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肥耦合下西芹生育期内硝酸盐含量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索水肥耦合对西芹生育期内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开展了旱棚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随生育期延长西芹硝酸盐含量先升后降,且收获期最低:水肥高中低不同组合下西芹生育期硝酸盐含量除低肥低水和对照因缺水在收获前期有波峰出现外,其他水肥不同组合下,硝酸盐曲线均表现为先升后降.从卫生学角度评价,只有处理7(N109.5P36W5692)和处理20(N270P90W4500)即低肥高水和中水中肥处理西芹硝酸盐含量符合安全标准.不同因子组合下各效应(单因子效应、双因子效应及3因子效应)的西芹生育期硝酸盐动态变化规律表明,氮、磷、水对西芹硝酸盐主效应分析依次表现为增加、不确定性和减少.结果表明:不合理的氮、磷、水施用是限制西芹正常生长,造成西芹硝酸盐积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辽西半干旱区春小麦氮磷水耦合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为了探讨春小麦水肥耦合作用,采用312-D最优饱和设计,于2000~2003年在辽西半干旱区开展了水肥耦合对春小麦产量效应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水分对产量的作用最大,磷肥次之,氮肥最小;水肥耦合的产量效应是:中水中肥效应最高,高水高肥次之,低水低肥最低;水肥交互耦合效应大小顺序是:氮水耦合>氮磷耦合>磷水耦合。产量超过4000 kg/hm2的水肥管理方案为:施氮量240.1~361.2 kg/hm2,施磷量103.1~152.6 kg/hm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冬小麦水肥交互效应,于2004~2005年在南方雨水较多地区开展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孕穗开花期控水对冬小麦产量效应的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氮肥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土壤水分次之;水氮配合的产量效应是:适宜土壤水分高施氮量效应最高,高土壤水分高施氮量次之,低土壤水分低施氮量最低;水氮交互效应大小顺序是:水氮耦合>施氮量>土壤水分。获得最高籽粒产量86.6 g/盆的土壤含水量为占干土重的19.0%、施氮量为2.6 g/盆。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肥耦合对西芹收获期土壤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洁瑕  刘树庆  宁国辉  崔邢涛 《土壤》2009,41(4):641-648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不同水肥耦合对旱棚西芹收获期0 ~ 40 cm土层中硝酸盐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高中低不同水肥处理组合中,较高肥在较高水下可减少0 ~ 40 cm土层土壤硝酸盐的累积,较高肥在较低水下可使土壤硝酸盐相对累积增多;综合因子效应分析表明:随着单因子水平增加,N、P和水(W)对0 ~ 40 cm土层土壤硝酸盐的相对累积依次表现为:增加、不明显和减少.②三因子其他组合下,0 ~ 40 cm土层土壤硝酸盐的累积效应表现为: 在PW一致下,随N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P一致下,随灌水量增加而减少;在NW一致下,随施P量增加而有不确定性.各处理硝酸盐的累积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体现了水对土壤硝酸盐淋洗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水肥耦合对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采用312-D最优饱和设计,在辽西半干旱区开展了连续4年的春小麦田间水肥耦合试验,研究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水肥单因子对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影响顺序为水>磷>氮.其中,氮、磷施用量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是正效应,而灌水量对水分利用效率是负效应.水肥多因子对水分利用效率有交互效应,氮与磷之间、氮与水之间的交互效应极显著,对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正效应.磷与水之间表现为负效应,但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超过10 kg/(hm2·mm)的水肥优化管理方案为,施氮量102.6~239.3 kg/hm2,施磷量84.3~139.0kg/hm2,灌水量41.0~170.9 mm.获得最大水分利用效率的施氮量220.6 kg/hm2,施磷量76.0 kg/hm2,灌水量117.4 mm.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灌水量和氮、磷、钾肥用量对番茄果实中硝酸盐含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硝酸盐含量与水肥因子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的效应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因子为0水平时,番茄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随灌水量、施磷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但不随施氮量而变化。灌水量与施氮量、施磷量与施钾量的交互作用均表现为阻碍番茄果实硝酸盐的积累。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适当提高灌水量和施磷量,或者减少施钾量能有效地降低番茄果实的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7.
