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国,目前存在着转地放蜂和定地饲养两种方式,长期以来,关于哪种饲养方式更适合中国国情的讨论一直没有间断.笔者就转地放蜂的必要性有初浅的认识,现就个人的观点陈述如下,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2.
3.
三、川北放蜂路线川北指达县、南充等地区靠北面大巴山的部分县,北与陕西省接界,地形复杂,地形由北向南倾斜,气候高差悬殊,有"坝下盛花,高山孕蕾"之说.由于地势垂直分布高差悬殊,所以蜜源植物十分丰富,春季早油菜、迟油菜相继开花达2个多月,夏秋五 相似文献
5.
6.
7.
双鸭山地区秋季蜂群的管理及越冬蜂的培育黑龙江省宝清县七星泡镇民富村(156607)李祥柏从8月1日起,我地区已进入了秋季流蜜期,一般年份8月末结束,辅助蜜源延续到9月上旬“白露”前后。而越冬蜂的培育,正是流蜜中、后期和流蜜后的一段时间。既要多采蜜、又... 相似文献
8.
我身边大多数蜂友是定地养蜂,有少数是小转地或大转地的,这些蜂场转地是为了采蜜,很少是为了提高越冬蜂成活率而转地的。笔者的几次经历说明,为了提高越冬蜂成活率,转地很有必要。1995年以前,我地秋繁时主要蜜粉源有水稻、黄麻、楠树、蓼花,其中楠树、黄麻流蜜较好,每年越冬蜂成活率在30%左右;1997年到现在,我地秋繁时主要蜜粉源有水稻、棉花、少量楠树、蓼花,现在所有的蜜粉源几乎都没有大流蜜。培育越冬蜂时粉源充足,只要喂糖(蜜),培育的越冬适龄蜂很好,但是培育越冬蜂后又多了一个枇杷蜜粉源,在晴朗的日子里,枇杷、蓼花十分吸引蜜蜂去采… 相似文献
9.
最近 ,笔者应几位蜂友的邀请 ,参观了他们的定地养蜂场 ,蜂场规模大都在 2 0多群 ,他们都是想发展养蜂。但是总不能如愿 ,常常是钱没有赚到 ,蜂群也没有发展起来 ,甚至有的蜂还越养越少 ,几乎到了灭绝的地步。因此 ,笔者觉得有必要将一些初学养蜂者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磋商。1 多看养蜂科技书刊 ,多向成功者学习交流以上的几位蜂友都没有订阅养蜂杂志 ,也大都不喜欢到成功的蜂场去参观访问 ,只是在出现问题时才向内行人请教。2 要灵活掌握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辈人或成功者积累起来的经验 ,多学习别人的经验可以使自己少走弯路。我国… 相似文献
10.
11.
1发展现状1.1生产情况2014年四川蜂群数140万群,其中中蜂60万群,西蜂80万群。全省蜂业生产呈现前低、中高、后低的态势,蜂群数量稳定上升,生产蜂蜜4.0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5.47%;蜂王浆520吨左右,比上年同期减少3.7%;蜂花粉832吨,与上年基本持平,蜂农收益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2.
蜜蜂规模化饲养是现代蜜蜂养殖发展的趋势,也是必然发展的结果。我地蜜蜂养殖量为10.5万群,其中转地放蜂5.5万群,定地饲养5万群。转地蜂群从南到北追花夺蜜,养殖者效益可观,并有下一代参与养殖,劳动强度大也能相继完成;定地养蜂年龄偏大或者是家中抚养老人,他们无法转地追花夺蜜,养殖效益相对较差。为了有效利用地方蜜粉资源,现对定地蜜蜂养殖提出规模化饲养方案。 相似文献
13.
14.
由于家庭的原因,我不具备转地放蜂条件,多年以来一直都是定地养蜂.本地没有什么好蜜源,所以,养蜂的经济效益也不高,加上近几年农田大量使用农药,山林植被被毁,本地养蜂面临困境,前景很不乐观.由于我对养蜂信心不足,在蜂群管理也就不像前几年那么认真了,加上螨药质量的低劣,用后没见落螨,以为没有蜂螨,情况正常呢!但蜂群去年一直发展不起来,不知什么原因,也没有去细想,还以为是外界蜜粉源不好所造成的呢!到了8月份开始着手培育越冬蜂时,用了山西某厂生产的"绝螨王",并全部加大剂量治了两遍,均不见落螨,又以为平安无恙很正常呢!到了8月下旬突然发现幼蜂满地乱爬,情景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5.
以定地饲养为主,在蜂场蜜源断档期转场到较近地方采一两个蜜源,是吉首地区养意蜂的主要模式。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定地蜂场缺蜜期蜜蜂饲料问题,而且还能显 相似文献
16.
转地放蜂的蜂农风餐露宿,日夜繁忙,辛苦不必说,如果放蜂场地没选好,除造成经济损失外,还会惹出许多麻烦。笔者根据众多蜂友的经历,总结出十种不宜落场的场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蜂群转地饲养追花夺蜜,是增加蜂产品产量,提高养蜂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长期转地放蜂耗费大量的人力、运力,费用大,蜂群难以保持强群,在运蜂途中如何减少损耗,保持群势,安全到达目的地,历来是养蜂技术的难点之一。1掌握放蜂信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蜂要进行产业化发展,首先要解决中蜂的运输问题.而中蜂运输与意蜂运输确实有较大差异.一般来说,中蜂蜂群对转运较难适应,人们普遍认为,中蜂只适宜小转地或定地饲养,能否适应转运,如何转运才安全?我认为还应由客观事实来证明.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