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清爽 《新农村》2007,(6):24-24
据调查,小型水库养鱼生产由于技术、管理等原因,常会出现回捕率低,经济效益不佳等情况。要提高小型水库养鱼回捕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2.
张坷  万志 《现代农业》2002,(4):24-25
据调查,在小型水库养鱼生产中由于技术、管理等原因,常会出现养鱼回捕率低的现象,导致经济效益下降.因此,要提高小型水库养鱼回捕率,生产中应采取以下六项措施.  相似文献   

3.
据调查,在小型水库养鱼生产中由于技术、管理等原因,常会出现养鱼回捕率低的现象,导致经济效益下降。因此,要提高小型水库养鱼回捕率,生产中应采取以下六项措施。一、彻底消除敌害一些水库放养鱼种前,没有彻底消除敌害鱼类,年长日久,凶猛鱼成群,大量追食其它鱼种。加之蛇、鼠等其它鱼类天敌危害,势必影响水库中鱼的回捕率与产量。因此,放养鱼种前,要利用枯水季节,用药物进行全水库除害。二、完善拦鱼设施水库拦鱼的设施不完善,将导致大量鱼种逃脱,严重影响回捕率和产量。拦鱼网一般要求目大4~5厘米,可拦截16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三、适当…  相似文献   

4.
水库养鱼成活率和回捕率比较低,凶猛鱼类的吞食危害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清除水库内凶猛鱼类是夺取养鱼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选择有水源、树木和昆虫多的自然条件为养蛙场所,采用120-160平方米的塑料大棚进行人工孵化和幼蛙饲养,夏季在山林中进行区域放养,秋季捕回放入水库中越冬。此法适合山区养殖。其优点是幼蛙孵化成活率高达95%以上。由于前期采用繁殖昆虫人工喂养,幼蛙生长快。回捕率一般高达38%以上,最高达46%,生产周期缩短了。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收到云南及贵州等地的<农村百事通>读者来信询问小型水库鱼种放养密度及搭配比例的问题.根据本人的经验,水库养鱼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要根据水库大小及其水库属于哪种营养类型来决定.大、中型水库进行粗养或增殖保护较为合理.小型水库可以考虑精养或粗养.精养要选择条件较好的水库,面积几公顷(几十至百来亩),水深7米以内,凶猛鱼类种群数量少,易于清除,库水不会干涸等.放养的技术措施为: (1)富营养型水库每667平方米(1亩)放养鱼种200尾左右,其中鲢鱼占50%,鳙鱼占30%,草鱼占15%,鲤鱼、鲫鱼、鳊鱼等占5%. (2)一般营养型和贫营养型水库每667平方米放养鱼种150尾左右,其中草鱼占60%,鲢鱼占20%,鳙鱼占10%,鲤鱼、鲫鱼或鳊鱼各占5%.放养规格,草鱼种规格每公斤8~16尾,鲢、鳙鱼种规格13厘米以上.必须引起养鱼户重视的问题是,在水库养鱼中,一定要放养优质体大的鱼种.实践证明,体质健壮、规格大的鱼种放入水库后生长快.根据有关水产科研部门测定,放养规格在13.2厘米以上的鱼种,生长速度比放养10~12.9厘米的要快1.4倍,比放养9.9厘米以下的快2倍;体质健壮、规格大的鱼种入库回捕率高,放养规格13.2厘米左右其回捕率在44.5%~50%之间,放养规格6.6~9.9厘米其回捕率为9.4%;体质健壮、规格大的鱼种入库经济效益大,每放养1尾13.2厘米以上的鳙鱼种,相当于放养3.2尾10~12.9厘米的或相当于21尾9.9厘米以下的鳙鱼所获得的经济效益. (3)水库鱼种放养时间,一般在1~2月份.放养地点选择在水库上游、避风、向阳、含营养物质多的库湾处,并先做好鱼种的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7.
费本武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225-225
本文在分析目前围网养蟹回捕率不高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回捕率的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河蟹捕捞上市之前用药,药剂选择要得当,否则会影响河蟹的回捕率和商品率。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水库渔业的养殖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中、小型水库星罗棋布,宜渔水面十分丰富.但由于大多水库以发电、航运、灌溉等为主,导致水库养鱼产量低、效益差.资源利用率极低。其实.水库养鱼具有成本低、收益高等诸多优点.水库鱼品因其绿色环保优势.在市场上需求大、价格高,并且水库内可开展多种经营.多途径增收。  相似文献   