膜下滴灌旱作水稻水肥耦合模型及组合方案优化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了研究膜下滴灌旱作水稻灌溉定额和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建立膜下滴灌旱作水稻水肥耦合模型。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溉定额、氮、磷与水稻产量之间符合三元二次回归模型,其一次项、二次项及水氮交互项回归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三因素的增产作用大小依次为:灌溉定额施氮量施磷量。采用此模型计算的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2=0.981),并可由此计算得出目标产量灌溉定额及其施肥量。经模型寻优,得出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水、氮、磷最佳组合方案,通过2 a验证试验,验证产量与水分生产效率与模型优化组合目标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相吻合,此最优组合方案可以为膜下滴灌旱作水稻节水节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和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沙质海岸木麻黄防护林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索滨海沙地木麻黄水肥耦合效应规律,以有机肥作为水的载体,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开展了木麻黄水、N、P、K 4因素水肥耦合试验.结果表明:水和P肥是影响木麻黄生长的主导因素.随着木麻黄生长以及水肥因素间的互促、互竞以及拮抗作用,各因素效应表现为:施N没有增产效果;不论N、P、水在何水平,施K效应不显著甚至有明显的负效应;不论水、N、K在何水平,在低P情况下,耦合效应都随P的增加而减小,而在高P情况下其耦合效应值却随P的增加而增加;不论N、P、K在何水平,耦合效应均随水的增加而增加.综合效应分析结果,提出N、P、K、水各因素的最优组合为每株树水用量3.0 kg即有机肥1.0 kg 过磷酸钙0.6 kg,该条件下,水肥耦合效应最大,理论上,实施后20月幼树生物量可增加42.54 kg ·株-1.  相似文献   

9.
渭北旱塬西部作物水肥产量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渭北旱塬西部长武塬区所进行的玉米水肥两因子五水平试验,就作物水肥产量耦合效应进行了研究。在给出玉米水-肥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推出了养分优化供应条件下玉米分生产函数,阐明了水肥供应坐标面上产量,耗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等值线分布特征,并应用水分生产弹性系数,以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为目标,探讨了作物水肥优化耦合区域及其几何特征。  相似文献   

10.
水溶肥是一种速效性肥料,水溶性好、无残渣,可以完全溶解于水,能被作物的根系和叶面直接吸收利用,采用水肥同施,以水带肥,实现了水肥一体化,而且肥效快,可解决西芹作物快速生长期的营养需求。推广使用水溶肥,同时要考虑水、肥、土壤、作物的协调作用,不同地区的土壤养分含量不同,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也不同,所以既要考虑水肥的结合,还需要考虑环境的约束。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化肥优化减施对芹菜产量、品质及硝酸盐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料配施的减量施肥模式能保证芹菜产量稳定,显著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降低了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同时提高了芹菜Vc含量,并能显著降低0~10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在本试验条件下,基于产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考虑,最优施肥模式为氮肥减量20%配施菌渣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肥对潮土中磷肥转化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对潮土中磷肥转化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除硝酸铵,不同氮肥均显著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其中以硝酸钙和尿素处理作用最显著;不同氮肥均显著降低土壤水溶性磷含量,但硝酸铵的作用显著小于其他氮肥;各氮肥处理在培养15d时,土壤水溶性磷含量差异最显著,硝酸钙和尿素处理的土壤水溶性磷含量有小于氯化铵和硫酸铵处理的趋势,但随着时间延长,除硝酸铵外,各氮肥处理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3.
