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不同土壤水分处理真桦苗木,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组叶片MDA含量始终高于对照,3周时重度干旱组MDA含量达到对照的2.1倍;轻度胁迫处理组,真桦叶片内SOD和CAT活性升高;中度和重度胁迫处理组,...  相似文献   

2.
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8个1(2)-O型无性系苗木叶片中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大,毛白杨无性系叶片的MDA含量、CAT活性呈递增...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态熏气方法对垂直绿化植物爬山虎、云南黄馨和野蔷薇的2年生苗进行了不同浓度SO2熏气处理,探讨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及保护酶(SOD、POD、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SO2熏气浓度提高,3种垂直绿化植物的MDA含量及POD活性增加,SOD和CAT活性降低,增加及降低的程度因植物种类和SO2浓度而异.云南黄馨对SO2的抗性较强,其次是爬山虎和野蔷薇.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态熏气方法对垂直绿化植物爬山虎、云南黄馨和野蔷薇的2年生苗进行了不同浓度SO2熏气处理,探讨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及保护酶(SOD、POD、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SO2熏气浓度提高,3种垂直绿化植物的MDA含量及POD活性增加,SOD和CAT活性降低,增加及降低的程度因植物种类和SO2浓度而异。云南黄馨对SO2的抗性较强,其次是爬山虎和野蔷薇。  相似文献   

5.
以盆栽芒为材料,进行了持续25 d的干旱胁迫处理,同时以正常浇水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芒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处理下,芒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MDA呈上升趋势,叶绿素含量在处理过程中增长相对比较平缓,相对电导率、MDA在处理结束时分别增长了0.78和1.12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SOD、POD增长高峰出现在胁迫处理第15天,CAT增长高峰则出现在第10天。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干旱胁迫对光叶珙桐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相关物质的影响,以探究光叶珙桐幼苗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设置对照组、5%、10%、15%、20%PEG-6000梯度浓度对3年生光叶珙桐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提取叶片中RWC、SOD、POD和CAT和MDA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光叶珙桐幼苗遭受干旱胁迫程度加剧与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中RWC急剧减少,SOD、POD与CAT酶活均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2)SOD变化不显著,在光叶珙桐抗旱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最小;而POD活性和CAT活性均变化明显,二者协同作用,在不同程度的胁迫下分别起到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以降低自由基对植株造成伤害;(3)POD活性在24h轻度胁迫处理下高出CK组409.14%,CAT在重度胁迫处理下高出CK组191.49%,二者在严重胁迫(20%PEG)处理下又降至接近CK组水平,说明POD在轻度胁迫时POD发挥其保护作用,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CAT发挥着保护膜脂的主要作用,在严重胁迫下二者活性均降低;(4)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在干旱胁迫初期,在保护酶协同作用下减少了MDA的生成,在严重胁迫处理时含量积累升高到CK组含量的29.86%,表明随胁迫程度的加剧保护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光叶珙桐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水因子成为光叶珙桐生长的主要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7.
大青杨是我国东北林区的乡土树种,具有生长快,易繁殖的特点。通过对大青杨进行航天诱变,测定其清除活性氧机制中酶促反应重要的集中抗氧化酶SOD、MDA的活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航天诱变后,大青杨的SOD活性与地面对照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2)经过航天诱变后,大青杨MDA含量均高于地面对照,但是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对台湾桤木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台湾桤木在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下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以台湾桤木2年生苗木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25(56),研究不同配比N、P、K肥料对台湾桤木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氮、磷、钾对台湾桤木各种生理特性有显著影响.氮、钾配比合理时,丙二醛(MDA)含量较低,膜伤害度较小.施肥过量或不足,叶片保护酶SOD和CAT活性增强,POD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以兰州市北山九州台主要造林树种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30℃、35℃、40℃和45℃高温胁迫处理后,测定分析其叶片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ASA)、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柠条叶片MDA含量持续增加,说明高温胁迫使柠条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ASA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高温胁迫下柠条可通过提高SOD和POD酶的活性来清除自由基,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保护作用,但随胁迫温度的增加,其抗氧化胁迫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ASA和脯氨酸对增强柠条叶片的抗氧化胁迫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构成了柠条适应高温逆境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4种李属彩叶树木对SO2的抗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简易静态熏气系统对盆栽苗木进行熏气处理,研究不同浓度SO2对紫叶李、紫叶矮樱、黑杆樱李及美人梅4种李属彩叶树木叶片膜脂过氧化、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吸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叶液pH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O2浓度增加,4种彩叶树木叶片膜透性增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上升,叶液pH值下降;吸硫量增加,4种树木的吸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黑杆樱李的吸硫量最大.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公式对各项指标测定值进行转换并进行相关分析得出,4种彩叶树木对SO2的抗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紫叶李、黑杆樱李、美人梅、紫叶矮樱,细胞膜透性、CAT活性、POD活性、SOD活性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MDA含量等指标可以作为彩叶植物对SO2抗性的重要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1.
于不同程度石漠化区的枫香、刺槐和柏木人工林中采集叶片为试材,通过比对3种植物叶片中叶绿素、SOD、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对石漠化区3种植物抗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石漠化程度区对植物体内SOD含量的影响显著。在轻度石漠化区,柏木SOD含量最高,刺槐SOD含量最低;在中度石漠化区,柏木SOD含量最高,枫香SOD含量最低;在重度石漠化区,枫香SOD含量最高,刺槐SOD含量最低。刺槐叶片MDA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柏木叶片MDA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则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模拟长江滩地季节性淹水,以夹竹桃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内部生理生化指标对淹水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淹水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随着淹水深度加深,SOD、POD、CAT活性和MDA含量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轻度淹水和深度淹水处理间SOD活性有显著差异(p0.05),POD活性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CAT活性和MDA含量无显著差异。随着淹水时间延长,SOD活性整体上升,差异增大;POD活性36 d时达到最大值,与其它时间段有差异;CAT活性在轻度淹水处理下随着淹水时间延长差异增大;MDA含量12 d时最大,与其它时间段存在极显著差异。淹水胁迫解除后,SOD、POD、CAT等酶活性和MDA含量逐渐降到正常水平。夹竹桃在受到淹水胁迫后,体内氧化自由基的积累能迅速诱导保护酶活性的升高,有效降低毒性物质MDA的含量,说明夹竹桃具有极强的耐水淹能力。  相似文献   

