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日本对虾为主,搭配适量花蛤和河豚鱼进行混养,其中花蛤以小型浮游植物和有机颗粒物为食,防止虾池有机污染;河豚鱼能吃掉与对虾争饵的小杂鱼种,还能吞食病虾,减少虾病的传染, 相似文献
2.
3.
4.
真鲷与梭子蟹、中国对虾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鲷属鲈形目、鲈亚目、鲷科、真鲷属。真鲷分布于亚洲东海岸沿海,我国黄海和东海资源较多,渤海和南海以及朝鲜、日本、夏威夷、菲律宾、印度、大洋州西部沿海均有分布。真鲷俗称红加吉鱼、红立、加腊、加拉鱼、铜盆鱼等,是太平洋西岸最名贵的海产鱼类之一。真鲷体态优美、色泽鲜艳、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得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6.
7.
8.
对虾、梭子蟹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可以通俗地称之为"1+1+1>3"的生态养殖模式,即养殖种类改变过去单一模式,以对虾、梭子蟹、底栖贝类蚶蛏蛤3种养殖对象进行混养,形成多元复合养殖结构。技术要点:冬季放水后晒塘,以达到去除敌害和病原的目的。春季注新鲜海水湿法清塘,在池塘一角堆放经过发酵后的动物粪便100公斤/亩,以猪和禽类粪便为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掀起了养龟鳖的一股热潮,给一些龟鳖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引发了不少人盲目跟风,搭建一些比较简单的庭院式大棚进行养殖.这样直接造成了鱼鳖市场的产能过剩,一些小的养殖户受到影响纷纷倒闭.针对这样的情况,养殖户只有不断优化调整,提高养殖技术,才能迎采龟鳖养殖的春天.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调整海水养殖品种结构,扩大名优品种的放养量,提高鱼类质量和档次,2012年开展罗非鱼与大黄鱼池塘混养技术研究,探索海水池塘健康生态养殖模式。结果表明:投放平均尾重60 g的罗非鱼1 450尾和平均体长6 cm的大黄鱼60尾,通过5个月的饲养,罗非鱼平均尾重600 g,最大个体1 000 g,成活率达96.6%,大黄鱼平均尾重54 g,最大个体72 g,成活率达88.3%。 相似文献
12.
13.
一、养殖条件1.养成池面积和水深以土池为主,沿岸进排水比较方便的常规虾塘均可以作为生态混养场所。面积可大可小,水深要求在1.5米以上。2.池底从进水闸门一端略向排水闸门一端倾斜,以便进排水。底质宜为沙泥质,池底多开波形沟垄,池塘内宜设置隐蔽物,如废旧陶制品、石块、瓦片、网衣、竹子、树枝或用废旧编织袋内装适量贝壳等,作为梭子蟹藏匿之处(特别是蜕壳时期)。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海水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虾养殖污染已成为我国近岸海域重要污染源之一.近年来相关文件的颁布对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结我国近海对虾养殖尾水的处理现状并针对性提出适合我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的集成技术具有重要环境生态意义.本文概述了我国对虾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海水养殖尾水特征以及海水养殖尾... 相似文献
15.
生态混养是一种模仿生物生态系统的科学水产养殖模式。在同一海水池塘中养殖蟹、虾与贝类,可以充分利用养殖水域空间与池塘滩面,实现水中有虾、水底有蟹与泥中有贝类的全方位、立体化养殖模式。蟹虾贝混养,还可实现残饵与粪便肥水、有机碎屑与肥水培养的单细胞藻类供贝类滤食,并净化池塘环境。 相似文献
16.
通过池塘主养翘嘴红鲌,搭配花和鲢鱼,经过将近1年的饲养,共生产翘嘴红鲌13 t,个体重100~150 g,翘嘴红鲌养殖成活率高达95%;产花1 228.5 kg,平均个体重175 g;鲢鱼3 510 kg,平均个体重1 kg/尾;花、鲢鱼养殖成活率90%。翘嘴红鲌商品鱼产值31.2万元,花3.44万元,鲢鱼1.76万元。总产值36.4万元(平均产值210 405元/hm2),扣除成本21.04万元,实际盈利15.36万元,平均盈利88 786元/hm2。 相似文献
17.
随着土池花蛤育苗技术的突破,实现了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我区花蛤养殖规模迅速扩大。为此,2011年在莆田城厢区灵川镇开展花蛤苗种大水面培育,现将其技术总结如下:一、选址:地点应选在水流缓慢,地势比较平坦、进出水比较方便的养殖池,并且远离河口、交通方便的地区。为此,选择莆田市城厢区灵川镇下尾123亩的养殖池。池子近似长方形,育苗池单口面积123亩,池内坡用乱毛石浆砌,底质为泥沙和沙泥质,池深1—2.5米, 相似文献
18.
19.
三疣梭子蟹简称梭子蟹,俗称海蟹,属十足目,梭子蟹属。梭子蟹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是大型食用蟹类,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