垄膜沟灌对旱区农田土壤盐分及硝态氮运移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引黄水量的执行性削减加剧了河套灌区农业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及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采取合理的节水灌溉模式对缓解河套灌区农业用水紧张、改良盐渍化土壤、营造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明晰垄膜沟灌对河套灌区土壤盐分及硝态氮运移特征的影响及调控效果,通过4次田间沟灌试验,对比研究了高水、中水、低水及高肥、低肥6个组合处理条件下土壤盐分以及土壤硝态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垄膜沟灌条件下灌水量对土壤全盐量的影响高于施肥量,中水处理土壤全盐量始终维持在一个适宜且稳定的水平。灌水量和施肥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中、低水处理后期硝态氮的淋溶显著低于高水处理。垄膜沟灌种植模式下中水低肥处理增加了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抑制了土壤反盐,减少了垄上硝态氮的淋溶,在节水节肥的基础上为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土壤环境,利于生物量的累积及最终产量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河套灌区引黄灌溉配额减少与漫灌洗盐方式严重浪费水资源之间的矛盾,为当地垄膜沟灌技术的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肥处理对辣椒保护地土壤温度和CO_2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吉林省龙井地区保护地不同水、肥(氮、磷)处理对土壤温度、CO2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土壤湿度与各个土层土壤温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但是由于土壤水分影响到土壤升温和保温两方面,在相同施肥量下,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以灌水定额为为2水平(118.33 m3hm-2次-1)处理的土温最高;灌水定额最大的4水平处理土温最低;土壤湿度、温度与土壤中CO2含量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低量氮肥和高量磷肥可使土壤中CO2含量增加;通过灌水、氮肥、磷肥的三因素四水平的水肥耦合实验研究发现,水、氮、磷处理均为3水平的处理辣椒产量最高;若在此处理水平上提高灌水量或施磷肥量都会使辣椒产量降低,而土壤中CO2含量却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15.
干湿交替灌溉与施氮耦合对水稻根际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为了探讨不同水氮耦合对水稻根际土壤环境及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的影响,以新稻20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浅水层、轻度(-20 k Pa)和重度干湿交替灌溉(-40 k Pa)3种灌溉方式及不施氮肥,中氮(normal nitrogen,MN,240 kg/hm~2)和高氮(high nitrogen,HN,360 kg/hm~2)3种氮肥水平9个处理。结果表明:轻度干湿交替灌溉及中氮增加了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显著提高(P0.05);重度干湿交替灌溉及重施氮肥则降低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的数量,显著(P0.05)减少根系分泌有机酸的总量;相关分析表明: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与不同生育期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有机酸总量的供氮效应为正效应,轻度干湿交替灌溉供水效应及耦合效应均为正效应,而重度干湿交替灌溉的控水及耦合效应则为负效应。研究可为通过水氮耦合调控水稻良好的根际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含氨基酸铜基叶面肥对芹菜产量、品质和防病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铜基叶面肥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一定的防病效果;氨基酸能够为植物提供氮源,提高作物品质和抗逆能力。研究氨基酸与铜基叶面肥配合施用的效果,为制备叶面肥和改进叶面肥的施用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和2016年以芹菜 (Apium graveolens L.) 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两季盆栽试验。设叶面喷施清水 (CK)、喷施铜基叶面肥浓度为1.0 g/L (CF1)和2.0 g/L (CF2)、喷施含氨基酸铜基叶面肥浓度为1.0 g/L (Cu-AA1) 和2.0 g/L (Cu-AA2),共5个处理,随机排列。于定植后15、45、75和105天进行喷施,喷施量依次为15、30、50和50 mL。于定植后 30、60、90和120天,测定芹菜叶片感病数,计算病情指数,用叶绿素仪测定叶片SPAD值。收获后测定了芹菜的产量、光合速率和营养品质。【结果】喷施叶面肥处理较CK显著提高了芹菜产量,在2015年Cu-AA1较CF1处理显著增产10.9%,Cu-AA2较CF2处理显著增产13.8%,CF1和CF2处理差异显著,Cu-AA1和Cu-AA2之间差异不显著。定植120天时喷施叶面肥处理的芹菜SPAD值和光合速率较CK处理显著提高,但各叶面肥处理间的SPAD差异不显著;Cu-AA1较CF1处理的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了17.3%,同一叶面肥不同用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CF1、Cu-AA1和Cu-AA2处理的芹菜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和硝酸盐含量显著增加,各叶面肥间的可溶性固形物差异不显著;Cu-AA2的可溶性蛋白较CF2显著增加,CF1与CF2之间以及Cu-AA1与Cu-AA2之间差异不显著;Cu-AA2处理的硝酸盐含量较CF2显著降低了9.9%,CF1与CF2之间以及Cu-AA1与Cu-AA2之间差异显著。定植90和120天时各叶面肥处理的芹菜病情指数较CK处理显著降低,CF1、Cu-AA1处理较CF2、Cu-AA2处理显著降低,相同用量的不同叶面肥间差异不显著。收获时,叶面肥处理的芹菜叶中的铜含量较CK显著增加,CF2较CF1显著增加了60.5%,Cu-AA2较Cu-AA1显著增加了26.4%;Cu-AA1与CF1差异不显著,Cu-AA2较CF2处理显著降低了14.0%。【结论】与普通铜基叶面肥相比,配伍氨基酸后可进一步提高芹菜生长后期叶片的SPAD值和光合速率,进一步增加芹菜产量,提高其营养品质,降低硝酸盐含量,但对芹菜的病情指数没有显著影响。在芹菜上,含氨基酸铜基叶面肥喷施浓度以1.0 g/L为好。  相似文献   

17.