10.
在河蟹捕捞上市之前用药,药剂选择要得当,否则会影响河蟹的回捕率和商品率。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中、小型水库星罗棋布,宜渔水面十分丰富,但由于大多水库以发电、航运、灌溉等为主,导致水库养鱼产量低、效益差.资源利用率极低。其实,水库养鱼具有成本低、收益高等诸多优点,水库鱼品因其绿色环保优势,在市场上需求大、价格高,并且水库内可开展多种经营,多途径增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刘林 《当代农业》2011,(19):45-45
蟹种性早熟指当年生产的蟹种中有一部分个体较大.通常规格在20克以上。性腺已发育成熟。生产实践证明,放养性早熟的蟹种,会表现为效益差、回捕率低、死亡率高。一般死亡高峰大多在每年的4月第一次蜕壳而蜕不下来导致幼蟹死亡。  相似文献   

13.
利用小型水库的 10 6 .6 7hm2 进行了中华绒螯蟹的增养殖试验 ,放养 70万只 ,密度约为6 5 0 0只 /hm2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 ,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完全依靠天然饵料。当年收获的蟹规格为 15 0g/只 ,回捕率在 12 %左右 ,实现产值近 10 0万元。  相似文献   

14.
1994年夏季,作者在长春首次进行扣蟹养殖试验。共投放三期蟹苗2.5kg,约6000只。出池时,回捕扣蟹6.4kg,回捕率为6.1%,扣蟹平均体重为18.5g/只。文中对养殖扣蟹的投饲,清塘,蟹池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水库养殖主要经济鱼类的同时,适当放养河蟹、龙虾等品种,可有效利用水库养殖的各种资源,提高水库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从水库条件、苗种放养、养殖管理、捕劳与暂养等方面总结了水库养鱼混养蟹虾技术,以期为水产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大、中、小型水库星罗棋布,宜鱼水面十分丰富,但由于大多数水库以发电、航运、灌溉等为主,导致水库养鱼产量低,效益差,资源利用率极低。其实,水库养鱼具有成本低、收益高等诸多优点,水库鱼的品质具有绿色环保优势,在市场上需求  相似文献   

17.
大伙房水库鲢鳙放养捕捞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矩阵描述了放养和捕捞的一般数量关系,根据这个关系,用过去数年的放养数据和渔获物的年龄组成数据,可以求得回捕率;将1998年秋和1999年春测定的该水库放养鲢、鳙的回捕率代入该矩阵中,得出其放养-捕捞的数量方程。该方程可以作为指导水库制订放养和捕捞计划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瑜  李园 《现代农业科技》2010,(14):298-299
介绍了抬网结构、装配及起捕池塘商品鱼关键技术,指出抬网起捕商品鱼具有操作轻便、不伤鱼、回捕率高等优点,同时,克服了传统拉网式起捕商品鱼"缺氧、闷网、发病"等弊端,为高温季节起捕商品鱼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林蛙及林蛙油产品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价格连年攀升呈供不应求之势,主要原因是可供林蛙生存的自然沟壑已基本上全部用于封沟养蛙,生产规模没有再扩大的余地,如无重大技术突破,林蛙总产量不会有太大变化.为解决生产规模与产量需求的矛盾,应重点推广两步法养蛙项目.即:通过幼蛙围栏高密度圈养与育成蛙封沟放养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林蛙回捕率,实验证明,采用二者相结合的办法可将林蛙回捕率由原来的3%提高到5%,产量提高近70%.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林蛙及林蛙油产品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价格连年攀升呈供不应求之势,主要原因是可供林蛙生存的自然沟壑已基本上全部用于封沟养蛙,生产规模没有再扩大的余地,如无重大技术突破,林蛙总产量不会有太大变化.为解决生产规模与产量需求的矛盾,应重点推广两步法养蛙项目.即:通过幼蛙围栏高密度圈养与育成蛙封沟放养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林蛙回捕率,实验证明,采用二者相结合的办法可将林蛙回捕率由原来的3%提高到5%,产量提高近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