13.
黄连木根系抗氧化酶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划分水分梯度的控水方法,研究黄连木根系抗氧化酶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黄连木根系中O2产生速率升高、MDA含量增加,使根系中SOD、POD、CAT、APX活性升高.O2产生速率、MDA含量与SOD、POD、CAT、APX活性的变化具有同步性,表明黄连木根系的抗氧化酶系具有清除活性氧的潜在能力,表现出一定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4.
《林业实用技术》2021,(4):66-69
以‘黑比诺’葡萄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温环境,研究高温胁迫下外源褪黑素预处理对葡萄幼苗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的影响,以期探明褪黑素与葡萄耐热性之间的关系,为葡萄生产上进一步应用褪黑素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下,葡萄幼苗叶片中MDA含量显著增加,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渗透调节物质提高,SOD、POD和CAT活性也显著增强;同时,外源褪黑素预处理能显著降低高温胁迫下葡萄幼苗叶片中MDA含量,增强葡萄幼苗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提高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由以上可知,外源褪黑素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降低膜质过氧化水平,保护脂膜的完整性,从而增强葡萄幼苗抵抗高温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三年桐、千年桐感染枯萎病病原菌后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枯萎病是油桐毁灭性病害。中国广泛种植的油桐有三年桐和千年桐,三年桐易感枯萎病,千年桐抗枯萎病。为探讨三年桐与千年桐在枯萎病应答过程中的差异,在对油桐枯萎病灾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进一步探讨三年桐、千年桐接种枯萎病病原菌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油桐枯萎病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接种试验显示千年桐在接种尖孢镰刀菌后SOD、POD、CAT较三年桐均呈现较高活性,在接种后SOD、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CAT活性升高并维持高活性,MDA含量变化不明显;三年桐SOD活性和MDA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POD活性先降低再升高,CA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又降低。千年桐作为抗病种,其抗病性可能与其本身具有较高的SOD、POD、CAT活性有关,并且和病原菌感染后酶活上升有关;三年桐为易感病种,接种后SOD、POD、CAT活性有变化,但仍不能抵御病原菌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以景天属植物玉米石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控温的方法来研究低温胁迫对玉米石叶片的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下降,玉米石景天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温度为5℃时相对电导率达到最大值16.03%;可溶性糖的含量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当温度为20℃时出现最小值0.088%;丙二醛的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温度为15℃时出现最小值0.012μmol/mg;三种抗氧化酶相互协作,CAT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缓慢上升的趋势,POD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SOD则总体变化幅度不大,呈现出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当温度为20℃时,CAT活性达到最大值42.92 U/g/min,POD活性也达到最大值173.33 U/g,SOD活性也达到最大值378.47 U/ml。  相似文献   

17.
3种观赏竹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凤尾竹、孝顺竹、四季竹等3种观赏竹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岐化酶(S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3个竹种叶片脯氨酸含量呈增加趋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而叶片超氧岐化酶(S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根据4项生理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抗旱能力强弱顺序为:四季竹>凤尾竹>孝顺竹。  相似文献   

18.
以紫荆Cercis chinensis Bunge幼苗为材料,研究NaCl胁迫对其膜质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分处理浓度的升高,丙二醛(MDA)含量、膜透性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相同的盐分浓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膜透性呈上升趋势,MDA含量和SOD、POD、CAT活性变化没有规律.分析认为紫荆耐盐性较差,不适宜在盐碱地栽植.  相似文献   

19.
研究芒果壮铗普瘿蚊不同程度为害下寄主植物叶片中硝态氮、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以及植物保护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将叶片受害程度划分为4个等级:1~50,51~100,101~200,>200(每叶片虫瘿数),并以无虫瘿为害的叶片为对照组(CK).结果表明:可溶性糖与硝态氮含量在各个等级之间均没有显著的差异;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各为害等级叶片均显著低于CK;而类胡萝卜素含量,高密度为害等级(101~200,>200)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及CK.植物保护酶系测定结果显示:CK组活力最低,>200等级SOD,POD,CAT活力均高于其他各组;其中,51~100与>200等级SOD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等级;为害等级量重的(>200)POD和CAT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等级;而1~50等级显著低于其他等级.因此,人侵害虫芒果壮铗普瘿蚊的不同为害程度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有关营养物质;随着为害等级的加重可导致植物保护酶系的活性增大.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光强下的5年生曼地亚红豆杉为研究对象,以不作遮荫的自然光强作为对照,探讨了光强对其苗木叶片膜脂过氧化和膜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一层遮荫(70 %的透光率)的T1光强处理提高了其苗叶膜保护酶SOD、POD、CAT、APX的活性和抗氧化物质ASA的含量,降低了其O2·-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从而使其苗木膜脂过氧化维持在一定水平.而二层遮荫光强处理的苗木叶片CAT活性较对照增强,但苗叶的SOD活性随其遮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POD、APX活性及ASA含量均较对照低,而使其O2·-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先低后高.三层遮荫光强处理的苗木叶片保护酶活性及ASA含量均较对照降低,其O2·-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上升.由此表明,一层遮荫的光强处理提高了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叶片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是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在重庆低海拔地区培育的最适光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