生物质炭对土壤养分及设施蔬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温室蔬菜生产国,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温室设施栽培中土壤次生盐渍化、蔬菜品质降低及作物减产等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生物质炭为土壤改良剂施用于温室大棚蔬菜栽培中,分析其对蔬菜生长和土壤养分供应的影响,从而探索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设施农业生产方式。同时,也为生物质炭在大棚蔬菜栽培中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温室大棚西芹和茄子为研究对象,试验共设5个生物质炭施用水平,分别为0、20、40、80和160 t/hm2,依次记为B0、B20、B40、B80和B160处理。分析了蔬菜产量、西芹植株硝酸盐含量、茄子维生素C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 【结果】 与B0相比,B20和B160处理能够提高西芹产量,增产幅度分别达31.6%和30.3%,B40和B80处理对西芹产量无显著影响;B20处理对西芹硝酸盐含量无显著影响,B40、B80和B160处理显著降低了西芹植株硝酸盐含量,降低幅度分别达37.0%、37.2%和49.1%,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用生物质炭对茄子产量、茄子维生素C含量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显著,当施用量达160 t/hm2时,反而抑制了茄子果实氮、磷养分积累。与B0相比,施用生物质炭有效增加了西芹收获后土壤速效钾含量,其中,B80和B160处理增加幅度分别为95.8%和196.2%;茄子收获后,B160处理土壤速效钾增加幅度达165.5%。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影响,对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较为复杂,即对西芹收获后土壤碱解氮含量影响不显著,却降低了茄子收获后土壤碱解氮含量,其中,B40、B80和B160处理降低幅度分别达11.7%、10.0%和20.3%。经济效益分析表明,B20处理温室大棚经济收益最高,与B0相比纯收入增加9.4%;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增多,肥料投入成本加大,B160处理收益最低。 【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生物质炭用量为20 t/hm2时增产效果最好,且温室大棚收益最高,而对蔬菜品质无显著影响;当其施用量为40 t/hm2时能显著降低西芹硝酸盐含量。因此,需要继续研究生物质炭施用量在20~40 t/hm2之间的最适量,达到既能提高蔬菜产量又能改善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施用生物质炭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潜在有效措施。以菠菜为供试作物开展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菠菜产量、组织中硝酸盐含量及养分(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生物质炭设3个水平:C0(0g·kg-1)、C5(5g·kg-1)和C10(10g·kg-1),氮素3个水平分别为N0(0mg·kg-1)、N1(90mg·kg-1)和N2(120mg·kg-1)。试验结果表明,在N0和N1水平下,施用生物质炭显著提高了菠菜产量,增幅为16.6%~57.3%,而在N2水平下,生物质炭对菠菜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在N1水平下,与C0处理相比,C5和C10处理菠菜组织中硝酸盐含量分别增加了198.7%和233.4%;而在N2水平下,C5和C10处理的硝酸盐增幅分别为8.8%和46.3%。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生物质炭的施用增加了菠菜对氮和钾的吸收,而对磷素吸收的影响不明显。总之,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可以提高菠菜产量,明显增加氮肥当季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缺磷常导致作物产量下降.研究不同水分状况下,磷素施用次数对花后小麦旗叶和穗部维持光合效能及胚乳细胞分裂能力的影响,为科学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冬小麦品种'新冬23号'和'新冬20号'为试验材料开展裂区田间试验.设干旱胁迫(DT,灌水量为5625 m3/hm2)和适水灌溉(WT,灌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