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39)我是河南一位初学养蜂者,在报刊上看到:“数控养蜂法”的采蜜群是无虫化“,蜂群分区管理法”的采蜜群是有王又有虫。我们初学养蜂者应用哪一种方法好呢?“数控养蜂法”的采蜜群利用无虫化,我认为是针对东北椴树二年一流蜜的特点而采取的措施。在中原养蜂,不能用“拼命采蜜”的战术。不但不能用无虫化,流蜜期还不能临时扣王,因为无虫化和扣王不一定就能高产。采蜜群无虫化失去了蜂王与幼虫的内在动力,所以应保持原始状态。有王不仅不影响采蜜,还能提高蜂群的积极性;有王就有虫,幼虫是蜂群内在的动力,外界蜜源的诱惑力,激发了外勤蜂采集的… 相似文献
4.
蜜蜂在饲养过程中 ,有时会发生逃蜂 ,给蜂场或养蜂户带来经济损失。为了提高养蜂的经济效益 ,必须防止逃蜂 ,做好逃蜂的收捕工作。为什么会发生逃蜂呢 ?主要原因有 :一是自然分蜂团逃迁 ,投奔新居 ;二是缺粉断蜜 ,蜜蜂受到饥饿威胁 ;三是巢虫、胡蜂等危害 ,影响蜜蜂生存 ;四是蜂场有烟、臭、药气的刺激 ;五是蜂箱放在高压线下 ,蜜蜂受到高压线上的磁场影响 ;六是受到盗蜂骚扰 ,被逼逃离 ;七是蜜蜂群势太弱 ,未能形成强群 ;八是场地周围有振动 ,蜂箱受烈日曝晒等等。为避免发生逃蜂 ,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1 改善饲养条件 ,消除逃蜂的内因… 相似文献
5.
养蜂不仅是我的一大爱好,也是我的经济依靠。我的蜂龄三十多年,从1箱蜂、2箱蜂到十来箱蜂时都觉得还顺利,没有碰到众蜂友谈到的幼虫病、盗蜂等情况。但是当我的蜂群发展到二三十箱的时候,蜂群的一些应激反应都显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6.
我在<蜜蜂杂志>发表了几篇小文以来,几个月时间就收到了全国各地50多位蜂友的信函,这是令我意想不到的.这些信中提到的各种问题都有,其中涉及到收捕野生蜂的最多,有30多位蜂友就此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8.
养蜂是高难度的技术活,有投资、有决心的人并不一定能养好蜜蜂。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访问本地蜂友,在衡量一个朋友的养蜂水平时,我大致从以下3个方面来评价。1能否从"无蜂"到"有蜂"——过诱蜂关天上掉馅饼的事不曾有,家里自来蜂却多见。有经验的老蜂农,往往自己诱捕蜂群,然后自繁扩场。1变2,2变4,几何级数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分蜂团落在高处 ,比如大树的顶梢 ,距地面十余米 ,只用举脾收蜂的办法是不行的 ;如果有 3级以上的风更收不下来 ,原因是脾举得太高 ,不容易固定巢脾位置。1 999年 5月上旬正值洋槐流蜜 ,一初学养蜂朋友的分蜂团飞在树上收不下来 ,他爱人前来求我帮忙。我停下取蜜的活计 ,急忙骑车到了朋友家。只见我那蜂友与他弟弟在平房上合举 1根十余米长的粗竹竿 ,上面的脾怎么也不能稳靠蜂团 ,二人累得通身流汗。我叫二人放下竹竿 ,解下巢脾 ,在竹竿头上拴牢一铁钩子 ,举起竹竿使铁钩勾牢有蜂团的树枝 ,让他二人上下反复拉动竹竿。使蜂团落散 ,蜂群不能… 相似文献
11.
蜂群越冬是养蜂生产中的一大难关。即使蜂群越冬成功,一般也要损失20。40%,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空飞死亡。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从秋繁后囚王停产至春繁开始,大约需要150天左右。近些年来,大多是暖冬,温度在5℃以下的中午仅有30天左右,只有这30天看不到工蜂空飞,一般的晴暖天气,从10-14点几乎都有蜜蜂空飞。我们经常在蜂箱周围可以看到很多趴在地上不能起飞的蜜蜂,有的养蜂人收集起来送回蜂群。但这只是一少部分。据观察,以巢门为中心、15-20米为半径的范围内都有不能起飞的蜜蜂。只不过离巢门越远越稀少而已。 相似文献
12.
野生蜜蜂种群日益枯竭,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些蜂友“杀鸡取卵”式的收捕方法,也是导致野生种群濒危的一大因素。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地利用野生资源,这种“贪得无厌”的不良收捕方法,必须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在主要蜜源开花流蜜时,提交尾群和分蜂都会不同程度地削弱蜂群的采集力,影响整个花期蜂群的采蜜量.据测算,至少则减产1/3,多则一半以上.由此可见,流蜜期分群是不可取的做法.那么,如何才能兼顾采蜜与分群呢?这里谈点我的做法,供上党地区养蜂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我饲养的蜜蜂既想采蜜又想产浆,想用你介绍的一蜜一浆王的管理方法,恳请老师详细指导。一蜜一浆王是两个品系不同的蜂王在一群内交替使用。首先要用蜜王培育越冬蜂,第二年用蜜王春繁迎接第一个蜜源。如在第一个蜜源结束后蜂群就想投入产浆,那就要在第一个蜜源前20天移浆王虫培育新王,也就是新王要在第一个蜜源流蜜期间培育第一代产浆蜂,21天后产浆蜂陆续出房,这批出房的新蜂,即可哺育浆框上的幼虫,再过一个产卵周期(21天),蜂群也就从采蜜转向产浆。但产浆群必须保证蜜粉充足,产浆群花粉不怕多,培育越冬蜂时再改为蜜王。应用此法,最好在… 相似文献
19.