持力度、采取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培育专业化青年队伍、提高种粮大户的综合素质等措施,以推进江阴市粮食生产规模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经营,必须要守住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管理、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和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康有序流转的底线,同时,要抓住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这两个关键。提出在政策倾斜、加大金融信贷扶持力度、提高专业化生产能力方面来扶持规模种粮大户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规模经营下粮食经营主体的持续生产意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充分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培养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和保障粮食持续稳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山东省陵城区、临邑县的220个经营主体的实地调研,通过Logit模型对粮食经营主体持续经营意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经营主体年龄、兼业化、家庭收入、土地流转、对补贴满意度、政策支持满意度和参加合作社对粮食经营主体持续生产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加强农业政策补贴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建立综合性收入补贴,对种粮农民的收入进行补偿,巩固"收入路径依赖型"粮食经营主体的种粮意愿与积极性;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培养适应新时代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户粮食种植积极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1年,四川省启动实施了对种粮大户的直接补贴政策。两年来,全省种植大户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有效促进了全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快速发展,政策的激励效应凸显。2013年,四川省将大幅提高对粮食种植面积达30亩以上大户的补贴标准,最高达到每亩100元。相比以前的补贴政策,2013年对种植大户的补贴政策主要呈现三大新变化。一、实行分档补贴改以前统一  相似文献   

10.
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积极扶持培育种粮大户,既符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新形势下稳粮增效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解放农村富余劳动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常德市发展种粮大户的成效常德市地处洞庭湖之滨,是历史上有名的粮仓,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常年粮食种植面积在900万亩左右。全市现有耕地面积709.8  相似文献   

11.
西吉县辖3镇16乡,耕地面积244.9万亩,其中水浇地17.9万亩,总人口51.6万人,是固原市第一大农业生产县。近年来,随着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及各级强农惠农政策的扶持等,全县涌现出许多种粮大户,在稳定粮食生产、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西吉县发展粮食生产的一支主要生力军。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当前农业生产新形势,保障粮食平稳持续发展,开展了全区种粮大户专题调研活动,摸清了种粮大户的主要特征、经营状况及面临的问题,并从补短板、控风险、调规模、降成本、强技术、增效益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大户健康发展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种植大户的经济效益情况,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种粮大户的种植效益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粮食补贴的政策力度应更多地向种粮大户倾斜;稳定、持续地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规模化生产发展要适度;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从提高复种指数上争效益;加大金融信贷扶持力度;注重培育青年种粮队伍,提高专业化生产能力等。  相似文献   

14.
肥城市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一直是全市工作的重心,近几年,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不断完善,种粮大户群体大量涌现,在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方面有突出的作用,但是在各种因素制约下,种粮大户发展也面临多方困难,农田基础设施不全、资金不足、政策不稳定等,一直是种粮大户发展受限的因素。随着肥城市农业全面振兴计划的实施,政府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种粮大户的稳定发展,发挥种粮大户在稳定粮食生产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青岛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效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效率,通过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得出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粮食、蔬菜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通过各种效率高低的分析不同形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具有的优势,具体分析得出,在青岛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种植粮食作物时,专业合作社生产效率最高;种植蔬菜时,种植大户生产效率最高。综合比较发现,青岛市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粮食作物方面的生产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受粮食价格下降、种植成本提高、天气灾害风险大等因素的影响,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规模种粮大户的生产经营效益一直偏低。为解决此问题,需提高复种指数、开发优质品牌大米、推广化肥和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提高农业生产主体的社会化服务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嘉善县粮食种植水平,从而确保当地规模种粮大户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逐渐显现出无法同时兼顾粮食安全与农民就业的困境,克服该困境能有效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基于粮食安全和吸纳劳动力视角,通过经济学分析构建了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选择特征,探讨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兼顾粮食安全与农民就业目标的策略。研究表明,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只有大中型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具有稳定的粮食种植倾向,新型农业主体在与农产品要素相结合时对农村劳动力具有显著的吸纳作用,建设销售型合作社可有效提高粮食种植的经营稳定性。合理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区分管理,是摆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困境的关键,也是有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同时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提出扶持适度规模家庭农场与种粮大户,严格限制下乡工商资本的经营范围,鼓励农户成立农产品销售型合作社。  相似文献   

18.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念在兹的“国之大者”。调研发现,在资源禀赋刚性约束的前提下,要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关键在土地流转,潜力和主力在于种粮大户,难点在资金。基于此,商业银行应积极介入乡村土地规模化经营,为“爱种地、会种地”的种粮大户解决资金难题,为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积极赋能。  相似文献   

19.
粮食规模生产经营,是桃源县粮食生产的发展方向,也是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探索实践的大课题。探索有效的生产方式,走粮食规模生产经营之路,是今后粮食生产的必由之路。文章分析了桃源县粮食规模生产经营现状,并提出了生产规模化、技术规模化、作业机械化、服务社会化、营销市场化等5个方面粮食规模生产经营的主要办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重要组成部分的种粮大户,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稳定粮食生产做出了一定贡献。在调查江西省种粮大户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西省种粮大户发展存在土地流转受限制、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经营风险大、资金缺口较大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贷款机制;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种粮大户素质等促进江西省种粮大户稳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